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
专题10 诗词鉴赏-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0 诗词鉴赏-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阅读理解,对比阅读,课内阅读,阅读,赏析古诗,完成练习,诗词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诗词基础知识
体裁与题材
体裁:包括古诗(古体诗和近体诗)和词。古体诗形式较为自由,如《长歌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严格要求,分为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像《枫桥夜泊》是七言绝句。词有特定的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律和曲调,如《清平乐・村居》。
题材:常见的有山水田园诗(如王维《山居秋暝》)、边塞诗、思乡诗(如纳兰性德《长相思》)、送别诗、咏物诗等。不同题材的诗词有不同的主题和情感倾向。
作者及背景
了解诗词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以及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诗词的内涵。例如,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心系国家命运,其《示儿》创作于南宋时期,北方领土沦陷,在这种背景下,诗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体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二)诗词内容理解
字词释义
准确理解诗词中的重点字词是解读诗词的基础。这些字词可能是古今异义词(如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中的 “但”,古义为 “只要”)、多义词(如 “可怜九月初三夜” 中的 “可怜” 是 “可爱” 的意思)或具有特殊用法的词。
诗句翻译
把诗词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文,要注意保留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翻译时可采用逐字翻译、调整语序和补充省略成分等方法。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可翻译为 “明亮的月光映照在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缓缓地流淌”。
(三)诗词意境把握
意象运用
意象是诗词中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如 “月亮” 常代表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柳树” 象征离别(“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通过对意象
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
画面描绘
能够根据诗词内容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例如,《山居秋暝》描绘了一幅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美丽画卷: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在脑海中构建出这样的画面有助于体会诗词的意境和美感。
(四)诗词情感赏析
情感类型
诗词中常见的情感有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友情、爱情、闲适之情、壮志未酬之感等。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体现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报国无门的无奈;王维《鸟鸣涧》则流露出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喜爱。
抒情方式
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文天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视死如归的精神;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通过描绘长江边友人远去的画面,含蓄地表达了送别时的不舍)、托物言志(如于谦《石灰吟》,借石灰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表达自己坚守高洁品质的志向)等。
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一)基础知识考查
题型描述
填空或选择作者、朝代、体裁、题材等内容。例如:“《长相思》的作者是( ),这首词属于( )题材。”
解释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如:“‘聒碎乡心梦不成’中‘聒’的意思是( )。”
答题技巧
对于作者、朝代等内容,需要平时加强记忆。解释字词时,要结合字词的古义、今义以及在诗词中的语境来回答。
(二)内容理解题
题型描述
要求翻译诗句或概括诗词的主要内容。例如:“请翻译‘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句诗。”“简要概括《枫桥夜泊》这首诗的内容。”
答题技巧
翻译诗句按照翻译方法逐词翻译并调整语序。概括内容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的行为和情感)等方面入手。
(三)意境把握题
题型描述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或描绘诗词所展现的画面。例如:“诗中‘松、泉、竹、莲’等意象有什么作用?”“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清平乐・村居》所展现的田园生活画面。”
答题技巧
分析意象时,要结合意象的传统象征意义和诗词的具体情境来阐述其作用。描绘画面要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加入合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将画面展现出来。
(四)情感赏析题
题型描述
直接问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者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例如:“《示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分析《长相思》中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答题技巧
回答情感问题,要结合诗词的主题、背景、意象、抒情方式等来综合判断。分析情感表达方法,要指出具体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借景抒情等)及其效果。
真题重现
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
1.(2023秋•兴文县期末)古诗阅读。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我还学过他的《 》一诗。
(2)下列图片与本诗中描绘的画面最接近的一项是
A. B. C.
2.(2023秋•金华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词中写到了“去年元夜”和“今年元夜”的情景,“元夜”指的是 (A.元宵夜 B.中秋夜)。词中写到的景物不仅有“花”,还有“ 、 和 ”。
(2)月下景,往往伴随着月下情。这首词让我们感受到了 。
A.诗人的喜悦之情
B.诗人的亡国之痛
C.诗人对故人的思念
D.诗人心底涌起的哀愁
3.(2023秋•洪江市期末)阅读理解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鹏,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诗句与本曲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请你分析一下两组景物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4.(2023秋•八步区期末)对比阅读。
[甲]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乙]秋夜将晓①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②东入海,
五千仞岳③上摩天④
遗民⑤泪尽胡尘⑥里,
南望王师⑦又一年。
①将晓:天将要亮。②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③五千仞(rèn)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④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1)甲诗和乙诗都是表达 的诗篇。
(2)甲诗是陆游在 (什么时候)写给 (谁的),诗中诗人临终前的遗憾“ ”;诗人的遗愿是“ , 。”
(3)乙诗前两句描绘了 ,这首诗中表达对统治者批评的诗句是“ , 。”
(4)下列对甲诗乙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的“悲”字表现出诗人去世前悲凉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恐惧。
B.甲诗的“元知万事空”表现了诗人生无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为下文的“但悲”起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不怕死,只是为没有看到祖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C.乙诗的前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乙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对南宋朝廷的失望之情。
5.(2023秋•宽城县期末)古诗阅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地点、时间、季节、环境。
B.颔联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尾联“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2)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哪些自然景物?
(3)判断下列诗句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对的画“√”,错的画“×”。
明月松间照(静态描写)
清泉石上流(动态描写)
竹喧归浣女(静态描写)
莲动下渔舟(动态描写)
6.(2023秋•巨野县期末)阅读《长相思》和《乡愁》,完成练习。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乡 愁(余光中)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1)《长相思》和《乡愁》都是有关思乡的作品,《长相思》的体裁是 ,词牌名是 。《乡愁》的体裁是 。
(2)《长相思》叠用两个“一程”,突出了行军的 ,叠用两个“一更”,突出了气候 。这首词中最能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一句是:
(3)下列对《长相思》和《乡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相思》中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长相思》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爱国之情。
C.《乡愁》一诗具有独特的音乐美和形式美,表达了诗人心中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4)朗读这两首诗词应该用 的语气。
A.急速、悲壮
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
7.(2023秋•潮州期末)课内阅读。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②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诗句①作者是 代(朝代)的 。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字眼是“ ”,这是因为 。(用原文回答)。
诗句②作者是 代(朝代)龚自珍所写的 。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字眼是“ ”,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词语是“ ”。
(2)诗中的“九州”指: 。两句诗都表达作者 的感情。
8.(2023秋•播州区期末)阅读。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①苍苍虫切切②,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注释】①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②切切:虫叫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村南村北行人绝
②独出门前望野田
(2)用自己的话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一句展现的画面。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寓情于景,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了自己的情感变化。
B.诗歌首句通过描绘苍苍霜草和切切虫鸣,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富有生机的秋夜图景。
C.“村南村北行人绝”一句描绘了村庄空寂无声的景象,流露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
D.“独出门前望野田”是诗歌的过渡,诗人将视野由村庄转向田野,景物的氛围也随之变化。
9.(2023秋•嘉陵区期末)赏析古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ㅤㅤ)恃风雷,(ㅤㅤ)齐喑究可哀。
我劝(ㅤㅤ)重抖擞,不拘一格降(ㅤㅤ)。
(1)补充括号里的词语是: 、 、 、
(2)划横线诗句的意思是: 。
(3)全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 。
10.(2023秋•松北区期末)诗词鉴赏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 ,“长相思”是 。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夜深千帐灯”点明军帐之多,说明行军队伍庞大。
B.词中叠用两个“一程”,既写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军的艰辛,又凸显词的韵律之优美。
C.“风一更,雪一更”强调风刮了整整一更,雪下了整整一更。
11.(2023秋•拱墅区期末)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诗题很长,下面的读法停顿最合理的是哪一项?
A.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B.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D.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理解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A.悲伤哀痛的愁怨之情
B.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C.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
D.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
(3)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中“泪尽”可以换成“泪洒”吗?请说明理由。
12.(2023秋•海淀区期末)漫步“典籍博物馆”,完成问题。
(1)博物馆设置了“诗词天地”板块,推出了“诗词互动”环节。请你参与其中,与经典为伴,传承中华文化。
①请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枫桥夜泊
[唐]张继
ㅤㅤ , 。
ㅤㅤ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②请选择富含哲理的一句古诗,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博物馆推出了“座右铭”专场,小丽参观之后想把其中一句送给弟弟,希望他珍惜时间,改掉做事拖延的毛病,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C.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D.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3.(2023秋•南沙区期末)古诗阅读
示儿
[宋]陆游
ㅤㅤ死去元知万事空,
ㅤㅤ但悲不见九州同。
ㅤㅤ王师北定中原日,
ㅤㅤ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宋]陆游
ㅤㅤ三万里河东入海,
ㅤㅤ五千仞岳①上摩天。
ㅤㅤ遗民②泪尽胡尘③里,
ㅤㅤ南望王师又一年。
ㅤㅤ注释:①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很高。②遗民:指在金人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③胡尘:指金人政权。
(1)下列词语中意为“全国”的一项是
A.九州
B.中原
C.王师
(2)这两首诗的划线诗句,都表达了诗人陆游对 的热切盼望,都抒发了陆游的 之情。
14.(2023秋•荔湾区期末)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把张志和在《渔歌子》里表现的画面写下来,用上动态描写,让画面更生动形象。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需归。
15.(2023秋•于洪区期末)结合注释品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出郊
[明]杨慎
高田①如楼梯,平田②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③秧针④绿。
【注释】①[高田]沿着山坡开辟的田畦,义叫梯田。②[平田]指山下平地上的田块。③[点破]打破。④[秧针]水稻初生的秧苗。
(1)诗中没有描写到的景物是
A.梯田
B.白鹭
C.秧苗
D.楼梯
(2)整首诗描绘的是
A.春日郊外图
B.秋日丰收图
C.白臂戏水图
D.农民插秧图
(3)读第二行诗句,想象画面,眼前展现的景象可概括为
A.万绿丛中一点红
B.万绿丛中一点白
C.万朵红花一点白
D.浓绿万枝红一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
1.(1)唐 李白《静夜思》;
(2)C。
(1)本题考查对诗歌作者和其作品的了解。《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有许多经典诗作流传于世。我们在课本中学过他不少诗歌,比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诗句家喻户晓,所以答案依次为唐、李白、《静夜思》。从对古代诗词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出这些信息。
(2)本题考查图表分析。从“天门中断楚江开”能想象出天门山的雄伟和江水的浩渺,像是有山脉断开,江水从中穿过的画面;“碧水东流至此回”可看出江水撞击、回旋的动态感;“两岸青山相对出”有两岸青山对峙的视觉效果;“孤帆一片日边来”则有孤帆在阳光映照下的画面元素。故选:C。
故答案为:
(1)唐 李白《静夜思》;
(2)C。
2.(1)A 月 柳 人;
(2)C。
(1)考查了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词中写到了“去年元夜”和“今年元夜”的情景,“元夜”指的是元宵夜,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知,词中写到的景物不仅有“花”,还有“月”“柳”“人”。
(2)考查了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湿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故选:C。
故答案为:
(1)A 月 柳 人;
(2)C。
3.(1)C;
(2)这首元曲前半部分景色苍凉,后半部分景色明丽。
(1)本题考查理解诗词描述的季节。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明确本曲描写的季节,然后逐个分析选项中诗句描写的季节,最后做出判断即可。从题目可知,这首曲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A.选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B.从“荷花”这个词中可知,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色;C.选自杜牧的《山行》,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D.从“白雪”中可知,这是描写的冬天的景色。故选:C。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元曲前半部分景色苍凉,后半部分景色明丽。
故答案为:
(1)C;
(2)这首元曲前半部分景色苍凉,后半部分景色明丽。
4.(1)爱国情怀;
(2)临终前 儿子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3)祖国壮丽的山河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4)B。
(1)本题考查主旨情感。《示儿》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故甲乙两诗均是表达爱国情怀的诗篇。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示儿》为陆游的绝笔诗。此时陆游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故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是诗人临终前的遗憾,“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诗人的遗愿。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意思: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这两句诗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意思: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遗民深受压迫的无限关切、强烈盼望南宋朝廷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南宋朝廷的不满。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甲诗中的“悲”字表达了作者自己未能亲眼见证祖国统一的遗憾,并不是诗人对死亡的恐惧。
B.“元知万事空”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奇伟壮丽的山河。
D.“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对遗民深受压迫的无限关切、强烈盼望南宋朝廷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南宋朝廷的不满。这是诗人在表达对南宋朝廷不满与失望,不是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故选B。
故答案为:
(1)爱国情怀;
(2)临终前 儿子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3)祖国壮丽的山河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4)B。
5.(1)D;
(2)空山、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竹林、莲叶。
(3)√√×√。
(1)本题考查古诗理解。A、B、C正确。“春芳歇“指春天的花草消失散尽。这首诗根据题目“山居秋暝”可知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因此“春色怡人”的说法错误。故选D。
(2)本题考查景物描写。阅读诗句,其中属于自然景物的有“空山”“明月”“松”“清泉”“石”“竹”“莲”。需要注意的是,“浣女”和“渔舟”不属于自然景物。
(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第1句明月、青松是静态的景物,所以这句属于静态描写。第2句清泉属于动态景物,所以这句属于动态描写。第3句“归浣女”属于动态描写。第4句莲叶、渔舟是动态的景物,这句属于动态描写。
故答案为:
(1)D;
(2)空山、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竹林、莲叶。
(3)√√×√。
6.(1)词 长相思 现代诗;
(2)艰辛 恶劣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B;
(4)C。
(1)本题考查作品体裁。完成此类题目,需要平时的学习积累作答。结合学习过的课文与知识积累可知,《长相思》和《乡愁》都是有关思乡的作品,《长相思》的体裁是词,词牌名是长相思。《乡愁》的体裁是现代诗。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长相思》中的“山一程,水一程”意思是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叠用两个“一程”描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突出了行军的艰辛。“风一更,雪一更”体现了塞外狂风骤雪的荒寒景象,叠用两个“一更”,突出了气候的恶劣。这首词描写了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最能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一句是“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辨析作答。A.根据《长相思》中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意思可知,这是诗人与将士们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由此可知本题理解正确。B.《长相思》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由此可知本题理解错误,并没有体现出词人浓郁的爱国之情。C.《乡愁》这首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还具有独特的音乐美和形式美,表达了诗人心中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由此可知本题理解正确。
故选B。
(4)本题考查了朗读。通过朗读这两首诗词可知,这两首诗词都是与思乡有关,都抒发着作者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故在朗读时要用缓慢、忧伤的语气。故选C。
故答案为:
(1)词 长相思 现代诗;
(2)艰辛 恶劣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B;
(4)C。
7.(1)宋 陆游 悲 不见九州同;
清《己亥杂诗》哀 万马齐喑;
(2)全国 忧国忧民的爱国;
(1)考查作家及其作品、诗歌词句理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意思:本就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唯独让人感到悲伤是没能见到国家统一。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诗人心有不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字眼是“悲”,这是因为诗人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即“不见九州同”。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此句指出要改变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字眼是“哀”,当时社会环境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即“万马齐喑”。
(2)考查诗歌词句理解、诗歌情感主旨。九州生气恃风雷: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结合题(1)中的分析可知,这两句诗都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的感情。
故答案为:
(1)宋 陆游 悲 不见九州同;
清《己亥杂诗》哀 万马齐喑;
(2)全国 忧国忧民的爱国;
8.(1)①绝迹。 ②独自。
(2)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3)B。
(1)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①“村南村北行人绝”的意思是山村周围行人绝迹。“绝”的意思是绝迹。②“独出门前望野田”的意思是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远处田野。“独”的意思是独自。
(2)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的理解。“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意思是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3)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C、D表述正确,B有误。首句连用“苍苍”“切切”两个叠词写草色、写虫鸣,既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也渲染了乡村秋夜萧瑟凄清的特点。故选B。
故答案为:
(1)①绝迹。 ②独自。
(2)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3)B。
9.(1)生气 万马 天公 人材;
(2)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3)爱国思想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1)《己亥杂诗》原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3)《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这首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全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故答案为:
(1)生气 万马 天公 人材;
(2)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3)爱国思想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10.见试题解答内容
(1)考查文学常识。“长相思”是词牌名,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
(2)考查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B.正确。
C.错误。词的下阙描绘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的风雪交加的景象。
故答案为:
(1)纳兰性德 词牌名;
(2)A.√
B.√
C.×
11.(1)A;
(2)C;
(3)不能换。因为“泪尽”是指眼泪流干,体现北宋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被迫离开家乡,十分悲痛与无奈,表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1)考查诗句停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意思是“在秋天天将要亮的时候,我走出篱笆的门口,感到了一阵凉风,有感而发。”所以停顿最合理的是A项。
(2)考查诗歌感情。陆游毕生致力于抗金和收复失地,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所以选择C。
(3)考查诗歌用词的准确性。不能换。因为“泪尽”是指眼泪流干,体现北宋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被迫离开家乡,十分悲痛与无奈,表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故答案为:
(1)A;
(2)C;
(3)不能换。因为“泪尽”是指眼泪流干,体现北宋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被迫离开家乡,十分悲痛与无奈,表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12.(1)①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②D;
(2)C。
(1)①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②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意思: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意思: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出自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意思: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意思: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持续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此句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根据诗意可知,D项含有哲理。
(2)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王之涣《登鹳雀楼》,意思是: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B.“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变得节俭却困难。
C.“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陶渊明的名句,意思: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D.“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意思是读过的经典要一遍遍的再去诵读,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深思明了其中的含义。说明读书要熟读深思,才能明白书中的道理。是关于读书学习的名言警句。
故“珍惜时间”的诗句是C。
故答案为:
(1)①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②D;
(2)C。
13.(1)A;
(2)祖国统一 爱国。
(1)考查诗歌词句理解。A.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让人感到悲伤是没能见到国家统一。九州:全国。
B.王师北定中原日: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C.王师北定中原日: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结合释义可知,词语“九州”意为“全国”,故选A。
(2)(2)考查诗歌词句理解、诗歌情感主旨。王师北定中原日: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目的是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这两句诗,都表达了诗人陆游对祖国统一的热切盼望,都抒发了陆游的爱国之情。
故答案为:
(1)A;
(2)祖国统一 爱国。
14.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边有一位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眼前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愿回家。
出自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首诗展现的画面是: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边有一位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眼前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愿回家。
故答案为: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边有一位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眼前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愿回家。
15.(1)D;
(2)A;
(3)B。
(1)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概括。结合译文“山坡上一级一级的畦田像楼梯,平原上整整齐齐的畦田像棋盘。白鹭忽然飞到水稻田上来,在一片绿色的秧苗上点上了白点”可知,诗中没有描写到的景物是楼梯。故选D。
(2)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结合译文“山坡上一级一级的畦田像楼梯,平原上整整齐齐的畦田像棋盘。白鹭忽然飞到水稻田上来,在一片绿色的秧苗上点上了白点”可知,整首诗描绘的是春日郊外图。故选A。
(3)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可知“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的意思是:白鹭忽然飞到水稻田上来,打破了这一片初生秧苗的绿色。眼前展现的景象可概括为万绿丛中一点白。故选B。
故答案为:
(1)D;
(2)A;
(3)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2 字形-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形知识点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诗词鉴赏-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感悟,文学阅读,古诗词,读诗词,完成练习,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诗词鉴赏-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阅读,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阅读诗歌《春日》,完成问题,阅读,阅读与鉴赏, 阅读, 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