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第三单元阅读与欣赏九 诗二首雨巷 戴望舒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第三单元阅读与欣赏九 诗二首雨巷 戴望舒教案,共10页。
教学内容分析
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重点分析并理解丁香花的象征意义。
学情分析
22级旧生已学《语文》第6版上册,适应了任务引领式学习模式,也能较好地课前预习,课中小组合作学习,课后完成云班课作业;23级新生,需要老师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模式。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
2.理清线索,欣赏诗歌的意象美。
3.把握脉络,领会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美。
重点及其突破方法
能理解诗歌的意象,理解“丁香、雨巷、油纸伞”的意象美。
(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朗读法)
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诗人戴望舒采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对人生真谛的认识。(情境教学法、讲解、朗读法、头脑风暴法)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10分钟)2.作品简介(5分钟)3.诗歌内容讲解(25分钟)4.分析诗歌艺术特色(15分钟)5.探究与思考(5分钟)
6.布置学习任务:《古代百花诗》收集(15分钟)7.总结归纳(5分钟)
教学策略
1.教学组织策略 2.教学方法策略 3.教学模式策略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云班课、视频、音频、学习工作页、《语文》课本
教学反思
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抒情诗。通过组织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语言艺术美;通过讲析诗歌内容,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收集《古代百花》
,激励学生见贤思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国学经典。学生能在做中学,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基本实现教学目标。
注:表格可自行加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含时间分配)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含教具、媒体使用)
1.导入新课(10分钟)
视频一 :戴望舒《雨巷》中为何用“丁香”比喻姑娘(上)
视频二 :戴望舒《雨巷》中为何用“丁香”比喻姑娘(下)
我们一起学习《雨巷》这首诗。思考:诗人为何用丁香作比,丁香花到底有着怎样的象征意味?
1.视频赏析
2.思考:诗人为何要用丁香作比,丁香花到底有着怎样的象征意味?
通过经典视频赏析,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何要用丁香作比,丁香花到底有着怎样的象征意味?
赏析现代诗《雨巷》
(视频、PPT、云班课资源包)
2.作品简介(5分钟)
作品简介
《雨巷》是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名篇,近百年来流传不衰,戴望舒本人也因此得名“雨巷诗人”。诗中撑油纸伞的姑娘,被诗人喻为结着愁怨的丁香,诗人为何要用丁香作比,丁香花到底有着怎样的象征意味,又是怎么与愁怨联系在一起的呢?
认识作者及创作背景。
1.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前后,科学与民主的洪流冲击一代又一代的知识份子。
2.作者 :戴望舒,浙江杭州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岁月》
展示课件内容,讲解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他创作的《雨巷》成为一时传诵的名作,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了解作者背景,为理解诗意作铺垫。(PPT、云班课资源包)
3.诗歌内容讲解(25分钟)
诗的开头一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着愁怨的姑娘”。诗开头点明了诗的主旨是抒写诗人追寻的“希望”。被蒙蒙细雨笼罩的“雨巷”“悠长、悠长”,没有尽头,暗示希望的迷蒙渺茫。“独自”、“寂寥”暗示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彷徨。希望逢着的是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姑娘”是谁,结着什么样的愁怨不得而知。这是写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还是写诗人对爱情的渴盼,也不得而知。
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像丁香一样高雅圣洁,心绪也像丁香一样忧愁惆怅。她愁的或许是那负心的夫君,或许是想望如意的郎君,她的愁就像她的容貌,就像她的心灵,高雅而圣洁,美丽而动人。
第三节“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这丁香一样的姑娘,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了。她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这里可以看出,原来这丁香姑娘就是“我”,“我”就是这丁香姑娘,我也有姑娘一样的美丽,也有姑娘一样的高洁,也有姑娘一样的忧愁。彼心即我心,姑娘就是“我”的心。那姑娘或许是我的心上人,或许是我的追求和理想的化身。也许是,也许都不是。不必追问得那么具体,也不必回答得那么确切。因为诗毕竟是诗,正如前人所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尤其是戴望舒早期的诗,大都不是直接对现实的摹写,而往往是一种隐蔽灵魂的宣泄。正如一位诗家所说:“一个人在梦里泄露自己的潜意识,在诗作里泄露隐蔽的灵魂,然而也只是像梦一般朦胧。从这种情境,可以体味到诗是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
第四节“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她默默地走近”,看来“心有灵犀一点通”,两颗心灵已经接近、贴近,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她也“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两人的距离又重新拉开。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不忍相离,又不得不相离,因而同病相怜;然而又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们就是这样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着,追求着……“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我”与姑娘的相遇,可能是一段真实的人生际遇,是“我”思之深切而出现一种幻境,也可能就是写的一场梦。
第五节“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我”目送着丁香姑娘飘然远去,她走到了雨巷的尽头,“到了颓圮的篱墙”。“颓圮的篱墙”给人的心灵以巨大的震撼,丁香姑娘那么美,美好的事物理所当然应该生长在美好的环境、圣洁的土壤,但丁香姑娘却“到了颓圮的篱墙”,这巨大的反差,激起了联想。那破落衰败的篱墙是姑娘的归宿,还是丁香姑娘处境艰险,还是丁香姑娘命途多舛,遭受了沉重打击,这些都不得而知。
第六节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这一节从字面看写姑娘的消失,实际是写美的毁灭,希望的毁灭。在“颓圮的篱墙”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姑娘的一切都“消散”了,美被彻底地毁灭了!诗人追寻着的希望也彻底地毁灭了。这毁灭的希望,是诗人圣洁的爱情,又或者诗人高尚的理想。
第七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姑娘消失了,希望毁灭了,但“我”仍然没有放弃追求。诗的末尾与首节回应,我依然独自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彷徨,失望中又期待希望。“逢着”改为“飘过”,让诗一般的故事在更加朦胧迷茫的梦幻中结尾。
1.认真听读,每组派代表谈谈喜欢的诗句及理由。
2.上台诵读。
1.布置任务: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喜欢它的原因。
2.引导小组讨论。
3.展示PPT讲解内容。
1.小组交流、展示,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深刻理解诗意。
2.融入诗情,领悟诗歌寓意。
4.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15分钟)
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他怀着一种缥缈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与芬芳,而她内心却结着忧愁、哀怨。他逢着了这样的姑娘,然而转瞬即逝,“像梦中飘过”,她的颜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以及“丁香般的惆怅”统统消散在“雨的哀曲里”。他依旧“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依旧怀着希望,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姑娘”。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诗中的“姑娘”,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1.小组派代表诵读
2.小组展示任务
1.请同学诵读
2.布置任务:
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3.指导诵读
小组交流、学习,各抒己见,深入地理解诗歌艺术特色。
5.探究与思考(5分钟)
1.诗的音节很美、意境也很美,四元素(意象):小雨、巷子、油纸伞、丁香花,人物:我和丁香姑娘,我是实写,丁香姑娘是虚写;我希望逢着像丁香一样的姑娘,逢着了吗?美好的意境。
2.象征手法:丁香花象征惆怅凄婉。
理解象征的艺术手法,欣赏诗歌。
2.对照任务知识总结纲要反思不足。
1.解答、点评学生回答,对优质回答给予加分。
2.通过学生回答给予解答,了解本课重难点的突破情况。引导学生学习象征手法
理解象征手法的意义,欣赏诗歌。戴望舒不仅热爱法国象征主义,也同样热爱中国古典文学。”
6.布置学习任务:
《古代百花诗》收集
(15分钟)
2.《古代百花诗》写丁香花诗词
牡丹--花开富贵、大红大紫
菊花--傲霜开放、隐逸之花
丁香花--愁肠百结
花被赋予了感情,人格化
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1.解答、点评学生回答,对优质回答给予加分。
2.通过学生回答给予解答,了解本课重难点的突破情况。引导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花被赋予了感情,人格化
7.总结归纳(5分钟)
1.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2.教师对本课知识总结归纳,并进行巩固与能力拓展
1.完成本次课堂任务。
2.对本课知识总结归纳并反思不足
1.布置课堂任务,督促学生完成。
2.对本课知识总结归纳并反思不足。
1.设置学习任务,可让学生对本次学习任务内容巩固,了解本课重难点突破情况。
2.课文拓展,《雨巷》用丁香比美女受传统诗词和民俗文化的影响,但这种愁怨是淡淡的健康的。冯宗璞《丁香结》: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板书
四元素:小雨、巷子、油纸伞、丁香花,(意象);人物:我和丁香姑娘,我是实写,丁香姑娘是虚写
雨巷 丁香花(纯白色、浅紫色,冷色调,丁香花蕾密集呈圆锥形花序)----丁香结----愁怨(象征手法)
丁香姑娘---期待在寂寥的雨巷里遇见丁香花一样的姑娘。未遇见,留下美好的想象空间。(意境美)
作业
1.诵读《雨巷》这首诗歌。
2.收集现代诗派:戴望舒的现代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雨巷一等奖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诵读诗文,赏析诗歌,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雨巷优秀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播放歌曲,导入新课,作者介绍,说时代背景,初读感知,诵读指导,品味意象,赏析诗歌,分析课文,体会情感,分析手法,感受韵味,小结方法,学法指导,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雨巷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教学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