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教联体多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教联体多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学习过程中,小雯辑录了一组古诗文,请将相应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 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 ______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④ ______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⑤不知何处吹芦管, 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⑥ ______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⑦潮平两岸阔, 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⑧夕阳西下, ______ 。(《天净沙•秋思》)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3.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1) 《朝花夕拾》原名《 ______ 》,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 ______ 集(体裁),共10篇。
(2) 根据《朝花夕拾》的内容,完成下表。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55分。
4.走进大自然,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无穷的魅力。无论春夏还是秋冬,大自然都会呈现不一样的美丽。班级将设计一份以“走进四季,感受自然”为主题的班刊,请你出份力,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你生活的地方一定有令你心动的四季风景。请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个季节,写出你记忆中的风景,投稿到《四季之美》栏目。(80字左右)
任务二: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色彩,春天是绿色的,夏天是红色的,秋天是金色的,冬天是白色的。这或许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像,请写一首小诗,投稿到《四季哲思》栏目。(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5.班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学习活动,小雨和小雯特邀你参与。
(1) 小雨的学习从朗读开始,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______
A.小雨注意到易读错的字的读音,他这样读:谆(zūn)谆教导铭(míng)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B.小雨希望读出船行速度之快及诗人思君之情,他这样处理节奏: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C.小雨想读出母亲年老之状,他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
D.小雨想强调君子正确的交友之道,他这样处理重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小雯写了个“吾”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位置。
A.恍然大 ______
B.鸟 ______ 花香
C. ______ 住嘴巴
D. ______ 桐树
(3) 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小雯准备在自己的书房贴上一副对联,他写出了上联,请你帮他选出下联并书写在横线上。
阅读伴我成长拼搏成就未来书香青春相伴
上联:读书放飞梦想
下联: ______
(4) 小雯在阅读中发现下列句子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某报刊消息写道:襄阳古城北以汉水为天然障碍,东、西、南三面凿有护城河。
②某报刊消息写道:来自重庆的游客周先生专程赶到这里,就是为了考验地道的土家文化。
6.七年级的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同学们,每当说起“朋友”一词时,我们内心霎时涌起一股暖流。高兴时,朋友可以与你分享快乐;失落时,朋友能帮你贮蓄力量。朋友是一束阳光,温温暖暖地照在你的身上;____,____。有了朋友,我们的心就有了着落,有了依靠。有了朋友,我们的成长定会一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1) 上面是主持人小联写的一段开场白,请你根据语境,在画线处补写一句话。
(2) QQ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交友,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你赞同中学生利用网络交友吗?请在班级大讨论中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不超过60字)。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初夏的白
ㅤㅤ①一入夏,许多艳色的花儿都暂时歇了场,傲然坐在枝头的,是小小的白花儿。
ㅤㅤ②白花不招摇。夏是低调的。
ㅤㅤ③初夏有茉莉,开着白花的茉莉。
ㅤㅤ④梅雨季将至未至,空气先已起了湿意。爬满青苔的老宅前,青砖灰瓦的廊檐下,茉莉不大的卵形叶子缀满极细的枝干,它们啜饮着南方的露水,然后吐出纽扣大小的花蕾儿。白色的花蕾三五颗,聚在枝尖上,像几粒豆子,微微染着一点豆青色。
ㅤㅤ⑤茉莉最像少女,那些白色的花儿盛开时,悠悠散着淡雅的香味儿,一种我且盛开但不惊扰叶子的意思。茉莉花期也短,一朵花再美,也只开一天。
ㅤㅤ⑥少女时候,我买香水,最爱茉莉香味。后来喝茶,我也爱茉莉茶。及至成年,我也只想低眉做一个像小白花一样的女子,不追求浓烈,干净就好,淡然就好。
ㅤㅤ⑦初夏有金银花,初开白色,后渐渐变成金黄色。盛开时,寸把长的细细花蕾裂开,香气乍泄。记忆里,老家的土篱笆墙上,睡着一堆厚厚的金银花藤,篱笆墙下丛生野蔷薇。花开时节,金银花和野蔷薇相望相迎,乡人荷锄下地,路过也不采。只有野蜂子在那里嗡嗡地扑扇小翅膀,也像荷锄奔忙的农人。
ㅤㅤ⑧金银花开过,便是栀子花开。栀子也是开白花的,但栀子花比茉莉花开得要胆大些,直白、率性些,有些质朴和热情的感觉。那花有掌心大,重瓣的甚至有碗口大,一朵花的香气能涨满一间屋子,一棵花树能香大半个村庄。所以,栀子花盛开的初夏,我居住的村庄仿佛被花香给抬升起来了,荡荡浮动。
ㅤㅤ⑨有一天晚上,我开车行驶在巢湖边的湖滨大道上,夜色和路边的树木、芦苇都那么幽深,心下莫名生起漂泊的孤寂。这时,忽闻得风里一缕栀子花香,不禁缓缓放慢车速,心儿也在花香里缓缓安妥。在我的习惯性思维里,有栀子花的地方,必有村庄,必有一户户安静生活的人家。
ㅤㅤ⑩早前,我们小镇的江堤脚下还有成片的荷塘,塘里白荷花居多,覆盖了茫茫的水面。也有红荷花,艳艳的,远远摇曳在塘边的蒲草和芦苇丛里。童年时,我喜欢和家住塘边的同桌去采红荷,红荷耀眼,总有些鼓荡人心。
ㅤㅤ⑪白荷自然不可随意去采,因为那是家养的荷花。所谓家养的,大约代表着正统,代表着被认同,也就代表着身份地位。心想着,长大了,可一定要做白荷一样的人。
ㅤㅤ⑫冬天,人们抽干荷塘的水,下塘挖藕。在白花花的冬阳下,许多人赤了脚去踩,去寻最粗、最长的藕。那是白荷花身下结出的白藕。
ㅤㅤ⑬暮春天,父亲在屋后的长宁河里种菱。虽然只种了三四丛,但菱长得快。父亲说:“六月六,发一间屋。”那能摘多少菱角啊,这童年里最清甜的水果。在我们的方言里,“六”和“屋”的韵母发音,都发“e”。 一棵菱,到了六月,可以在水面抽枝散叶地铺 出一间屋那么大的场面,这是一棵柔嫩纤弱的水生植物默默撑开的生命格局。
ㅤㅤ⑭菱开白花。在初夏,白花出水,蛾子似的,比茉莉花还要小得多。仿佛不愿意让人知道,它开花了。
(选自《知识窗》 2022年第7期,有删改)
(1) 文章大体按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茉莉花、金银花、栀子花、 ______ 、 ______ 。
(2) 请赏析画线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3) 作者以《初夏的白》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4) 在文中,作者说想“做一个像小白花一样的女子”“做白荷一样的人”;那么,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任选一种花,仿照示例,结合文意谈谈感悟。
示例:我要做白荷一样的人,被大家认同,有身份地位,轰轰烈烈地做出一番事业。
8.阅读下列文章,完成问题。
拐杖
徐虹
① 刚刚出院的母亲慢慢挪动着到卫生间,可怎么也蹲不下去,便禁不住皱着眉,一阵呻吟。我心一颤,连忙紧紧抱着她的腰,让她慢慢蹲下,由于腰椎间盘膨出和骨质疏松,她难于蹲下和站起,虽然经住院治疗好多了,但仍行动困难。看她步态蹒跚,我的心始终悬挂在半空,可好强的母亲大多不要我搀扶,除非万不得已,诸如起床和上卫生间等。
②母亲生性好动,开朗活泼,热情大方,颇有好人缘!别看身材瘦小,可内力却很充沛。 75岁之前,她都不服老:“你看,我的手多有劲,你的手还没有我的粗。”边说边骄傲地把一双布满黑褐斑、青筋暴露的手伸到我面前,母亲眼睛亮晶晶的,热切地望着我,一头白发,满脸是笑,那种情如同孩童做了一件好事向妈妈讨要表扬一般天真、单纯!我心一热,搂着母亲的肩膀,在她满是皱纹的额上亲了一口:“妈妈最棒了,我赶不上!”
③这是真的,我没有说谎。
④我家邻居载有一棵白玉兰树,花朵洁白如玉,清香随风阵阵散远。母亲生性爱花,谁要是送一束花给她比送她吃的东西更让她欣喜不已。这几天,玉兰花开得正盛,就像朵朵白蝴蝶在风中展翅欲飞!母亲弯着腰站在玉兰树下,尽量将头扬起,看着满枝的洁白的玉兰花,惊喜地发出啧啧的赞叹,笑容如花朵,眼睛清亮亮的盛满喜悦。母亲用手抬起一朵飘落在石桌上的玉兰花凑在鼻子前尽情地唤着,一脸陶醉和满足!光阴倒逝 60多年,母亲在每天繁重艰苦的劳作之余,看着窗外如洗的月光,入神和流泪……
⑤“泪水中,我没有倒下,月光下的那棵玉兰花给了我欢喜和力量。“没有文化的母亲突然说出了一句这样充满诗意的话,让我一震! 苦水里泡过、油锅里炸过、风沙里捶打过……可母亲却捶不扁、蒸不烂,犹如一颗响当当的钢豌豆。
⑥“你把板凳抬出来,我站不住了。”母亲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冬天上午十点钟的阳光温煦而透明,我抬出靠椅,将母亲安顿在阳光下,又把药拿出来给她服下,便到厨房忙着做饭去了。做到一半,便又急急跑过客厅走出门叮嘱母亲:“别忘了用右手捏捏塑料圈,锻炼一下,尽量恢复手的功能。”
⑦母亲今年 84岁,80岁之前身体还算可以,经常去体育馆、桃园湖散步,唱歌,做炼。可80岁以后身体慢慢不行了,近几年来,母亲几乎每年都要到医院住几次,由于母亲生性乐观、性格开朗、善解人意,有吃的都喜欢给同病房和医护人员分一些。看着她开心,大家也很高兴,医护人员都很喜欢她,个个奶奶、大妈地甜甜地叫着。母亲听得心花怒放,满脸荡起花朵式的笑容,正在皱着的眉头瞬间放开,病情仿佛也好得快了些,也许这就是心理疗法吧!
⑧母亲虽然拆除了石膏,可右手依然不能动,吃饭每顿都需我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喂,母亲有点难为情,脸上泛起红晕,眼神躲躲闪闪的。我说:“妈,你只要想着,小时候你如何喂我饭就行了!”她眼睛一红:“你小,肯定要耐心细致照顾才行啊!”“现在轮到我了,你照顾我小,我照顾您老,不是很正常吗?”母亲定定看着我,像孩子一样听话地点点头。又转过身去,一边假装咳嗽、一边用纸巾擤鼻涕。
⑨书房外,一轮明月依旧清亮,几点疏星闪闪烁烁。小时候,母亲是我们的拐杖,她把我们一点一点从家送到学堂,从学堂送向社会,又让我们拉着她成家立业、生孩子,帮着带孩子……如今,这棵拐杖不再坚实,她一天天松软了、坍塌了,即将腐朽成泥……而母亲一生护佑下的我却越来越壮实,自然,我也就成了母亲的一根拐杖。
⑩想到母亲一天天衰老、委领,终将离我而去,终将消失在茫茫的地平线,我便有些惊慌失措起来。赶紧跑到母亲的卧室,推开门发现母亲已安然入眼,轻轻的呼吸声在我听来是如此的美妙动听。母亲,别担心,我是您永远的拐杖。
⑪窗外的玉兰花含笑玉立,暗香浮动,月光下,花朵点点泛着银光,乳白的情思越艳越长,随丝丝缕缕的清香飘曳在寒冬的夜晚,也让冬生硬的脸柔和了许多!
(1) 本文以现今的叙事与回忆两条线索并行,请依据提示完成对文章的梳理。
① ______ →回忆母亲年轻时的精力充沛,以及对花的喜爱→② ______ →回忆母亲80岁之前的活力,80岁之后住院时的开朗→③ ______ →回想母亲对子女的教育与苦心,希望以后成为母亲的“拐杖”
(2) 请根据括号里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①刚刚出院的母亲慢慢挪动着到卫生间,可怎么也蹲不下去,便禁不住皱着眉,一阵呻吟。(从描写角度分析)
②苦水里泡过、油锅里炸过、风沙里捡打过……可母亲却捶不扁、蒸不烂,犹如一颗响当当的钢豌豆。(从修辞角度分析)
(3)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③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 本文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都写到了母亲。你认为两文中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A)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B)。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①之子, 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C)然也。
(选自《荀子•劝学》,有删改)
【注释】①干、越、夷、貉:泛指各国家和少数民族。
(1) 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语。
(2) 请将“而”“之”“焉”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3) 请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然也
(4) 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甲】【乙】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0.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家是什么?家是《散步》中家人互相扶持的其乐融融,家是《秋天的怀念》中亲人的无限包容,家是《峨眉山月歌》中诗人外出闯荡的牵挂……家是敬老孝亲,是勤俭奉献,是风雨同舟,是睦邻友爱……家是永恒的记忆,给了我们无限的回味。
任务一: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请以《我家的故事》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给了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请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有人说,家是装修奢华的大房子;有人说,与家人一起便是家……你心目中的“家”是怎样的呢。请以《我所理解的家》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随君直到夜郎西,影入平羌江水流,岐王宅里寻常见,遥怜故园菊,一夜征人尽望乡,秋风萧瑟,风正一帆悬,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答案:
①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
②影入平羌江水流(注意“羌”的书写)
③岐王宅里寻常见(注意“岐”的书写)
④遥怜故园菊(注意“怜”的书写)
⑤一夜征人尽望乡
⑥秋风萧瑟(注意“萧瑟”的书写)
⑦风正一帆悬(注意“悬”的书写)
⑧断肠人在天涯(注意“涯”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翼难齐,故园之思。
【解析】答案:
(1)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注意“藤”的书写)
(2)翼难齐 故园之思(思乡之情)(注意“翼”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答案】【小题1】旧事重提,散文
【小题2】阿长,衍太太,寿镜吾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①联系“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可知,是:阿长。
②联系“曾经教唆鲁迅去偷母亲的钱,鲁迅说他母亲没有钱,她又教唆他去偷家中的首饰变卖。她表面精通礼节,实际深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外表宽厚、可亲,内心却奸险恶毒”可知,是:衍太太。
③联系“是鲁迅童年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老师,他方正、质朴、博学,是鲁迅颇为敬畏之人,在旧时的塾师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可知,是:寿镜吾。
答案:
(1)旧事重提 散文
(2)①阿长 ②衍太太 ③寿镜吾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4.【答案】答案:
任务一
示例:严寒的冬天迈着蹒跚的脚步来到人间,给人们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一棵棵银树傲然挺立,一座座玉宫拔地而起,到处都是炫目的光点;满目皆白,“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丽尽现眼前。
任务二
示例:听秋天在歌唱/迷人的旋律划破夏日的惆怅/轻快的音调把绿色染成金黄/勤劳的庄稼汉/扶着锄头/沉醉于丰收的乐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
任务一:本题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季节,描写自己记忆中的风景,写景时应紧扣某个季节景物的特点,可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表达自己由这种景物触发的某种感情。示例:夏天的记忆中,那满池的荷花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致。走进池塘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田田的荷叶。荷叶像是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它们层层叠叠地铺满了整个池塘水面。荷叶的表面有着一层细细的绒毛,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任务二:本题要示学生写一首小诗,根据题目中的“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色彩”可知,应围绕着某个季节特有的色彩来拟写,不少于四行。示例:春天是绿色的/那是生命的初萌与希望的播撒/嫩绿的芽尖冲破冻土/像沉睡后的觉醒/充满力量。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5.【答案】【小题1】A
【小题2】悟,语,捂,梧
【小题3】拼搏成就未来
【小题4】略
【解析】答案:
(1)A
(2)示例:A悟 B语 C捂 D梧
(3)示例:拼搏成就未来
(4)示例:①将“障碍”改为“屏障”。 ②将“考验”改为“体验”。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有误,“谆谆教导”的“谆”应读作“zhūn”。
(2)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解答时根据句意和平时对字词的积累完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对联。根据对联的基本特征来分析,上联“读书”是动词,“放飞梦想”是动宾短语。“阅读伴我成长”用为下联语意上重复。“书香青春相伴”中“书香”是名词,不能用为下联。
故选:拼搏成就未来。
(4)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①障碍:阻挡前进的东西。句中用来形容汉水,不恰当。可改为“屏障”。
②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等)。句中用来形容土家文化,不恰当。可改为“体验”。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6.【答案】【小题1】答案:
(1)示例:朋友是一股清泉 欢欢喜喜流过你的心间
(2)示例一: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利。网上交友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空间的限制、时间的限制、年龄的限制,可以结交全世界的朋友。
示例二: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弊。在虚拟的世界里不能做到相互了解,网上所说的跟现实世界总会有所差距,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上当受骗。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仿写。结合语境,根据“朋友是一束阳光,温温暖暖地照在你的身上”的句式结构来写,做到句式、修辞一致,语意贯通即可。
示例::朋友是一首歌曲,欢欢喜喜抚慰你的心灵。
(2)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述。解答此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言简意赅地阐述理由。如:认为网络交友有利,可从网络交友的好处来阐述;又如:认为网络交友有弊,可从网络交友的坏处来阐述。言之成理即可。要注意字数要求。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7.【答案】【小题1】荷花
【小题2】菱花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早前,我们小镇的江堤脚下还有成片的荷塘,塘里白荷花居多,覆盖了茫茫的水面”,第一空概括为:荷花。结合“菱开白花”,第二空概括为:菱花。
(2)①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铺”的意思是把东西展开或摊平。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花生机勃勃的景象,赞美了花旺盛的生命力。
(3)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文章大体按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茉莉花、金银花、栀子花、荷花、菱花。这些花都是初夏开,并且颜色都是白色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起下文,起着线索的作用。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根据文中“少女时候,我买香水,最爱茉莉香味”“及至成年,我也只想低眉做一个像小白花一样的女子,不追求浓烈,干净就好,淡然就好”,“我”觉得应该做一个像茉莉花一样的人,不追求浓烈,干净就好,淡然就好。
答案:
(1)荷花 菱花
(2)加点字“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菱花生机勃勃的景象,赞美了菱花旺盛的生命力。
(3)“初夏的白”是指初夏开的那些白色的花,标题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起文中依次描写了几种花——茉莉花、金银花、栀子花、荷花、菱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4)示例一:我要做金银花一样的人,默默地开放。虽然不引人注目,但默默地做着贡献。
示例二:我要做茉莉花一样的人,香味淡雅,不追求浓烈,干净就好,淡然就好。
文章大体按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初夏的各类白花:茉莉花、金银花、栀子花、荷花、菱花。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喜爱和赞美。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8.【答案】【小题1】母亲刚刚出院,行动不便
【小题2】“我”服侍母亲吃药、晒太阳
【小题3】“我”喂母亲吃饭,母亲难为情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联系“刚刚出院的母亲慢慢挪动着到卫生间,可怎么也蹲不下去,便禁不住皱着眉,一阵呻吟。我心一颤,连忙紧紧抱着她的腰,让她慢慢蹲下,由于腰椎间盘膨出和骨质疏松,她难于蹲下和站起,虽然经住院治疗好多了,但仍行动困难”可概括为:母亲刚刚出院,行动不便;联系“冬天上午十点钟的阳光温煦而透明,我抬出靠椅,将母亲安顿在阳光下,又把药拿出来给她服下,便到厨房忙着做饭去了”可概括为:“我”服侍母亲吃药、晒太阳;联系“母亲虽然拆除了石膏,可右手依然不能动,吃饭每顿都需我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喂,母亲有点难为情,脸上泛起红晕,眼神躲躲闪闪的”可概括为:“我”喂母亲吃饭,母亲难为情。
(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
①联系“刚刚出院的母亲慢慢挪动着到卫生间,可怎么也蹲不下去,便禁不住皱着眉,一阵呻吟”可知,“慢慢挪动”是动作描写,“皱着眉”是神态描写,写母亲下蹲时的艰难、痛苦,体现出母亲的衰老、衰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②联系“苦水里泡过、油锅里炸过、风沙里捡打过……可母亲却捶不扁、蒸不烂,犹如一颗响当当的钢豌豆”可知,把母亲比作一颗“钢豌豆”,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历经苦难却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表达了“我”对母亲的钦佩之情。
(3)本题考查句段分析。联系“我心一热,搂着母亲的肩膀,在她满是皱纹的额上亲了一口:‘妈妈最棒了,我赶不上’”可知,“这是真的,我没有说谎”写出了对妈妈坚强品质的肯定,表达了对妈妈的由衷钦佩和赞扬,自然引出了下文对母亲爱花、爱生活的往事的回忆。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由“母亲生性好动、开朗活泼、热情大方,颇有好人缘!别看身材瘦小,可内力却很充沛”“母亲瘦小的身躯内蕴含着一股坚韧的力量,那就是在任何困苦悲伤的岁月,从来没有丧失希望、丧失美好的期盼!始终在坚守信念和善良的本真”“母亲几乎每年都要到医院住几次,由于母亲生性乐观、性格开朗、善解人意,有吃的都喜欢给同病房和医护人员分散一些,看着她开心,大家也很高兴”可知,本文记叙了母亲因生病的现状和回忆母亲年轻的往事,塑造的是一个开朗、乐观、坚强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恩、敬佩和赞美之情。《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因双腿瘫痪而颓废不堪,而他的母亲用各种办法努力让史铁生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但“我”似乎不为所动,甚至暴怒,直到母亲去世才醒悟,感受到母亲的良苦用心,表达的更多是对母亲的愧疚之心和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答案:
(1)①母亲刚刚出院,行动不便②“我”服侍母亲吃药、晒太阳③“我”喂母亲吃饭,母亲难为情
(2)①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写母亲下蹲时的艰难、痛苦,体现出母亲的衰老、衰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作一颗钢豌豆,写出了母亲历经苦难却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表达了“我”对母亲的钦佩之情。
(3)内容上,写出了对妈妈坚强品质的肯定,表达了对妈妈的由衷钦佩和赞扬;结构上,承上启下,自然引出下文对母亲爱花、爱生活的往事的回忆。
(4)本文中,作者通过记叙母亲晚年生病的生活以及回忆母亲年轻时的点滴,表现出母亲的坚强、对生活的热爱、乐观开朗以及对子女倾注的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钦佩与深挚的爱。《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记叙自己双腿瘫痪之后,母亲想方设法为“我”寻找宽慰,但身处病痛折磨中的“我”总是对母亲的举动不耐烦,甚至暴怒,作者在追悔往事的悲痛情绪以及领悟生命意义的豁然达观中表现了对母亲的愧疚与深挚的怀念。
文章通过记叙母亲晚年生病的生活以及回忆母亲年轻时的点滴,表现出母亲的坚强、对生活的热爱、乐观开朗以及对子女倾注的爱。
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9.【答案】【小题1】志同道合的友人,面对,不同
【小题2】而,焉,之
【小题3】略
【小题4】略
【小题5】略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翻译。
①句意: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朋:志同道合的友人。
②句意:不面对深涧。临:面对。
③句意: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异:不同。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使用。
A处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应该填写表转折关系的词语,“而”可以表转折关系。
B处句意: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应该填写句末语气词,“焉”可以做句末语气词。
C处句意:这是教育使他们如此。应该填写代词,“之”为代词。
(3)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可断为: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词: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句意: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5)本文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甲】文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获得,有所收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乙】文中“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句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来论述学习。
答案:
(1)①志同道合的友人;②面对;③不同
(2)A而 B焉 C之
(3)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4)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5)【甲】文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兴趣方面来论述学习。
【乙】文则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来论述学习。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乙】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对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他们如此。
句子划分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
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
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
10.【答案】例文一:
我家的故事 发生在我家的故事很多,但是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那次在老家打枣的趣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傍晚,我正在楼上写作业,大老远就听见奶奶在大声叫喊:“来打枣啊,来打枣!”我循声出来一看,原来是奶奶在叫人帮着摘枣。我也跟着来到了枣树边。爸爸一手提着木棒,一手拿着塑料袋站在那里。我看着枣树,就想起来它开满枣花的样子,那一树的绿油油的小枣花,放眼望去,就如同在梦境一般。
这时,一大群人拥了上来,打破了我的回忆。噢,原来他们是来看打枣的呀!有的人扛着椅子,跃跃欲试想上去打枣;有的人拿着大棒,想一棒将全部的枣打下来;还有的人空着手来,在旁边“看戏”呢。
开始打枣了,只见爸爸拿着木棒,轻轻一敲树干,有一个枣宝宝就落到了地上,还打了一个滚,就像刚从睡梦中醒来一样。它的妈妈不放心,也落了下来,正好落在了枣宝宝的身边。没一会儿的功夫,地上就都是爸爸的成果。我也不甘示弱,拿起木棒,用力一挥,抬头一看,一个枣都没有,反倒一大片树叶如蜻蜓飞舞般落了下来,正好都落在我的头上,我被砸成“落汤鸡”。大家看了,纷纷哈哈大笑起来,可真丢人。
但是我没有放弃,紧接着又挥了一棒,终于有一个绿枣落了下来,我立刻捡起来,一口咬下去,酸得我呲牙咧嘴。“不行,我得再来一棒。”我对爸爸说。我看了一下四周,找了一个高点的地方站了上去,用眼神死死盯着目标,用力一挥木棒,终于打下来两个红枣,一口咬下去,枣很甜,但是我的心更甜。
打枣结束了,我拎着满满一袋子红枣往家走去,路上我还不忘分了一点给隔壁的老奶奶。她吃着我给的红枣,笑眯眯的。她开心的样子,我至今仍无法忘记。这就是发生在我家既有趣又难忘的故事。
例文二:
我们是一家人 家,是温暖的港湾,容纳漂泊的灵魂;家,是如伞的大树,遮挡酷夏的骄阳;家,是清凉的雨丝,拂去疲惫的征尘;家,是永远的牵挂,珍藏幸福的存根。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记忆的时针拨回到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因为感冒发烧病倒了,躺在床上,浑身无力。父母焦急地守在我的床边,一会儿给我量体温,一会儿给我喂药,一会儿又用湿毛巾给我擦身降温。他们的眼中满是关切和心疼,那忙碌的身影让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我的病情渐渐好转。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家人的关爱是如此温暖,我们是一家人,在困难面前相互扶持。
厨房里,常常飘出阵阵香味。那是妈妈在为我们准备美味的饭菜。她精心挑选食材,用心烹饪每一道菜肴,只为让我们吃得健康、开心。爸爸则在一旁帮忙打下手,他们配合默契,就像一支和谐的交响曲。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分享着美食,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那温馨的画面让人陶醉。我们是一家人,在平淡的日子里共享幸福。
学习上,当我遇到难题时,哥哥总是耐心地为我解答。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步一步地引导我找到解题的思路。他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充满信心,勇敢地面对学习中的挑战。我们一起讨论问题,一起进步,那份浓浓的亲情在知识的海洋中流淌。我们是一家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携手前行。
我们是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我们都一起分享,一起承担。家,是我们永远的依靠,是我们心灵的归宿。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例文三:
我所理解的家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家”。它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空间,更是心灵的港湾,情感的寄托。每当提及“家”,人们的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装修奢华的大房子,金碧辉煌,气派非凡;也或许,是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全家人围坐一桌,共享晚餐,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然而,在我心目中,“家”的定义远不止于此,它更加质朴而深刻。
我所理解的家,不在于其外在的华丽或宽敞,而在于那份难以言喻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家,是那个无论外界风雨如何,都能为你遮风挡雨的地方。它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着迷航者归途的方向,给予人无尽的温暖和力量。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卸下所有的防备,做最真实的自己,因为这里有无条件接纳我们的家人。
家,是爱的源泉。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父母对子女的呵护与期望,也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与陪伴;是兄弟姐妹间的相互扶持与理解,是夫妻间的相濡以沫与共同成长。这些爱,如同细水长流,滋养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田,让家成为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磁场,吸引着每一个在外漂泊的心。
家,还是传承与记忆的载体。每一面墙上挂着的照片,每一件家具背后的故事,都是家族历史的见证,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足迹,也承载着前辈们的期望与梦想。这些记忆,如同纽带,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让我们在回望中汲取力量,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更重要的是,家教会了我们责任与担当。在家的温馨氛围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关爱他人,如何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如何在成功时保持谦逊。家,是我们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社会课堂,它塑造了我们的人格,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何种挑战,都能勇敢地面对,坚定地前行。
我所理解的家,是一个充满爱、温暖、支持与成长的地方。它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精神的富足;不在于外在的炫耀,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家,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是无论走到哪里,都魂牵梦绕的归宿。让我们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温暖,用心经营,让家成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解析】任务一: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题目“我家的故事”不设审题障碍,没有审题难度。“故事”暗示我们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可以写成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我家”暗示了写作的范围,并且告诉我们文章要采用第一人称来表现“我”家的生活和乐趣。立意上,或表达亲情的可贵,或表达生命的美好,或表达生活的美满等。
2.选材构思。因为“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场所,所以选材范围较大,那么就需要我们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有意义的来写,故事可以是一个,通过一个故事的叙述来突出一定的主题,例如通过一件事来表现家庭的温馨;也可以选择几个片段,从而突出一个共同主题,例如家庭的乐趣,采取小片段的形式,选择不同的瞬间来展现。“我家”的家庭成员可能由多人组成,可写两个成员之间的故事,也可围绕中心事件,展现多个成员的关系和特点。要写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之间关系,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要鲜明,事件的过程要一波三折,要用心理描写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用议论或抒情语句点明主题。
任务二: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1.审题立意。“我们”限定了写作对象必须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家庭中的成员,也可以是一个团队、班级等有紧密联系的群体。“一家人”强调了群体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团结协作、相互关爱等特点。题目没有给出具体的情境或事件要求,写作空间较大,可以从生活中的各种经历中选取素材来体现“一家人”的主题。立意方面,通过描述家庭或特定群体中的温馨故事、共同经历的困难与挑战等,表达出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对“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出发,阐述在“一家人”的环境中所获得的爱、支持和鼓励,以及自己对家庭或群体的责任与担当。也可以从社会和谐的角度,将“一家人”的概念扩展到更广泛的层面,如邻里之间、民族之间等,倡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
2.选材构思。如描写一次家庭旅行,在旅途中家人之间相互照顾、分享快乐,遇到困难时共同克服,体现家庭的温暖和团结。讲述家人为自己准备生日惊喜的故事,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以及自己对家人的感激之情。回忆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时,家人之间相互扶持、鼓励,共同渡过难关的经历,突出家庭的凝聚力。开头可以用一段温馨的家庭场景描写引入主题,如“温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里”;中间详细叙述家庭故事,可采用时间顺序或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增强故事的感染力;结尾表达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如“我们是一家人,无论风雨如何,我们都会紧紧相拥,共同前行”。
任务三: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我所理解的家”,重点在于“我所理解”和“家”两个词。前者要求考生从个人角度出发,表达自己对“家”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后者则是核心对象,是考生需要深入探讨的主题。题目要求考生跳出常规对“家”的定义(如物质层面的房子),转而探索“家”在精神、情感层面的含义。这需要考生挖掘自己与家的情感联系,以及家给自己带来的独特体验。根据题意,考生可以确定一个主题,比如“家是情感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源泉”“家是成长的摇篮”等。选择一个与自身经历、感受相契合的主题,以便在文章中深入阐述。在主题的基础上,考生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比如,认为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住所,更是心灵上的归宿;或者,家的价值不在于装修是否奢华,而在于家人的陪伴与关爱。
2.构思选材。结构安排:开头可以用一个简短的引言或故事引出主题,吸引读者兴趣。主体分段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可以结合具体事例,如家人的关心、家庭活动、家庭氛围等,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表达自己对家的深刻理解和珍惜之情。线索设置:可以选取一条情感线索,如从对家的懵懂认识到深刻理解的过程,或者从家庭的某个小细节出发,逐渐展开对家的全面理解。选材上,个人经历:选取自己与家相关的真实经历,如家庭聚餐、父母的关爱、兄弟姐妹的陪伴等,这些素材能够真实反映家的温暖和力量。典型事例:除了个人经历外,还可以引入一些典型事例,如家庭成员共同克服困难、家庭传承的文化传统等,来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情感表达:在选材时,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流露,让读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力量。对比衬托:可以适当运用对比手法,如将家的温暖与外界的冷漠进行对比,或者将家的不同状态(如父母忙碌时与闲暇时)进行对比,以突出家的独特价值。
(1)以打枣这件趣事为核心,详细描述了打枣的过程,从听到奶奶呼喊开始,到众人参与打枣,再到自己尝试打枣的经历,情节生动有趣,充满生活气息。
(2)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排比修辞,如“家,是温暖的港湾,容纳漂泊的灵魂;家,是如伞的大树,遮挡酷夏的骄阳;家,是清凉的雨丝,拂去疲惫的征尘”,生动地描绘了家的温暖和重要性。分别从生病时家人的照顾、厨房中家人一起准备饭菜、学习上哥哥的帮助三个方面阐述了“我们是一家人”的主题,层次分明。
(3)对家的定义超越了物质层面,从归属感、安全感、爱、传承、责任担当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家的内涵,使读者对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原文
批注
晚 望
周 容
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
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早栖。
周容于诗文书画用工皆勤,时人谓之“画胜于文,诗胜于画,书胜于诗”。(1)“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所描绘的画面,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 ______ , ______ ”所描绘的黄昏画面有异曲同工之妙。(2)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一样,本诗中诗人望着西沉的落日,望见“归鸦”“ ______ ”,想到乌鸦难归巢,自己也有家难回,流露出 ______
人物
文段或评述
① ______
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
② ______
曾经教唆鲁迅去偷母亲的钱,鲁迅说他母亲没有钱,她又教唆他去偷家中的首饰变卖。她表面精通礼节,实际深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外表宽厚、可亲,内心却奸险恶毒。
③ ______
是鲁迅童年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老师,他方正、质朴、博学,是鲁迅颇为敬畏之人,在旧时的塾师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有朋自远方来
______
联系常见成语
不临深溪
______
迁移课内字词
长而异俗
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上海市闵行区多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八角楼初级中学教联体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二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语文参考答案docx、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八角楼教联体多校12月联考二模语文-答题卡pdf、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八角楼教联体多校12月联考二模语文试题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教联体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名句名篇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