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读书
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①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②鱼,犹胜凡俦侣③。【注释】①帙:一套线装书叫一帙。②蠹(dù)鱼:一种会啃食纸张的昆虫。③俦侣:伴侣。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表达作者家中最让他骄傲的财产就是成排的书籍。
B. 颔联“晓”“独”描写自己早晨独坐书斋读书的情景。
C. 颈联“心相许”可以看出作者对所读之书的爱惜之情。
D. 尾联意思是诗人认为每日见到案头的书籍是快乐的事。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小雨正在为学校“诗词大会”活动拟写开场白,请你为小雨补全空缺部分。
翻开书卷,自然山川风物如在眼前。读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① ______ ”,犹见月映青江时;品李益“② ______ ,受降城外月如霜”,恍入皎白月色中。王湾带我们临水泛舟,感受“潮平两岸阔,③ ______ ”的壮阔意境;曹操领我们登山观海,饱览“水何澹澹,④ ______ ”的壮丽景象。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3.阅读《朝花夕拾》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藤野先生》)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2) 根据选段内容概括藤野先生的性格特点。(两点即可)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暑假期间,“要去哪儿玩”成为热议的话题。无论是刚出考场的学子,还是带娃出行的父母,到考古公园中开放的考古工地上,穿上工作服、拿起洛阳铲,身临其景地体验一番,无疑是一项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选择。提起考古,多数人想到的,或许是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也或许是考古学家的细致入微和艰辛不易。作为一项专业性强、又远离人烟的“冷板凳”工作,考古学家却能手铲释天书,为我们 生动而具有 的历史故事,更让考古 神秘而富有 。近些年,在文学、影视作品的助力下,考古学汇集了丰富的人气【A】奇幻的想象【B】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C】让取材于考古的艺术创作热潮【D】大有赶超考古研究本身的趋势。①不少考古学者在面对公众时都要强调:“我们的工作不是‘盗墓笔记’。”②那么,摘下面纱的考古会不会“脱粉”?毕竟, 考古工作比影视作品所呈现的更加平淡和艰辛得多。③其实,在深入了解考古工作后,人们往往会对考古产生的敬意更纯粹,从而产生更大的热情。④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及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身临其景
B.跌宕起伏(dàng)
C.细致入微(zhì)
D.艰辛不易
(2)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作为一项专业性强、又远离人烟的“冷板凳”工作,考古学家却能手铲释天书,为我们 生动而具有 的历史故事,更让考古 神秘而富有 。
(3) 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近些年,在文学、影视作品的助力下,考古学汇集了丰富的人气【 A】奇幻的想象【B】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C】让取材于考古的艺术创作热潮【D】大有赶超考古研究本身的趋势。
A.。
B.,
C.,
D.。
(4)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考古工作比影视作品所呈现的更加平淡和艰辛得多。
A.影视作品比考古工作所呈现的更加平淡和艰辛得多。
B.影视作品比考古工作所呈现的更加平淡和艰辛。
C.考古工作比影视作品更加呈现平淡和艰辛得多。
D.考古工作比影视作品所呈现的更加平淡和艰辛。
(5) 将“然而,考古研究不是艺术创作,而是一项专业性强、又远离人烟的‘冷板凳’工作”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①
B.②
C.③
D.④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
5.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AI能取代影视编剧吗
①近年来,国内影视行业频繁出现人工智能的身影。尤其是编剧环节,人工智能在创意发散、内容生成等方面为剧本写作带来极大便利。
②人工智能为编剧提供的最大帮助就是提高效率。传统剧本创作需要在创意构思、拟定大纲、角色塑造等方面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而人工智能通过提问、对话的形式,输入关键词等信息,完成细节描述和桥段构思,在较短时间内自动生成完整剧本。人工智能还可以将小说直接转化为剧本、分镜头脚本,缩减人工成本。此外,人工智能可以为编剧提供动态检视视角,做到边写边评估对照。如华策影视 AIGC应用研究院研发的“影视剧本智能创作系统”,可对20万至50万字小说剧本进行内容评估,将一个编剧3天的工作量缩减至5分钟。人工智能通过学习、整合和分析大量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为编剧提供数个选择,并快速梳理和确定最具价值的故事线,助力编剧的创意生成、灵感激发。剧本创作有了雏形后,人工智能还能优化内容,修补漏洞。传统剧本写作基于人的经验、灵感以及写作能力,在撰写过程中难免出现语法漏洞。人工智能拥有较为全面的知识框架,依托算法和数据库,帮助编剧检查剧本语言逻辑、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还可以通过输入具体指令来润色剧本文字,提高作品质量。
③就现阶段而言,人工智能只能协助编剧的艺术创作,无法完全取代编剧。
④好故事的灵感来自编剧本身强大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则是人类大脑对日常情感、生活经验和审美感知等记忆的整合与编码,是人类独有的能力。而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机器程序与数据处理,缺乏想象力的生成与发散,生产的剧本仅能做到描述故事,缺乏思想深度、生活广度,无法触及故事与艺术的核心。
⑤人工智能难以做出有个性、有温度的艺术表达。传统编剧在写作时基于不受局限的、全面的视角审视故事的因果逻辑、角色塑造、情节结构,以及剧本中微妙的态度与深层主题的呼应。而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来自其语料库,仅能做到初级语言的膨胀与扩散,通过矩阵逻辑和算法规则选择最优解,能给予人知识却缺乏情感。人工智能目前主要聚焦于剧本本身的生成,采取点对点、点对多点的直线处理方式,而非传统编剧流动性且覆盖全局的综合处理方式,所以难以兼顾整个拍摄流程的各个环节,缺乏整体的把控能力。而人工智能的应用一般处于单剧集的初级写作阶段,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剧情的节奏和走向。
⑥目前,人工智能在影视编剧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各种技术和配套机制尚未成熟。但在“人工智能 +”的时代潮流下,人工智能将会成为编剧环节不可或缺的存在。因此,面对利弊兼具的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应以更加主动积极的姿态拥抱它、使用它,以理性的方式化解风险与挑战,用“人机协同”的新范式赋能中国影视业的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02日,有删改)
(1) 下列有关“人工智能为剧本写作带来便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人工智能通过问答方式进行小说创作,缩短了剧本创作的时间。
B.人工智能将小说直接转化为剧本及分镜头脚本,降低创作成本。
C.人工智能为编剧提供动态检视视角,提高了剧本内容评估效率。
D.人工智能可以助力编剧的创意生成、灵感激发,还能修补漏洞。
(2) 下列对“人工智无法完全取代编剧”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人工智能没有生活体验,无法进行剧本创作。
B.人工智能缺乏想象力,难以生产出好的剧本。
C.人工智能缺乏情感难以做出温暖的艺术表达。
D.人工智能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剧情的节奏和走向。
6.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芋叶亭亭
罗芹仙
①刚刚过去的夏季,餐桌被几片芋头叶子生动着。
②芋头是母亲自己种的,今年过年前给我带了些,吃过几回,还剩了十来个,一直放在塑料袋里。暮春时节拿出来一看,全都长出了粉嫩嫩的芽尖,芽根周围伸出一些白色的根须。其中有两个连体的芋头,顶着朝天辫似的嫩芽,造型尤其可爱,遂装在一个玻璃杯里,加了些水,置于窗台。
③嫩芽见了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着。先是从芽尖冒出嫩绿的小尖角,细看能看出那是卷状的叶苞。叶柄快速长高,有时一天能长几厘米,蓬勃的生命力简直叫人吃惊。叶苞随之慢慢展开,先展开一半,再展开另一半,颜色是新鲜娇嫩的绿。没几天,叶柄便有几十厘米高了,叶片也全展开来。纤长的叶柄婀娜着托起椭圆形的叶片,便有了亭亭的姿态。这时候,在两个叶柄的根部,又探头探脑地钻出了一个绿色的小尖角,是两个新生的叶苞。
④窗外的阳光像磁场般吸引着芋叶一点点向外倾弯,成了鞠躬的姿势。转天早晨,我把杯子换了个方向,想着这样能让它们挺直一些。到下班回家时,见叶片像向日葵一样,竟然掉了个头,仍然弯腰低头朝着窗外的阳光行礼。虽然知道植物有向光性,但还是觉得惊奇,生命的执着总是令人感动。
⑤叶柄越长越高,玻璃杯已经无法容身,找了一个玻璃花瓶给它们搬了家,并移放到餐桌上。这样一来,我每天吃饭时,目光平视所及,就是这几片绿意盎然的芋叶,总想说一声:“芋,你好!”《说文解字》关于“芋”字是这样记载的:“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也。”大意是人们见到芋的叶子竟然这么大,忍不住惊呼。你也“吁”,我也“吁”,于是就有了“芋”的称呼。得知这样的解释后,再看“芋”字,觉得多了几分幽默的意味,忍不住想笑。
⑥不过我养的这几个叶片,却是别有一番风韵。
⑦人们总爱把芋叶和荷叶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确有不少相似之处,一样碧绿的颜色,一样硕大的叶盘,一样亭立的姿势。仔细看,其实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荷叶是圆盘形的,叶脉从圆心向四周辐射;中间大都凹成碗状,很容易蓄住水珠,珍珠般的水滴在绿绸似的叶面上滚来滚去,是一道意趣盎然的风景。而芋叶是稍显狭长的心形,叶脉从中间往两边辐射;芋叶大多是前倾的姿势,不能像荷叶那样滚“珍珠”,但它会挂“钻石”。前段时间,正是梅雨时节,空气特别潮湿, 一到晚上,芋叶的叶尖就挂上一颗水珠,灯光之下就像亮闪闪的钻石。
⑧尽管芋叶与荷叶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极少进入人类的审美领域。古往今来赞美荷的诗文何其多,甚至连枯萎的荷叶都要“留得残荷听雨声”。可写芋叶的却少之又少,我只知道一句“芋叶瓜藤绿满田,数家烟火接平原”。看到这句诗,脑子里跳出写荷叶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同样是广阔的绿,一个接的是地,一个接的是天;一个连的是烟火人间,一个连的是理想天堂。
⑨生活平凡如芋,或许不能如荷般开出娇艳的花朵。但若我们用心观察柴米油盐的日常,尘世烟火何尝不可以是一道别致的风景呢?就像这花瓶里的亭亭芋叶。
(选自《人民日报》 2024—8,有删改)
(1) 读②—⑤自然段,说说芋叶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2) 说说第⑦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一到晚上,芋叶的叶尖就挂上一颗水珠,灯光之下就像亮闪闪的钻石。
(3) 读⑦⑧段,说说作者将芋叶和荷叶作比较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 综观全文,说说作者从养芋叶的经历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7.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论语•学而》)
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选自《论语•公冶长》)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丙】
华歆与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②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③所以疑 ,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④急相弃邪⑤?”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①辄:立即,就。②难:迟疑、为难。③本:原来,先前。④以:因为。⑤邪:同“耶”,语气词“吗”。
(1) 下面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A.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B.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C.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D.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尊君”谦称自己的父亲,“家君”尊称对方的父亲。
B.元方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
C.陈元方面对失约之人,懂得据理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他的“方正”之气。
D.丙文告诉我们在遇到危险时,依旧可以践行诺言,始终言行一致的人是真诚信。
(4) 请将上面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舍先生的记忆里,有济南冬天“温晴”的味道;史铁生的记忆里,有母亲默默关爱的味道;谢道韫的记忆里,有雪天家人围炉交谈温馨的味道;鲁迅的记忆里,有在百草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的味道……成长岁月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温暖了你。
请以“温暖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内容具体充实,情感真实;(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要扩写材料;(4)不得透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心相许”表达了自己对圣贤们的敬仰之情,愿意向他们学习,并非表达对“所读之书的爱惜之情”。
故选:C。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2.【答案】影入平羌江水流,回乐烽前沙似雪,风正一帆悬,山岛竦峙
【解析】答案:
①影入平羌江水流(注意“羌”的写法)
②回乐烽前沙似雪(注意“烽”的写法)
③风正一帆悬(注意“悬”的写法)
④山岛竦峙(注意“竦峙”的写法)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根据“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可以判断出:这是藤野先生帮“我”纠正解剖图。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懂得把握。根据“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可以判断出: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
答案:
(1)藤野先生帮“我”纠正解剖图。
(2)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
【小题2】
【解析】《朝花夕拾》文集以记事为主,前七篇反映作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作品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4.【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D
【小题5】B
【解析】答案:
(1)A
(2)C
(3)A
(4)D
(5)B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有误,“身临其景”的“景”应为“境”;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呈现:表示展示或展现,适合用于描述考古学家展示历史故事。趣味:表示有趣、吸引人的特点,适合用于描述历史故事的吸引力。显得:表示看起来、显得如何,适合用于描述考古工作的特性。魅力:表示吸引力、迷人的特点,适合用于描述考古工作的吸引力。结合语境,应依次选择:呈现、趣味、显得、魅力。
故选:C。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有误,这里应使用逗号(,),因为后面还有并列的内容。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语义重复,删去“得多”或“更加”。
故选:D。
(5)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这句话放在②处最为恰当。因为这句话解释了为什么考古工作不是艺术创作,而是专业性强、远离人烟的“冷板凳”工作,正好回应了前文提出的疑问:“摘下面纱的考古会不会‘脱粉’?”因此,最恰当的一项是B。
故选:B。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5.【答案】【小题1】A
【小题2】A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有误,结合“而人工智能通过提问、对话的形式,输入关键词等信息,完成细节描述和桥段构思,在较短时间内自动生成完整剧本”分析,可知选项错误;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有误,结合“而人工智能通过提问、对话的形式,输入关键词等信息,完成细节描述和桥段构思,在较短时间内自动生成完整剧本”分析,可知选项错误;
BCD.正确。
故选:A。
答案:
(1)A
(2)A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开篇由编剧环节,人工智能在创意发散、内容生成等方面为剧本写作带来极大便利引出说明对象。接着说明了人工智能将小说直接转化为剧本及分镜头脚本,降低创作成本;人工智能为编剧提供动态检视视角,提高了剧本内容评估效率;人工智能可以助力编剧的创意生成、灵感激发,还能修补漏洞等内容。
说明文综合阅读,我们要能够正确理解文意,分析内容,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并能够分析文章结构,抓住中心句分析概括。深刻体会理解,进行解答。
6.【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本题要求概括芋叶在②-⑤自然段所展现出的特点,需要仔细阅读这几个自然段,从芋叶的生长情况、外观姿态以及对环境的反应等方面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总结。具体分析:生长迅速:在第③自然段中提到“嫩芽见了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着。先是从芽尖冒出嫩绿的小尖角……叶柄快速长高,有时一天能长几厘米……没几天,叶柄便有几十厘米高了,叶片也全展开来”,通过对芋叶嫩芽生长过程的描述,如冒出小尖角、叶柄快速长高、叶片快速展开等细节,充分体现了芋叶生长速度之快,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所以可以概括出芋叶具有生长迅速的特点。姿态优美:同样在第③自然段,“纤长的叶柄婀娜着托起椭圆形的叶片,便有了亭亭的姿态”,这里用“婀娜”形容叶柄,“亭亭”形容整体姿态,形象地描绘出芋叶的叶柄纤细修长且姿态优雅的样子,给人一种优美的视觉感受,因此芋叶具有姿态优美的特点。向光生长:第④自然段详细描述了芋叶的向光性,“窗外的阳光像磁场般吸引着芋叶一点点向外倾弯,成了鞠躬的姿势……到下班回家时,见叶片像向日葵一样,竟然掉了个头,仍然弯腰低头朝着窗外的阳光行礼”,芋叶会随着阳光的方向改变自身的姿态,始终朝着阳光生长,即便人为改变了杯子的方向,它依然会追寻阳光,这清楚地表明了芋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点。
(2)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句子“一到晚上,芋叶的叶尖就挂上一颗水珠,灯光之下就像亮闪闪的钻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芋叶叶尖上挂着的水珠比作亮闪闪的钻石。比喻的作用是能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将水珠在灯光下晶莹剔透、闪闪发光的样子通过与大家熟知的钻石的相似性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水珠的璀璨闪耀,仿佛亲眼看到了那幅美丽的画面。突出美感:通过这种比喻的描绘,不仅写出了水珠本身的美丽,更从侧面烘托出芋叶在特定环境下(夜晚灯光下挂着水珠时)的独特魅力,赋予了芋叶一种别样的精致感和美感,使读者对芋叶的印象更加深刻,进一步感受到芋叶的迷人之处,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本题要分析作者将芋叶和荷叶作比较的目的,需要从比较的具体内容以及与文章整体思路的关联等方面进行思考,看这种比较对突出主题、引发思考等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在第⑦自然段中,作者详细对比了芋叶和荷叶在多个方面的不同特点。比如在形状上,“荷叶是圆盘形的,叶脉从圆心向四周辐射;而芋叶是稍显狭长的心形,叶脉从中间往两边辐射”;在姿态方面,“荷叶中间大都凹成碗状,很容易蓄住水珠……芋叶大多是前倾的姿势,不能像荷叶那样滚‘珍珠’”。通过这样细致的对比,清晰地呈现出芋叶和荷叶在外观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差异,让读者对两者的特点有更明确、更具体的认识。引出后文思考:这种对芋叶和荷叶特点的对比,并非仅仅是为了说明它们的不同,更是为后文的讨论做铺垫。在第⑧自然段,作者紧接着提到了芋叶和荷叶在人类审美领域中的不同境遇,“古往今来赞美荷的诗文何其多……可写芋叶的却少之又少”。正是因为前面已经详细对比了它们的特点,所以读者在了解到两者特点不同的基础上,能够更自然地思考为什么在审美上会出现这样的差异,从而引发读者对芋叶和荷叶不同境遇的深入思考,进一步推动了文章的叙述和主题的展开。
(4)本题考查得到的启示。文章通过对芋叶的描写,展现了芋叶虽然没有像荷花那样娇艳的花朵,但它自身有着独特的生长姿态、向光性等特点,在平凡中也有着别样的美丽。如“生活平凡如芋,或许不能如荷般开出娇艳的花朵”这句话,作者以芋叶类比生活,暗示生活可能就像芋叶一样平凡,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其中的美好,要像发现芋叶的美一样,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之处,所以得出平凡亦有美的启示。日常即风景:在结尾部分,作者提到“但若我们用心观察柴米油盐的日常,尘世烟火何尝不可以是一道别致的风景呢?就像这花瓶里的亭亭芋叶”,这表明作者从养芋叶的过程中体会到,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就如同观察芋叶一样,那么这些日常的柴米油盐、尘世烟火也能够成为一道独特而别致的风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好和意义,从而得出日常即风景的启示。
答案:
(1)生长迅速:从芽尖冒出嫩绿小尖角开始,叶柄快速长高,有时一天能长几厘米,叶苞也随之展开,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姿态优美:纤长的叶柄婀娜地托起椭圆形叶片,呈现出亭亭玉立的姿态,且随着阳光方向改变姿态。向光生长:芋叶具有向光性,会朝着阳光方向倾弯,即便改变杯子方向,仍会追寻阳光。
(2)运用比喻修辞:把芋叶叶尖上挂着的水珠比作亮闪闪的钻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珠在灯光下晶莹剔透、璀璨闪耀的特点。突出美感:从侧面表现出芋叶在特定环境下的独特美丽,赋予芋叶一种别样的精致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芋叶的迷人之处。
(3)对比两者特点:通过对比芋叶和荷叶在形状(芋叶是稍显狭长的心形,荷叶是圆盘形)、叶脉(芋叶叶脉从中间往两边辐射,荷叶叶脉从圆心向四周辐射)、姿态(芋叶前倾,荷叶可蓄水珠)等方面的不同,突出两者的差异。引出后文思考:为后文关于芋叶和荷叶在人类审美领域中不同地位的讨论做铺垫,引发读者对两者不同境遇的思考。
(4)平凡亦有美:生活可能平凡如芋叶,虽不像荷花那样有娇艳花朵,但平凡中也有独特的美好,要善于发现平凡事物的美。日常即风景:我们应用心观察日常的柴米油盐,尘世烟火也能成为别致的风景,就像欣赏芋叶一样,从平凡生活中找到美好和意义。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文章讲述作者养芋叶的经历,描述芋叶生长迅速、姿态优美、向光生长的特点,将芋叶与荷叶对比,突出二者差异,还从养芋叶经历中获得启示:平凡生活中也有美好,日常也能成为风景。
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掌握住。
7.【答案】【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A.有误,句意为: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去:离开。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以及关键字来分析。“也”在这里是句末语气词,因此两个“也”后面都应断开;“听其言而信其行”是两个动宾结构短语构成的递进关系的从句,与“听其言而观其行”相照应,因此“听其言而信其行”后面应断开;句意: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因此断句为: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和文章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A.有误,“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①重点字词: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而,连词,表转折;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与朋友交,和朋友交往;信,诚信;乎,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句意:替别人谋划有没有竭尽自己的心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讲诚信?
②重点字词:本,原先,先前;所以疑,之所以迟疑;正为此,正是因为这个;耳,句末语气词。句意:(我)先前之所以迟疑,正是因为这个。
答案:
(1)A
(2)D
(3)A
(4)①替别人谋划有没有竭尽自己的心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讲诚信?
②(我)先前之所以迟疑,正是因为这个。
参考译文:
【甲】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丙】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对此感到为难(而没立刻答应)。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面的贼寇已经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之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像当初一样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8.【答案】温暖的味道 在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片段如同璀璨的星辰,闪烁着温暖的光芒,让人在成长的岁月里,时时回味,心生暖意。对我而言,那份温暖的味道,源自一个冬日的黄昏,与祖母共度的那段时光。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天边最后一抹夕阳也已悄然隐去,只留下无尽的夜色和刺骨的寒风。我从学校匆匆赶回家,推开门,一股熟悉的香气瞬间扑鼻而来,那是祖母正在厨房为我准备晚餐的味道。那是一种混合着米饭的香甜、菜肴的鲜美以及祖母特有的烹饪技巧所散发出的独特香气,它如同一股暖流,瞬间驱散了我身上的寒意,温暖了我的心房。
祖母见我回来,脸上绽放出慈祥的笑容,她一边忙碌着手中的活计,一边用温柔的话语询问我一天的学习情况。我则坐在餐桌旁,静静地等待着晚餐的到来,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幸福。
终于,饭菜上桌了,祖母精心准备的菜肴色香味俱全,每一口都蕴含着祖母对我的爱与关怀。我们边吃边聊,祖母讲述着她年轻时的故事,我则分享着学校里的趣事,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只留下我们祖孙俩的欢声笑语和那份难以言喻的温暖。
饭后,祖母陪我一起做作业,她虽然不懂现代的知识,但总是默默地陪伴在我身边,用她的方式给予我力量和支持。每当我遇到难题时,祖母总是耐心地听我诉说,然后用她那双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拍打我的肩膀,告诉我:“孩子,别怕,慢慢来,你一定能行的。”
那个冬日的黄昏,因为有了祖母的陪伴与关爱,变得异常温暖而美好。那份温暖的味道,不仅来自于祖母精心准备的饭菜,更源自于她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这份温暖,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遇到多少风雨,都能勇敢地前行。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本题目“温暖的味道”旨在引导考生回忆并书写那些给自己带来心灵慰藉与感动的瞬间或经历。温暖,不仅是一种物理感受,更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慰藉。因此,立意上应聚焦于那些能够触动人心、传递正能量的温情故事,展现人性光辉与情感价值。
选材构思:考生可以从个人成长经历中选取素材,如家庭中的亲情温暖、朋友间的友情支持、师生间的关怀鼓励等。在写作时,可以运用细节描写,如一个眼神、一次拥抱、一句鼓励的话语等,来展现温暖的瞬间。同时,可以结合对比手法,如将孤独无助时的感受与得到温暖后的心情进行对比,以凸显温暖的力量。在结构上,可以采用倒叙或插叙等手法,增加文章的吸引力与可读性。最终,通过温暖的故事,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情感价值。
此文以“温暖的味道”为题,细腻地描绘了与祖母共度时光的温馨场景,情感真挚,细节生动。通过祖母的关爱与陪伴,展现了亲情的温暖与力量,语言流畅,情感饱满,是一篇充满温情与感动的记叙文,让人读后心生暖意。A.表现
趣味
充满
魅力
B.呈现
魅力
显得
趣味
C.呈现
趣味
显得
魅力
D.表现
魅力
充满
趣味
A.相委而去
去:到达
B.下车引之
引:牵拉
C.王欲舍所携人
舍:舍弃
D.遂携拯如初
遂:于是、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部分学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