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2 《登高》 导学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12 《登高》 导学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页
    12 《登高》 导学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页
    12 《登高》 导学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登高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登高导学案及答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课文思考,预习检测,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登高
    学时:1
    课堂笔记




    积累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掌握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学会通过意象,把握诗歌的情感。
    4、学会通过了解作者生平际遇和所处时代背景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5、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学习重点
    学习鉴赏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掌握其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知人论世,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主题。
    课前预习
    【知识链接】
    作者、作品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有《杜工部集》。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 以古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他的律诗在唐代诗人中最为出色,他首创的“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中唐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对后世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影响很大。
    杜甫人生四个阶段: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1、读书壮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712-745)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自述。二十岁后, 他开始漫游生活,这一时期曾先后南游吴、越(今江浙一带)北游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望岳》。
    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746-755)
    公元746年玄宗下诏,命有一艺之长的人到京参加考试,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落第。天宝十载,玄宗接连举行三个盛典,杜甫借机献赋,皇帝让他待制集贤苑,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又由于李林甫作梗,考后永无下文。之后他又以诗干谒权要并未见效,加之父亲病故,经济条件日益恶化,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困居长安10年之久.不幸的遭遇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756-759)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4、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759-770)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靠友人的帮助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766、767),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和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tā tiè 贪食)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暴饮暴食导致消化不良而死。
    二、写作背景
    该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 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已经五十六岁,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此时,杜甫只能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诗人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发作,最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三年之后便病逝了。
    三、文学常识
    有关律诗:
    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2、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3、绝句: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课文思考】
    1、《登高》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感情基调如何?
    2、读《登高》一诗,首联和颔联分别描写了哪些意象?诗人分别用什么词来描写意象的?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预习检测】
    基础知识(字音,字义等)
    啸哀:
    渚(zhǔ):
    鸟飞回:
    落木:
    萧萧:
    万里:
    常作客:
    百年:
    艰难:
    苦恨:
    繁霜鬓:
    潦倒:
    新停:
    二、文本探究,回答问题。
    有人认为颔联里的“无边”和“不尽”二语多余,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联想到了什么?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你能找出来吗?
    尾联中“艰难” “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学习过程
    【预习检测】(A级)
    1.读准字音。
    猿啸( )哀 渚( )清 潦( )倒
    2.词语解释:
    渚: 落木:
    萧萧: 作客:
    百年: 艰难:
    苦: 繁霜鬓:
    潦倒: 新停:
    3.名句默写: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
    ,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课文朗读(A级)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诵读要领: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七律一般二四六分明(平仄),(节拍)为“二二二一”, 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二二一二”。
    理性的把握:理解诗人,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诗人内心中去。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感性的表现:注意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欣赏格律:
    二、研读文章,探究问题(B级)
    1.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明确:
    2.体会本文的感情基调,找出文中的诗眼。
    明确:
    3.赏析首联: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这些景有哪些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
    4.赏析颔联:(1)写了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营造什么意境?抒发什么情感?运用了什么手法?

    (2)有人认为颔联里的“无边”和“不尽”二语多余,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明确:
    小结:
    5.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你能找出来吗?
    6.尾联中“艰难” “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7.诗人悲的根源何在?
    明确:
    小结:
    三、主旨探讨(C级)
    四、课堂总结(C级)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个性解读(小作文)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代表唐朝诗歌的最高成就的天才诗人,你更欣赏哪一位?(写300字左右的短文于小作文本上)
    【拓展延伸】
    诗人杜甫
    在《月夜》的清辉中/嗒嗒的拄拐声/伴着你孤独的深吟//
    天地一沙鸥/是你《登高》《春望》时/表诉的游子的衷肠//
    朱门肉臭/路有冻骨/是你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哀叹//
    国破山河在/是你忧愤家国的慷慨悲歌//
    你用满鬓繁霜/阅尽世间风絮/你用佝偻的脊背/柱起了民族的诗魂//
    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这一切只因你是那样/爱得深沉//

    相关学案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庖丁解牛优秀学案: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庖丁解牛优秀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模块 上册三 公输精品导学案:

    这是一份基础模块 上册三 公输精品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助读,文言知识,反思总结,《公输》译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哦,香雪/铁 凝学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哦,香雪/铁 凝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案,探究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