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古诗词或谚语中,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蕴含的生物学特征不同的是( )
A.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B. 葵花朵朵向太阳
C.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D.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葵花朵朵向太阳”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都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故选C。
2. 小明发现蚂蚁排成一队向前爬,问妈妈:“是前面蚂蚁留下了信息吗?”此句话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
A. 提出问题B. 作出假设
C. 制定计划D. 得出结论
【答案】A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题干中,有同学说:“是前面蚂蚁留下了信息吗?”,在科学探究步骤中属于提出问题。
故选A。
3. 下列探究活动与其采用的主要探究方法不匹配的是( )
A. 探究空气湿度对蚕卵孵化率的影响——实验法
B. 比较肾蕨和葫芦藓的高度——测量法
C. 用放大镜观察蜜蜂体表的绒毛——实验法
D. 了解滨州人对电动汽车的认可度——调查法
【答案】C
【分析】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不同的实验应该根据实际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详解】A.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探究空气湿度对蚕卵孵化率的影响,需要设置变量,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有目的、有步骤的操作和观察等,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因此该探究活动与其采用的主要探究方法相匹配,故A不符合题意。
B.测量法就是利用尺子、秒表、温度计等测量工具,对确定对象的高度、速度、温度等进行测量,用数据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比较肾蕨和葫芦藓的高度,要用尺子对肾蕨和葫芦藓的高度进行测量,用数据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测量法,因此该探究活动与其采用的主要探究方法相匹配,故B不符合题意。
C.观察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等。用放大镜观察蜜蜂体表的绒毛,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不是实验法,因此该探究活动与其采用的主要探究方法不匹配,故C符合题意。
D.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等。了解滨州人对电动汽车的认可度,主要采用调查法,因此该探究活动与其采用的主要探究方法相匹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哺乳动物体内都有膈,鲸是哺乳动物,所以鲸是有膈的,这里运用了哪种科学方法?( )
A. 归纳B. 演绎C. 假说D. 分析
【答案】B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①实验法;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④收集和分析资料等等。这些方法都需要进行推理。
【详解】A.归纳是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A不符合题意。
B.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在这里,从一般命题“哺乳动物都有膈”出发,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特殊结论“鲸也有膈”,B符合题意。
C.假说是指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推测和说明,得到一个暂时性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释,C不符合题意。
D.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由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属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曲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中的肉汤仍然保鲜,另一瓶中的肉汤变质。然后将肉汤保鲜的那瓶的瓶颈打断(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未打断瓶颈时肉汤变质的是乙瓶
B. 该实验中只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微生物
C. 该实验证明,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
D. 该实验给我们的生活启示是:打开的牛奶应及时饮用
【答案】B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那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那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并且适宜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详解】A.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导致的。甲瓶通过煮沸相当于高温灭菌,甲瓶内没有微生物,肉汤不会腐败变质;而乙瓶不做处理,没有煮沸进行高温灭菌,乙瓶内有微生物,肉汤会腐败变质,因此未打断瓶颈时肉汤变质的是乙瓶,故A正确。
B.在该实验中,甲瓶煮沸没有微生物;而乙瓶不做处理有微生物,除了微生物,其他因素都相同,它们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微生物;甲瓶没有微生物,其肉汤仍然保鲜,将肉汤保鲜的那瓶的瓶颈打断(丙图),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进入瓶内,肉汤腐败变质,甲和丙的变量是微生物,甲瓶颈打断前和打断后(甲和丙)也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因此该实验中有两组对照实验,变量都是微生物,故B错误。
C.将肉汤保鲜的那瓶的瓶颈打断(丙图),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进入瓶内,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而瓶颈没有打断之前肉汤不会腐败变质,因此该实验证明,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故C正确。
D.该实验证明,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空气,因此该实验给我们的生活启示是:打开的牛奶应及时饮用,如果放的时间过长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就会使牛奶腐败变质,故D正确。
故选B。
6. 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 在显微镜视野中找不到物像时,应转换高倍物镜,然后移动装片继续寻找
C. 观察时,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D. 低倍物镜转换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细胞体积变大
【答案】B
【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可以总结为: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镜整理。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越小,细胞数量越多,范围越大,视野光线越明;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越大,细胞数量越少,范围越小,视野光线越暗。
【详解】A.物镜安装在转换器的上面,通过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低倍物镜短,进入的光线多,容易找到明亮的视野,因此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故A正确。
B.低倍物镜放大倍数小,观察到的物像数量多,容易找到物像,而高倍物镜放大倍数大,观察到的物像数量少,不容易找到物像,因此在显微镜视野中找不到物像时,不应该转换高倍物镜,而是移动装片继续寻找,故B错误。
C.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能够较大范围升降镜筒和调节焦距,细准焦螺旋能够较小范围升降镜筒和调节焦距,调节细准焦螺旋能够使物像更加清晰,因此观察时,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故C正确。
D.高倍物镜比低倍物镜长,进入的光线少,放大倍数大,看到的细胞大,因此低倍物镜转换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细胞体积变大,故D正确。
故选B。
7. 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紧密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平铺充满。若目镜不变,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观察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约为
A. 4个B. 8个C. 16个D. 32个
【答案】A
【分析】物体的面积的放大的倍数=长度的放大倍数×宽度的放大倍数=(物镜×目镜)2。
【详解】,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物镜转换为40×后,放大倍数是原来的4倍,则面积的放大倍数是原来的16倍,看到的细胞的数目是原来的,即4个,A符合题意。
故选A。
8. 某同学以紫色洋葱鳞片叶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应放在生理盐水中
B. 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碘液染色后,再盖上盖玻片
C. 观察的视野中有一污点,污点可能存在目镜、物镜或装片上
D. 在高倍镜下可清晰地观察到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答案】C
【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等。擦就是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就是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撕就是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撕下一块透明的薄膜;展就是将撕取的薄膜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盖就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让盖玻片的一侧接触水滴,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染就是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在对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详解】A.洋葱是一种被子植物,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细胞壁,载玻片中央滴清水不会吸水涨破,并且清水能够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便于观察,载玻片中央滴的是清水,不是生理盐水。因此,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应放在清水中,不是生理盐水中,故A错误。
B.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和顺序包括:擦、滴、撕、展、盖、染等。因此,先盖上盖玻片后,再用滴管在盖玻片的一侧的滴加碘液进行染色,故B错误。
C.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因此,观察的视野中有一污点,污点可能存在目镜、物镜或装片上,故C正确。
D.在高倍镜下可清晰地观察到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细胞壁,而它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故D错误。
故选C。
9. 李清照词《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里的“绿”和“红”分别形容叶和花,相对应的色素分别存在于细胞的( )
A. 线粒体和液泡B. 叶绿体和细胞核
C. 液泡和细胞质D. 叶绿体和液泡
【答案】D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一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有些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不同的细胞结构具有不同的作用。
【详解】A.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通过呼吸作用能够把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成被生物体利用的能量,供给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不能使叶呈现绿色;液泡中的液体叫做细胞液,在细胞液中溶解着甜味、酸味、色素等多种物质,液泡中的色素能够使花呈现红色,故A不符合题意。
B.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它的里面含有叶绿素,能够使叶呈现绿色;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信息库,也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不能使花呈现红色,故B不符合题意。
C.液泡中的色素能够使花呈现红色,不能使叶呈现绿色;细胞质的流动能够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不能使花呈现红色,故C不符合题意。
D.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能够使叶呈现绿色;液泡中的色素能够使花呈现红色,因此相对应的色素分别存在于细胞的叶绿体和液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图中的甲、乙分别代表神经细胞和根尖成熟区细胞,图中B区代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则C区含有下列哪些细胞结构(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线粒体 ⑥液泡 ⑦叶绿体
A. ①⑥⑦B. ①⑥
C. ②③④⑦D. ②③④⑥
【答案】B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图中A区表示动物细胞具有,而植物细胞没有的结构;B区表示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C区表示植物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
【详解】结合分析,动植物细胞结构相同点:都有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和⑤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结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神经细胞属于动物细胞。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根尖成熟区细胞属于植物细胞,但不含⑦叶绿体。
由分析可知,图C代表根尖成熟区细胞有而神经细胞没有的结构,根尖成熟区细胞有①细胞壁和⑥液泡,而神经细胞没有,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壁虎受到威胁时会断尾求生,之后会重新长出尾巴。与新尾巴生成相关的是( )
①细胞分裂 ②细胞生长 ③细胞分化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答案】D
【分析】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即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详解】一段时间后壁虎尾巴断掉后还能重新长出来,跟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都有关系。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很小要经过细胞生长,才能再次分裂。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因此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由此可见,与新尾巴生成相关的是①细胞分裂 、②细胞生长、③细胞分化。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质先一分为二
B.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都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
C. 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导致细胞出现分化
D. 人神经细胞高度分化,终生具有细胞分裂能力
【答案】B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的分裂:①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②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③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④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可见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和数目也相同。保证了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一样。所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先进行的是染色体的复制。
(2)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详解】A.在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通常是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才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A错误。
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这些过程都受到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控制。遗传物质通过编码特定的基因,指导细胞进行分裂和分化,从而形成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组织,B正确。
C.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保持稳定的,并通过复制确保每个新细胞都获得完整的遗传信息。细胞分化则是在细胞分裂的基础上,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产生差异。因此,细胞分裂并不直接导致细胞分化,而是为细胞分化提供了基础,C错误。
D.人的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它们负责传递神经冲动和调节机体功能。由于神经细胞的高度分化,它们失去了细胞分裂的能力,并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保持其特定的形态和功能,D错误。
故选B。
13. 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的生物标本中,棉花种子首先完成发芽过程,摘下了“月球第一片嫩芽”的桂冠,下列材料与棉花种子属于同一个结构层次的是( )
A. 草履虫B. 西红柿果肉C. 萝卜D. 肾蕨
【答案】C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A.草履虫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故草履虫属于细胞结构层次或个体层次,A错误。
B.西红柿果肉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属于组织层次,B错误。
C.萝卜(属于植物的根)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C正确。
D.葫芦藓是由不同器官构成的植物体,D错误。
故选C。
14. 下列对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B. 动植物体内的组织种类和功能各不相同
C. 分生组织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产生新细胞
D. 系统是由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形成的,能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
【答案】D
【分析】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再由八大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人体。
【详解】A.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A正确。
B.动物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植物组织包括保护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功能也不相同,B正确。
C.分生组织的特点的是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C正确。
D.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D错误。
故选D。
15. 如图是山椒藻,学名叫槐叶萍。它的茎细长,叶舒展于水面上,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在沉水叶的基部着生孢子果。这种植物属于( )
A. 裸子植物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D. 被子植物
【答案】C
【分析】植物根据繁殖方式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是指能够产生孢子,用孢子来繁殖后代的植物,包括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是指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的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A.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的分化,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裸露,外面无果皮包被,用种子繁殖后代,输导组织发达。山椒藻在沉水叶的基部着生孢子果,里面有许多孢子,可以用孢子繁殖后代,不能产生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该植物不属于裸子植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有假根,体内没有出现输导组织,能够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山椒藻的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因此该植物不属于苔藓植物,故B不符合题意。
C.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出现了输导组织,能够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山椒藻的茎细长,叶舒展于水面上,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在沉水叶的基部着生孢子果,能够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因此该植物属于蕨类植物,故C符合题意。
D.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用种子繁殖后代,输导组织发达。山椒藻在沉水叶的基部着生孢子果,里面有许多孢子,可以用孢子繁殖后代,不能产生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该植物不属于被子植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 生物学实验是人们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科学探究手段之一。下列实验操作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分析】不同生物实验所用材料、器具、目的、实验步骤等是不同的。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用碘液染色;蕨类植物叶片背面有孢子囊群;苔藓植物没有种子;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体表)进行呼吸。
【详解】A.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有一些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碘液(稀碘液)就是一种碱性染料,经过碘液染色后,可以更好地观察细胞各部分结构,其中被染成深色的是细胞核。因此,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用碘液染色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结构,故A正确。
B.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叶片背面着生着许多孢子囊群,它们的里面有许多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因此,观察肾蕨时,用放大镜观察叶背面,目的是为了观察孢子囊群,故B正确。
C.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有假根,也没有花、果实和种子的分化;在葫芦藓的孢蒴中有许多孢子,通过孢子繁殖后代。因此观察葫芦藓时,用解剖刀切开孢蒴,目的是为了观察内部的孢子,不是种子,故C错误。
D.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其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壁(体表)进行呼吸,蚯蚓在呼吸时,氧气首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中,然后进入体壁内的毛细血管,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外界,从而完成气体交换。因此在观察蚯蚓时,用湿润棉球保持体表湿润,目的是便于蚯蚓正常呼吸,故D正确。
故选C。
17. 某同学建立了一个关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特点的分类图(如图),甲、乙、丙依次代表的植物是
A. 水绵、墙藓、卷柏B. 紫菜、里白、海带
C. 葫芦藓、满江红、海带D. 贯众、苔藓、裙带菜
【答案】D
【分析】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如选项中水绵、紫菜、海带。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和叶结构简单,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假根无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能力,只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如选项中墙藓、葫芦藓、苔藓。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如选项中卷柏、满江红、贯众。
【详解】由分析可知,藻类无根、茎、叶,苔藓无根有茎、叶,蕨类有根、茎、叶。故甲是蕨类(贯众),乙 是苔藓,丙是藻类(裙带菜)。
故选D。
18. 如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E可表示有茎叶分化B. F可表示有输导组织
C. P可表示分布在水中D. Q可表示用孢子繁殖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藻类植物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的,无根、茎、叶的分化,能产生孢子,靠孢子来繁殖后代;苔藓植物都是多细胞的,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生殖离不开水,因此适于生活在阴湿处;蕨类植物都是多细胞的,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也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也属于孢子植物;所以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都属于孢子植物。
考点: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9.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千差万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子比孢子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B. 裸子植物根系发达,叶表皮有角质层,适应干旱和寒冷环境能力强
C. 银杏和杏都属于果实,属于生殖器官
D. 被子植物的果皮可以保护种子并为种子的传播提供条件
【答案】C
【分析】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详解】A.种子植物相较于孢子植物,其种子具有更完善的保护结构,如种皮,能防止水分散失和外界机械损伤。同时,种子内部含有胚乳或子叶,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为种子的萌发提供必要的能量和物质。因此,种子比孢子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这使得种子植物更能适应复杂的陆地环境,A正确。
B.裸子植物,如松树、银杏等,其根系通常十分发达,能深入土壤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同时,它们叶表皮往往覆盖有一层角质层,这层角质层能有效减少水分的蒸发,使植物能在干旱环境中保持体内水分。此外,角质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低温的伤害,使植物能在寒冷环境中生存,B正确。
C.银杏是一种裸子植物,其种子(在银杏中被称为“白果”)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裹。而杏则是一种被子植物,其种子被果皮包裹形成果实。因此,银杏的“白果”并不是果实,而是种子,C错误。
D.被子植物的果皮不仅能为种子提供保护,防止外界环境的损害,还能在种子的传播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例如,一些果实的果皮具有特殊的结构或颜色,能吸引动物前来取食,从而实现种子的传播。另外,一些果皮在成熟后会自然开裂,将种子弹出或散布到周围环境中,D正确。
故选C。
20. 下列有关黑松和桃树繁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黑松的小孢子叶球产生花粉,大孢子叶球中有卵细胞
B. 黑松和桃树的生殖都经历了“开花、传粉、受精、种子形成”等发育过程
C. 桃树的生殖过程更完善,种子萌发成子代的机率更高
D. 黑松和桃树都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答案】B
【分析】种子植物可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两种。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黑松属于裸子植物,桃树属于被子植物。
【详解】A.在裸子植物中,小孢子叶球产生花粉,大孢子叶球产生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A正确。
B.黑松属于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因此没有开花过程,B错误。
C.被子植物(如桃树)的生殖过程之所以更完善,是因为其繁殖器官的结构、双受精现象、输导组织的发展以及配子体的简化等多方面的进化特征,使其在繁殖效率和适应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C正确。
D.黑松和桃树都是多细胞生物体,它们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经过生长、分裂及分化而来,D正确。
故选B。
21. 如图是蚯蚓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为前端,B为后端,判断依据是A靠近环带
B. 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活动,原因是土壤中缺乏食物
C. 蚯蚓依靠背部的刚毛和发达的肌肉在土壤中蠕动
D. 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和附肢构成
【答案】A
【分析】(1)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细长,呈圆柱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增强了运动的灵活性;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靠湿润的体壁(体表)进行呼吸。
(2)由图可以看出,图中的A是蚯蚓的前端,B是蚯蚓的后端。
【详解】A.蚯蚓的身体细长,呈圆柱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其靠近前端有一个较大且光滑的体节称为环带,根据环带的位置可以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远离环带的一端为后端。由图可以看出,A靠近环带,为前端,B远离环带,为后端,故A正确。
B.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大雨过后土壤缝隙被雨水充满,从而导致土壤中缺乏氧气,影响了蚯蚓的正常呼吸,因此蚯蚓常常爬到地面活动,是为了进行呼吸,原因不是土壤中缺乏食物,故B错误。
C.蚯蚓的腹部有许多刚毛,蚯蚓依靠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腹部刚毛的配合在土壤中蠕动,故C错误。
D.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增强了运动的灵活性;蚯蚓的身体没有附肢,故D错误。
故选A。
22. 下列有关鲫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鱼鳃盖后缘流出的水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B. 体表覆盖鳞片,用鳍游泳,体温恒定
C. 身体呈梭形,减少运动时的阻力,适于水中生活
D. 侧线具有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压的作用
【答案】B
【分析】鱼类的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A.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这样鱼的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转化为鲜红色的动脉血。因此,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流出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A正确。
B.鲫鱼属于鱼类,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B错误。
C.鲫鱼身体呈梭形(流线型),减少运动时水的阻力,适于水中生活,C正确。
D.鲫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侧线具有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压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23.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分布于不同环境中的动物有着与环境相适应的呼吸器官或结构,下列各种动物与其呼吸器官对应错误的是( )
A. 蚯蚓--湿润的体表B. 家鸽--肺
C. 蝗虫--气门D. 鱼--鳃
【答案】C
【分析】动物生活的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不一样,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一般用肺或气管呼吸;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一般用鳃呼吸。
【详解】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其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呼吸。在呼吸时,氧气首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中,然后进入体表内的毛细血管,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外界,完成气体交换,故A正确。
B.家鸽属于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具有双重呼吸现象。家鸽在飞行过程中吸气时,外界的空气通过气管进入肺,在肺里进行第一次气体交换,同时部分气体进入气囊储存;当呼气时,气囊里面的气体进入肺,在肺里进行第二次气体交换,这样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可以满足家鸽在飞行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由此可见,家鸽进行呼吸的器官是肺,而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故B正确。
C.蝗虫属于昆虫,用气管呼吸。气管的外面与气门相通,当蝗虫呼吸时,外界的氧气通过气门进入气管内的毛细血管,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气门排出体外,完成气体交换,因此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不是气门,故C错误。
D.鱼属于鱼类,其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在鳃的鳃丝内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当鱼呼吸时,水中的氧气进入鳃丝内的毛细血管,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入水中,完成气体交换,因此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故D正确。
故选C。
24. 动画片《葫芦娃》伴随了很多人的成长,片中有许多典型“人物”。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片中的蜘蛛、蝎子、蜈蚣都属于节肢动物,其特点是身体分部、附肢分节
B. 蝙蝠体内有膈肌,牙齿有了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C. 蛇在陆地产卵,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
D. 青蛙与大鲵、避役等都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
【答案】D
【分析】(1)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4)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详解】A.蜘蛛、蝎子、蜈蚣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并且分部,同属节肢动物,A正确。
B.蝙蝠体表被毛,体内有膈,牙齿有了分化(具体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属于哺乳动物,B正确。
C.蛇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其生殖和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C正确。
D.青蛙和大鲵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需要皮肤辅助呼吸;但避役属于爬行动物,D错误。
故选D。
25. 天高任鸟飞,姿态万千的各种鸟在蓝天翱翔,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下列关于鸟类适于飞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B. 鸟类的气囊能够进行气体交换,提高呼吸效率
C. 骨骼轻、薄,有的骨中空,可以减轻体重
D. 胸肌特别发达,为飞行提供足够的动力
【答案】B
【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有:有喙无齿;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很薄,长骨中空,有的骨愈合;胸肌发达,能够牵引两翼在空中飞行;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这些特点与鸟类的空中生活相适应。
【详解】A.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两头尖,能够减少飞行中与空气的阻力,与空中飞行相适应,故A正确。
B.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具有双重呼吸现象。鸟类的体内有许多与肺相通的气囊,当鸟飞行过程中吸气时,外界的气体通过气管进入肺,在肺里进行第一次气体交换,同时部分气体进入气囊储存;当呼气时,气囊里面的气体进入肺,在肺里进行第二次气体交换,这样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能够满足鸟类在飞行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与空中飞行相适应。由此可见,鸟类用肺进行气体交换,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故B错误。
C.鸟类有的骨很薄,长骨一般中空,这样的骨骼很轻,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与空中飞行相适应,故C正确。
D.鸟类在龙骨突上着生着发达的胸肌,通过胸肌的收缩能够产生动力,可以牵引两翼在空中飞行,从而为飞行提供足够的动力,与空中飞行相适应,故D正确。
故选B。
二、简答题(共6个题,每空1分,共50分)
26. 下图甲为一组显微镜镜头、图乙为显微镜、图丙是在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物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丙中细胞A是显微镜最大倍数观察到的物像,选用的镜头应该是图甲中的_____(填序号)。若想将细胞A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移动。
(2)显微镜对光时,应依次调节图乙中_____(填序号)。若发现视野太暗,则应选用反光镜的_____和图乙中[ ]_____上较大的光圈。
(3)使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下降镜筒时应转动图乙中[ ]_____,此时,眼睛要注视着[ ]_____。
【答案】(1)①. ②③ ②. 下方
(2)①. ②④⑤ ②. 凹面镜 ③. ④遮光器
(3)①. ⑥粗准焦螺旋 ②. ③物镜
【分析】图甲:①②没有螺纹,属于目镜;③④有螺纹,属于物镜;图乙: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遮光器,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
【详解】(1)由于细胞A是显微镜最大倍数观察到的物像,需要选择图甲中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在图甲中,目镜①的放大倍数小于目镜②,物镜③的放大倍数大于物镜④,最大的放大倍数应该是物镜③与目镜②的组合,即选用的镜头应该是图甲中的②③。由于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因此观察到的细胞A实际上位于装片的相反方向。所以,若想将细胞A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下方移动。
(2)显微镜对光时,首先转动转换器②,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转动遮光器④,选择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接着,左眼注视目镜①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⑤,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若发现视野太暗,则应选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增强光线,并同时调节遮光器④上的光圈,使其更大以允许更多的光线进入。
(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下降镜筒时应转动图乙中的粗准焦螺旋⑥。此时,眼睛要注视着物镜③,以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或损坏镜头。当物镜接近玻片时,应停止转动粗准焦螺旋,并改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以获得清晰的物像。
27. 下图1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图2为洋葱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制作步骤。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_____;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_____,在观察动植物细胞时往往进行染色,染色的主要目的是观察[ ]_____。
(2)图2中几个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图1中细胞A为该同学观察后绘制的细胞结构模式图,你觉得合理吗?说出你的理由_____。
(3)若是将洋葱叶内表皮细胞改为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观察,其中步骤c、d滴加的液体分别是_____、_____,滴加后者的目的是_____。
(4)木材坚硬而有弹性,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材料,用途广泛。木材很坚硬,主要原因是植物细胞的[ ]_____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答案】(1)①. ②细胞膜 ②. ⑦线粒体 ③. ④细胞核
(2)①. d→a→b→c ②. 不合理,因为洋葱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
(3)①. 碘液 ②. 生理盐水 ③.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4)①细胞壁
【分析】题图1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题图2中,a撕,b盖,c染,d滴。
【详解】(1)②细胞膜除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外,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
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线粒体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叶绿体为植物细胞所特有。
因此动植物细胞中都具有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在制作动植物细胞装片时,经常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染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到④细胞核。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位于细胞核内。通过染色,可以使染色体在显微镜下呈现深色,从而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的结构
(2)制作洋葱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结合分析,图2中操作的正确顺序是d→a→b→c。
洋葱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有线粒体和液泡等结构)和细胞核,但没有叶绿体。因此,图1中细胞A为该同学观察后绘制的细胞结构模式图,并不合理,因为洋葱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
(3)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刮”,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涂”,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涂抹几下;“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因此,步骤c、d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碘液、生理盐水,滴加后者的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4)木材很坚硬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层的结构,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28. 科研人员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首次成功用人体细胞制造出3D打印心脏。这颗3D打印人工心脏大约2cm长,不仅有心脏细胞,还有血管和其他支撑结构,甚至能像真实的心脏一样跳动。这一医学突破或将为千万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福音。下图是人体的心脏及其形成过程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属于人体结构层次中的_____,主要由_____组织构成。
(2)图2中,①表示_____过程。首先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进行_____,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证了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_____性。
(3)②表示_____过程,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_____。
(4)与人体不同,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包括分生组织、_____、保护组织、薄壁组织等。
(5)请写出人体的结构层次_____。
【答案】(1)①. 器官 ②. 肌肉
(2)①. 细胞分裂 ②. 复制 ③. 稳定
(3)①. 细胞分化 ②. 组织
(4)输导组织 (5)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由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功能。
(3)由图可以看出,图2中的①是细胞分裂,②是细胞分化,a是上皮组织,b是肌肉组织。
【详解】(1)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心脏是由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因此心脏属于人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其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通过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能够产生动力,推动着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流动,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细胞分裂的结果使细胞数目增多。由图2可以看出,通过①过程由一个细胞分成了两个细胞,细胞数目增多,该过程表示细胞分裂过程。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染色体)进行复制,然后再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进入一个子细胞中,这样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相同,并且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也就保证了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3)由图2可以看出,通过②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改变,该过程表示细胞分化过程;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而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其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4)人体没有植物体的组织,植物体也没有人体的组织,与人体组织不同,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包括分生组织、输导组织、保护组织、薄壁(营养)组织等。
(5)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由此可见,细胞构成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不同的器官构成系统。植物体是由不同器官构成的,动物体(人体)是由不同系统构成的。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分别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9.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大量的藻类和各类植物,你能区分它们吗?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属于_____。E与A相比分化形成了_____。与A、E相比,B类植物比较高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更强了,主要原因是_____。
(2)_____(填字母)类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试分析原因是_____。
(3)C、D两类植物合称为_____,二者的区别在于C类植物的种子外面有_____包被。与孢子相比,种子结构复杂,富含_____,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这两类植物的_____脱离了水环境的限制,能完全适应陆地环境。
【答案】(1)①. 藻类 ②. 茎、叶 ③. 具有了真正的根,并且体内分化形成了输导组织
(2)①. E ②. 苔藓植物叶很薄,大多只由一层细胞构成,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敏感
(3)①. 种子植物 ②. 果皮 ③. 营养物质 ④. 生殖和发育过程
【分析】题图中,A水绵,多细胞藻类;B肾蕨,蕨类植物;C月季,被子植物;D银杏,裸子植物;E葫芦藓,苔藓植物。
【详解】(1)A水绵,多细胞藻类,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E葫芦藓,苔藓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称为假根,并且体内没有输导组织;B肾蕨,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因此一般比较高大。
因此,E与A相比分化形成了茎和叶;B类植物比较高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更强了,主要原因是具有了真正的根,并且体内分化形成了输导组织。
(2)E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由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C是被子植物,D是裸子植物,两者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种子,故都属于种子植物;两者的区别是:D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而C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与孢子相比,种子结构复杂,富含营养物质,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有些种子还有胚乳),这些结构为种子提供了保护和营养,使其在恶劣环境中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
种子植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使其能够完全适应陆地环境。种子植物通过产生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能够在恶劣环境中停止发育,待到环境适宜时再萌发,这使得种子植物更适应复杂的陆地环境。
30.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动物种类约占世界总种数的10%左右。请仔细观察图中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B、D、E和C、F两类,则分类依据是_____。如果将A、B、D、E分成A、D和B、E两类,分类依据是_____。
(2)F是人肠道中的一种寄生虫,它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有_____(写出一条即可)。C的体表有_____,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又能_____。
(3)动物B的呼吸器官是鳃,鳃的主要结构是_____。其体内有一种特殊的结构_____,可使其悬浮在一定的水层中,减少运动中的能量消耗。
(4)图中能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有_____(填字母)。与E相比,B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
【答案】(1)①. 体内有无脊柱 ②. 体温是否恒定
(2)①. 体表有角质层、消化道简单、生殖能力很强等(合理即可)②. 外骨骼 ③.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①. 鳃丝 ②. 鳔
(4)①. B、E ②. 胎生、哺乳
【分析】题图中,A青蛙,属于两栖动物;B兔子,属于哺乳动物;C蝗虫,属于节肢动物昆虫类;D鲫鱼,属于鱼类;E鹨,属于鸟类;F蛔虫,属于线虫动物(线形动物)。
【详解】(1)动物根据整个身体是否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C蝗虫和F蛔虫,体内都没有脊柱,为无脊椎动物;A青蛙、B兔子、D鲫鱼、E鹨、体内都有脊柱,为脊椎动物。
动物还可以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分为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A青蛙和D鲫鱼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B兔子和E鹨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
(2)F蛔虫营寄生生活,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避免被寄主动物消的化液所侵蚀;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蛔虫营养物质主要是寄生动物体内的消化的食物,所以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
C蝗虫身体外面具有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还可以防止体内散发水分的作用。但不能随虫体的生长而长大,限制了昆虫身体的生长,所以有蜕皮现象。
(3)鳃是鱼的呼吸器官,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的,其主要部分是鳃丝,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
鱼类体内有一种特殊的结构,称为鱼鳔,它可以使鱼类悬浮在一定的水层中,减少运动中的能量消耗。鱼鳔的主要功能是调节鱼体的比重,通过充气和放气来平衡鱼体内外的水压,进而控制自身的沉浮。
(4)B兔子和E鹨的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能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大多数体表长有毛,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几乎所有种类都通过胎生直接产下幼崽,幼崽依靠母乳喂养。母乳喂养让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生长。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是B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
31. 冬天很多人爱吃烤红薯。有媒体报道“吃长黑斑的红薯会引起食物中毒”,但有老人说:“黑斑红薯是安全的,可以吃”,到底哪种观点正确呢?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器材:
未长黑斑的红薯、长黑斑的红薯、小白鼠若干,两个规格相同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
(1)该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
(2)实验过程:
①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两个铁笼中各放入1只体重、健康等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白鼠。选择体重、健康等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白鼠做实验材料的目的是_____。
②甲组饲喂未长黑斑的红薯,乙组饲喂_____。本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
③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
(3)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如果_____,说明长黑斑的红薯会引起食物中毒。如果_____,则说明长黑斑的红薯不会引起食物中毒。
(4)有人提出本实验结果和结论没有说服力,请你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_____。
【答案】(1)吃长黑斑的红薯会引起食物中毒吗
(2)①. 保证单一变量 ②. 等量长黑斑的红薯 ③. 甲组
(3)①. 甲组小鼠正常,乙组小鼠出现食物中毒症状 ②. 两组小鼠均无食物中毒症状
(4)在甲、乙两个铁笼各放入10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白鼠##增加重复实验(合理即可)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探究实验的原则:设置对照组;变量具有唯一性。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根据题目背景,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要探究“吃长黑斑的红薯是否会引起食物中毒”。因此,他们提出的问题就是:“吃长黑斑的红薯会引起食物中毒吗?”
(2)①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控制变量,确保除了饲喂的红薯是否长黑斑外,其他所有条件都相同。因此,选择体重、健康等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白鼠做实验材料,目的是保证单一变量,即红薯是否长黑斑,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唯一因素。
②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甲组饲喂未长黑斑的红薯作为对照组,乙组饲喂等量长黑斑的红薯作为实验组。通过对比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可以判断长黑斑的红薯是否会引起食物中毒。
(3)如果甲组小鼠正常,乙组小鼠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如呕吐、腹泻、甚至死亡等,那么说明长黑斑的红薯会引起食物中毒。如果两组小鼠均无食物中毒症状,且生长状况良好,那么说明长黑斑的红薯不会引起食物中毒。
(4)有人提出本实验结果和结论没有说服力,因为每组只使用了一只小白鼠进行实验,这样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应该在甲、乙两个铁笼各放入多只(如10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小白鼠进行实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如果多只小白鼠的实验结果都显示长黑斑的红薯会引起食物中毒,那么结论就更加可靠。选项
实验名称
操作
目的
A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碘液染色
便于观察细胞结构
B
观察肾蕨
放大镜观察叶背面
观察孢子囊群
C
观察葫芦藓
解剖刀切开孢蒴
观察内部种子
D
观察蚯蚓
用湿润棉球保持体表湿润
便于蚯蚓正常呼吸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七年级(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