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七年级(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七年级(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 生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生命现象,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
A. 肉质叶像石头的石头花 B. 长蘑菇的朽木
C. 鱼的化石D. 蠕虫病毒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石头花虽然其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但它仍然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它能进行光合作用获取营养,能进行呼吸作用,能生长和繁殖等。因此,石头花是生物,A符合题意。
B.朽木本身是非生物,它是生物体(如树木)死亡后的残留物,B不符合题意。
C.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本身是非生物,它只是古代生物存在过的证据。因此,鱼的化石不是生物,C不符合题意。
D.蠕虫病毒属于一种电脑病毒,没有生物特征,不属于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大雨过后,菜地里爬出许多蚯蚓,几只鸭子忙着享受“美食”。以上没有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 生物能进行呼吸
C.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C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详解】大雨过后,土壤里缺水空气,菜地里爬出许多蚯蚓,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呼吸和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几只鸭子忙着享受“美食”,说明生物需要营养,因此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3.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具备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等
B.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C. 随着科技的发展,栖息地的破坏或改变已不是影响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D. 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
【答案】C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栖息地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与环境条件。
【详解】A.生物圈具备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这些条件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A正确。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主要是对流层,因为这里有生物呼吸所需的空气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光照),整个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等水体),以及岩石圈的上层(主要是土壤层,为植物提供根系生长的空间和养分),B正确。
C.尽管科技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但栖息地的破坏或改变仍然是影响生物生存的一个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会导致生物失去生存的空间,影响食物链和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C错误。
D.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无论是微小的细菌还是庞大的鲸鱼)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如大气、水体、土壤等)。这些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生物圈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C。
4. 科学探究方法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列探究活动与其采用的主要探究方法不匹配的是( )
A. 比较葫芦藓和肾蕨的高度——测量法
B.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和洋葱表皮细胞结构——观察法
C.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情况——调查法
D. 探究一批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实验法
【答案】B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
【详解】A.比较肾蕨和葫芦藓的高度,其探究方法为测量法,A正确。
B.观察人体口腔上皮和洋葱表皮细胞结构,需要用显微镜,其探究方法为实验法,B错误。
C.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探究方法为调查法,C正确。
D.通过控制变量(如水分、温度、光照等)进行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情况,采用的是实验法,D正确。
故选B。
5. 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是否有影响
C. 在湿土和干土处分别放一只鼠妇
D. 该实验做一次就可得出正确结论
【答案】B
【分析】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唯一的变量才行。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通常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指在实验中接受处理的组别,而对照组则是不接受处理的组别。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常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详解】A.据图可见:该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的潮湿程度(水分),A错误。
B.题目中提到湿土和干土,显然是在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是否有影响,B正确。
C.为了避免偶然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通常需要在每个实验条件下放置多只鼠妇,而不是仅放一只,C错误。
D.科学实验需要多次重复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D错误。
故选B。
6. 大蒜露天种植就长成绿色的蒜苗,如果种到暗室里就长成蒜黄。这个实例说明( )
A. 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 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D. 叶绿素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答案】C
【分析】叶绿素只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白萝卜露出地面的部分见光,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部分不能接受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素,因而是白色的的,这种现象说明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
【详解】A.虽然光是进行光合作用必要条件,但这个实例更直接地说明了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的关系,而不是光合作用本身,A错误。
B.虽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但这个实例更侧重于叶绿素的形成,而不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错误。
C.大蒜在光照条件下能形成叶绿素,使蒜苗呈现绿色;而在暗室中,由于无法接受光照,大蒜无法形成叶绿素,因此长成蒜黄。这说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条件,C正确。
D.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它并不存在于液泡中,而是主要存在于叶绿体内,D错误。
故选C。
7. 归纳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 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C. 动植物细胞具有线粒体
D. 动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
【答案】D
【分析】①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保护和支持作用。②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植物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③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动着的,这利于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④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⑤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等。⑥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⑦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
【详解】A.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细胞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A正确。
B.细胞核中含有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B正确。
C.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动植物细胞都有,C正确。
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D。
8. 壁虎受到威胁时会断尾求生,之后会重新长出尾巴。与新尾巴生成相关的是( )
①细胞分裂 ②细胞生长 ③细胞分化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答案】D
【分析】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即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详解】一段时间后壁虎尾巴断掉后还能重新长出来,跟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都有关系。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很小要经过细胞生长,才能再次分裂。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因此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由此可见,与新尾巴生成相关的是①细胞分裂 、②细胞生长、③细胞分化。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 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培养出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3天状态的人类全能干细胞,这是目前全球在体外培养的“最年轻”的人类细胞,它具有发育成所有组织与器官的潜力。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 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B. 该全能干细胞通过人工诱导能形成肌肉组织
C. 受精卵的分裂过程不受机体控制
D. 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答案】C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2)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能力的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动物各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
【详解】A.细胞的分裂是细胞数量增加的过程,生长是细胞体积增大的过程,而分化则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这三个过程共同构成了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A正确。
B.根据题目描述,这种人类全能干细胞具有发育成所有组织与器官的潜力,即具有全能性。通过适当的人工诱导条件,如特定的生长因子、培养环境等,这种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组织,包括肌肉组织,B正确。
C.受精卵的分裂过程是一个高度有序和精确的过程,它受到严格的遗传信息调控和细胞内外环境的共同影响。虽然这个过程在体外也可以进行,但它仍然受到一系列复杂的调控,而不是完全不受机体控制,C错误。
D.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产生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细胞,以适应生物体不同的生理需求和功能要求。这是细胞分化的基本特征和意义,D正确。
故选C。
10. 槐米为豆科植物槐的花蕾,有解毒明目功效。下列各项与槐米属同一个结构层次的是( )
A. 叶肉B. 皮肤C. 神经细胞D. 老虎
【答案】B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槐花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叶肉属于营养组织,皮肤属于器官,神经元属于细胞,老虎属于动物个体,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1. 冰墩墩是以国宝熊猫为原型设计创作,将熊猫憨态可掬的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同时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特点。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下列关于熊猫和竹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们个体的结构层次相同B. 它们是由系统构成
C. 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D. 构成它们的组织相同
【答案】C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A.熊猫和竹子的结构层次不同。熊猫有系统,而竹子没有系统,A错误。
B.熊猫个体是由系统构成的,但竹子没有系统这一层次,B错误。
C.熊猫和竹子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C正确。
D.熊猫和竹子的组织不同,熊猫有动物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竹子有植物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D错误。
故选C。
12. 思维导图可以体现知识间的结构关系,下图是植物类群的思维导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分别表示孢子植物、裸子植物
B. 苔藓植物有茎、叶分化,但无输导组织
C. 苏铁、卷柏、银杏等都是裸子植物
D. “春水绿于染”,描写了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的现象
【答案】C
【分析】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详解】A.根据是否产生种子,植物被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孢子植物是指那些能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植物,它们不产生种子;而种子植物则能产生种子进行繁殖。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因此,①②分别表示孢子植物、裸子植物,A正确。
B.苔藓植物具有茎和叶的分化,但这些茎和叶的结构相对简单,并不具备像维管植物那样的输导组织。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负责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组织,苔藓植物由于缺少这种组织,其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能力相对较弱,B正确。
C.苏铁和银杏属于裸子植物,但卷柏并不属于裸子植物,而是属于蕨类植物,C错误。
D.藻类植物是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低等植物,它们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中,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宜的条件下,藻类植物会迅速繁殖,导致水体变色,这就是“春水绿于染”所描述的现象,D正确。
故选C。
13. 科研工作者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发现了植物新种——神农架栝楼。根据下图判断,它属于( )
A. 藻类植物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D. 被子植物
【答案】D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详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神农架栝楼具有果实和种子,属于被子植物。
故选D。
14. 在城市绿化中,移栽的树苗常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或选择傍晚移栽,这样能提高成活率的原因是( )
A. 降低叶的光合作用B. 降低叶的蒸腾作用
C. 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D. 减少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答案】B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A.虽然剪去枝叶会减少光合作用的面积,但移栽树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成活率,而不是为了降低光合作用。此外,光合作用对移栽后的树苗恢复和生长是有益的,A不符合题意。
B.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移栽的树苗,其根系在移栽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吸水能力下降。如果此时叶片的蒸腾作用过强,会加速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使植物因缺水而死亡。因此,剪去大量的枝叶或选择傍晚移栽,都可以有效降低叶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B符合题意。
C.呼吸作用是植物细胞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虽然降低呼吸作用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但移栽树苗的主要问题是水分散失和根系吸水能力不足,而不是有机物的消耗。此外,过度降低呼吸作用也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恢复,C不符合题意。
D.移栽树苗时,我们实际上希望它能尽快恢复吸水能力,而不是减少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剪去枝叶和选择傍晚移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而不是减少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某同学尝试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他选取了三组大小相近、带相同数量叶片的枝条,具体实验方法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中有两组对照实验
B. 甲组与乙组的实验变量为叶
C. 乙组和丙组对照可分析温度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D. 液面上滴植物油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本实验包含两组对照:甲组和乙组对照,用于探究叶片对蒸腾作用的影响;甲组和丙组对照,用于探究温度对蒸腾作用的影响,A正确。
B.甲组保留了叶片,而乙组去除了叶片,这是两组实验的主要区别。因此,甲组与乙组的实验变量为叶,B正确。
C.乙组和丙组除了温度不同外,叶片的数量也有区别,因此不满足单一变量原则,C错误。
D.液面上滴加植物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分通过液面蒸发,从而确保实验中测量的水分变化主要是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引起的,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蒸腾作用的强度和影响因素,D正确。
故选C。
16. 用新鲜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用不同颜色的光束照射水绵,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由均匀分布变成如图所示分布。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 绿光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D. 不同颜色光的光合作用效率不同
【答案】B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3)图中好氧细菌多,表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好氧细菌少,表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少。
【详解】A.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图中有好氧细菌,因此表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A正确。
B.图中表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不能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B错误。
C.绿光处好氧细菌少,表明绿光处氧气少,因此绿光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光照不同处好氧细菌的多少不同,表明光照不同产生的氧气不同,因此不同颜色光的光合作用效率不同,D正确。
故选:B
17. 人们种植葡萄、豇豆、黄瓜等蔬菜水果时,往往要用树枝、竹竿等搭架供其攀援生长,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使植物充分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B. 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C. 利于浇水、采摘等管理活动D. 有利于二氧化碳的释放
【答案】A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详解】A.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如果叶片互相遮挡,就会影响光合作用;因此,种植黄瓜、豆角等蔬菜时,一般要搭架供其生长,这样可以使植物的叶充分伸展,充分的接受阳光,扩大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产量,A正确。
B.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种植作物时,需要降低呼吸作用,以提高产量,B错误。
C.搭架虽然为浇水施肥提供了一定的方便之处,但这不是其主要目的,C错误。
D.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可见,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因此,种植豆角、葡萄时应该尽量降低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A。
18. 下图装置中,塑料袋内叶片大小相同,关闭阀门①和②,置于充足的光下4小时后,打开阀门①和②,将袋内气体缓慢压入试管,观察现象。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I袋内叶片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只有乙试管中能观察到变浑浊现象
C. 该实验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 该实验证明植物呼吸作用能够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A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详解】A.植物在光照下不仅进行光合作用,还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
B.由于I袋内的叶片在光照下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而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因此I袋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较低,不足以使甲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II袋内的叶片在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II袋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会使乙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
C.实验通过比较有光照(透明塑料袋)和无光照(黑暗塑料袋)条件下的变化,光照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还进行光合作用,黑暗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正确。
D.通过比较I袋(光照下)和II袋(黑暗中)内气体对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影响,可以推断出II袋内由于呼吸作用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乙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证明了植物呼吸作用能够产生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A。
19. 产于新疆的葡萄、西瓜等水果比我们本地的更甜,其原因不包括( )
A. 白天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
B. 昼夜温差大,夜间消耗的有机物少
C. 土地肥沃,为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有机物
D. 气候干燥,生长周期长
【答案】C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详解】AB.粮食作物的子粒饱满以及瓜果甜与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少。因此温差越大,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积累越多,瓜果越甜。所以,选项中,产于新疆(该地昼夜温差更大)的葡萄、西瓜等水果较本地的更甜,AB正确。
C.要使植物生长好,就要适时、适量地给土壤施肥,以增加土壤中的无机盐的含量,肥料包括农家肥料和化学肥料。所以,土地肥沃,可为植物提供无机盐,C错误。
D.气候干燥,生长周期长,积累的有机物多,D正确。
故选C。
20. 如图是草莓种植大棚内二氧化碳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增加的变化曲线,若要使棚内草莓积累有机物,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
A. M点B. N点C. P点D. Q点
【答案】B
【分析】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相对吸收量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M点,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N点时刻,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N到Q这一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P-Q之间,光合作用仍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Q点以后,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不再增强。
【详解】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若要使棚内草莓积累有机物,应使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结合分析可知:N点时刻,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若要使棚内草莓积累有机物,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N点,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 同学们利用萌发的和煮熟的种子来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组是对照组
B. 该实验可证明呼吸作用能够释放能量
C. 该实验可证明呼吸作用能够消耗氧气
D. 该实验可证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1)分析图中实验装置,甲组为萌发的种子可以进行呼吸作用,乙组是煮熟的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质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2)根据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说明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详解】A.该实验要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假设一致的组为实验组,不一致的为对照组。甲组萌发的种子能够进行呼吸作用,为实验组;乙组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为对照组,A正确。
B.种子萌发时会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甲组实验装置中温度计读数升高;煮熟的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乙组实验装置中温度计读数不变,证明呼吸作用能够释放能量,B正确。
C.种子萌发时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煮熟的种子不能萌发,从而无法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甲组蜡烛迅速熄灭,乙组蜡烛继续燃烧,呼吸作用能够消耗氧气,C正确。
D.验证萌发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该实验不能证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D。
2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依存,相对独立,在此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同时放出氧气供呼吸作用利用
B. 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能量全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C. 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不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D. 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A
【分析】(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和氧气。这个过程需要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如葡萄糖)分解,释放出能量供植物生长和其他生命活动使用,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在所有活细胞中进行,不需要光。
【详解】A.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的氧气可以被植物自身或其他生物用于呼吸作用,A正确。
B.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植物的生命活动(如生长、修复等),只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错误。
C.虽然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但植物的生命活动仍然需要通过呼吸作用来释放能量,C错误。
D.并不是所有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如叶片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根细胞等不含叶绿体的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A。
23. 下列农业生产措施及其原理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蔬菜大棚施用气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B. 遇到洪涝灾害时,在农田挖沟排水——避免植物根系缺氧
C. 棉花和花生间作套种——提高光能利用率
D. 大棚内多通风、勤灌溉,保证植物对氧气、水分的需求
【答案】D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详解】A.光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植物生长,A正确。
B.洪涝灾害会导致农田积水,植物根系长时间处于水浸状态会缺氧,挖沟排水有助于改善土壤通气状况,避免植物根系缺氧,B正确。
C.间作套种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这样做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率,因为不同作物对光的需求和吸收特性可能不同,间作套种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光照资源,C正确。
D.大棚内多通风主要是为了保证空气流通,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有助于调节棚内温度和湿度;勤灌溉则是为了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然而,过多的通风可能会导致棚内温度降低,不利于植物生长,尤其是在寒冷季节;而过度的灌溉则可能导致土壤湿度过高,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甚至引发病害。因此,大棚管理应根据植物的实际需求和环境条件进行适度调控,而不是简单地“多通风、勤灌溉”,D错误。
故选D
24. 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2点左右光合作用强度短暂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太强
B. 曲线I代表光合作用变化曲线
C. 18点时植株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
D. 植物的呼吸作用无时无刻都在进行
【答案】A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图中:I代表光合作用变化曲线、Ⅱ代表呼吸作用变化曲线
【详解】A.由于12点左右气温较高,为防止植物蒸腾作用过于旺盛而失水萎蔫,气孔关闭,导致植物体内的二氧化碳减少,因此光合作用强度短暂降低,A错误。
B.曲线I只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有光照),光合作用,曲线Ⅱ持续进行不间断,为呼吸作用,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6点到18点,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这期间持续积累有机物,故18点时植株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18点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有一部分又会被消耗,C正确。
D.生物生命活动的进行必须需要能量,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呼吸作用,则所有活细胞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A。
25. 下列不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是( )
A. 绿色的“能量转化器”B. 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C. 天然的“蓄水池”D. 人类的“木材厂”
【答案】D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并放出氧气;通过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调节气候;绿色植物还能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来源,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A正确。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维持大气碳--氧平衡,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B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和储存水分,防止水土流失,因此是天然的“蓄水池”,C正确。
D.虽然绿色植物可以提供木材,但这并不是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主要生态作用,而是人类利用植物的一种方式,D错误。
故选D。
二、简答题(共7个题,每空1分,共50分)
26.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图甲表示显微镜各结构,图乙是实验过程中某一操作步骤,图丙、丁、戊是显微镜视野下的细胞图。结合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___倍。在观察过程中,如果外界光线较弱,我们可以调整___(填序号)提高视野的亮度。
(2)视野从图丙→图丁需要往___移动装片。乙图下降镜筒的过程中,眼睛须从___注视显微镜的物镜,镜头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停止,这样做的目的是___。
(3)如果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开始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___。过程中加入碘液的作用是给细胞染色,便于观察___。
【答案】(1)①. 200 ②. ④⑤
(2)①. 左 ②. 侧面 ③. 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3)①. 生理盐水 ②. 细胞核
【分析】分析图示,图甲中:①是目镜、②是转换器、③是物镜、④是遮光器、⑤是反光镜、⑥是粗准焦螺旋、⑦是细准焦螺旋。
【详解】(1)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甲图中目镜是5×,物镜是16×和40×,因此最大可以放大5×40=200倍。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故对光时如果外界光线较弱,我们可以调整④遮光器和⑤反光镜。
(2)由于看到的像是倒像,像位于视野左方,则物位于装片右方,故装片向左方移动即可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在寻找物像时,先移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着物镜,镜头降至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停止,目的是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3)人的细胞是动物细胞,如果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清水的话会因为渗透作用,细胞吸水涨破,故需滴加与人体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故过程中加入碘液的作用是给细胞染色,便于观察细胞核。
27. 翟中和院士说:“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下图是动植物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又能将其它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图一中[ ]___的作用。图二中d的花冠呈金黄色,该色素存在于图一的[ ]___中。
(2)图三中1过程表示___,2过程表示___,图三中,A、B、D、E等细胞所含遗传物质___(相同/不同)。
(3)图二中的c属于图三中的[ ]___,图二中的d属于图三中的[ ]___。图三中的E指的结构层次是___。
【答案】(1)①. ②细胞膜 ②. ⑤液泡
(2)①. 细胞分裂 ②. 细胞分化 ③. 相同
(3)①. D器官 ②. F器官 ③. 系统
【分析】(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最后由系统构成完整的动物体。因此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2)图一: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图二:a组织、b组织、c器官、d器官;图三:A受精卵、B组织、C组织、D器官、E系统、F器官,1细胞分裂、2细胞分化。
【详解】(1)植物细胞能吸收无机盐并将其它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主要依靠②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来控制物质进出。花冠的颜色通常由液泡中的色素决定,所以图二中d的花冠呈金黄色,金黄色的色素存在于⑤液泡中。
(2)图三中1过程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可以增加细胞数量,主要用于生长和修复。图三中2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图三中,A、B、D、E等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因为它们都是通过A受精卵分裂、分化产生的,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改变。
(3) 图二中的c是胃,属于动物器官,对应图三中的D器官。图二中的d是花,属于植物器官,对应图三中的F器官。 图三中的E指的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系统。
28. 观察图中的植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海带属于_____植物,该类植物结构最简单,没有_____的分化。
(2)图中可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_____。
(3)肾蕨不仅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体内具有_____组织,能较好适应陆地生活。
(4)向日葵和油松属于_____植物,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油松的种子外没有_____的包被。
【答案】(1) ①. 藻类 ②. 根、茎、叶
(2) ③. 葫芦藓 (3) ④. 输导 (4) ⑤. 种子 (5) ⑥. 果皮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1)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2)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通常把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
(4)向日葵和油松都属于种子植物。不同的是油松的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向日葵的种子有果皮包被。
29. 为了更好的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某兴趣小组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并制作了叶的临时装片。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甲装置在光照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该装置毛细管中的气泡向___(左/右)移动,原因是叶通过___失水,在封闭的管道中会产生一种拉力,这就是植物的根___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
(2)植物吸收的水分除通过叶散失以外,还有一小部分参与植物的___等生理过程。
(3)图乙中,③属于___组织,是进行___的主要部位。
(4)⑤是___,它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它的张开和闭合受到___的控制。
【答案】(1)①. 右 ②. 蒸腾作用 ③. 运输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答出1条即可)
(3)①. 营养 ②. 光合作用
(4)①. 气孔 ②. 保卫细胞
【分析】(1)图乙:①叶脉、②上表皮、③叶肉、④下表皮、⑤气孔。
(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的表皮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也是蒸腾作用失水的窗户,气孔多分布于叶片的下表皮。
【详解】(1)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叶片会进行蒸腾作用,即叶片表面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由于装置是封闭的,叶片散失水分后,装置内的空气压力会减小,形成负压。因此,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毛细管中的气泡会向右(即向压力较小的方向)移动。这一过程体现了叶通过蒸腾作用失水,产生的拉力是植物根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
(2)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散失到体外,但还有一小部分参与植物的其他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散失到体外,但还有一小部分参与植物的其他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光合作用中,水作为原料;在呼吸作用中,水则是某些代谢途径的产物或反应物。
(3)图乙中的③代表叶片的叶肉,这些细胞富含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因此,它们属于营养组织,主要负责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合成有机物。
(4)图乙中的⑤代表气孔,它是植物叶片表皮上的小孔,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如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门户。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到保卫细胞的控制,保卫细胞通过吸水和失水改变其形状和大小来调节气孔的开放程度,以适应植物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30. 2022年6月5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发射塔架旁有一棵榆树,它经历了一次次火箭升空尾焰高温带来的生死“烤”验,但依然活出了它的“绿色”。很多人亲切的称它为“树坚强”。
图一是“树坚强”叶肉细胞内部生理活动示意图。Ⅰ和Ⅱ代表生理过程,①和②代表细胞结构。图二是一天内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Ⅱ是___过程,其主要场所是[ ]___。
(2)请写出图一中Ⅰ过程的反应式:___。
(3)若图二代表“树坚强”每天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图,AD段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是因为___不足,光合作用强度___(大于/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图二中,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的是___(填字母)点。
(4)“树坚强”的大部分叶片受伤,人们担心它会死亡,请你根据图二分析它能“活下去”的原因:___。
【答案】(1)①. 呼吸作用 ②. ②线粒体
(2)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①. 光照 ②. 小于 ③. D、H
(4)I点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得以积累,“树坚强”会存活
【分析】图一中:Ⅰ和Ⅱ分别代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①和②分别代表叶绿体和线粒体。图二中:纵坐标表示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关。
【详解】(1)图一中的Ⅱ过程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因此Ⅱ过程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发生在活细胞的线粒体中。
(2)图一中Ⅰ过程将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若图二代表“树坚强”每天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图,那么AD段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的原因是因为光照不足。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的强度会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导致植物消耗的二氧化碳多于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得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在图二中,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的点是D点和H点,因为在这两个点上,二氧化碳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达到了平衡。
(4)在一天中,虽然有一段时间(如夜晚或光照不足时)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但在光照充足的时候,光合作用强度会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使得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由最终的结果看,Ⅰ点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得以积累,因此,“树坚强”会存活。
31. 某同学在学习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后,尝试在天竺葵叶片上“作画”。首先将天竺葵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用心形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在光下照射5小时,做下图处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天竺葵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
(2)图一步骤是对叶片进行___,小烧杯中液体b是___。
(3)图二是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结果。该组实验的变量是___,实验结论是:
①___;
②___。
(4)光合作用强度除了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外,还受到___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①. 脱色 ②. 酒精
(3)①. 光照##光 ②.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③.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后两空与顺序无关)
(4)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写出一条即可得分)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后,光照→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片颜色。图中:a清水、b酒精。
(2)光合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光照,植物在黑暗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中的淀粉会被消耗掉。
【详解】(1)将天竺葵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是为了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可以确保实验开始时叶片中没有淀粉,从而排除实验前叶片中淀粉的干扰。
(2)图一步骤是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目的是去除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淀粉的存在。小烧杯中液体b是酒精,酒精可以溶解叶绿素,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
(3)该组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因为实验中只有光照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
实验结论:
①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说明没有光照不进行进行光合作用;未遮光部分变蓝,说明有光照进行进行光合作用。
②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未遮光部分变蓝,说明在光照下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因为淀粉与碘变蓝。
(4) 光合作用的强度不仅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还受到温度(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效率)、二氧化碳浓度(光合作用的原料)等因素的影响。
32. 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高浓度的盐溶液不利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科研人员在番茄植株上接种一种真菌AM,探究AM真菌能否提高植物的抗盐性。
(1)方法步骤:
①选择完好且无病虫害的百合,用药物浸泡进行杀菌处理。
②将杀菌后的百合用清水洗净,均分成2组。种植时,一组不接种AM真菌,另一组___。
③两组花盆规格一致,每盆定植3株,株高30cm时,用0.8%的盐溶液(模拟盐碱地)浇灌,其他培养条件都相同且适宜,这一系列操作的目的都是___。
(2)在晴天,从7:00到17:00测定气孔张开程度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甲、乙所示:
图甲结果证实,接种AM真菌后植物气孔张开程度___(增大/减小),会___(加速/减慢)蒸腾作用的进行。
图乙结果证实,接种AM真菌能___(增加/减少)叶绿素含量,进而___(促进/减弱)植物的光合作用。
(3)实验结论:___。
【答案】(1)①. 接种AM真菌 ②. 控制单一变量
(2)①. 增大 ②. 加速 ③. 增加 ④. 促进
(3)接种AM真菌能提高植物的抗盐性
【分析】进行对照试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指的是控制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观察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变量唯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变量唯一才能正确地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从而证明实验变量的作用。
【详解】(1)接种AM真菌是为了研究AM真菌对植物抗盐性的影响,因此需要一组接种AM真菌,另一组不接种作为对照组。
实验中,2组百合除了接种AM真菌的情况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如采用相同规格的花盆)都相同,这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2)据图可知,接种AM真菌的曲线位于未接种AM真菌的曲线之上,说明接种AM真菌之后,植物气孔的张开程度增大了;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进行蒸腾作用时,植物体内的水蒸气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气孔张开程度增大时,蒸腾作用会更加顺利,推测此时植物的蒸腾作用会增强;根据乙图可知,接种AM真菌的百合叶绿素含量较高,证明接种AM真菌能增加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并参与光合作用,当叶绿素含量增加时,可能会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3)已知高浓度的盐溶液会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接种AM真菌能增强百合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说明AM真菌能提高植物的抗盐性。
甲
乙
丙
置于等量水中
保留全部叶片
去除全部叶片
保留全部叶片
液面上滴加一层相同量的植物油
30℃
30℃
1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