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490886/0-17335988030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490886/0-1733598803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490886/0-173359880315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科学家利用各种方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事物被称为天体的是( )
A. 待发射的宇宙探测器 B. 电磁波接收装置 C. 地球 D. 陨石
2. 若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天体应具备什么条件( )
①液态水②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③适宜的温度④自转周期适中⑤质量体积适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在太空中独立运行的物质是天体,地球是天体,C正确;待发射的宇宙探测器、电磁波接收装置和陨石都在地球大气层以内,在地球大气层以内的物质不属于天体,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若真有地外文明,说明有生物存在。生物存在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①②③正确;与恒星距离适中,且自转周期适中才有可能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的存在,④不符题意;质量体积适中才可能吸引并形成大气层,但大气成分不一定适合生命生存,⑤不符题意。综上所述,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我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藏医教学院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远,过去学校的电力供应一直比较紧张,学校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后,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 )
A. 为人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
B. 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
C. 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D. 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
4. 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丰富的原因是( )
A. 海拔高,空气稀薄 B. 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
C. 阴雨天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D. 纬度低,晴朗天数多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能量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A不符题意;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B不符题意;太阳辐射是水循环、大气运动、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C不符题意;太阳活动产生的带电粒子流会扰动磁场、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D符合题意。故选D。
【4题详解】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强,A正确;云层薄,大气透明度高,B错误;阴雨天气多会削弱太阳辐射,C错误;晴朗天气多,日照时间长,会影响太阳辐射,但是纬度低不是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丰富的最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
我国古书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下题。
5. 材料中的“黑气”是指( )
A. 耀斑 B. X射线 C. 紫外线 D. 黑子
6. 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内部圈层
【答案】5. D 6. A
【解析】
【5题详解】
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之一,发生在光球层,D正确;耀斑发生在色球层,是增大增亮的斑块,A错误;X射线、紫外线不是太阳活动类型,“黑气”不是指X射线、紫外线,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这种现象为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是太阳外部太阳活动,A正确,D错误;色球层太阳活动是耀斑、日珥,B错误;日冕层太阳活动是太阳风,C错误。故选A。
地球历史悠久,距今大约有46亿年。尽管时间久远,人类还是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间接地还原地球的发展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研究和划分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是( )
A. 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
B. 研究各地层的海陆分布状况
C. 对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进行测量
D. 研究各地层的层理和上下排序
8. 下列关于化石和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地层都有化石的分布
B. 陆地地层只含有陆地生物的化石
C. 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D. 结构简单的化石一定在地层深处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研究和划分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A正确;海陆分布无法反应地球的历史,B错误;仅仅从放射性元素的测定,或仅仅从地层的层理和上下排序,不结合地层化石的年代,无法确定地球的历史,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化石分布在沉积岩中,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岩浆岩、变质岩中没有化石,A错误;地球历史上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现在陆地在远古时期可能是海洋,所以可能有海洋生物化石,B错误;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C正确;结构简单的化石,形成的历史时期较早,但由于地壳会发生运动和变化,其不一定埋藏在最深处,D错误。故选C。
读下图,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B. 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 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10. 图中的X处即为( )
A. 莫霍面 B. 古登堡面
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 内核与外核交界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波和乙波在①层中波速随深度的加深而增快,B正确;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A错误;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速度急剧下降,C错误;乙波为横波,无法通过地核,能够在地幔中通过,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X为地幔和地核的界线,即,古登堡界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地球内部情况主要是通过地震波的记录间接地获得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都可以传播,速度也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比较慢。
“25万美元一张票!想去太空遨游吗?”2018年12月13日英国“维珍银河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达到海拔82.7千米的高度。随后下降,几分钟后落回地面。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 递减→递增→递减 B. 递增→递减→递增
C. 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 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12. 飞船探测到水汽集中在(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电离层
13. 大气中含量虽很少,但却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物质是( )
A. 二氧化碳和臭氧 B. 氩和氖
C.水汽和尘埃 D. 氮和氧
【答案】11. B 12. A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英国“维珍银河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达到海拔82.7千米的高度。随后下降。结合图示气温曲线,从海拔82.7千米开始直到地面,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在82.7千米往下大约到50千米,气温递增;从50千米往下大约到18千米,气温递减;从18千米往下到地面,气温递增,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飞船探测到水汽集中在对流层,约90﹪以上,A正确。水汽和尘埃主要来自地表,由于密度比较大,很难上升到很高的层次,因此平流层、高层大气、电离层水汽含量很少,BCD错。故选A。
【13题详解】
二氧化碳和臭氧、氩和氖、氮和氧都是干洁空气的组成成分,与天气变化无关;水汽和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因此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物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19年11月,北京再现雾霾天气,PM2.5超过500,污染严重。下图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序号分别表示各种辐射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①到④的粗细变化,是由于( )
A. 大气逆辐射 B. 地面反射
C. 大气削弱作用 D. 大气保温作用
15. 关于①②③④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长波辐射 B. ②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C. ③削弱了太阳辐射 D. ④表示大气逆辐射
16. 出现雾霾天气,会使( )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③增强 D. ④增强
【答案】14. C 15. B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据图中各箭头的特征可以判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 ④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①到④箭头变细,是因为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前要经过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据上题的分析可知,①为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A错误;②为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地面辐射而升温,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B正确;③为大气逆辐射,并不是削弱了太阳辐射,C错误;④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出现雾霾天气,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即④减弱,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即③增强,C正确,D错误;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雾霾对其无影响,A错误;②为地面辐射,其强弱与地温直接相关,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下降,地面辐射减弱,②减弱,B错误。故选C。
二、填空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
(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层。
(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____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年,推测第26个太阳高峰年是____年。
(3)材料一中B是____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做____。
(4)C是____层,这一层许多带电粒子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____。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在极地上空轰击高层大气,形成绚丽多彩的____现象。
【答案】(1)光球
(2)2022 2033
(3)色球 耀斑
(4)日冕 太阳风 极光
【解析】
【小问1详解】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小问2详解】
图中在2022年黑子数目达到最多,2022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年;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所以第26个太阳高峰年是2033年。
【小问3详解】
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所以B是色球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做耀斑。
【小问4详解】
C是日冕层;这一层许多带电粒子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太阳风,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在极地上空轰击高层大气,在高纬度的夜晚,有时会看到极光现象。
18.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高空C比D的气压____(高或低),近地面A比B的气压____(高或低)。
(2)近地面A、B两地受热的是____地,空气做____(上升或下沉)运动,A的天气是____。(阴雨/晴天)
(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___风(海或陆)。
【答案】(1)高 低
(2)A 上升 阴雨
(3)顺 (4)夜晚 陆风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高空C处的等压线向高空凸出,D处的等压线向低处凹,说明C为高压,D为低压,C比D的气压高;近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正好相反,因此A为低压,B为高压,近地面A比B的气压低。
【小问2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A为低压,B为高压,因此近地面A受热,气流上升,形成阴雨天气。
【小问3详解】
结合第一题分析可知,高空C为高压,D为低压,近地面A为低压,B为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近地面气流从B流向A,高空气流由C流向D,形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的热力环流。
【小问4详解】
结合第二题分析可知,此时A受热,气温较B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海洋相比,陆地比热小,白天气温更高,夜间气温更低。因此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说明海洋温度高于陆地,为夜晚。夜晚海洋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压;陆地降温快气温较低,形成高压,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19. 读“大气水平运动受力情况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左图中a表示的是____力;b表示的是____力;c表示的是____力。
(2)左图表示的是____(北或南)半球的____(近地面或高空)的风。
(3)图中,①为____辐射,③为____辐射,④为____辐射。
(4)当日安徽省北部地区白天为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____(强/弱),气温较低;夜晚为晴天,大气保温作用____(强/弱),地温迅速降至0℃以下,发生霜冻。
【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 摩擦 地转偏向
(2)北 近地面
(3)太阳 大气逆 地面
(4)强 弱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中a从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与等压线垂直,是水平气压梯度力;b与风向相反,是摩擦力;c与风向垂直,是地转偏向力。
【小问2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c是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所以表示的是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基本不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图中有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有夹角,应当是近地面的风。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①为进入大气层以后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释放的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分支,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释放的射向宇宙或大气的地面辐射。
【小问4详解】
阴雨天气的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较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秋冬季节容易形成霜冻天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地理考试docx、高二期中地理考试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高一地理docx、高一试地理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