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中。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每年初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积雨云、电闪雷鸣等天气现象发生时往往( )
A. 大气结构稳定B. 导致大气电离
C. 对流上升显著D. 平流运动明显
2. 远离海洋的新疆东部和甘肃西北部地区初雷日最晚,主要原因为( )
A. 对流运动旺盛B. 气温高,温差大
C. 雨季长,湿度大D. 大气干燥,云量少
3. 同样体积、密度、质量的探空气球在不同地区进行释放,上升最高、最快的通常在( )
A. 赤道附近地区B. 中纬度地区
C. 高纬度地区D. 极地地区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中,所以雷电和积雨云发生时,大气对流作用显著,空气快速上升,C正确;大气结构稳定、平流运动,不会产生积雨云、电闪雷鸣,AD错误;大气电离主要由太阳紫外线、宇宙射线等的作用下所致,与这些天气发生关系不大,B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新疆和甘肃初雷日期迟,主要是因为气候干旱,大气中水汽少,不易成云,D正确。新疆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较弱,AB错误;新疆降水少,雨季短,湿度小,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赤道附近地区相对于中、高纬度和极地地区太阳辐射更充足,终年受热多,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对流最旺盛,因此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赤道地区上升最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①②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D. 地中海气候
5. ①②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
A. 全年高温多雨B.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C. 全年高温少雨D. 湿季高温多雨,干季高温少雨
6. ①②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A. 南北纬10°之间B. 南北纬10°~20°大陆西岸
C. 南北纬20°~30°大陆西岸D.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答案】4. B 5. D 6. B
【解析】
【4题详解】
①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则②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①②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全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的热带草原气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②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全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的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高温多雨,干季高温少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①②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20°大陆西岸,B正确;南北纬10°之间主要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西岸主要分布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主要分布地中海气候,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沿32°纬线某大陆1月和7月不同地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冬季,该大陆主要受某一气压中心控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冬季,判断材料中所说的“气压中心”是( )
A. 澳大利亚高压B. 亚洲低压
C. 亚洲高压D. 南大西洋高压
8. 乙地气候类型是( )
A. 地中海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D. 温带大陆气候
【答案】7. C 8. C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中7月均温远高于1月均温,应位于北半球,排除AD;材料中所说的“气压中心”出现在冬季的大陆,冬季大陆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B错误,C正确。故选C。
【8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位于北半球32°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正确;地中海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为全年温和湿润,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为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若③作用过程中形成了煤炭。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d为( )
A. 岩浆B. 岩浆岩
C. 变质岩D. 沉积岩
10. 片麻岩形成的地质过程在图中的代表数字是( )
A. ①B. ②
C. ③D. ④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结合箭头方向,若③作用过程中形成了煤炭,煤炭存在于沉积岩层中,a代表沉积岩,b与a岩石可以相互转化,b代表变质岩。三类岩层都能高温熔化形成岩浆,故图中c为岩浆,则d为岩浆岩,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片麻岩为变质岩,结合上题分析可知,b为变质岩,因此片麻岩形成的地质过程在图中的代表数字是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北京时间2024年7月22日15:44,我国迎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我国迎来大暑节气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 7月21日23:44B. 7月22日7:44
C. 7月23日7:44D. 7月23日23:44
12. 我国迎来大暑时,赤道上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之比约是( )
A. 1:2B. 5:1
C. 4:3D. 3:1
13. 大暑期间( )
A. 漠河出现极昼B. 是北京一年中昼最长的时间
C. 泰山日出东南D. 广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答案】11. B 12. B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我国迎来大暑节气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7月22日15:44。国际标准时间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区时,两地相差8小时。根据区时计算原则可得:国际标准时间=7月22日15:44-8=7月22日7:44,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我国于北京时间7月22日15:44迎来大暑节气,此时180°经线的时间为19:44,即东十二区为7月22日的19:44,新的一天占时区数约19.5个,旧的一天占时区数约4.5个。此时赤道上新旧日期范围之比约为5∶1,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大暑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漠河不在极圈以内,无极昼现象,A错误;北京此时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夏至日北京昼最长,B错误;此期间泰山日出东北日落西北,C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广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D正确。故选D。
二郎山是川藏线上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第一座高山,海拔3437米,冬季积雪下限海拔1000~1800米。与318国道相比,雅康高速在二郎山大熊猫保护区内缩短了近8公里。雅康高速新二郎山隧道长13.4公里,隧道内开挖有送、排风通道(俗称“斜井”)保证空气质量,在穿越断裂带时采取了多种抗震措施,隧道内设有观景带和两处多功能交通转换带,隧道顶部设有星空、蓝天等景观照明。修建通风道时,建设者们首次采取从隧道与“斜井”交叉口向“斜井”洞口开挖的方案,即“斜井反打”。下图为二郎山隧道及周边局部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关于雅康高速途经地区叙述错误的是
A. 经过地貌复杂区,修建技术要求高
B. 经过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区
C. 穿越不同的垂直气候带,气候条件差异大
D. 途经大熊猫等珍稀动物栖息地,生态环境脆弱
15. 与318国道相比雅康高速途经二郎山
A.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B. 所需时间更长
C. 更容易出交通事故D. 避免了路面结冰造成的安全隐患
16. 关于“斜井反打”说法正确的是
①减少洞外斜井便道开山放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②从隧道内向外开挖送、排风通道的难度更
③减少施工时对斜井洞口周边的水源污染
④更容易避开断层等危险地区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③D. ③④
【答案】14. B 15. D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雅康高速从四川盆地到横断山区,经过二郎山、大渡河等山高谷深地区,地貌复杂,垂直气候带明显,修建技术要求高,所以A、C正确;由题干可知经过大熊猫保护区,D正确;B选项火山频发错误。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故选B。
【15题详解】
雅康高速主要以隧道的方式经过二郎山(318国道有盘山公路和老隧道)对生态环境破坏相对较小,所以A、B均错误;由题干信息得知,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内有观景带、多功能转换带、顶部景观等提高驾驶安全的措施,而318国道弯道多,冬季路面易结冰(由图可知老隧道附近海拔2200米左右,在冬季雪线之上),C错误,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由(山体表面的)斜井洞口往隧道里面施工时,通常需要修建通往斜井洞口的道路,在修建便道的过程中会对山体进行开山放炮,对生态环境有破坏,也污染附近的水源,所以①、③项正确;从隧道内往外挖斜井尚属首次,说明难度应该更大,所以②错误;斜井起止的位置决定通过施工岩层的地质安全性,与开挖方向无关,所以④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
17. 读亚洲中纬度局部地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甲天气系统的名称及其控制下该季节的气候特点。
(2)说出③④天气系统的名称及其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变化。
(3)比较甲、乙两地该日气温昼夜变化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理。
【答案】(1)高压/反气旋。寒冷干燥。
(2)③为暖锋;④为冷锋。冷锋过境降温,大风、下雨,气压升高,暖锋过境升温、降水,气压降低。
(3)甲地大于乙地。成因:甲处深居内陆地区,是高压中心,天气晴朗,云层水汽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表气温较高,夜晚地表降温快,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差,地表气温较低(反之说乙处低压云雨天气亦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可知,甲中心气压高,是高压或反气旋。甲是位于亚洲中纬度的高压,应为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实力最强盛的季节是冬季,在其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该季节的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
【小问2详解】
由图中锋面的符号可以判断,③是暖锋,暖锋过境时暖气团缓慢沿冷气团爬升,温度有所升高,气压降低,形成雨区较宽的连续性降水。由图中锋面的符号可以判断,④是冷锋,冷锋过境时暖空气被迫抬升,移动较快,天气变化大,气压升高,常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是高压中心,中心气流辐散下沉,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散失热量多,气温较低,故温差大。乙地为低压中心,中心气流上升,常出现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气温不会太低,故昼夜温差小。因此甲、乙两地中,甲地昼夜温差大于乙地。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但人均用水量居世界前列,严重缺水是阿联酋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阿联前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主要集中在2~3月。夏季气温高达43℃,几乎没有降水阿联酋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南部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足60毫米,东北部山区降水稍多,局部年降水量可达350毫米。下图为阿联酋位置示意图面对阿联前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有人提出“造山引雨”的设想。据报道,2015年2月,阿联酋拔出40万美元研究经费,用于“造山引雨”项目研究。该项目科学家正在研究造山地点、山体高度等问题。
(1)说明阿联酋东北部山区降水较多,且集中在2~3月份的原因。
(2)分析阿联酋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
(3)说明阿联酋提出“造山引雨”的设想是否可行。(从阿联酋的降水条件、造山条件、建设成本三方面进行论证。)
【答案】(1)阿联酋东北部为山地地形(山区),且临近海洋;2~3月份该地主要受东北信风影响,携带海洋水汽;受东北部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因此降水较多。
(2)自然原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少雨地面径流少;
人为原因:人口众多,石油工业发达,生活生产用水多。
(3)可行。阿联酋资金雄厚,能支撑建设成本;海岸线较长,沿海地区因海水蒸发空气湿度大;阿联酋冬半年盛行从海洋吹响陆地的东北风,可带来充足的水汽;海湾地区有丰富的泥沙,为造山引雨提供原料。
不可行。阿联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炎热干燥,降水总量少;阿联酋地势较低,造山引雨需要建设足够高的山体,建设难度大,建设成本高;造山引雨需要聘请数量较多的专业人员,工资成本高;需要大量土石方,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阿联酋东北部为山地地形(山区),且临近海洋,空气湿度大,2~3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主要受东北信风影响,携带海洋水汽,形成地形雨,因此降水较多。
【小问2详解】
可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答。自然原因:该区域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淡水资源收入少;其次,地处低纬地区,多晴天,沙漠比重大,升温快,气温高,蒸发旺盛,淡水资源损耗大;再次,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北部山区降水稍多,但山区平均海拔低于1000m,区域整体地势平坦,难以形成地形雨,同时山地海拔低,难以形成高山冰雪融水,所以河流、湖泊稀少,淡水资源匮乏。人文原因:阿联酋人均用水量居世界前列,人口众多,石油工业发达,生活生产用水多。
【小问3详解】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理由合理即可。可行。阿联酋石油工业发达,资金雄厚,能支撑建设成本;由图可知,阿联酋海岸线较长,沿海地区因海水蒸发空气湿度大;阿联酋冬半年盛行从海洋吹响陆地的东北风,可带来充足的水汽;海湾地区有丰富的泥沙,为造山引雨提供原料。 不可行。阿联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炎热干燥,降水总量少,水汽不足;阿联酋地势较低,山区平均海拔低于1000m,区域整体地势平坦,造山引雨需要建设足够高的山体,建设难度大,建设成本高;造山引雨需要聘请数量较多的专业人员,工资成本高;需要大量土石方,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那木拉错(拉姆拉错)又名琼果杰神湖,是西藏最具传奇色彩的湖泊,坐落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曲科杰丛山之中。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下游、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境内山高谷深,山峦起伏,地势险峻,其中主要山峰有南迦巴瓦峰。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
(1)指出那木拉错所处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说明那木拉错的形成过程。
(2)从地质作用和岩石的角度分析墨脱县境内山高谷深的原因。
(3)说明墨脱地区交通建设成本高的自然原因。
【答案】(1)地貌类型:背斜谷。形成过程:该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和断层作用,多裂隙发育,易被外力侵蚀,形成地势低洼的谷地(背斜谷),同时来自周边地区的降水和冰雪融水不断汇入谷地,积水成湖。
(2)该县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抬升,形成高大的山体;该县年降水丰富,高山冰川广布,地势落差大,流水、冰川向下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幽深峡谷。
(3)该县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处于板块交界附近(或多断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多暴雨和冻融现象,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高山高原气候,冰冻时间长。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构造地貌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而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主要是背斜、向斜、断层构造等。其判断主要根据岩层变形或变位形态。由图中那木拉错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岩层上拱,其为背斜构造;从地表形态看,那木拉错呈下凹形态,为谷地,因此该构造地貌为背斜谷。由以上分析结合图示可知,那木拉错构造地貌属于背斜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和断层作用,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导致地势低洼,形成谷地,谷地海拔较低,能够汇集周围的降水、冰雪融水,进而形成高原湖泊。
【小问2详解】
本题分别要对山高、谷深进行解释。墨脱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山高主要是因为内力作用,该县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板块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经历造山运动,地壳不断抬升,形成高大的山体;并且在地壳的抬升过程中,使该地区的地势起伏、高差加大,由于该地区降水丰富、且冰川融水量较大,地表受流水、冰川持续向下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幽深峡谷。
【小问3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建设难度大;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附近,地质构造活跃,多断层构造,地质条件复杂,建设难度大;区域夏季多暴雨,且存在冻融现象,加之地势起伏大,其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加剧交通线路建设难度;区域海拔高,属高山高原气候,冰冻时间长,施工时间较短,交通建设难度大,施工成本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地理考试docx、高二期中地理考试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高一地理docx、高一试地理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