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第1页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第2页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时期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新教材变化
    新教材新变化:
    1.2024版七年级新教材在课时标题、每课小标题都发生了突破性变化,如第2课标题变为《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第一个小标题变为“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第2个小标题变为“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新增了“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2.新教材依据新课标对部分内容作了重新编排,使教材更符合新课标要求;如第2课新增了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相关史事中陶器的制作和使用、舞阳贾湖遗址、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内容;
    3.新教材引入了大量史学考古、理论研究新成果,课文标题后引语部分增加相应内容的图片信息,正文部分采用了大量的新地图、新图片、考古新发现的遗物,历史知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如第2课引语旁配有《原始农作场景想象图》,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刻符龟甲和骨笛、半坡遗址出土的器具、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的大房子基址、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随葬品、仰韶文化彩陶等考古新发现,为我们更好地感知原始农业和史前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识读地图、图片等学生活动,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标志及意义,理解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征。(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通过研究考古发现、阅读教材、对比归纳等学生活动,了解我国境内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种植农作物、房屋不同特点的原因,理解不同自然环境孕育出不同特点的原始农耕类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知道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粟、黍的国家,我国为人类文明起源作出重要贡献,从而认识我们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取得的成就,产生憧憬之情,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教学难点
    农业的兴起与定居生活
    教学方法
    观看视频法、表格梳理法、研读史料法
    教学资源
    ppt
    教 学 内 容 及 进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观看视频,思考原始人类面临着怎样的生存困境?
    野兽凶猛,生存极其危险;气候寒冷,食物来源不稳定
    怎么办?
    农业与定居
    二、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生产工具的改进
    打制石器是指原始人类从坚硬的石块上,用其他石块打下的石块或石核,粗糙、笨重——旧石器时代
    约10000万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磨制石器是指表面磨光的石器,更加精细——新石器时代
    史前时期:人类有文字记载之前的历史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农业的起源及意义
    任务一:结合考古发现和古籍记载,思考原始农业是如何兴起的?
    材料一: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管子》
    材料二:考古发现:非洲稻最早起源于尼日利亚,追溯到3500年前,亚洲的印度稻最早距今6000-4000年,而中国稻距今约10000年前。
    结论:(1)距今约2万年前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生长。
    (2)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结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粟、黍均发现于我国。
    任务二:观看视频,如何理解农业起源的重要意义?
    变化:农业起源前:人类对自然是被动适应;农业起源后:人类主动改造改良自然、获取更多基本所需品
    结论:水稻、粟、黍的栽培,是我们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3.原始农耕的分布特点
    任务三:观察《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说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思考我国原始农业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
    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重要遗址:玉蟾岩遗址、东胡林遗址、贾湖遗址、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大汶口遗址。
    特点一:分布比较广泛,数量多
    特点二:沿河流分布(如长江、黄河)
    提问:原始农业为什么分布在此?
    原因:水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4.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
    任务四: 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教材,说说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包括哪些?
    原始农业的标志: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意义: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点拨:稻作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经济
    1.自主学习——河姆渡居民
    任务一:观察下列文物,说说这些文物为我们了解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
    原始
    居民
    距今年代
    地点
    房屋样式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饲养家畜
    陶器
    其它
    河姆渡居民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
    干栏式建筑
    水稻
    骨耜
    猪、狗、鹿
    黑陶
    天然漆、玉器、乐器骨哨、雕刻技术
    2.合作探究——河姆渡居民
    任务二:结合《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探究为什么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想象图
    结论:河姆渡人生活在南方,气候湿润,适宜水稻生长。
    河姆渡人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潮湿,为了防潮,就建干栏式房屋
    任务三:观察图片,探究:骨耜与石器工具相比,有哪些优点?
    材料: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来。来耨之利,以教天下。
    ——《易经·系辞》
    结论:南方土质很黏,如果使用石制工具,工具上必然黏上大量泥土,不利于耕作;
    骨耜既锋利,轻便灵巧,表面光滑,不粘泥土,用它挖土,既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教师点拨提升:显示了河姆渡人的聪明智慧。
    3.贾湖居民
    任务四:观察下列考古文物,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有关贾湖遗址的相关信息?
    原始
    居民
    距今年代
    地点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饲养家畜
    乐器
    舞阳
    贾湖
    居民
    距今约9000-7500年
    河南中部淮河上游
    水稻
    精致的石器
    家猪
    骨笛
    四、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1.概况
    任务一: 观察地图,结合教材P12-13请你完成有关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信息?
    仰韶文化
    时间:距今约7000-5000年
    发现地点:黄河中游
    典型代表:半坡居民、双槐树遗址、灵宝西坡遗址
    大汶口文化
    时间:距今约5900-4400年
    发现地点:黄河下游、淮河中下游
    典型代表:焦家遗址、龙山文化
    2.自主学习——半坡遗址
    任务二: 阅读教材P12内容,思考哪些证据说明他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从生产和生活方面寻找证据。
    原始居民
    距今年代
    地点
    房屋样式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饲养家畜
    陶器
    其它
    半坡居民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半地穴式房屋
    粟、黍
    磨制石器、弓箭、鱼叉
    猪、狗
    陶埙
    使用装饰品,会纺织、制衣
    3.合作探究——半坡居民
    任务三: 结合《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探究为什么半坡人种植水稻,住半地穴式房屋?
    结论:半坡人生活在北方,气候干燥,适宜旱地作物粟的生长。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燥,住半地穴式房屋,能够防寒和炊煮。
    教师点拨提升:河姆渡和半坡人的农作物的房屋类型不同体现了不同自然环境孕育出不同特点的原始农耕类型。
    4.丝绸与墓葬
    任务四: 观察下列考古发现,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
    结论:表明仰韶先民已经能够养蚕缫(sā)丝,制作丝绸。丝绸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的大房子基址
    发现:①仰韶文化时期是原始氏族社会的大发展时期。
    ②大房子面积超过200平方米,位于成组房屋的中心位置,可能是氏族首领居住或处理部落事务的场所。
    ③仰韶文化还发现多处公共墓地。
    结论:墓葬规模和随葬品看不出显著差别。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
    5.仰韶彩陶
    任务五: 观察下列考古发现,仰韶文化的陶器有何特点?
    结论:①主要的特征是制作彩陶;
    ②陶器有盆、钵、瓶、罐等,图案包括鱼、鸟、花卉、太阳、星辰和几何纹样等;
    ③分布广泛,主要在黄河中游、上游、下游地区,以及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
    教师点拨提升:仰韶文化彩陶的跨区域发展是我国史前文化大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黄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对周围影响的反映。
    6.大汶口文化
    任务六: 观察下列考古发现,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时间: 距今约6300-4500年
    发现地点:黄河下游、淮河中下游
    考古发现:精美的陶器、同一墓地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
    教师点拨提升:这表明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
    五、课堂小结
    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里程碑。我国发现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栽培粟和黍,这些都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坡的半地穴式房屋是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观察图片,了解人类由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演进
    观察图片,研读史料,思考农业出现的时间、标志、意义
    观察地图,思考我国原始农业一直分布特点,探究原因
    观察图片,表格整理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合作探究
    表格整理贾湖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观察地图、整体把握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时间、地点、代表
    整体感知,升华情感
    视频、设问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通过观看视频、识读地图、图片等学生活动,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标志及意义,理解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征。形成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通过研究考古发现、阅读教材、对比归纳等学生活动,了解我国境内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种植农作物、房屋不同特点的原因,理解不同自然环境孕育出不同特点的原始农耕类型。形成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知道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粟、黍的国家,我国为人类文明起源作出重要贡献,从而认识我们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取得的成就,产生憧憬之情,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形成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板书设计
    核心素养
    拓展提升
    综合实践
    通过网络、图书室等途径,搜索教材未提及的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其他考古发现,一方面,开阔历史视野,培养历史兴趣;
    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展开探究,培养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网络上搜索到半坡尖底瓶图片,并进行仿制,然后做取水实验,借此分析它的设计原理,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作业设计
    建议下载使用本课分层作业

    相关教案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史料实证,空间定位,唯物史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