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案及反思
展开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课时
1
课标要求
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2、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早期人类和文明起源情况。上接第一课旧石器时代,下接第三课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承上启下。
这一时期,中国境内诞生了原始农业,并萌发了多个农耕文化中心,各文化中心分布广泛、同中有异,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诞生,并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此外,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农耕文明的典型。因此本课的重点有三个,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人的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
教师要介绍清楚新石器时代的概念、中国原始农耕文化产生的时间、丰富内涵、典型代表及意义,让学生一方面了解一、二两课的时段关系,并认识到中华文明正在逐步发展、起源。通过比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生活、生产方式,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概况与特点。通过分析出土文物,让学生认识到考古发现是了解十强社会的重要依据。
学情分析
1、学生身心特征:本课所讲授的对象是初一学生,初一历史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历史的第一步,虽然第1课的学习使得学生对历史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初一学生仍然对历史这门课程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采取丰富多彩的、难度适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在教学中也要传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热爱历史这门学科。
2、学生认知特征:学生对原始人的生活停留在简单的、刻板的印象上,认为其落后无知,教师需要借助课文打破这种印象,让学生认识到原始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本课已经诞生了中华文明。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师生问答的方式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了解原始农业是如何产生的。结合地图向学生介绍中国在原始农业方面的突出成绩,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增加民族自豪感。
2、学生通过观察书本地图来概括中国原始农耕文明的特征,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历史读图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征。
3、学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半坡人的一天”和“河姆渡人的一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请准备好的小组上台解说,教师和其他同学适当补充、点评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归纳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其反映出来的原始农耕生活状况。
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农耕文明的典型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问题1: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什么后果?
后果:食物来源不充足,人们居无定所,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引发战争等。
问题2:原始人该如何保证获得稳定持久的食物来源呢?
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展示材料: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
农业是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我国是最早开始农耕的国家之一。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农耕生活。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思考想象,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
设计意图
回顾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以原始人的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原始农业的出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二 自主学习 观察思考
原始农业的发展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书本第一框,思考回答问题。
1、时间: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耒耜耕种
3、重要标志: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聚落、磨制工具
4、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展示图片: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的分布
思考: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回答 :数量多,分布广;主要分布黄河、长江流域。
教师:可见中华文明萌发于多个中心,各文化同中有异,使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
今天我们通过南北两个不同的原始聚落遗址,来了解下我国古代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首先让我们来走进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
自主阅读,归纳概括。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
1.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第一框,使同学们们简单了解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概况:出现时间、耕作方式、重要标志和意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分布图》,请同学们观察思考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历史地图的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借此过渡到第二框“河姆渡人的生活”的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三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河姆渡人的生活
自主阅读: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书本第二框,在地图上找出河姆渡遗址,并分组讨论,畅想河姆渡人一天生活、生产的情况。
1、距今时间:约7000多年
2、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
展示图片:干栏式建筑、水井、碳化稻谷、猪纹黑陶钵、骨哨、玉器等
小组合作:介绍河姆渡人一天的生活,要包括从住、食、用三个角度的基本情况,分小组交流展示。
3、房屋结构:干栏式建筑
这是我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4、原始农业:水稻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猪、狗、水牛
5、生产工具:骨耜(最典型的农业工具)
6、原始手工业:陶器(黑陶)、玉器、乐器骨哨、雕刻、天然漆
7、其他:水井 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自主阅读,回答问题。
观察图片,思考分析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1.通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图片观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观点表达的能力,培育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四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半坡居民的生活
自主阅读: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书本第二框,在地图上找出半坡遗址,并分组讨论,畅想半坡人一天生活、生产的情况。
1、距今时间:约6000多年
2、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展示图片:半坡聚落遗址内部结构、半地穴式房屋、炭化粟、猪狗下颌骨、石锥、石锛、石铲、弓箭、石球、陶勋等
小组合作:介绍半坡人一天的生活,要包括从住、食、用三个角度的基本情况,分小组交流展示。
3、房屋结构:半地穴式建筑
4、原始农业:粟、猪、狗
打猎:斑鹿、獐、兔;捕鱼:鱼;采集:野果
5、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弓箭、长矛、石球、渔叉、渔沟、渔网等。
6、原始手工业:陶器(彩陶)、乐器(陶勋)、纺织制衣(骨针、骨锥、纺轮)
7、其他:壕沟
小组思考探究及交流:
(1)为什么我们现在能知道没有文字的原始人这么详细的情况呢?
答:考古发现。
(2)半坡人、河姆渡人在房屋建筑上有那些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不同点:半坡:半地穴式;河姆渡:干栏式
原因:地理位置、气候不同 北方气候干燥、冬天寒冷。
南方地势低洼、河湖密布、潮湿温热。
启示: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布局。
(3)归纳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的相同点。
相同点:都种植农作物,定居,盖房,制陶,饲养家畜。
(4)思考为什么和北京人、山顶洞人相比,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生活有了这么多巨大的变化?
原因:原始农业的出现,推动了人类向前飞跃。
自主阅读,回答问题。
观察图片,思考分析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观察对比,思考分析
设计意图
1.通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图片观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观点表达的能力,培育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3.通过比较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房屋结构,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差异,认识地理环境对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历史表达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四 知识回顾,板书整理
1、归纳整理:请同学们完成表格,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异同点,回顾知识点。
思考探究:农耕文明的典型特征有哪些?
2、列出时间轴展示原始社会的发展历程,让学生认识的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主要途径
复习回顾,完成表格
思考归纳,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1.通过指导完成河姆渡、半坡居民生活的表格,思考农耕文明的典型特征,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整理,梳理本课知识点。认识原始农耕生活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分层
作业
根据学生学习力,资源与学案分三类完成:
A类:基础题
B类:基础题和分析题选做
C类:完成全部习题
教后反思
板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5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案</a>,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史料实证,空间定位,唯物史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5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5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案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导入新课,教学新课,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