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课件 第三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课件 第三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课件 第三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课件 第三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课件 第三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课件 第三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第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课件 第三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第6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课件 第三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第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课件 第三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第8页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教学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精彩课堂,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导入一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卫星进行观察,并且建立数值模型进行模拟,研究了从1994年开始冰的融化情况。根据研究结果发现,从1994年到2017年的时间里,整个地球已经有近28万亿吨的冰融化了,这相当于有英国面积那么大、厚度约100米的冰块融化。根据欧洲航天局的说法,仅仅1万亿吨的冰就相当于一个边长10公里的巨型正方体冰块了,这个正方体冰块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一些。
    通过卫星观测,这些融化的冰来自不同的地区,有6.1万亿吨的冰来自高山冰川,有7.6万亿吨的冰来自北极海冰,南极冰架则融化了6.5万亿吨,还有3.8万亿吨来自格陵兰冰盖,更是有2.5万亿吨冰从南极冰盖消失。有专家预测,海平面每上升1厘米,就有将近100万的人面临灾难,流离失所。思考:1.地球上的冰加速融化会造成哪些危害?2.导致地球上的冰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导入二地球的冻土中封存着大约相当于当前大气中两倍数量的碳,这些沉睡在冻土层里的碳一旦解封,将会持续释放很长一段时间——就像是一台启动时间超长的机器,一旦被发动,就很难停下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写道:到2100年,即使全球升温控制在2℃,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永久冻土也将会消融;而如果按照当前的排放速度,全球约70%的永久冻土会在21世纪末消融。
    随着温度升高,大面积的永久冻土将在21世纪以及接下来的若干个世纪里持续“复苏”,那些从远古时代就被永久冻土封存的有机碳,将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变为二氧化碳和甲烷,进一步加强温室效应。思考:如果出现冻土大量消失的状况,将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主题探究活动(一)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在自然界中,地球上两个最大的储存碳元素的“仓库”是岩石圈和化石燃料,其中所储存的碳元素的量约占地球上碳元素总量的99.9%,在这两个“仓库”中的碳元素迁移、转化活动缓慢,起着贮存库的作用。除此之外,地球上还有三个储存碳元素的“仓库”:大气、水体、生物体。这三个“仓库”中的碳元素在不同物质间迅速迁移、转化、交换,起着交换库的作用。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是含碳元素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绿色植物从空气中获得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再综合成为植物体的碳化合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摄入体内的一部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另一部分则构成生物的机体或在机体内贮存。动、植物死后,残体中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为二氧化碳而最终排入大气。
    进入工业时代之后,人类大量开发和使用化石燃料,把地球存储下来的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从而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逐渐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又会导致水体中所溶解的二氧化碳的量增加,从而引起海水中酸碱平衡和碳酸盐溶解平衡的变化。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1.20世纪以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被认为是什么?(1)20世纪以来,全球正经历以变暖为突出特征的气候变化。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趋势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2)大气的温室效应是决定地球平均气温的关键过程之一。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可以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球接收的太阳能不会马上散失掉,形成温室效应,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3)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使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过程是怎样的? 碳循环过程是意义是什么?(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受自然界中碳循环过程调控。(2)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3)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3.人类是怎样改变自然界碳循环过程的?(1)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使用化石燃料和改变土地利用两种方式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碳循环过程。(2)化石燃料的使用,将漫长地质时期固定的碳以二氧化碳等形式重新释放到大气中。
    (3)森林砍伐和焚烧、农田开垦等土地利用的变化将陆地植被和土壤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等形式释放到大气中。(4)人类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部分通过碳循环过程被海洋和陆地吸收,其余部分会在大气中长期停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主题探究活动(二) 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材料一受冷空气影响,新疆、内蒙古、西北地区、华北等地将有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2024年4月13日至14日沙尘天气主要影响新疆南部和东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中西部、宁夏、陕西北部、山西等地,新疆东部和南部、内蒙古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沙尘暴;13日白天新疆吐鲁番、甘肃张掖和武威、内蒙古阿拉善和巴彦淖尔局地已出现沙尘暴或强沙尘暴。预计14日夜间开始,沙尘天气将逐渐影响京津冀地区,有弱浮尘天气;15日夜间,沙尘天气趋于结束。
    近期蒙古国南部和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气温偏高,积雪融化,地表解冻,土壤疏松,并且北方地区大部分植被仍未开始返青生长,地表植被覆盖度不足20%,植被覆盖总体稀疏,地表植被覆盖条件不利于抑制这次沙尘天气的发生发展。
    从形成沙尘天气的气候条件分析,一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十年来我国北方春季气温显著偏暖,冷空气势力偏弱,目前春季北方沙尘过程的发生频率处于偏少的年代际背景下,且沙尘过程强度也总体偏弱。二是预计4—5月,欧亚中高纬度地区总体盛行纬向环流,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冷空气活动偏弱,沙尘传输的动力条件相对较差,不利于沙尘日数和沙尘过程数偏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厄尔尼诺海温背景下冬春季总体偏暖,但冷暖起伏较大,容易出现阶段性的强冷空气过程,从而导致较强沙尘过程影响我国北方地区。
    材料二人类的皮肤是较为敏感的,对个人而言,假如升温2摄氏度,人类皮肤似乎也感受不到明显的变化。毕竟2摄氏度的温度变化并不算大。但如果将主体换作是地球,那气温升高2摄氏度的后果就不堪设想,这也是绝大部分科学家的一致看法。如果全球升温2摄氏度,将会有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严重失衡的状况发生。沿海地区的居民会受到居住地被淹没的威胁,成为气候灾民。
    除此之外,气候异常变化将会加剧,更多的极端天气将如约而至,比如温度高的地区温度越来越高,干旱的地方越来越干旱,一些地方的降水量增加,洪涝灾害更加频繁。粮食危机、生态危机接踵而至……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1.全球气候变暖会对人类造成哪些不利影响?全球变暖可通过多种自然过程对人类造成不利影响,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甚至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转。
    2.全球气候变暖是怎样影响国家安全的?如果当前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遏制,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还将进一步加大,会对一些国家的安全造成影响。(1)生存空间的丧失是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最为严重的影响。
    (2)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而影响国家安全。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水、耕地等战略资源的数量减少和稳定性降低。当某种资源的供给不能满足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最低需求时,就会在国家内部出现资源危机;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威胁所付出的代价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可能引发经济或政治危机。这两种情况都会威胁国家安全。
    (3)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而影响国家安全。当一个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资源危机时,可能引起国家间的资源争夺,进而引发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领域的矛盾,甚至导致武装冲突。
    (4)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气候变化对某些国家造成的生存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等不利影响,通过环境难民、国际资源市场价格波动等途径传递到其他国家,间接威胁这些国家的国家安全。
    主题探究活动(三)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世纪中期,伴随着《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等的出版,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标志着人类有关环境与发展的思想实现了重要飞跃。198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为当代和后代人类保护气候》的决议。1990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一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提出了人类活动引起的排放正在显著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确定了《公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基本原则。《公约》生效一年后根据“柏林授权”启动了强化附件——国家承诺的谈判,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减排指标。历时两年于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不仅设置了发达国家的集体减排目标,同时,每个国家还确定了各自的减限排目标。然而,《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却一波三折,经历了美国拒绝核准,焦灼中等待俄罗斯的最终核准以满足生效条件,欧盟与俄罗斯反复谈判,于2005年才得以生效。由此,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格局得以确定。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面对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国际社会达成了哪些共识?以全球变暖为突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1)国际社会已达成的共识是,如果未来二氧化碳排放继续增加,使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前升高超过2℃,将改变气候资源的空间配置,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不稳定的风险,对淡水资源、粮食生产、人类健康和城市设施等多个方面造成严重威胁,从而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2)为应对全球变暖的不利影响,避免灾难的发生,国际社会正在采取减缓和适应措施。
    2.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主要的举措?(1)减缓措施主要包括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温室气体吸收两个方面,目的是通过有效控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减缓全球变暖速度,避免全球气温超过危险水平。人类减缓措施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升温幅度能否被控制在人类预期目标之内。
    (2)适应措施以趋利避害为目标,根据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通过改变人类社会自身,降低全球变暖导致的不利影响或利用全球变暖带来的发展机遇。例如,农业生产可通过改变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灌溉等措施,适应气候变化。
    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什么需要世界各国开展有效和公平的国际合作?全球变暖是全球尺度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但各国对导致全球变暖的碳排放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受全球变暖影响的程度各异。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对减排与经济发展的诉求存在明显的分歧。应对全球变暖,需要世界各国开展有效和公平的国际合作。资金和技术是实现减缓和适应的重要保障,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四个方面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国际合作关注的重点。
    4.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世界各国怎样开展有效和公平的国际合作?(1)各国都要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公平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采取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行动,特别是对全球变暖负主要责任的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以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
    (2)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受害者,但缺少应对全球变暖的资金和技术,需要通过国际合作获得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基本保证,其他国家也应在自愿的基础上提供援助。
    (3)各国需要通过在科学、经济和外交等多个领域的国际合作,减少对全球变化科学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协商解决各国对减排、适应与经济发展诉求的分歧,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
    如果当前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遏制,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还将进一步加大,会对一些国家的安全造成影响。以全球变暖为突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为应对全球变暖的不利影响,避免灾难的发生,国际社会正在采取减缓和适应措施。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水系是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下表为塔里木水系与河西走廊水系状况对比。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塔里木水系和河西走廊水系枯水期主要的补给水源来自 ( )A.地下水 B.冰雪融水 C.湖泊水 D.大气降水2.塔里木盆地绿洲面积远大于河西走廊绿洲面积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平 B.土地面积广 C.降水较多 D.冰川面积大
    3.塔里木盆地和河西走廊的冰川面积缩小,在短期内对两区域绿洲的影响是 ( )A.植被退化 B.气候变湿C.径流减少 D.土层变薄
    多玛冰川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日土县多玛乡,是喀喇昆仑山东部班公湖流域内一条最大的冰川,它绵延10.5千米,从山谷中奔腾而下,气势磅礴,外观洁白漂亮,颜值颇高。下图为“多玛冰川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多玛冰川分布区位于 ( )A.北极 B.高纬度地区 C.高海拔地区 D.高气压地区5.甲谷地显著的特征是 ( )A.宽阔平直 B.底窄坡陡 C.水流平缓 D.河曲发育

    相关课件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文配套ppt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难归纳1影响,应对措施,注含预测数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作业ppt课件,共33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文内容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梳理•探新知,知识点,相对稳定,化石燃料,服务功能,知识点,生存空间,知识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气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