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课件
地理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文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三江源国家公园风光,精彩课堂,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导入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讲话指出:中国采取有力政策行动。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加快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步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高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过去10年,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 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思考:1.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2.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国家安全有什么重要作用?
导入二2023年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周年。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到设立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再到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历经20年保护建设的艰辛探索实践,集中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转变、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过去隶属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三大江河源头区域,及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整体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实行完整保护。从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到确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正式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到设立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从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成为首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首……
20年间,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实现了三个跨越,迈上了三个台阶。范围不断优化,措施不断完善,力度不断加大,实现了从单纯保护生态,转向全面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 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思考:做好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有什么重要意义?
主题探究活动(一)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材料一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国土面积1 506平方公里,其中石漠山区面积达99.9%,岩溶面积达75.4%,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曾被外国地质专家判定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初,西畴县石漠化面积占全县面积的71.6%,人均耕地只有0.78亩,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存条件恶劣。1985年开始,西畴人民坚持开展石漠化治理,孕育了著名的“西畴精神”,谱写了石漠化治理的光辉篇章。
近年来,西畴县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以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为抓手、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产业开发,通过全民行动护生态、求脱贫、促发展,坚持将生态保护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有效提升了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深度石漠化地区发展致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径。
按照“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生态产业开发”模式,由西畴县政府主导,通过修复森林植被、实施土地整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式,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村民作为森林、耕地等重点生态领域的保护主体,通过生态保护补偿资金获得基本收益;并作为承包经营主体,通过“生态+”林农业复合经营产业获得可持续收益,促使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将自然资源资产的生态价值转变为经济财富。
材料二 它是跨界明星,一脚踩着陆地,一脚踏入海洋;它是带货能手,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碳水化合物;它是社交达人,“朋友圈”遍及鸟、昆虫、贝、鱼、虾、蟹类及附生植物;它是无名英雄,能抵抗台风掀起的涌浪,减弱登陆风力,默默地促淤保滩、守护堤岸。它就是2020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的主角——红树林,守护着蔚蓝大海的生态卫士。
但是,对于红树林,很多人并不熟知。我们常说,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保护红树林,同样需要全面正确地认识红树林。6 500万年前,红树林出现在印度和东南亚地区,之后逐渐成为世界“居民”。从印度洋、 西太平洋海岸,到美洲、西印度群岛及西非海岸,只要是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潮间带滩涂,都留下了红树林的足迹。在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香港、台湾有少量分布,澳门、浙江有零星分布。
红树林虽然只占全球热带森林面积的0.7%、全球陆地面积的0.1%,但其给海洋生物提供的食物却占到全球沿岸生态系统的一半。它见证着海陆变迁,守护着海洋生态,并敏感于海平面的升降,能率先响应气候环境的变化。正因如此,它常被称为“海上森林”“海岸卫士”,被视为反映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一面镜子,被看作守护海岸的“生态长城”。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1.出现生态退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态退化有哪些表现和特点?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其后果之一就是导致生态退化。表现:如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特点:生态退化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2.生态退化对自然界的服务功能有什么影响?生态退化会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加等后果;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
3.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有什么影响?生态退化的危害是逐步积累的,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4.怎样避免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为避免或减缓生态退化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需要根据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受人类影响与破坏程度的差异,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
主题探究活动(二) 实施生态修复发源于大兴安岭南麓的两条著名水系——洮儿河、嫩江,经年从东西两翼环抱滋养这片草原。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受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吉林西部降水逐年减少,流经这一地区右翼的洮儿河、霍林河一度断流,导致生态、气候急剧失衡、恶化,干旱少雨,草原沙化,湿地萎缩。
吉林西部水资源严重匮乏,但主汛期过境时水资源丰富且容易造成灾害,一方面是水匮乏,一方面是水成灾。吉林西部,亟待破局!引流存蓄,解水之难。一场破译西部水密码的河湖连通工程,在嫩江右岸、第二松花江左岸的广袤大地上,轰轰烈烈展开了。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视察西部河湖连通工程,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
利用嫩江、洮儿河、二龙涛河的洪水资源,以及白沙滩、哈吐气等灌区退水进行补给,连接莫莫格湿地周边57个湖泡,形成莫莫格生态板块;利用洮儿河、霍林河洪水资源,依托“引洮分洪入向”工程,连接向海周边48个湖泡,形成向海生态板块;利用松花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洪水资源,以及各灌区退水进行补给,查干湖周边的91个湖泡,形成查干湖生态板块;以松花江为主要水源,通过泵站提水而沟通连接7个湖泡,形成波罗湖生态板块。
三条“黄金水道”,四大“核心板块”,犹如一张大网,密织于吉林西部。203个湿地、湖、泡、水库,在西部构建起引、蓄、灌、排、提相结合的河湖连通工程体系,吉林西部生态系统从此得到前所未有的恢复与改善。
结合材料和教材,思考:1.什么是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生态修复主要有哪些方式?生态修复分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1)自然恢复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2)人工修复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
3.我国进行了哪些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这些工程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我国是较早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国家之一,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自然恢复、人工修复或两者相结合的重要生态工程,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生态系统的恢复。
主题探究活动(三) 建立自然保护区材料一近年来,保护红树林已成为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自然资源系统,还是沿海各地,都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树林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海洋生态修复工作部署,共同发力。从发布“史上最严”围填海管控措施,到开展“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再到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而曾经一度萎缩的红树林面积也有了显著增长。
截至2022年11月,中国红树林地面积2.71万公顷,已建立51处红树林自然保护地和6处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与此同时,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建各类海洋保护区271处,保护对象涵盖了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湾、海岛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与此同时,沿海各地也在积极采取人工种植的方式扩容红树林,我国已成为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2024年3月12日,是我国第46个植树节,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23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指出,2023年,我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推动国土绿化取得新成果。
《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完成造林5 997万亩,种草改良6 568.5万亩,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 857.5万亩。2023年,我国国土绿化行动扎实开展,组织实施96个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项目、25个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在辽宁、山东、河南、重庆、四川、宁夏6省区市,开展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3万平方公里,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505条。
结合教材和材料,回答问题。1.什么是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主要有哪些?(1)含义: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2)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2.为什么说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在自然保护区中,对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对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3.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是怎样划分的,不同的功能区担负着哪些功能?(1)按国际惯例,自然保护区可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分别执行不同的生态保护标准,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2)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缓冲区: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
4.我国对自然保护区是怎样进行分类的?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三个类别9个类型。
5.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哪些主要作用和意义?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3)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4)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生态退化会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生态退化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生态修复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生态修复分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方红壤丘陵区营造和恢复了大面积的马尾松林,使森林覆盖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林下水土流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人工营造马尾松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仍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弱B.马尾松生长慢,树冠遮蔽较差C.马尾松属于针叶植物,涵养水源能力差D.林下植被匮乏,生态结构简单
2.长期水土流失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 )A.土壤肥力降低B.土层变薄,农业减产C.土壤沙化加剧D.阻塞河道,影响航运
鄱阳湖区是亚洲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每年10月,从西伯利亚、蒙古及我国东北等地区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翌年4月离去。江西省在鄱阳湖区候鸟最集中的吴城和南矶设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越冬栖息地的必要条件包括:适当的水深;充足的食物,主要为鱼、昆虫和沉水植物等;安全的环境,即白天觅食、夜间栖息的地点。江西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工程,调节鄱阳湖区水位。读鄱阳湖区简图,回答3~5题。
3.春季,鄱阳湖候鸟迁回原迁出地的原因是原迁出地 ( )A.白昼时间更长 B.湿地面积更广C.食物种类丰富 D.森林覆盖率高
4.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在鄱阳湖区的吴城和南矶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活动少B.多浅滩和沼泽C.气候温暖D.冬季水位较低
5.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自然保护区内候鸟的影响有 ( )A.水域面积增大,增加栖息地B.生物量更丰富,食物更充足C.候鸟活动的栖息地发生变化D.候鸟在鄱阳湖活动时期延长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授课课件ppt,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难归纳,具体如下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工业化进程,土壤侵蚀,物种灭绝,长期渐进,②解决措施,自然恢复,人工修复,①③⑤,保护对象,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评课ppt课件,共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