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二地理 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2019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第三章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三章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三章 问题研究 是否应该发展核能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三章 第一节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章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备课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备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连线题,判断正误并纠错,问题探究,指点迷津,④对工业的影响,⑤对生态系统的影响,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1.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特征(1)以变暖为突出特征的气候变化。(2)全球气温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增温尤其明显。
2.温室效应(1)大气的温室效应是决定地球平均气温的关键过程之一。(2)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可以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球接收的太阳能不会马上散失掉,形成温室效应,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3)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使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3.碳循环及对温室气体含量的影响(1)碳循环: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受自然界中碳循环过程调控。
4.人类活动对全球碳循环的改变
要点笔记“ 温室气体”知多少提起温室气体,多数同学会认为只有二氧化碳。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6种温室气体,这6种气体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全球变暖的影响通过多种自然过程对人类造成不利影响,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甚至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生存空间的丧失是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最为严重的影响。(2)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而影响国家安全。(3)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而影响国家安全。(4)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要点笔记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但不会使淡水资源更加充沛。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得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匮乏。
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1.应对措施为应对全球变暖的不利影响,避免灾难的发生,国际社会正在采取减缓和适应措施,具体表现如下:
2.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应对全球变暖,需要世界各国开展有效和公平的国际合作。资金和技术是实现减缓和适应的重要保障,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四个方面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国际合作关注的重点。(1)各国都要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公平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采取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行动。(2)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受害者,但缺少应对全球变暖的资金和技术,需要通过国际合作获得资金和技术的支持。(3)各国需要通过在科学、经济和外交等多个领域的国际合作,减少对全球变化科学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1)全球变暖可通过多种自然过程对人类造成不利影响,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 )答案 √(2)全球变暖是指地球上每一个地区的气温都在上升。( )答案 × 全球变暖是全球平均气温的整体升高,不一定每个地区气温都升高。
(3)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变暖负主要责任,要率先减排以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 )答案 × 全球变暖主要是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大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因此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4)全球变暖会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 )答案 √
探究一 全球气候变化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英国摄影师勒弗朗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在海中巡游捕食。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亡的现象。据科学家研究,至2100年预计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 ℃,平均海平面将升高0.09~0.88米。
结合材料探究:(1)图示时间段,大气中CO2含量变化趋势如何?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思维)(2)图示时间段,全球气温变化特点如何?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变化特点是什么?(综合思维)(3)为什么全球变暖会导致旱涝灾害增多?(人地协调观)
提示 (1)图示时间段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且有加快趋势,主要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及大量砍伐森林造成的。(2)全球气温呈波动性变化,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有加快趋势。全球海平面也呈波动性上升趋势。(3)全球变暖后,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气温都会升高,更容易发生蒸发和蒸腾,大气中水汽含量就会增加。气温升高意味着要达到降水条件就需要更多的水汽。如果大气达不到饱和状态,大气就会不断吸收水分,使得陆地更加干燥,形成干旱灾害。而一旦大气达到饱和状态,由于大气含水量的增加,容易形成强降水,从而可能导致洪涝灾害。
1.人为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碳循环的过程
(2)人为碳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①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②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③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
(2)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方法技巧 全球气候变化的分析思路①看趋势:全球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在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时一定要考虑到时间尺度,在地球发展的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是不同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全球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最近一两百年内的气温升高。②辨影响:全球变暖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除危害之外,我们也必须看到,高纬度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增加。③抓特殊点:注意气候变化曲线的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等。
例题1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5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格陵兰地区地表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①全球变暖 ②全球气候变冷 ③冰川面积扩大 ④冰川融化加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分析格陵兰地区地表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 )①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②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南移动 ③高山上林带上界位置上升 ④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思路点拨本组题考查了全球变暖的影响。试题通过格陵兰地区地表反照率的变化得出全球变暖的结论,进一步分析全球变暖的影响,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考查。
解析 第(1)题,格陵兰地区地表反照率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全球变暖,格陵兰地区的冰川消融加快,地表冰雪减少,反照率下降,因此①④正确,故选C项。第(2)题,西伯利亚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全球变暖导致这里的热量增多,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但还不能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①②错误;全球变暖,高山上林带上界位置上升,③对;因北冰洋极冰的融化和陆上融雪量剧增,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④对。③④正确,故选D项。答案 (1)C (2)D
下图为北冰洋年海冰范围与大气中CO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据图推断,CO2浓度变化与海冰范围变化呈( )A.正相关B.负相关C.反比关系D.正比关系2.据图推断,海冰范围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臭氧空洞扩大B.酸雨危害加重C.地震灾害增多D.海岸侵蚀加强3.下列行为有助于减缓图示海冰范围变化的是( )A.使用煤气做饭B.使用原木家具C.使用共享单车D.使用一次性筷子
解析 第1题,据图推断,CO2浓度越高,海冰范围越小,故CO2浓度变化与海冰范围变化呈负相关。第2题,据图可知,海冰范围变小,这将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强。第3题,使用共享单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变暖,减轻海冰融化。答案 1.B 2.D 3.C
读图,完成4~5题。
某年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城镇化水平图注:圆形大小表示的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大小。
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是经济发展速度过快造成的B.印度城市人口比重过高,汽车数量过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大C.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原因主要是能源消耗量大D.造成俄罗斯与日本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接近的原因相同5.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 )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强 ②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 ③大气反射地面辐射增强 ④大气逆辐射增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4题,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图中印度的城镇化水平为30%左右,城市人口比重较低;美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俄罗斯的重化工业规模大,能源消耗多,日本的经济规模总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第5题,近地面大气吸收热量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汽。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也随之增强。答案 4.C 5.D
探究二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材料一 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被称为“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升高了0.4~0.8 ℃。估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会升高1.4~5.8 ℃。材料二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结合材料探究:(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为什么会使全球变暖?(综合思维)(2)简要说明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区域认知)(3)我国在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人地协调观)(4)世界气象组织官员说:2009年末至2010年初,世界不少地方遇到极端严寒天气,但世界气候变暖的趋势并未改变。请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加以解释。(地理实践力)
提示 (1)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2)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高纬度地区气温升高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不利影响:使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如一些中低纬度地区。(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减少能源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4)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的阴晴、冷暖、雨雪等大气状况,有时变化剧烈;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的平均状况,变化缓慢。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在局部地区或一定的时间里,气温可能会出现下降。
2.国际合作应对全球变暖资金和技术是实现减缓和适应的重要保障,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四个方面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国际合作关注的重点,具体表现如下:
例题2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9年达到峰值,仍保持330亿吨不变。下图为地表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A.①B.②C.③D.④(2)为延缓和减轻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CO2排放量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理清图示关系。实质是明确各数码代表的意义,如下图: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①为动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②为植物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③为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产生CO2,④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CO2。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燃烧化石燃料释放CO2,故选D项。第(2)题,为了缓解全球变暖,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开发使用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A项错误;应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CO2排放量,B项正确;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要研发新技术,降低新能源的污染税费,C项错误;全球变暖主要是CO2等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的,为了缓解全球变暖,可采取的有效措施应为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D项错误。答案 (1)D (2)B
科学家对全球变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推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对策可以缓解全球变暖的是(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④提高煤炭的使用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B.旱涝灾害减少C.某些物种灭绝D.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 第1题,全球变暖主要是由温室气体含量增多所致,要缓解全球变暖,必须减少温室气体。①③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②可以消耗温室气体,④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故选A项。第2题,注意题干是“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物种灭绝与粮食生产关系不大,全球变暖对土壤肥力影响不大,全球变暖会使旱涝灾害加剧。故选A项。答案 1.A 2.A
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完成3~6题。
3.1992—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变暖
4.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5.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海南岛的面积将扩大B.1月份0 ℃等温线将移至秦岭—淮河以南C.天山的雪线将下移D.我国暖温带将北移
6.针对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人类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植树造林 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③开发新能源④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第3题,1992—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说明冰川融化多,反映了全球变暖问题。第4题,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第5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我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海平面上升,海南岛的面积将缩小,A项错;1月份0 ℃等温线将移至秦岭―淮河以北,B项错;天山的雪线将上移,C项错;我国暖温带将北移,D项对。第6题,针对图中反映的全球变暖环境问题,人类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植树造林,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①对;控制酸性气体排放是治理酸雨问题的措施,②错;开发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③对;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④对。答案 3.D 4.A 5.D 6.B
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图
(1)曲线图反映的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是什么?这种趋势加剧会导致怎样的问题?(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试说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呈上升趋势,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其浓度增加会导致大气增温,使全球变暖。第(2)题,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消耗化石燃料增加,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另外,毁林造成二氧化碳的消耗减小。第(3)题,多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都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答案 (1)呈上升趋势。全球变暖。(2)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大面积地毁林等。(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多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21世纪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下图是某年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2)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这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3)为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实现我国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作业ppt课件,共33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文内容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梳理•探新知,知识点,相对稳定,化石燃料,服务功能,知识点,生存空间,知识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气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教学演示ppt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碳,地面长波,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生物圈,相对稳定,两种方式,使用化石燃料,改变土地利用,环境难民,高温热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