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写作 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写作 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单元习作以《笔尖流出的故事》为主题,强调本单元学习的故事是虚构的,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影子。课本上提供了三组环境与人物的组合,如“开满丁香花的校园”与“淘气包张明”等,要求学生围绕这些人物和环境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故事。同时,课本上还给出了写作注意事项,包括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完整且吸引人、描写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等,并建议写完后在班上开故事会分享。通过这样的习作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虚构故事并能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技巧使故事更生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环境和人物,构思出合理且有创意的故事框架。
2. 学会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氛围,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塑造人物形象,使故事更加生动。
3. 掌握故事写作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使故事完整且连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分析给定的环境和人物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在故事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如何设置情节冲突、解决问题等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听取同学的反馈和建议,学会对自己的故事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核心素养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突破现实束缚,创造出有趣的虚构故事。
2.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追求故事的艺术性。
3. 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能够用生动的文字呈现故事,同时在分享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构思出故事的情节。
2. 帮助学生掌握故事写作的关键要素,如合理设置情节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等,使故事具有可读性。
(二)教学难点
1. 指导学生自然地融入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避免描写生硬、突兀,使故事更加真实、生动。
2. 让学生能够把握故事的节奏,使情节发展张弛有度,避免故事平淡或过于急促。
四、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与故事场景相关的图片或音乐,用于营造氛围,启发学生想象。
2. 收集几篇优秀的虚构故事,供学生分析学习。
3. 制作简单的故事创作思维导图模板,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故事引入
教师开始讲一个简短而有趣的虚构故事,例如:“在一个神秘的森林深处,住着一个会魔法的小精灵。有一天,一个迷路的小女孩走进了这片森林,她的到来打破了森林的宁静……”
讲完故事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个故事有趣吗?你们知道这个故事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吗?”引导学生思考虚构故事的创作过程。
(二)分析素材
1. 呈现素材
教师将教材中提供的环境和人物组合展示在黑板上,如“开满丁香花的校园”“淘气包张明”“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等。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分析每个环境和人物的特点,例如:“开满丁香花的校园,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丁香花盛开的时候,校园里会弥漫着怎样的香气呢?这个环境给人一种很美好的感觉。而淘气包张明,从‘淘气包’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测出他可能是一个比较调皮、爱捣蛋的孩子。”
(三)方法指导
1. 回顾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虚构故事,选取其中一篇进行分析,如分析故事中的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描写等。
以某篇故事中的情节冲突为例,教师说:“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公遇到了一个很大的困难,这个困难就是情节冲突,它让故事变得紧张起来。”
2. 范文赏析
分发提前准备好的优秀虚构故事给学生,让学生默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范文,重点关注范文是如何设置情节、描写环境和人物心理的。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这篇范文中,作者是怎样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的?”学生分享看法后,教师总结,强调环境描写对故事氛围的营造作用。
(四)创作实践
1. 构思指导
教师发放故事创作思维导图模板给学生,模板上有故事的基本结构,如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部分。
教师以其中一组环境和人物为例,如“开满丁香花的校园”和“淘气包张明”,进行构思示范:
“开头我们可以这样写: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开满丁香花的校园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淘气包张明哼着小曲,蹦蹦跳跳地走进了校园。”
“发展部分:张明看到校园里的丁香花,突然心生一计,他想摘几朵丁香花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但是学校有规定,不能随意采摘花朵。”
“高潮:张明趁着没人注意,偷偷地伸手去摘花,就在这时,被班长发现了,班长大声制止他。”
“结尾:张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向班长道歉,并且承诺会好好爱护校园里的花草。”
2. 学生创作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环境和人物,利用思维导图模板进行故事创作。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不知如何设置情节冲突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他们,如:“你想想看,在这个环境里,你的人物可能会遇到什么麻烦呢?”
对于不会描写人物心理的学生,教师可以提示:“当你的人物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你可以把他的想法写出来。”
交流分享
1. 自愿分享
邀请几位学生自愿上台朗读自己创作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 同学互评
台下同学在倾听后,从情节合理性、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时,先肯定优点,再提出建议,例如:“我觉得你把校园的环境描写得很美,让人感觉好像真的闻到了丁香花的香味。但是在人物心理描写方面,可以再详细一些,让我们更清楚人物为什么要这么做。”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规范评价语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修改完善
1. 自我修改
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提出的建议,对自己的故事进行修改。教师提醒学生在修改时要注意语句通顺、错别字纠正等问题。
2. 教师巡视
教师再次巡视教室,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故事。
六、教学反思
1. 学生参与度评估
在分析素材和交流分享环节,观察各小组学生的参与情况,包括是否积极发言、分析是否准确等,统计积极参与的学生人数和比例。
在交流分享和互评环节,观察学生是否主动上台分享故事,以及在互评过程中是否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故事并给出合理的评价,评估学生在这两个环节中的参与积极性。
2.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评估
通过学生创作的故事内容,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根据给定素材构思出合理的故事,是否能运用环境和心理描写等技巧,是否掌握了故事的基本结构,以此评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
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够独立构思、顺利起草,以及在交流分享后是否能够根据建议进行有效的修改,判断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否实现。
从学生故事中体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在课堂讨论中对故事创作的热情,评估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3. 教学活动改进思考
导入环节可以增加互动性更强的活动,如让学生猜猜故事的后续发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分析素材环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交流对环境和人物的理解,拓宽思路。
在方法指导环节,增加学生的实践练习,如给出一个简单的情节框架,让学生现场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情节填充和描写,然后再进行范文赏析,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在交流分享环节,除了同学互评,还可以增加小组内互改故事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具体的修改建议。
4. 素养培养效果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例如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想象故事中的场景,在创作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情节,让学生更加注重发挥想象力。
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在范文赏析和学生故事评价中,引导学生关注优美的语句和巧妙的情节设置,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追求故事的艺术性。
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范文赏析和学生故事评价中,引导学生关注准确的表达和生动的描写,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忆课文,说形象,理解形象,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写作 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温故事内容,了解特点,根据提供材料,创编故事,相互交流习作,提出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写作 多彩的活动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欣赏经典,初步感知,学习技巧,登台演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