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共5页。
1.1.2 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单细胞生物的图片。思考: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怎样观察和研究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呢?想一想:生活中有些老年人为了能够清楚看见文字,他们常常用到放大镜来辅助观察。这是因为放大镜的本质是凸透镜,可以看到放大几倍的物像。试一试:假如用两个放大镜相隔一定的距离放在硬壳纸筒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观察微小的物体(如细胞),应当借助显微镜。学生观看“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单细胞生物的图片,思考、回答。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放大镜能放大文字的原理。学生尝试,并发现现象:放大了更大的倍数。通过如何观察细胞结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生物学上观察的工具什么。通过放大镜的应用和动手改造,调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知探究显微镜的发展历史1.约公元1600年:简单的显微镜。展示图文资料:一位荷兰眼镜商人制造简单的显微镜,由三个管组成,其中两个是套管,可以滑进做为外管的第三个管内。这个显微镜是用手拿着,当观察样品要对焦时,可将套管滑进、滑出。用光线照明,放大倍数只有10—30倍,可以观察一些小昆虫,如跳蚤等。2. 1665年:光学显微镜。展示“胡克研制的显微镜”和“胡克看到的细胞”等图片: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用研制出能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并第一次去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3. 19世纪30年代:光学显微镜。展示“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的图片:进一步完善,其利用光学原理,把肉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能放大千余倍。按使用目镜的数目,可分为三目、双目和单目显微镜。4.19世纪30年代后:数码液晶显微镜。展示图文资料:将显微镜观察到的实时图像,变成数字模拟信号,而后经过屏幕显示图像。数码液晶显微镜是集合显微镜、数字液晶屏、高清晰专业数码相机,并科学地将它们融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5.20世纪30年代:诞生电子显微镜。展示图文资料: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束代替光线,放大倍数可达百万倍,能观察到细胞的更细微的结构。6.20世纪80年代:诞生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等。展示图文资料: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半透明物体进行三维扫描,在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形成图像。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能看到组成物体的原子水平。想一想: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观看图文资料,了解最初的显微镜是怎么来的。学生观看图文资料,了解显微镜发展史的第二阶段:光学显微镜。学生观看光学显微镜的进一步完善——单、双目显微镜,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两种显微镜。学生观看图文资料,了解在光学显微镜之后,显微镜的发展并没有停滞。学生观看图片资料,知道电子显微镜能观察到细胞的内部更细微的结构。学生观看图片资料,了解目前最先进的显微镜技术。学生思考、讨论,。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直接展示显微镜的发展史,让学生从科学史中体会并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学生通过了解显微镜的发展过程,培养观察、比较的思维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资料,知道光学显微镜的原理、作用和分类。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资料,知道电子显微镜能观察到细胞的内部更细微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1.展示“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的结构图示:结合教材,辨认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并比较以下两种显微镜的异同。思考:在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什么?展示单目显微镜的构造示意图,按动画顺序出示各个结构的名称。展示双目显微镜的构示意图,按动画顺序出示各个结构的名称。总结:两种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都以可见光为光源,属于光学显微镜。2.展示显微镜实物,从支持部分、光学部分、调节部分认识显微镜。(1)支持部分镜筒:上装目镜,下装转换器镜臂:握镜部位通光孔:使光线通过镜柱:支持镜身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镜座:稳定镜身(2)光学部分目镜:放大物像,无螺纹物镜:放大物像,有螺纹展示不同规格的目镜和物镜举例,其中“4×”“10×”“40×”中的数字表示放大倍数。提问:观察不同规格的目镜和物镜,它们镜头的长短和放大倍数有什么关系?思考:放大倍数如何计算?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思考:低倍镜和高倍镜下视野里有什么区别?总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反光镜:反射光线展示反光镜的结构示意图。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反射光线光线弱时:用凹面镜汇聚光线(3)调节部分遮光器、光圈光圈越大,进来的光亮越多,视野就越亮。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升降镜筒的幅度大——找到物像(物镜动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升降镜筒的幅度小——使物像清晰(物镜动幅度小)注意:双目显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会使载物台缓慢上升或下降,直到看清物像。载物台上升时眼睛一定要看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压坏玻片标本,损伤镜头。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转换器:安放和转换不同倍数的物镜。注意:切换物镜的时候,一定不能直接拨物镜,而要转动转换器进行切换。学生观察教材图示,辨认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并比较 “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目镜和物镜。学生结合教材图示,辨认单、双目显微镜的结构的名称,并得出两者的异同点。学生观察显微镜实物,认识它的支持部分:结合课件展示的结构名称,辨认起支持作用的结构。学生观察显微镜实物,认识它的光学部分:结合课件展示的结构名称,辨认起光学成像作用的结构。学生思考,总结: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学生思考、讨论,并尝试回答。学生根据物镜与装片的距离思考分析。学生观察显微镜实物的反光镜结构,了解其作用。学生观察显微镜实物,认识它的调节部分:结合课件展示的结构名称,辨认起调节作用的结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注意比较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时,移动的结构不同:单目转动粗准焦螺旋移动的是物镜镜筒,双目移动的是载物台。先通过展示“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的结构图示,引导学生结合教学,辨认显微镜的结构,让学生对显微镜有一个整体认识。再分别展示单目、双目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比较并总结两种显微镜的异同,进一步加深认识。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实物,认识显微镜支持部分的结构图示,帮助学生认识并识记每个结构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实物,认识显微镜光学部分的结构图示,帮助学生认识并识记每个光学结构的作用,知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视野特点。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实物,认识显微镜调节部分的结构图示,帮助学生认识起调节作用的结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巩固新知。作业设计实验室活动:指认并说出显微镜的各个结构及其功能。板书设计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第一课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显微镜的结构,练习使用显微镜,显微镜成像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表格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