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二章动物的类群第二节 脊椎动物 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二章动物的类群第二节 脊椎动物 教学设计第1页
    2024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二章动物的类群第二节 脊椎动物 教学设计第2页
    2024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二章动物的类群第二节 脊椎动物 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多种多样的鱼,鱼的主要特征,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目标
    1.能够区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归纳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4.知道鱼类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鱼类的合理捕捞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
    学习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学习难点:鱼类的呼吸特点。
    课时活动设计
    复习前面已经学过的无脊椎动物的相关知识,引出脊椎动物的类群。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出示淡水鱼和海水鱼的图片。
    教师讲解: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鱼有的生活在海洋中,有的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等淡水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鱼类的多样性。
    探究鱼的呼吸特点。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鱼鳃鲜红,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每一片鳃由又多又细的鳃丝构成。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鱼离开水后,鳃丝黏结在一起,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鱼会窒息死亡。
    探究鱼的外部形态,认识鱼的身体结构。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这样的体形有利于减小鱼在水中游动时遇到的阻力。
    探究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下列问题:
    ①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②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③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④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分析鱼离不开水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思考。
    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①鱼类养殖业和捕捞业都是国家的重要产业;②鱼为人类提供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融入了人类的文化;③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我国于1986年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目前我国渔业发展的重心已经从捕捞业转移到养殖业上。
    设计意图:使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认同保护鱼类的重要性。
    第二节 脊椎动物
    第一课时 鱼
    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有无脊柱。
    二、多种多样的鱼
    三、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本“练习与应用”。
    巩固性作业:本节知识巩固、基础通关。综合性作业:本节能力突破、素养达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课时目标
    1.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1.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2.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3.归纳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运用进化的观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问题。
    课时活动设计
    复习导入。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鱼类,鱼类有哪些特征?
    教师评价并修正学生的回答。鱼类的特征与它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最主要的特征是可以在水中呼吸和游泳。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可见动物的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设计意图: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唤起学生对动物的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这一观点的印象,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龟却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由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由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进化出了哪些特征来适应陆地环境呢?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探究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出示青蛙的形态结构图,引导学生总结出其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
    出示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蟾蜍、大鲵、蝾螈)。小组合作,共同总结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两栖动物的特征,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探究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出示蜥蜴的形态结构图,分析总结出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出示其他爬行动物的图片(龟、鳖、 蛇、鳄),总结出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大多数种类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对人类有利也有害,培养辩证思维。
    第二课时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二、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大多数种类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本“练习与应用”。
    巩固性作业:本节知识巩固、基础通关。综合性作业:本节能力突破、素养达标。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鸟
    课时目标
    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
    2.说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
    3.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4.尝试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学习重点: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
    2.鸟的结构特点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
    学习难点:1.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鸟的双重呼吸。
    课时活动设计
    情境导入:你是否曾梦想着能有一双翅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滑翔伞、滑翔翼等让人类能够拥抱天空,但真正能征服天空的,还是鸟。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各种各样的鸟的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各种各样的鸟有更直观的认识。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出示有关鸟的外形、翼和羽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
    1.鸟的体形有什么特点?这与它们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2.鸟的体表被覆着什么?有何意义?
    3.鸟的前肢变成什么?
    4.将鸟的翅膀展开,你能识别出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吗?它们在结构上和排列上有何特点?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由此可以看出,鸟的外部形态是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内部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
    1.鸟的胸骨有什么特点?
    2.你在吃鸡肉时,哪部分鸡肉最发达?
    3.鸟的骨骼有哪些特点?
    出示鸟的骨骼的图片,指出龙骨突和胸骨的位置,明确胸肌附着其上,胸肌的收缩和舒张牵动两翼的运动。
    师生共同总结出鸟适于飞行的内部形态结构特点。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内部形态结构特点。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生理结构。
    1.鸟的视觉及消化系统。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鸟总是在不停地找食物吃,会不会增加体重影响飞行?②鸟的消化能力如何?有没有鸟粪落在身上或车上的经历?
    2.鸟的呼吸系统。
    出示家鸽的呼吸系统的图片,标出鸟吸气、呼气时气体在肺和气囊中的流动方向。通过动图展示鸟在呼吸时气体交换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鸟类的双重呼吸。
    3.鸟的循环系统。
    出示资料:鸟与人的心脏大小及心搏次数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特点与鸟的飞行生活的关系。
    给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从知识、经验和情感等方面进行总结。结合板书和课件,进行知识的系统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出鸟的主要特征,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概念。
    第三课时 鸟
    一、多种多样的鸟
    二、鸟适于飞行生活的主要特征
    课本“练习与应用”。
    巩固性作业:本节知识巩固、基础通关。综合性作业:本节能力突破、素养达标。拓展性作业:完成鸟类双重呼吸的模型的制作。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哺 乳 动 物
    课时目标
    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辩证地看待鸟类、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难点:辩证地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时活动设计
    出示小狗争相吃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前面我们学习的爬行动物和鸟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还有一类动物通过产崽来繁殖后代,并用乳汁哺育后代,这是哪种动物?与其他哺育后代的方式相比,哺乳有什么优越性?哪些动物属于哺乳动物呢?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出示多种多样的哺乳动物的图片(猕猴、野马、非洲象、鲸),提出问题:蝙蝠属于哺乳动物吗? 以上这些动物的外部形态各异,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也不一样,为什么都被划为哺乳动物一类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哺乳动物,为后面学习哺乳动物的特征做铺垫。
    探究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结合图片和课本内容,找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提示学生从形态、生殖发育、结构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1.形态:体表被毛。引导学生分析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的作用及体温恒定的好处。
    2.生殖发育:胎生、哺乳。胎生: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这种生殖方式叫作胎生。引导学生分析胎生、哺乳为什么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
    3.结构: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等。教师讲解各种牙齿的作用,让学生说出动物牙齿的分化与动物的食性的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等的分化。
    学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让学生思考哺乳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原因。哺乳动物用胎生、哺乳的方式哺育后代,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思考讨论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鸟类、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师提出问题:
    ①哪些鸟类对人类生活有益?②哪些哺乳动物对人类生活有益?③哪些哺乳动物对人类生活有害?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多个途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第四课时 哺乳动物
    一、多种多样的哺乳动物
    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本“练习与应用”。
    巩固性作业:本节知识巩固、基础通关。综合性作业:本节能力突破、素养达标。
    教学反思

    特征
    作用
    体表被毛,体温恒定
    保暖;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胎生,哺乳
    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等的分化
    与动物的食性相适应

    相关教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三 鸟和哺乳动物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三 鸟和哺乳动物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章节学习主题,章节学习内容分析,章节学情分析,章节学习目标,章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章节评价与作业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教学设计,共4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