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课前预习,合作探究,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型】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春秋战国的形势图,知道战国七雄形成的基本情况,并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及重要战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理解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和动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了解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知道秦国都江堰修建的功能和意义,从中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 都江堰
难点: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
导学一:战国七雄
1.形成
(1)战国初年,晋国被 、 、 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 取代。
(2)齐楚秦燕赵魏韩(方位:东南西北到中间)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 ”。
2.社会状况
(1)战争性质:由春秋时期的 转变为 。
(2)战争特点:当时战争的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3)著名战役: 、 、 。
(4)战争结果:个诸侯国实力此消彼长,魏、楚、齐、 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
导学二:商鞅变法
1.背景:各诸侯国纷纷变法改革,确立新的 。如李悝变法、吴起变法、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等。
2.目的:以求__________,为 , 积极创造条件。
3.时间、人物:公元前______年,______任用______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政治上:①确立 制,由国君接派官吏治理;②废除贵族的________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上:①废除 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统一 。
(3)军事上:奖励_______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影响:使 大为增强,提高了 ,秦国一跃成为 ,为以后 奠定了基础。。
导学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战国时期, 的使用和 得到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2.手工业: 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等手工业发展可观。
3.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出现 。不少工商业主富比王侯。
4.水利工程:战国后期, 国蜀郡郡守 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 。
(1)地位:是一座 的水利工程,它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
(2)作用:①当时: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 。②现今:20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与 的集中体现。
【合作探究】
任务一:随着频繁的战争,战国时期的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巨变?
变化一: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秦、楚疆域进一步扩大。
变化二: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变化三: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
任务二:阅读教材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商鞅变法每条内容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任务三: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有什么启示?
启示:
①改革能推动社会进步,改则兴,不改则衰
②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适应时代的发展。
③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课后练习】
1.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材料描述的是(A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筒车
2.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的家书。在家书里,他们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 B )
A.建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 D.废除特权
3.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 D )
4.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C )
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5.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出土范围遍及秦、齐、燕、楚等七国境内,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杂器。这表明当时铁器( D )
A.象征贵族身份
B.制作工艺精良
C.实行官营专卖
D.得到广泛使用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主持变法的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其主张。(史料实证)
主持者:商鞅。
主张:治理国家不必一定仿效古法,改革要因时因势而变。
材料二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材料三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体前;商君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五马分尸而死。
(2)结合所学指出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
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变法后的秦国有什么变化?
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社会井然有序,经济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 4 )阅 读 材 料 三 回 答 , 变 法 者 不 仅 遭 到 旧 势 力 的 重 重 阻 挠 , 还 付 出 了 生 命 的 代 价 。 商 鞅 虽 然 殒 命 , 但 改 革 遗 留 下 的 成 果 却 推 动 了 社 会 进 步 。 你 认 为 一 名 改 革 家 应 具 备 哪 些 优 秀 品 质 ? ( 请 写 出 两 点 )
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忍不拔的毅力;敢于坚持真理的信念;改革必胜的信心(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的信心);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等。
学后反思: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政治:①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
②有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③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经济①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最能体现改革的性质)
②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③经济富国
军事: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诸侯国
名称
部分措施
魏国
李悝变法
“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
楚国
吴起变法
“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
秦国
商鞅变法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权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单元 夏商周期时期:奴隶制度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学案及答案,共1页。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导学案,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学案设计,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实例,教学重难点实例,教学方法实例,课堂活动实例,教学资源实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