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含解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3《三峡》对比阅读(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3《三峡》对比阅读(含解析),共13页。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巴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 沿:______________
(2)不以疾也 疾:____________
(3)发大溪口 发:_____________
(4)仰视天如匹练然 如……然: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濒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___________ ;等到夏秋水涨时,___________。
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1)顺流而下 (2)迅速,快 (3)出发 (4)好像……的样子
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3.江水低于滟濒堆(数十丈) 江水高于滟灏堆(数十丈)
4.甲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乙文画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可以看出。
【解析】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如……然”是“好像……的样子”;“疾”是古今异义词,“迅速,快”的意思。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自(如果)、亭午夜分(正午和半夜)、曦(日光)”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呼(呼喊)、于(在)、则(就)、屡(多次)”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3.老相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概括填写作答。本题可依据“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和“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来概括填写作答。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甲]文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的意思是: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突出了三峡山高岭连的特点。[乙]文画线句子“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的意思是: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突出了三峡山势高峻的特点。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乙]二十六号,我从大溪口出发,进了瞿塘峡。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我仰头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白练一般。再向前走,水位已经落下去了,看起来犹如油盎。经过圣姥泉,发现大石上有一个豁口,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的喊就不停的流,真是奇怪啊。傍晚,到了瞿塘关,这里在唐朝时也叫夔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杜甫有诗言道:“白帝城和夔州各有各的特点。”就是说语言也难以表达。关口的西门正对着石头堆,是碎石累积的结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当地人说:"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了。"
(二)(2022·宁夏固原·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江水又东经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选自郦道元《选读·西陵峡》)
注释:西陵峡:长江三峡之一。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绝巘多生怪柏
(2)良多趣味
(3)沿溯阻绝
(4)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
6.翻译句子。
(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7.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答案】5.①绝巘:极高的山峰;② 良:甚,很 ;③沿:顺流而下;④自:从
6.(1)倘若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西陵峡)两岸山脉高峻、重重叠叠,不是日中,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7.林寒涧肃 / 常有高猿长啸 / 属引凄异 / 空谷传响 / 哀转久绝。
8.①移步换景(游踪):甲文中“素湍”“绿潭”“绝巘”“悬泉”“瀑布”等和乙文中“黄牛滩东”“西陵”“峡口”“绝壁”等都表示地点的转换
②视角角度:“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景物形状和颜色;乙文中“树木高大茂密,到了春冬之交稍显凋零,猿啼的声音特别凄清,在山谷中回响”等景物的形状、颜色和动态美等;
③动静结合:甲文中“极高的山峰”“飞流冲荡的瀑布”和乙文中“高大茂密的树木”“凄清悲凉的猿声”“山谷回响”等动静结合,极具特色。
【解析】
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绝巘:极高的山峰。
(2)句意:确实趣味无穷。良:甚,很。
(3)句意: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
(4)句意: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峡。自:从。
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或:有时;宣:传达;其:这;虽:即使;奔:飞奔的马;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2)非:不是;日中:正午。
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
句意: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林寒涧肃”是环境描写;“常有高猿长啸”写猿猴的叫声;“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对猿猴叫声的描述,三个短句句式相同,是三层并列的意思,因此要断开。故断为: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本题考查文章写法的分析。
两文都是写景的散文,都写了三峡的壮丽景色,在写法有共同之处。
两文都是按游踪的顺序来写的。甲文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描述了多种景物,“素湍”“绿潭”“绝巘”“悬泉”“瀑布”,移步换景,层次分明。乙文中,“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中,“黄牛滩东”“西陵”“峡口”“绝壁”,地点的转换非常明确,也是按游踪的顺序来写的;
两文描写景物主要是从视角角度来写的。甲文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是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写出了景物的外貌状态和颜色;乙文中“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写了绝壁、岩石、树木等景物的颜色和形状,也是从视角角度来写的;
两文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物。甲文中“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用瀑布的动与树木的静相衬托,动静结合,景色宜人;乙文中“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把猿猴的叫声与山谷的回响相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充满生机的动态美。
【参考译文】
乙: 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西陵峡。《宜都记》里说: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峡,到西陵峡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两岸山脉高峻、重重叠叠,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绝壁有的有千丈左右,那石头是彩色的,形状大多像一些东西。树木高大茂密,到了春冬之交稍显凋零,猿啼的声音特别凄清,在山谷中回响,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所说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三)(2022·山东聊城·一模)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三峡》)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③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④之胜境,静者⑤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右溪记》)
【注释】①欹(qī)嵌盘屈:石头盘来绕去,形状千奇百怪。②洄悬激注:洄,水回旋而流。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被石遏制而形成急流。注,水急如灌注一般。③逸民退士:退隐的人。④都邑:都市,城市。⑤静者:喜欢安静的人。⑥置州:设置州县。
9.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沿溯阻绝____________ ②不以疾也____________
③不可名状____________ ④悉皆怪石____________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11.【甲】【乙】两选文共同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不同的情感?
【答案】9. ①顺流而下; ②快; ③说出; ④全部,都。
10.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②我在小溪岸边走来走去,为这里的景色无人欣赏感到惋惜!
11.【甲】【乙】两选文共同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甲】文表达作者对三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乙】作者借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明显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
【解析】
9.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
①句意: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
②句意:也不如它快。疾:快。
③句意:不能够用言语说(形容)。名:说,形容。
④句意:全部是一些奇石。皆:全,全部,都。
1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翻译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词语“清(水清)、荣(树荣)、峻(山高)、荗(草茂盛)、良(实在)、徘徊(走来走去)、怅然(惋惜)”要理解正确。
1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与作者情感。需结合文中语句,理解分析,概括作答。
结合【甲】选文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清荣峻茂”可知,三峡的水的特点是水流湍急、清澈;结合“良多趣味”可知,表达了作者对三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结合【乙】选文中“清流触石,洄悬激注”可知,右溪的水流湍急;结合“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可知,作者借右溪无人欣赏喜爱,表达自己对右溪的惋惜之情,实际上也是借对右溪的惋惜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为什么这么美丽的地主无人欣赏,为什么有才华的人总是无人赏识不能得到重用,明显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据此作答。
【参考译文】
【乙】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四)(2022·河南新乡·一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物像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水势急峻,故郭景纯《江赋》曰:虎牙桀竖①以屹崒②,荆门阙竦而盘薄③,圆渊九回以悬腾,湓④流雷呴⑤而电激者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有改动)
【注】①桀竖:像小木桩一样竖立。②崒(zú):险峻。③盘薄:宏大而雄伟。④湓(pén):水涌溢。⑤呴(hǒu):轰鸣。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隐天蔽日/王之蔽甚矣
B.或王命急宣/或遇其叱咄
C.其间千二里/又何间焉
D.良多趣味/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3.把【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4.语段【甲】中是如何描写山高的,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5.语段【甲】和语段【乙】末尾都有引用之语,请分别简析其作用。
【答案】12.B
13.在七百里的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
14.①正面描写。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直接描写山的高峻。②侧面描写。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表现了山势之高峻。
15.段【甲】引用渔歌,再次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三峡秋季萧瑟肃杀的气氛;语段【乙】引用郭景纯《江赋》中的描述,表现江水水势湍急的特点。
【解析】
12.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遮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B.有时/有时;
C.之间/参与;
D.甚,很/肥沃;
故选B。
1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1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甲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写山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意思是“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是从正面描写山的高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意思是“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这句话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了山势高峻的特点。
15.本题考查语句作用理解。解此题,要结合引文和上文内容理解。
甲文引用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中,“巫峡长”突出了三峡高长的特征,“猿”的叫声凄切,让听到的人“泪沾裳”,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而上文写的是秋天的萧索,由此可见,此句一方面印证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另一方面,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
乙文“湓流雷呴而电激者”,写出了水流声如巨雷,势若闪电,突出了水势湍急的特点,印证了前文“水势急峻”的描述,表现江水水势湍急的特点。
【参考译文】
乙:江水继续往东,流过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通山南,北边有座虎牙形的石门,石壁呈赫红色,间有白色的花纹,形状像牙齿,都是以事物形象命名。这两座山,是楚国西部的边塞。这里水势湍急,所以郭景纯的《江赋》说:虎牙冲天竖立,高峻而险峭,荆门屹若城网,宏大而雄伟,深渊涡流回旋,骇浪奔腾,洪涛声如巨雷,势若闪电。
(五)(2021·宁夏吴忠·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B.不以疾也 疾:快
C.迳黄牛山 迳:经过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9.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20.【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__;【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__。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____________描写。
21.【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6.D
17.C
18.(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2)常常会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会消失。
19.南岸重岭叠起/ 最外高崖间有石 /形如人负刀牵牛 /人黑牛黄/ 成就分明。
20. 湍急 纡回(纡深) 侧面
21.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
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D.句意:还是能够望见此物。犹:还。故选D。
1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辨析。
A.介词,在/连词,表假设,如果;
B.副词,极/动词,消失;
C.连词,即使/连词,即使;
D.连词,所以/名词,原来的;
故选C。
1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1)重点字词:隐,遮蔽;日,太阳;自,如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2)重点字词:高,高处;属引,接连不断;凄,凄凉;绝,消失。
19.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句意为: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完全是天然形成,形象十分清晰;故断句为: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从【甲】文“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可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湍急。从【乙】文内容,从“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中可知,“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纡回(深)。两文没有直接描写水的湍急和纤回,而是通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和“朝发黄牛,暮宿黄牛”来描写的,属于侧面描写。
2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结合甲文第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和第二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等可知,主要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山和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结合乙文“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等内容可知,主要描写了黄牛滩的水纡回的特点,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乙】江水又东经黄牛山,山下有石滩,名叫“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面的高崖间,有一山石很像人的样子,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已经很高了,又加上江流湍急,纡回曲折,即使沿途经过,住上两夜,还是能够望见此物。所以在这里行走的人有歌谣唱道:“早上从黄牛山出发,晚上寄宿在黄牛山,三天三夜,黄牛山依然像以前那样。”形容水路迂回曲折,回望还是一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2 三峡(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书写,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3《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含解析),共25页。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3《唐雎不辱使命》对比阅读(含解析),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