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1迷娘(之一)课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1迷娘(之一)课件第1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1迷娘(之一)课件第2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1迷娘(之一)课件第3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1迷娘(之一)课件第4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1迷娘(之一)课件第5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1迷娘(之一)课件第6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1迷娘(之一)课件第7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1迷娘(之一)课件第8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13.1 迷娘(之一)授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13.1 迷娘(之一)授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作者简介,题目解说,写作背景,阅读链接,课文探究,结构图解,主题归纳,易错字音,内容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了解歌德及其作品,了解本诗的相关背景。2. 抓住众多的意象,领会诗歌迷离而优美的意境,感受诗歌抒发的思想情感。3. 抓住反复出现的“前往”,感受诗歌回环往复的声韵之美,体会其浓郁的抒情氛围。
    PPT模板: PPT素材:背景: PPT图表: PPT下载: PPT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PPT论坛: PPT课件: 语文课件: 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 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 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 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
    歌德(1749—1832),德国思想家、文学家。出生于法兰克福一个富裕市民家庭。1765 年起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在赫尔德的影响下开始对德意志民族文学产生兴趣。1772 至1775 年间陆续写出大量早期的重要作品。担任国务参议,从此除 1786 年至 1788 年间在意大利漫游外,长期在魏玛定居。1832 年在魏玛逝世。歌德的创作生涯跨越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始终体现着时代的精神,他在诗歌、小说和戏剧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主要作品: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自传体作品《诗与真》、长篇小说《亲和力》《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等。
    从 18 世纪 7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歌德用将近 20 年的时间创作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这部小说中穿插了不少优美的抒情诗,《迷娘》(之一)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迷娘(Mignn,原为法语,意思是“可爱的”“动人的”)是《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出现的小姑娘。她出生在意大利,有着复杂的身世和悲惨的遭遇,从小被拐卖到异国他乡,后被威廉解救,成为他漫游途中的同伴。小说第 3 卷开始时,迷娘伴着齐特琴声为威廉唱了一支歌,就是课文所选的这首《迷娘》(之一)。
    歌德在魏玛宫廷任职期间,厌倦了魏玛公国小朝廷的庸俗公务,一心想要逃避这种烦闷的生活。在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经两次从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在作此诗后的 1786 年 9 月,歌德前往意大利,居住了近三年的时间。在他的心目中,意大利是理想化的古典主义的化身,代表着人、自然、艺术的和谐一体。对意大利的这种人文主义文化的、田园牧歌式的想象也反映在这首诗里。《迷娘》创作于 1783 年 11 月之前,后收入歌德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作为小说人物迷娘的唱词,《迷娘》(之一)是歌德《迷娘曲》三首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是一部风靡整个德国的成长小说。威廉·迈斯特:商人之子,是个满怀理想、充满朝气的热血青年,他不满市民阶层的平庸和唯利是图,寄希望于通过戏剧艺术和美育来改造社会,但混沌污浊的戏剧界令他的奋斗陷入迷惘。威廉四处漂泊,接触种种世态,最终结识了由开明贵族组成的高尚团体,成为不断追求人性完善和崇高社会理想的探求者。在这个理想社会里,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同时又彼此敬重,同心同德;人人都有远大理想,同时又都是不善空谈的实干家。威廉最初寻求戏剧艺术,而最终得到了人生艺术。
    1.下列对课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主要是通过柠檬花、绿叶、橙子、蓝天、宜人的和风、桃金娘、月桂、大理石立像、驴儿等意象来体现故国意大利景物的优美。B.在迷娘的心中,意大利是温暖明丽的、充满光明的花的世界,这里和风吹拂大地,万物充溢生机,柠檬花开、月桂梢头高昂,桃金娘静立,金橙飘香。C.每小节用设问和叙述的口气来深情地描绘祖国的山川,赞美祖国的风光,使全诗笼罩着浓郁的抒情氛围,显得亲切、自然、朴素。 D.该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如“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将意大利的山川草木,万事万物都写得极富有人情味和同情心。
    答案:A解析:“大理石立像、驴儿”有误,“大理石立像、驴儿”表现对家乡的思念,不能表现家乡景物的优美。
    2.本文共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节:通过典型意象描绘故乡的美好景物,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二节:描写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意大利建筑,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第三节:描写的是迷娘想象中的归乡之路的景象,表达回归故乡的迫切心情。
    3.三节诗都选取了哪些意象?其意境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三节所选意象都与故乡有密切的关系,表现出故乡的美好和魅力,构建了一个迷离而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美好故乡的浓郁思念之情。
    “你知道吗”“你可知道……”的询问,既是询问也是倾诉,既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也强化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副歌中迷娘的应答,不仅回应了询问,而且进一步把思乡之情变为回乡的行动。“前往,前往”这种回答不但强调迷娘回乡的坚决态度和迫切心理,而且在重复中有着微妙的变化,它与重复的内容共同形成本诗的深层内涵,即迷娘对威廉·迈斯特的复杂情感。
    4. 《迷娘》(之一)中,“你知道吗”“你可知道……”的询问以及“前往,前往”的回答有什么作用?
    诗歌主人公为迷娘,这种称呼的转换表现出迷娘内心情感的无比深挚热烈和复杂哀婉。“爱人”出现在第一节,毫无疑问,迷娘深爱着他;转而称呼他为“恩人”“父亲”则意味着迷娘对他深深的爱恋无法实现或难以有结果。同时,这种炽热的爱被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具有多重内涵的情感。在第三节中,“父亲”和思乡之情高度融合为一体,使爱情、恩情、亲情和思乡之情在融合中得到了升华和强化,从而收到深沉含蓄、哀婉动人的审美效果。
    5.诗歌主人公情感的倾诉对象是一个人,怎样理解“爱人”“恩人”“父亲”这种人物称呼的转换在抒情中的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这首诗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众多意象,描绘出意大利迷人的景色、宏伟的建筑和阿尔卑斯山脉的险峻神秘,表现了迷娘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威廉的感激、信任和朦胧的爱恋,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①柠檬(   ) ②行藏(  )
    1.根据语意,调整下列各句顺序,使其文意连贯流畅。(只写序号)①所以,西方诗歌一方面通过宏大的缠绵,弘扬英雄主义,推崇个人主义,渲染人之情感。②西方诗歌的主题思想源于重哲学思辨的希腊文化和强调人身关系的基督教精神。③另一方面又有寻求人终极拯救的超越精神,而表现终极价值的宗教精神始终贯穿于诗歌之中。④主题思想奠定了诗歌的格局和气魄。⑤所谓诗歌的灵魂,指的是诗歌的主题思想。⑥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精神使得西方人感情丰富,重视现世享乐,同时也重视超越现实的彼岸世界。
    答案:⑤④②⑥①③解析:解答排序题,要注意使上下文连贯的关键词。⑤句中有“灵魂”“主题思想”,点明整段文字的中心,可判断是首句;④句中有“主题思想”,紧承⑤句;②句中有“西方诗歌的主题思想”,紧承④句;⑥句中的“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精神”承接②句而来;①③句是结论句,应位于最后,且①句中有“一方面”,③句中有“另一方面”,故③句紧承①句。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现代人一提到诗,就联想到诗人,就问诗是谁作的。在近代社会中,诗已变成个人的艺术,诗人已几乎自成一种特殊的职业阶级。每个诗人都有他的特殊的个性,不容与他人相混。我们如果要了解原始诗歌,①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诗歌都不标明作者的姓名,甚至于不流露作者的个性。英国的《贝奥武甫》、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究竟是谁作的呢?②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诗歌所表现的大半是某部落或某阶级的共同的情感或信仰,所以每个歌唱者都不觉得他所歌唱的诗是属于某个人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违背了共同的信仰,它就不能传播出去,立刻就会消灭的。
    答案:①必须先把这种成见抛开才行;②谁也不知道;③如果一首诗歌引不起共同的情趣解析:①本题所给文段谈的是如何理解原始诗歌,开头以较多的笔墨写了现代人对诗歌的成见,然后说到理解原始诗歌的正确做法,故①处应填写一个承接上文的句子,如“必须先把这种成见抛开才行”一类的句子。②上文先说“原始诗歌都不标明作者的姓名”,然后举例子进行证明,横线处是对前面问句的回答,故应填写“谁也不知道”一类的内容。③上文说的是原始诗歌不属于个人,下文说“违背了共同的信仰”会如何,显然这是一种假设的情况,故此处应填写“如果一首诗歌引不起共同的情趣”之类的内容。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刘 彻[美国]庞德绸裙的窸瑟再不复闻,灰尘飘落在宫院里,听不到脚步声,乱叶飞旋着,静静地堆积,她,我心中的欢乐,睡在下面。一片潮湿的树叶粘在门槛上。
    “意象派”的诗歌,直接受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启发。阅读美国诗人庞德的《刘彻》(改译自汉武帝的《落叶哀蝉曲》)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简要评析两首诗歌相似的意象组合手法,并说说这样组合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字数不少于100字。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意象派”诗歌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启发,主要表现在“意象的巧妙组合”方面。《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小桥、流水、古道、瘦马等意象,看似无关却是巧妙地组合,传达出秋天离人的凄凉和愁苦之情,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刘彻》中的“一片潮湿的树叶粘在门槛上”是全诗的第二节。虽然,落叶堆积的意象在上面的诗行中已经出现,但从语句的连贯性来看,最后一行还是有点突兀。给人的感觉是,上面五行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而最后一行像一片“潮湿的树叶”直接粘在上面。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意象组合的方式,形成了一种特写的效果,我们似乎能看见它孤零零的形象,感受到诗歌凄清、哀婉的意境。解析:两首诗歌都将不同的意象剪接在一起进行重新组合,解答本题需要说出两首诗歌在意象组合上的相同之处,并说出这样组合的表达效果。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迷娘曲》,知人论世,诵读赏析,盛开的柠檬花,桃金娘,欧洲月桂,艺术手法,诗经·蒹葭,结构的相似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课文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作者简介,题目解说,写作背景,阅读链接,课文探究,结构图解,主题归纳,易错字音,内容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统编版13.1 迷娘(之一)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13.1 迷娘(之一)备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迷娘曲》,知人论世,诵读赏析,盛开的柠檬花,桃金娘,欧洲月桂,艺术手法,诗经·蒹葭,结构的相似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