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3605/0-1733279682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3605/0-17332796826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3605/0-173327968273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二、教学重点
(一)课文内容的理解
1. 理解课文中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场景的描绘及其象征意义。
2. 理解作者通过对比展现的童年欢乐与学习生活的单调。
(二)语言技能的培养
1. 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三、教学难点
(一)深层含义的理解
1. 理解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教育的深刻思考。
2. 理解文中隐含的象征和隐喻。
(二)情感态度的培养
1.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知识的渴求。
2.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兴趣,设置情境
(1)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乐园:"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个特别喜欢去的地方,那里有什么让你着迷的东西吗?"
(2)展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鲁迅童年的乐园和学习场所,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能从图片中感受到鲁迅童年的欢乐吗?"
2. 初步感知,了解背景
(1)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来源。
(2)朗读课文开头部分,引导学生注意鲁迅对百草园的描述,如“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激发思考,引导探究
(1)提问学生:“如果你是鲁迅,你会如何描述自己的乐园?”
(2)让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学生思考鲁迅为何将百草园视为乐园,以及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与之有何不同。
(3)通过讨论,引出课文中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详细描述,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铺垫。
(二)新课呈现
1. 课文朗读与生字新词学习
(1)我会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发音,如“窜cuàn”、“觅mì”、“跪guì”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发音。
(2)接着,我会逐个解释这些生字新词的含义,如“窜”表示快速移动,“觅”表示寻找,“跪”表示一种姿势等,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3)我会让学生用这些生字新词造句,如“敌人溃不成军,四处奔窜”,以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文内容逐段解析
(1)从课文的开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开始,我会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对百草园的描述,感受作者童年时的乐园。
(2)然后,我会详细讲解课文中关于百草园的生动描写,如“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让学生体会鲁迅细腻的文笔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3)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美女蛇故事,探讨这一传说对鲁迅童年的影响,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象征。
3. 课文重点句子分析
(1)我会挑选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如“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让学生分析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课文情感态度探讨
(1)我会引导学生探讨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场景中的情感变化,如从童年的自由快乐到学习生活的单调严肃。
(2)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鲁迅在不同场景下的情感状态,加深对课文情感态度的理解。
5. 课文与现实生活联系
(1)我会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童年乐园,与鲁迅的百草园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时代的童年生活。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表达能力。
(3)我会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对教育的反思,讨论现代教育与鲁迅时代教育的不同,以及我们对教育的看法和期望。
(三)深入理解
1. 课文情感的挖掘与体验
(1)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描写百草园的段落,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乐园的怀念之情。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文中“美女蛇”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它对鲁迅童年心理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象征意义。
(3)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鲁迅在百草园中的生活场景,体验作者的情感变化,增强学生对课文情感的共鸣。
2. 文化背景与象征意义的探究
(1)讲解“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让学生了解鲁迅童年的自由与学习生活的严肃性。
(2)引导学生分析“百草园”中的自然描写与“三味书屋”中的学习生活之间的对比,讨论这种对比如何体现了作者对童年与成长的深刻思考。
(3)结合鲁迅的生平背景,探讨文中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批判和对自由探索的向往,激发学生对教育意义的思考。
(4)设计互动问答环节,如“如果你是鲁迅,你会选择留在百草园还是去三味书屋学习?为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四)语言技能训练
1. 角色扮演与情境模拟
(1)分配角色与准备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如鲁迅、闰土、长妈妈等。
每组学生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准备角色的台词和动作,确保能够准确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2)情境模拟与表达
创设课文中的具体情境,如百草园的捕鸟活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等。
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课文语言进行表达,其他同学观察并给予反馈。
(3)互动评议与反思
每组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议,指出表演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引导学生反思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传递,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2. 课文语言的创意运用
(1)个人创作与分享
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风格,创作一段描述自己乐园的文字。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结合个人经历,创作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文本。
(2)小组合作与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各自的创作,并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学习,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展示与评价
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的创作成果。
全班同学和教师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强调创意和语言运用的巧妙之处。
(4)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语言如何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文言文表达。
(五)情感态度培养
1.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感
(1)通过课文中鲁迅对百草园的描述,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自由时光的怀念之情。例如,引用“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让学生体会鲁迅对百草园的深厚感情。
(2)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鲁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以及他对知识渴求的内心世界。引用“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让学生认识到鲁迅对学习的尊重和向往。
2. 学生分享童年故事
(1)鼓励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乐园,分享个人的故事和经历,以此激发学生对童年的怀念。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交流各自的童年趣事,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3. 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如扮演鲁迅在百草园中探索的场景,或者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情景,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2)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同理心和表达能力。
4. 情感与知识的结合
(1)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童年的自由探索与三味书屋中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自由探索与系统学习的重要性。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知识渴求背后的情感动力,以及情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5. 课堂延伸活动
(1)设计相关的写作任务,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乐园的文章,表达对童年的怀念和对自由探索的向往。
(2)开展“我的知识之旅”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对知识的渴求,鼓励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六)课堂小结
1. 课文内容回顾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走进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受了作者童年的乐园——百草园的自由与快乐,以及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单调与严肃。鲁迅先生用他细腻的笔触,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园子,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的纯真与好奇。
2. 作者情感态度分析
鲁迅先生在文中不仅表达了对童年的怀念,更深刻地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教育的思考。从百草园的自然探索到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由探索的向往和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批判。这种情感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去体会和思考。
3. 学习与生活启示
同学们,鲁迅先生的童年经历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包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既要珍惜在校园里系统学习的机会,也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用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吸收。
4. 课文语言特色点拨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运用了大量的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细节描写,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这些语言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场景的美丽,更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也可以学习这种细腻的描写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5. 课堂互动与作业布置
今天的课堂小结就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够将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情感态度内化于心。作为作业,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乐园”,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注意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语言特色,让你的作文更加精彩。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抄写和造句练习。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乐园”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自由、快乐
三味书屋:学习、单调
情感态度:怀念、渴求
六、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评估
1.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教学方法调整
1. 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
2. 对于难点内容,采用更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
(三)学生表现分析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
2. 分析学生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忆童年,导入新课,梳文本结构,究百草园之乐,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掌握生字词,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