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2 学会宽容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2 学会宽容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讲授,活动1,活动2,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教材版本:
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2课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情背景:
1、学生年级:小学六年级
2、学科:道德与法治
3、教材版本:部编版
4、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宽容”的概念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宽容,尊重他人,包容不同,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宽容的概念。
2、感受宽容具有让人平和、包容、礼让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到宽容具有让人平和、包容、礼让的作用。
教学准备:
1、课件或黑板、粉笔。
2、图片、故事、角色扮演等教具。
3、准备小组讨论的题目和角色扮演的情境。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道德与法治的第一单元第2课《学会宽容》第一课时。
2、教材重点内容是宽容的概念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宽容”,你们知道“宽容”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宽容”的含义,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个词汇的概念。)
学生:宽容就是不计较,不生气。(学生回答预设问题)
教师:不错,宽容的确是一种不计较、不生气的心态。那么,宽容还有哪些含义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宽容”还有其他含义。)
二、讲授(10分钟)
教师:宽容是一种包容、理解、宽恕的品质,它让我们在面对不同的人和事时,不轻易发怒,不随意妄为,而是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更好地与他人相处。那么,宽容还有哪些作用呢?
(预设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宽容”的意义。)
学生1:宽容能让人感到平和。(学生回答预设问题)
学生2:宽容能让人更好地相处。(学生回答预设问题)
教师:非常好,宽容的确能让人感到平和、更好地相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如何学会宽容。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讨论,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宽容”的作用。)
三、活动1:小组讨论(10分钟)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要把你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宽容和不宽容的事情,并说说自己对宽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培养学生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
四、活动2:角色扮演(10分钟)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大家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其他人在班里找一个人,模拟一下在校园生活中的宽容场景,看看你们的代表能不能做到宽容。(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宽容的具体表现,形成宽容的习惯。)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宽容”的概念及其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你们对“宽容”这个词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能够学会宽容,尊重他人,和谐相处。(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回顾并巩固所学知识,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宽容,尊重他人,包容不同,和谐相处。)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记录自己宽容他人的经历,并写一篇日记或小作文,表达自己对宽容的理解和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宽容”,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宽容板书设计
宽容
-不计较
-不生气
-包容、理解、宽恕
作用
-让人感到平和
-让人更好地相处
教学评价:
1、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检测学生对“宽容”的理解。
2、通过作业,检测学生对“宽容”概念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宽容”的概念及其作用,培养学生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1、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不够明确。在课前准备中,我明确了教学目标,并将重点和难点列出来,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对于学生来说,“宽容”这个词汇的概念还需要更加简单明了的讲解和解释,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活动的安排不够精细。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中,我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指导和引导,导致有些小组的讨论和角色扮演效果不太好,也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下次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精细地安排活动,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教学评价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只是在最后的总结中简单提到了一下。下次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在这堂课中,我通过反思和总结,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将这些问题作为下次教学的改进方向,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