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政治认同
1.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人生目标与国家、民族发展目标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发展战略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指导意义,增强对国家政策和发展道路的认同感,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事业。
2.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让学生明白在追求人生目标过程中,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贡献力量是个人价值的重要体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道德修养
1.引导学生树立为他人、社会、国家奉献的道德意识,使他们懂得在实现自身人生目标的同时,要关注他人需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良好品德。
2.通过对正确人生目标的探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明白道德行为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成为有道德、有良知的社会成员。
(三)法治观念
1.让学生明白在追求人生目标过程中,法律法规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教导学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他人合法权益,在法律框架内制定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意识,使学生明白在面对困难和纠纷时,要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健全人格
1.帮助学生通过树立正确人生目标,培养积极向上、自信、坚韧的人格品质。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挑战,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
2.引导学生在追求人生目标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学会正确处理成功与失败、个人与集体、理想与现实等关系,塑造健全的人格。
(五)责任意识
1.强化学生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个人在不同层面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使命。
2.通过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引导学生懂得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履行责任,为自己的成长负责,为家庭幸福努力,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为国家繁荣担当使命,为人类进步贡献智慧。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关键时期,身心发展迅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好奇和思考。然而,他们对人生目标的认识还处于较为模糊的阶段,往往受到家庭、社会环境以及自身有限经验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较为肤浅,更多地关注自身利益和眼前需求。他们可能尚未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也不清楚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参与集体活动时,可能更注重自己的感受,而忽视团队的整体利益。
此外,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发展。对于人生目标这样较为抽象的概念,他们需要借助具体、生动的案例和形象化的解释来理解。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参与课堂互动,这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实施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深入阐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树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
通过丰富多样的实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个人是社会的一员,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文化环境和人际关系。同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依赖于每个个体的努力和贡献。只有正确把握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为树立合理的人生目标奠定基础。
2.系统讲解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三个要点
(1)从自身实际出发:详细分析学生在考虑自身实际情况时应关注的因素,如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性格特点以及家庭背景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基于自身实际,人生目标才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运用大量生动的案例,阐述个人人生目标与国家、民族发展需求相结合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明白当个人目标与国家、民族利益同向时,能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也能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
(3)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引导学生从全球视野看待人生目标,理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如环境保护、疾病防治、和平发展等。使学生认识到树立人生目标应具有更广阔的胸怀,关注人类的整体利益,追求对人类福祉有积极影响的目标。
(二)教学难点
1.深刻剖析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
帮助学生避免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片面理解,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个人离不开社会,更要理解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因素如何塑造个人,以及个人的选择和行动如何反作用于社会。这需要运用复杂而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2.有效引导学生将个人人生目标与国家、民族、人类利益有机融合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这需要克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要让学生在理论上认同这种融合的重要性,更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指导和情感激励,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将个人目标与更大的利益相关联,形成长期稳定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广泛收集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典型人物事迹,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文学家鲁迅、政治家甘地等。详细分析这些人物在树立和追求人生目标过程中是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他们的目标是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又与国家、民族和人类利益相契合的。
在讲解案例时,不仅关注人物的成功结果,更要深入剖析他们在选择人生目标时的心路历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通过对案例的全面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并从中获得启示。
2.讨论法
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活动,包括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讨论话题围绕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如何让自己的目标与国家和人类利益相关联” 等核心问题展开。
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教师要积极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讲授法
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运用准确、清晰、生动的语言,对重点概念、理论和难点问题进行系统讲解。例如,在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生目标的内涵以及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要点等内容时,通过有条理的讲解,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讲授过程中,注重运用比喻、举例、对比等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讲授的节奏和内容,确保学生跟上教学进度。
4.情境教学法
精心创设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的情境,如职业选择情境、社会问题解决情境、个人发展困境情境等。在情境中设置具体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置身其中,思考和选择应对策略。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决策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在职业选择情境中,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选择带来的后果,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生目标与个人、社会利益的关系。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包含精心制作的幻灯片,内容有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资料)、相关视频资料(如人物传记纪录片、社会热点问题分析视频、公益广告等)、黑板、粉笔、用于小组讨论记录的卡片和笔、角色扮演所需的简单道具(根据情境教学内容准备)
六、课时安排:1 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1.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视频,视频内容涵盖了不同身份、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在生活中的忙碌身影和精彩瞬间。其中包括一位忙碌于商务谈判、追求事业成功的商人,他穿梭于各大城市,为了达成商业合作、拓展业务而努力;一位在训练场上刻苦训练、挥洒汗水的年轻运动员,他的目标是在国际赛事中为国争光;一位辛勤操持家务、细心照顾家人的父母,他 / 她的生活重心围绕着家庭的幸福和子女的成长;还有一群积极为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活动的志愿者,他们热情地帮助社区里的老人、儿童和弱势群体。
2.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了这些不同的人在各自的生活中忙碌着,你们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们各自的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仅仅是为了他们自己,还是和其他因素有关呢?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目标呢?”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初步观察和想法。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二)新课讲授(25 分钟)
1.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7 分钟)
讲述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但不仅仅是简单描述情节,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问学生:“鲁滨逊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了很长时间,看起来他似乎脱离了社会,但是同学们想一想,他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甚至他的语言,是从哪里来的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引导学生从鲁滨逊的成长背景、教育经历等方面思考。
在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鲁滨逊虽然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但他所掌握的一切生存技能和知识,如建造房屋、制作工具、种植粮食等,都是他在之前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到的。这说明个人是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
接着,展示一些生动形象的社会分工合作的图片,如现代化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不同岗位的工人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医院里医疗团队在手术过程中的默契协作,医生、护士、麻醉师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通过这些图片,向学生讲解社会是由不同的个人组成的,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些不同角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复杂而有序的社会系统。
教师再次强调:只有正确认识到个人与社会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树立人生目标,因为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还应该考虑到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6 分钟)
以刘翔为例,详细讲述他的成长历程。从他小时候展现出的运动天赋说起,他在田径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速度和爆发力上。教师展示刘翔小时候参加体育比赛的照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潜力。
讲述刘翔是如何在教练的指导下,发现自己在跨栏项目上的天赋和潜力,并且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以及对跨栏项目的热爱,选择了这条艰苦但充满挑战的道路。教师强调,刘翔在训练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和伤痛,但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思考这些兴趣爱好和特长可能与未来的人生目标有什么联系。
讨论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了解了刘翔是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人生目标的,那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等因素,来确定一个初步的人生目标呢?”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明白在树立人生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跟风。
3.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6 分钟)
播放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投身科研事业的视频。视频内容包括钱学森在国外的杰出科研成就、他所面临的回国困境(如美国政府的阻挠、威逼利诱等)以及他坚定的回国决心。
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钱学森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卓越才华以及他的研究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当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国外那么优越的条件,毅然决然地回到当时还比较落后的中国呢?他的人生目标和国家、民族有什么紧密的联系呢?”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国家发展需求、民族尊严和人民利益等角度思考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几乎是空白,如果钱学森不回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可能会面临怎样的困境?而他的回归,对中国和中国人民又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呢?”
每组派代表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钱学森深知自己的科研成果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他把个人的人生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回国,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更强的话语权,也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骄傲和自豪。这告诉我们,当个人的人生目标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时,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个人也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4.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6 分钟)
介绍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艰辛历程。从她接受国家任务,研究抗疟药物开始,讲述她在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如研究条件艰苦、缺乏先进设备、多次实验失败等。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屠呦呦当年在实验室工作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她的执着和坚韧。
详细介绍青蒿素的发现对于全球疟疾防治的重大意义。通过图片、数据等形式,向学生展示青蒿素拯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特别是在非洲等疟疾高发地区,青蒿素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希望,大大降低了疟疾的死亡率。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屠呦呦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研究成果不仅仅对中国有好处,对全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人的工作是为了人类福祉呢?我们又该如何让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类福祉相关联呢?”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从医疗、环保、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思考。
在学生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像屠呦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她的人生目标超越了国界,关注的是全人类的健康福祉。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致力于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人,比如那些为保护环境而努力的环保人士,他们致力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那些投身于国际教育事业的志愿者,他们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带去知识和希望;还有那些在科技前沿探索的科研人员,他们努力研发新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难题。我们在树立人生目标时,也应该有这样广阔的视野,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努力为人类的福祉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课堂活动(5 分钟)
创设情境:假设你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几种不同的职业选择。第一种是一份在大型跨国企业的工作,薪资待遇非常优厚,但这份工作主要是为企业创造利润,对社会的直接贡献相对较小;第二种是在国内一家重要的科研机构的工作,待遇虽然一般,但这份工作对于国家的科研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能够参与到一些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为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贡献力量;第三种是一个参与国际公益项目的机会,工作地点在非洲的贫困地区,主要是帮助当地人民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发展教育事业,但这份工作条件艰苦,薪资也不高。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模拟大学生和他的家人、朋友讨论职业选择的场景。在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阐述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教师巡视各小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个人发展、家庭责任、国家利益、人类福祉等。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指导,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表现出的正确观点和深入思考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存在的片面观点进行引导和纠正。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情境中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国家、人类利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3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了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这一重要内容。首先,我们要明白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前提,个人和社会相互依存,我们不能脱离社会去谈个人目标。然后,在树立目标时,我们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考虑自己的能力、兴趣和性格等因素,这样的目标才是切实可行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就像钱学森那样,为了祖国的强大,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投身科研事业,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还要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拯救了无数疟疾患者,她的目标就超越了国界,为全人类带来了福音。希望大家都能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类价值的完美统一。”
八、板书设计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1、个人与社会关系 —— 前提
2、从自身实际出发
3、与国家、民族、人民利益结合
4、与人类福祉相统一
九、作业布置
1.个人目标分析(300 - 500 字)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详细分析你当前心目中的人生目标(如果还没有明确目标,可以先设想一个)。阐述这个目标是否符合从自身实际出发、与国家民族人民利益结合以及与人类福祉相统一这几个方面的要求。如果符合,说明理由;如果不符合,思考如何调整,并写出调整后的目标和调整思路。
2.人物访谈与报告(500 - 800 字)
采访一位你尊敬的长辈(可以是父母、亲戚、老师等),了解他 / 她在年轻时候树立的人生目标,以及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经历,包括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困难以及目标对他 / 她自身、家庭、社会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重点询问他 / 她在树立目标时是否考虑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是否将目标与国家、民族或人类利益相关联。根据访谈内容,写一篇访谈报告,在报告结尾处写出你从这次访谈中得到的启示。
十、教学反思
在本次《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学过程中,虽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达成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一)成功之处
1.教学方法有效性
案例与理论结合:选用鲁滨逊、刘翔、钱学森、屠呦呦等案例来阐述抽象理论,这种方式使学生更易理解。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他们对这些案例充满兴趣,注意力集中,能在案例分析中较好地理解个人与社会关系以及正确人生目标的要点,为后续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讨论与情境教学激发思维:讨论环节让学生各抒己见,促进了思维碰撞。尤其是在职业选择情境活动中,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思考不同选择带来的后果,使他们从多个角度理解了人生目标的复杂性,提高了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简单的现象观察到深入的理论分析,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激发了他们对人生目标这一主题的深入探究兴趣。
(二)不足之处
1.深度理解引导不足
在讲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关系时,虽然通过案例和讲解让学生有了初步认识,但对于社会结构、文化等因素如何深层次影响个人目标设定,以及个人行为如何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等内容,没有进一步深入挖掘。这可能导致学生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充分意识到其复杂性。
在引导学生将人生目标与国家、民族、人类利益结合时,对于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的困惑,如如何在平凡生活中体现这种结合,缺乏更具针对性的指导,使得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实践上存在一定障碍。
2.现实联系紧密性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所列举的案例虽经典,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仍有一定距离。这可能使部分学生在将所学知识迁移到自身实际情况时产生困难,未能充分感受到树立正确人生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性。
在面对当前社会快速变化、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对新出现的影响人生目标设定的因素,如新兴职业、网络文化等涉及较少,导致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发展的联系不够紧密。
3.学生反馈利用不充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内容反馈主要集中在当场评价,没有充分利用这些反馈来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节奏。例如,当学生在讨论中出现对某个概念理解的偏差时,没有进一步深入探讨以纠正,可能影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掌握。
(三)改进措施
1.深化重点知识讲解
在讲解个人与社会关系时,增加更多社会科学相关内容,如社会文化理论对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影响,通过更深入的案例分析和理论讲解,让学生全面理解这种关系。
针对学生在将人生目标与更大利益结合方面的困惑,开展专门的小组讨论或主题班会,收集学生常见问题,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建议和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在平凡生活中也能实现这种结合,如做好垃圾分类对环保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意义等。
2.增强教学内容现实性
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如校园中优秀学长学姐的人生目标选择、身边平凡人做出的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事迹等,拉近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对新兴职业、网络文化等对人生目标影响的讨论,引导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优化教学反馈机制:建立更完善的学生反馈收集和分析系统,除了当场评价外,课后及时整理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讨论内容,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反馈结果,调整下一次教学内容和节奏,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强化训练,确保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知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单元 追求美好人生第十二课 端正人生态度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单元 追求美好人生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探问人生目标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提高防护能力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