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含答案)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含答案)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含答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含答案),共7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陌生(mò) 宿儒(sù) 秕谷(bǐ) 暂时(zàn)B、确凿(záo) 绽开(dìng) 惭愧(kuì) 赠送(zēng)C、自卑(bēi) 浸满(qìng) 弹簧(dàn) 尴尬(gà)D、蝉蜕(duì) 搓捻(niǎn) 唾沫(cuí) 贪婪(lán)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人声鼎沸 花团锦簇 油然而生 B. 混为一谈 博学笃志 威风凛凛C. 不求甚解 温故知新 高枕而卧 D. 小心翼翼 四平八稳 感概万分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考前复习功课,贵在温故知新,查缺补漏。B.台上的主持人说:“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的结果,请大家洗耳恭听。”C.更为蹊跷的是,整条街道上鸦雀无声,寂静异常。D.机敏的办案警察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了破案的线索。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B. 谈论本地文化及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C. 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D. 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故事。5、下列句子只采用一种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C、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D、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6、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当你骑车碰了别人的车时,你说:“对不起,没碰坏哪里吧?”B、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请问吧。”C、当朋友邀你看球赛时,你说:“快考试了,没空!”D、当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7、下列作家作品对应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B、《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C、《往事依依》——于漪——《旧事重提》D、《论语》——孔子——《论语译注》8.请你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注意:内容相关,句式相同。教师节前夕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   ,   。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9.名著阅读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__①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__②_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__③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每处2个)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10.综合性学习。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1)积累名句。①当别人不理解我们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         ?” ②《论语》中强调治学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 (2)拟写标语。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 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人不知而不愠(      )      (2)吾日三省吾身(       )(3)思而不学则殆(      )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2、翻译下列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1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二)阅读《往事依依》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于漪《往事依依》) 15、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16、文段中的“雕镂”和“镌刻”在注释中都解释为“雕刻”,既然意思相同,为什么不用同一个呢?谈谈你的理解。 17、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 18、仅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归纳出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观。 19、联系实际,敞开心扉,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简要说说他的教课特点。(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只管向前奔跑 崔修建①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一名驰聘赛场的长跑健将。他时常站在训练场边,羡慕地看着运动员们训练。但极度贫寒的家境,让他自卑得有些羞愧——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连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买不起。②那天,贝基拉不知不觉地又走到训练场边,望着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羡慕又难过,心头奔跑的热望亮起来,又暗淡下去。③一位跨栏教练员听了贝基拉的倾诉,将他带到一组很矮的栏杆前,让他一路跑过去,他轻松地跨越一个个栏杆;教练员又指了指那组已升高到足有1.5米的栏杆前让他再试一试。他努力了好几次,也没能跨过去。④这时,教练员平静地告诉他:“孩子,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困难,就像眼前的这一道道栏杆,它们会横在每个人的面前,那些你现在跨不过去的栏杆,可以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最终跨越它们,你还可以踢翻它们,也可以绕过它们,你只需盯准你向往的前方,只管努力地向前奔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拦住你的梦想。”⑤教练员的一席话重新点燃了贝基拉的希望,从此,买不起跑鞋的贝基拉开始了他坚定而执着的赤脚奔跑训练,广袤的原野、泥泞的山路、坚硬的戈壁滩上……随处可见他奔跑的身影,他已练出了一双铁脚板。数年后,他成了埃塞俄比亚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⑥1960年罗马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贝基拉一出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是唯一赤脚的运动员。在数万名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贝基拉为他的祖国赢得了一块沉甸甸的金牌。⑦距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二十多天,贝基拉动了一次手术,很多人以为他会放弃比赛。然而,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他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⑧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贝基拉激动地感慨道:“一切都很简单,只要站在跑道上,就没有什么障碍可以拦住奔跑的雄心,就只管向前,再向前,一路向前地奔赴梦想的终点。”⑨没错,大千世界中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碍,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能勇敢地跨越它们,踢翻它们,绕过它们,抵达梦想的前方。20.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错别字:     改正:    21.第②段中“他既羡慕又难过”,他羡慕什么?为什么难过?22.选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3分)23.品读选文,题目《只管向前奔跑》换成《金牌》好不好?为什么?24.贝基拉成功了,你认为他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感念老师阎连科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长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细小的苗芽。我把这滴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的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鲜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写给列宁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有我那篇最长的作文。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前些时候,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当我看见这位30年前教过我四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而出。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而我,已人至中年。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 (选自《土黄与草青·阎连科亲情散文》)25.选文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小树”,有什么特别用意?26.“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这句话和文中哪句话相照应?“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有什么深刻含义?27.在老师看来“长并不等于好文章”,但是为什么“我那篇最长的作文”却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28.文中画线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写作。 29、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迈进学校大门的时候,你的中学生活就已经开始了!在这里,你认识了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开始了心的学习生活。两个月来的初中生活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呢?请以初中学习生活为写作素材,选取具体的事例,补全题目作文。以《我 的中学生活》 为题 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答案1、A 2.D 3.B 4.B 5.C 6.A 7.C8.示例 您不是作家 却谱写着我们人生的篇章9.①. A、F ②. I、J ③. D、E 10、(1)①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示例 读经典书,做文明人。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11.(1)生气 (2)反省 (3)危险(4)喜好 12、 (1)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2)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13、. 温故知新、三省吾身、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14、.言之有理即可15、描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生动的读书情景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16、为了避免重复,使语言富于变化。两词各有侧重,雕镂侧重于雕刻的精细,镌刻侧重于刻的印迹深。 17、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的动作 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感情 从此喜欢上了读辛弃疾的词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 同学们全被深深地打动 对新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不设统一答案。答题要点:要以情动人,应以朗读为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9、没有标准答案。20.聘 骋21. 他羡慕的是那些运动员能有机会参加训练;他又为自己拿不出训练费,买不起跑鞋不能参加训练,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难过。22.总结全文,点明并深化中心。23. 不好。“只管向前奔跑”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中心,“金牌”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24. 一是靠自己勇敢,不放弃梦想而努力训练;二是遇到一个给他希望和鼓励的教练。25、 作者以树自喻,借助榆树的成长,突出自己在老师春风细雨般的教育下,一步步走上文学道路,成长为一棵大树、一个人才的过程,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6、与第三段中的“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相照应。“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则表现出张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从侧面表现出“我”对张老师的感激之情。 27、 通过这一事件表现当时张老师对“我”的鼓励,也表明张老师善于教育和引导学生,是一位非常关心学生的好老师。 28、 作者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老师时情不自禁地落泪,表达了对老师的怀念与感激之情。29、略 国文老师朗读课文时的特点学生们的感受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教古文 的老师   代课 老师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