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01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02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分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课《诗词三首》之一,诗中传达了刘禹锡在经历了二十三年的贬谪后,仍然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通过此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当遇到逆境时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也与单元主题相契合。
    《新课标》要求在古诗教学中,初中阶段要达到让学生“提高欣 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本课教学从语言着手,引导学生欣赏其中 美的内容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让学生触摸古诗中的情感基调。古诗语言精美生动,教学时要有效利用诵读、想象等手段,抓住“情感〞这一主线,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借助想象入境悟情,从而领悟诗意,体验诗情,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备课。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积累,基本词汇、常见修辞等等都有了较为自如的把握,但对于诗文体的情感把握还不够精准到位。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设置口语表达及拓展的环节,学生可通过实践进一步强化这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和学情,围绕语文课程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核心素养,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并能初步体会是中蕴含的情感。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对文章中关键内容的探究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精妙。
    3.体味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难点: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精妙,以及诗中蕴含的情感。
    五、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谈话、讨论法、PPT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导入新课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将学生带进语文学习的氛围中来。我借鉴央视科教《中国诗词大会》答题形式——从12个字中选取一句诗,以作者刘禹锡作结,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酬答诗当中的“答”,其中内容与赠诗是相关的,所以我会在简单介绍刘禹锡生平之后,用对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这首赠诗,并稍作讲解。掌握背景知识,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才立体、完整。
    三、板块一:以读悟诗
    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苏轼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朗读可加强学生对文章语言的感受,可加强语感;默读可加强学生对文章框架的整理能力,可训练学生的逻辑性,尤其是诗词这类非常富余音韵美的文体。
    字正腔圆地读
    明确:字音准确、吐字清晰、调值读满、发音饱满。
    (男女生分组朗读,同学点评,师评。)
    有板有眼地读
    明确: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尽量读出意蕴。
    (指名朗读,同学点评,师总结。)
    有情有味地读
    明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联内容;
    抓关键词结合背景明确情感;尝试着有情有味地朗读。
    (同学讨论合作,3分钟后展示,师评。)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对诗文内涵有了整体上的把握,为我们下一步从细节上深入做好了准备。
    逐联明确情感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通过“凄凉地”“弃置身”两个关键词,并结合诗人背景感受渲染刘禹锡心酸悲凉的心境。
    资料:公元 805 年,34 岁的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被贬为朗州司马。
    公元 815 年被召回朝。
    公元 815 年,因题诗触犯了执政者又再度遭贬 12 年。
    公元 826 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回洛阳。
    颔联:怀旧空人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明确用典手法,通过“向秀作赋”“王质烂柯”体味诗人怀念友人的怅惘及世事变迁、物是人非之感。
    资料:刘禹锡(772年—842年),与白居易同年,与柳宗元同年进士,又一并参与了王叔文变法,人生同起同落,同进同退。变法失败顺宗被迫让位;王叔文被赐死;一同参与变法的八人被贬为远州司马。当他50多岁,再次奉召回京的时候,自己的母亲已离世,好友柳宗元也在被贬多年之后愤愤去世。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修辞生动:“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感受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浮沉表现出旷达的襟怀。
    借景抒情:一幅境界开阔、生机勃勃的画面,给人以鼓舞。表现诗人身处逆境仍积极进取、豁达洒脱的人生观。
    哲理深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新生事物按着规律发展;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照应题目,直抒胸臆,点明酬赠的题意是“长精神”,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再读诗歌强化
    教师范读,读出“辛酸—怅惘—豁达—昂扬”情感起伏变化,并着重强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学生再读,直至读出饱满的情感。
    四、板块二:以诗解诗
    通过引用已学过的、人们熟知的、意思相近、境界相通的诗句来解读一首新诗的意蕴。联读比较,以诗解诗。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刘禹锡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注】①微之、敦诗、晦叔:即元稹、崔群、崔玄亮,三人都是白居易的好友,情分很深。②闻琴泪尽:《晋书•王徽之传》载,王徽之听说其弟王献之(字子敬)死讯,前往吊唁,取出王献之的琴弹奏,久不成调,直呼“鸣呼子敬,人琴俱亡”。
    本诗颈联广受后世称道,其中蕴含怎样的哲理?
    明确: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是客观规律,老一辈必然要让位给后继者。新旧之间相互包容,彼此渗透,辩证统一。体现了刘禹锡的哲学思想以及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对于文学性比较的文章,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情感升华。因此我会在回顾了内容和知识点之后,进行情感上的总结。
    人生道路上,我们都可能遭遇挫折、痛苦,甚至是磨难,我们鳞伤的心需要抚慰。世事沧桑人生易老,面对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常常会感到无奈和茫然,失落的心需要寄托。
    读刘禹锡的诗,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少一份不平和抱怨,多一份旷达和乐观。在生命的长河中,扬帆起航!
    六:作业设计
    作业课程实践性地拓展延伸,是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C类: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
    B类:背诵并默写全诗 搜集10句有关乐观豁达态度的诗句
    A类:拓展阅读刘禹锡的哲理 并结合所学为他写百字推荐语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64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与教的基本面分析,教学目标,学与教的重点与难点,学与教的方法,学与教的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文件包含第2课时合金ppt、合金的应用mp4、探究合金的熔点_mp4、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