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教案
展开第二节 土壤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土壤观察的内容,掌握土壤剖面构造。
2.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3.了解土壤的主要功能,掌握土壤养护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土壤剖面构造,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情。”可见土壤对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新课教学]:
一、观察土壤
通过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问】土壤的概念是什么?
1.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拓展】土壤的组成。
2.组成:
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
【检测学习效果】
1.土壤由( )
A.成土母质、腐殖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B.成土母质、有机质、养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C.矿物质、腐殖质、砂粒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D.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下图中a、b、c分别表示土壤中固态、气态、液态成分的体积分数,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种土壤。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表示理想土壤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关于土壤肥力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壤肥力是土壤特有的本质属性
②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养分的多少
③土壤肥力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④农业生产中,土壤肥力越来越高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突出考查学生掌握土壤概念的精准性。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正确答案为D。
2.答案:(1)C;(2)C
解析:(1)理想土壤中矿物质占45%左右,有机质占5%左右,空气和水分各占20%~30%。读图可知,③土壤的有机质、矿物质含量占48%左右,空气含量占28%左右,水分含量占30%左右,符合理想土壤构成。
(2)土壤肥力是其特有的本质属性。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的协调程度。土壤肥力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人类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合理经营管理,做到用养结合,土壤肥力会逐渐提高;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的减退。
【讲述】野外对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
3.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4.土壤质地
(1)概念: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
(2)分类
①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
②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在野外可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
5.土壤剖面结构
(1)森林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师】耕作土壤剖面与森林土壤剖面不同,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
(2)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①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②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③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检测学习效果】
下图为某地森林土壤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题。
(1)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土层名称正确的是( )
A.①—淀积层B.②—腐殖质层C.③—有机层D.④—淋溶层
(2)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养护土壤的是( )
A.大水漫灌B.作物轮作C.休耕D.种植绿肥
答案:(1)B; (2)A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讲述】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
1.成土母质
【问】成土母质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2)作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2.生物
【问】生物的作用。
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下图为生物循环示意图。
【师】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3.气候
(1)不同气候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2)作用: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4.地貌
(1)海拔: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2)坡度和坡向: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在上述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总结】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检测学习效果】
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成土因素中比较活跃的是( )
A.气候和地形B.气候和生物C.母质和生物D.地形和母质
(2)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
A.自然植被茂密B.生物残体分解快
C.有机质积累多D.矿物养分流失快
答案:(1)B; (2)C
解析:(1)成土母质、地形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较稳定的影响因素,ACD错误;气候、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较为活跃的影响因素,其中生物是最活跃的影响因素,B正确。故选B。
(2)热带雨林自然植被茂密,土壤肥力较低,因此自然植被茂密不是影响陡坡、缓坡土壤肥力差异的主要因素,A错误;据图分析,在陡坡上,水流速度快,侵蚀强,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有机质、矿物养分难以保留,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缓坡水流速度慢,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慢,有机质、矿物养分积累多,土壤肥力一般较高,C正确;温度高,生物残体分解快,陡坡和缓坡温度差异不大,B错误;陡坡矿物养分流失快,缓坡矿物养分流失慢,D错误。故选C。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问】
1.土壤的功能;
2.土壤的养护方法。
【答】
1.土壤的功能
(1)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从而使地球表面因着生绿色植物而生机盎然,促使地理环境以至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3)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土壤水是陆地水体的一部分。大气降水的一部分储存在土壤中,既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又可以持续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
2.土壤的养护方法
(1)改良土壤;
(2)种养结合: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共学习了三部分内容,分别是观察土壤、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和土壤的功能和养护,其中我们要重点记忆的是土壤的形成因素。
[板书设计]:
一、观察土壤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类型
形成过程
特征
黑土
由腐殖质积累而成
富含腐殖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北部
红壤
由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
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在我国分布在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
紫色土
由紫色的砂岩和页岩经过风化而成
含有丰富的磷、钾,比较肥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
岩石风化速度
形成速度
有机质含量
举例
湿热地区
快
较快
淋溶和生物分解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贫瘠
亚马孙河流域土壤一般较贫瘠
干冷地区
慢
较慢
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土壤肥沃
东北地区的黑土是非常肥沃的土壤
因素
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成土母质
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生物
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可以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地貌
海拔: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坡度和坡向: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气候
影响岩石风化的强度、速度及土壤中有机质的多少,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人类活动
自然土壤经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形成耕作土壤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16244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微课学习部分,翻转课堂学习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16244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土壤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教材分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野外实地观察,板书设计第二节土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16244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土壤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小结,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