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共10页。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一、基础知识(20 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确凿(záo) 菜畦(qí) 蟋蟀(shuài) 缠络(lào)B. 觅食(mì) 竹筛(shāi) 宿儒(sù) 渊博(yuān)C. 蝉蜕(tuì) 盔甲(kuī) 秕谷(bǐ) 倜傥(dǎng)D. 锡箔(bó) 脑髓(suí) 桑葚(shèn) 攒成(cuán)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 分)A.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来势汹汹 荒草凄凄B. 九曲连环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锋芒必露C.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锲而不舍 迥乎不同D. 鞠躬尽瘁 杂乱无章 惹人注目 家瑜户晓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B. 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C. 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D. 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B. 《再塑生命的人》语言精美而流畅,富有特色,感情真挚而深沉。C.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D.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古诗文默写。(12 分)(1)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名句是 , 。(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5)《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 。(6)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君子在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 。二、综合性学习(10 分)在我国,“仁” 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 “‘仁’文化的魅力” 综合性学习。(1)“仁” 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 “[图片]”,从 “人” 从 “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 中的 “仁” 便是用其本义: ;“(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 中 “仁” 义则引申为: 。(2 分)(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 “仁” 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3 分)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论语・乡党》)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孟子・梁惠王上》)(3)在 9 月 28 日 “孔子文化节” 到来之际,班级举办 “‘仁’行世间” 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2 分)(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3 分)材料一: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论语・乡党》)材料二:现代著名学者张岱年说:“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倡仁的学说,这个仁的学说的核心是爱人。”上述材料体现出孔子的什么思想?谈谈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中的积极意义。三、阅读理解(30 分)(一)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回答问题。(15 分)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3 分)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3 分)(1)视觉:(2)听觉:(3)味觉:文段中描写了哪几个季节的景物?(3 分)文中的 “我” 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 分)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 分)(二)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回答问题。(15 分)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从之。”(《述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饭疏食( )翻译下列句子。(4 分)(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 分)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3 分)四、写作(40 分)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挫折和挑战,但也会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温馨的瞬间和感人的故事。请以 “成长中的______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及解析一、基础知识B。A 项缠络(luò);C 项倜傥(tǎng);D 项脑髓(suǐ)。C。A 项荒草萋萋;B 项锋芒毕露;D 项家喻户晓。D。A 项 “语无伦次” 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B 项 “海誓山盟” 用于爱情,此处对象错误;C 项 “峰回路转” 表示出现转机,与 “绝境” 矛盾。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1)东临碣石。(2)随君直到夜郎西。(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二、综合性学习(1)人人平等(或君民同视,平等对待);博爱、仁爱(或对人亲善、同情、爱护)。(2)示例:①孝顺父母,敬爱兄长;②关爱他人;③关心百姓疾苦;④爱护生灵(或 “恻隐之心”)。(3)示例:开展 “仁” 文化思想宣讲活动(或开展讲述古代 “仁” 人逸事活动,开展关于 “仁” 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举办 “‘仁’在身边” 故事会,举行 “仁” 文化经典朗诵活动等)。(4)体现了孔子的 “仁爱” 思想。积极意义:这种思想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言之有理即可)三、阅读理解(一)详写泥墙根一带的趣味;略写百草园的整体概貌。(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3)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春、夏、秋。文中的 “我” 是一个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热爱大自然的儿童形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和蟋蟀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的叫声给作者带来的乐趣,表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二)(1)通 “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吃。(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2)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强调复习的重要性;②“温故而知新”,强调复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思结合。学习态度: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安贫乐道、豁达乐观、积极向上、重视品德修养等。四、写作(答案不为一)《成长中的那盏明灯》成长是一次漫长的旅程,在这漆黑的路途中,总有那么一盏明灯,为我照亮前行的方向。那盏明灯,就是父亲的目光。小时候,我学骑自行车,摇摇晃晃地在院子里努力保持平衡。父亲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我,他的目光中充满了鼓励与信任。当我一次次摔倒,委屈地看向他时,他没有过来扶我,只是用那坚定的目光告诉我:“你可以的,孩子。” 于是,我擦干眼泪,再次骑上自行车,朝着父亲目光所及之处前行。终于,我学会了骑自行车,而父亲那带着鼓励的目光,也成为了我在面对困难时重新出发的动力。记得那次考试失利,我心情低落地回到家。餐桌上,我低着头,不敢看父亲的眼睛,向他诉说着我的失败。父亲没有责备我,他的目光中只有理解和慈爱。他轻轻地说:“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那目光仿佛冬日里的暖阳,照进我阴霾密布的心房,让我感受到温暖与力量。此后,每当我遇到挫折,就会想起父亲的目光,重新振作起来。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也曾迷茫。当我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不知该选择哪条路时,父亲总是耐心地倾听我的想法。他用深邃的目光注视着我,引导我分析利弊。在他目光的陪伴下,我逐渐学会了自己思考,自己抉择。父亲的目光,是我成长中的明灯。它不像太阳那般耀眼,却有着持久的温暖;它不像灯塔那样宏伟,却能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为我指引方向。在这盏明灯的照耀下,我将勇敢地迈向未来,无惧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