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练习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练习题(含答案)01
    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练习题(含答案)02
    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练习题(含答案)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后复习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情境命题练:T1-11(建议用时:10-15分钟)当堂测试使用
    重难探究专练:T1-17(建议用时:20-25分钟)单元测试或课下练习使用(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删减)
    一、选择题
    【新素养·史料实证】1.下图反映了彩陶文化的传播,距今5300年左右,中原地区的彩陶文化第一次向周围地区施加强烈的影响。这反映了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B.浩如烟海C.兼容并包D.多元一体
    【新情境·考古发现】2.距今约5000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墓葬出土了多种与祭祀相关的玉器,多有宗教色彩。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大型墓葬却极少见玉器,多见礼制和结盟文化因素。这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得到发展B.文明进程呈现多样
    C.阶级分化尚未形成D.部落联盟逐渐壮大
    【新情境·考古发现】3.下图为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距今4000多年的面条,其主要成分为粟和黍,是目前世界已知最早的面条实物。据此推知,当时该地先民( )
    A.以采集狩猎为生B.过着群居生活
    C.会制作打制石器D.从事农业生产
    【新素养·史料实证】4.图1和图2考古发现证明,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的三种农作物均发现于中国。这说明( )
    A.河姆渡人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稻B.中国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重要贡献
    C.半坡人培育出世界上最早的粟和黍D.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农作物培育地
    【新情境·考古发现】5.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是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代表。其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生活区、高等级墓葬区、公共活动区规划有序。在高等级墓葬中,随葬了极其罕见、数量稀少的玉人、玉龙、玉鹰、玉龟以及大量象征权力和财富的玉钺、石钺等。这些发现( )
    A.说明当时已产生贫富和阶级分化B.印证中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较高
    C.显示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快速发展D.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奴隶社会
    【新情境·考古发现】6.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到距今5300年左下,彩陶文化影响范围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上中下游和辽河流域,这是中原地区的史前文化第一次向周围地区施加强烈的影响。据此可知( )
    A.彩陶制作水平高超B.中原地区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C.彩陶种类十分丰富D.中原彩陶文化辐射范围广泛
    【跨学科·地理】7.下题图为“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对此图解读合理的是( )
    A.早期人类已开始定居生活B.遗存集中分布于河流上游
    C.早期人类以粟和稻为主食D.展示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
    【新素养·史料实证】8.在探究“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活动中搜集到下面材料。该材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根本前提是( )
    “华北驯化了粟和黍,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种植稻;
    先民们开始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
    各地出现了小型的定居村落”
    A.南稻北粟格局B.定居村落的出现
    C.石器工具进步D.原始农业产生
    【跨学科·数学】9.苏羊遗址,位于河南省宜阳县张坞镇苏羊村西部,是一处以仰韶文化为主体,拥有双重环壕的聚落型遗址。下表是遗址考古出土的农作物遗存统计。这反映了( )
    A.中原地区自然环境优越B.中原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C.早期原始农业的发展D.原始先民的种植技术成熟
    【跨学科·地理】10.如下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建筑修建在图2②处B.图2①处种植的农作物是粟
    C.原始农耕文明靠近水源发展D.图1图2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跨学科·综合】11.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正在参观一场彩陶展览。请你参与,帮助他们解决参展中遇到的问题。
    展厅一 【探源溯流】
    展厅二 【鱼鸟相融】
    展厅三 【华夏之花】
    ——摘编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网站等
    (1)根据展厅一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A、B中的何处,并说出该遗址名称。
    (2)根据展厅二材料并结合远古传说,说明彩陶纹饰反映出的华夏族形成的特点。指出考古发现、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关系。
    (3)根据展厅三材料,指出三件文物的共同之处及其反映的中华文明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请为本次参观的展览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仰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类型,其分布省份有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等地区。仰韶文化制陶业发达,不少出土的彩陶器被视为艺术珍品。据此判断,下列遗址中最有可能成为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2.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入围,该遗址主要是大汶口中期文化遗存,填补了自大汶口文化发现以来大部分是晚期遗存的空白。该遗址的发现说明( )
    A.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样性B.考古发现丰富史学研究
    C.古代手工制造业领先世界D.中国考古成就领先世界
    3.考古发掘的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文物“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 从文物特征中可以说明河姆渡居民( )
    A.能制作精美的石器B.学会制造彩陶的技术
    C.步入奴隶社会时期D.具有原始的审美观念
    4.在中国某一文化遗存中发现下图中的物品,其反映的历史信息能够说明当时( )
    A.纺织技术的起源B.手工技术的进步
    C.精耕细作的推广D.原始农业的发展
    5.“远古时期,人类一般采用烧烤的方法加工食物。发明了陶器以后,人类不仅可以煮熟食物,而且能储存饮用水。这有利于人类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 )
    A.人类自古以来就喜欢烧烤
    B.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C.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D.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6.2023年国家博物馆展出河姆渡等遗址出土的稻作遗存、成熟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夹炭陶器和装饰工艺品等考古成果。这些考古成果有助于我们了解( )
    ①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②长江流域地区史前文化
    ③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④中国早期人类的起源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7.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对比如图中包含该遗址在内的两岸文化遗存,可知海峡两岸( )
    A.先民获取食物的唯一方式是渔猎B.新石器时代存在文化关联
    C.具有鲜明的早期游牧民族的特征D.先民的制陶技术世界领先
    8.以下是我国部分出土文物中的中国早期龙形象。这可说明( )
    A.龙这种生物真实存在B.龙是权力的象征
    C.龙文化只在北方出现D.龙文化源远流长
    9.下列图片内容共同体现了( )
    A.使用打制石器B.使用磨制石器C.原始农业发展D.铁器时代到来
    10.定安县某中学开展历史遗址“明信片”设计活动。下面是李媛阿学设计的作品,与明信片上史实相关的历史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11.以下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史前时期中国( )
    A.打制石器工具的特点B.原始的农耕生活
    C.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D.早期国家的产生
    12.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有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内外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该遗址( )
    A.为研究人类的起源提供了新证据B.能够有力佐证尧舜禹禅让的传说
    C.显现出早期国家和文明社会特征D.证明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13.下列近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中,与半坡遗址有同类发现的是( )
    A.AB.BC.CD.D
    14.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下图中最早种植水稻的遗址是( )
    A.①B.②C.③D.④
    15.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文化,因发现于仰韶村而得名,据统计,仅河南就有多达约3000处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这段话意在强调仰韶文化( )
    A.发掘遗址众多B.分布地域辽阔C.延续时间很长D.影响特别深远
    16.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在学习完《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后,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对我国古代人类的吃住进行了专项的探究。
    【食物见变迁】
    (1)请举出我国农耕时代以水稻和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
    (2)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住宅现差异】
    (3)请根据所学说出这两座房屋建筑的名称,并判断这是哪两个原始居民时期的房屋。
    (4)这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分别举出图一图二中以种植水稻和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
    (2)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大约在1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原始先民进入定居时代,是走向文明社会的重要一步。“定居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火烤野果的零星收获来满足日常生活之需。”“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畜圈里,因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的定居下来。”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试举两例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使用导航
    新情境命题练:T1-11(建议用时:10-15分钟)当堂测试使用
    重难探究专练:T1-17(建议用时:20-25分钟)单元测试或课下练习使用(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删减)
    一、选择题
    【新素养·史料实证】1.下图反映了彩陶文化的传播,距今5300年左右,中原地区的彩陶文化第一次向周围地区施加强烈的影响。这反映了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B.浩如烟海C.兼容并包D.多元一体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下图反映了彩陶文化的传播,距今5300年左右,中原地区的彩陶文化第一次向周围地区施加强烈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黄部落联盟实力强大、向周围地区施加文化影响,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征,D项正确;中原地区的文化源远流长,强调中华文明起源早,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多,而材料强调的是彩陶文化的影响,排除B项;兼容并包强调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吸收,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新情境·考古发现】2.距今约5000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墓葬出土了多种与祭祀相关的玉器,多有宗教色彩。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大型墓葬却极少见玉器,多见礼制和结盟文化因素。这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得到发展B.文明进程呈现多样
    C.阶级分化尚未形成D.部落联盟逐渐壮大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距今约5000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墓葬出土了多种与祭祀相关的玉器,多有宗教色彩。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大型墓葬却极少见玉器,多见礼制和结盟文化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墓葬文物上的差异,正是文明多样性的一种体现。前者更多地表现出宗教色彩,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出礼制和结盟的文化因素,B项正确;题目描述的是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差异,而不是农业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墓葬文化差异,无法得出阶级分化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虽然部落联盟可能与古代文明有关,但题目描述的内容并未直接指向部落联盟的发展壮大,排除D项。故选B项。
    【新情境·考古发现】3.下图为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距今4000多年的面条,其主要成分为粟和黍,是目前世界已知最早的面条实物。据此推知,当时该地先民( )
    A.以采集狩猎为生B.过着群居生活
    C.会制作打制石器D.从事农业生产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距今4000多年的面条,其主要成分为粟和黍”表明此时当地人可以对谷物进行加工,说明此时已经能够种植粟和黍,从事农业生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食物的主体是肉食和野果,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居民的生活方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使用的生产工具的论述,排除C项。故选D项。
    【新素养·史料实证】4.图1和图2考古发现证明,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的三种农作物均发现于中国。这说明( )
    A.河姆渡人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稻
    B.中国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重要贡献
    C.半坡人培育出世界上最早的粟和黍
    D.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农作物培育地
    【答案】B
    【解析】据题干“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的三种农作物均发现于中国”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农作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稻、粟、黍的国家,农作物的栽培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题干考古发现说明了中国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B项正确;河姆渡人生活的区域主要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与题干图2“胡林遗址出土的碳化粟和黍”无关,排除A项;半坡人主要生活的地区是陕西西安半坡村,与题干图1“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无关,排除C项;题干材料只表明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的稻、粟、黍三种农作物均发现于中国,并无法据此而说明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农作物培育地,排除D项。故选B项。
    【新情境·考古发现】5.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是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代表。其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生活区、高等级墓葬区、公共活动区规划有序。在高等级墓葬中,随葬了极其罕见、数量稀少的玉人、玉龙、玉鹰、玉龟以及大量象征权力和财富的玉钺、石钺等。这些发现( )
    A.说明当时已产生贫富和阶级分化B.印证中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较高
    C.显示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快速发展D.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奴隶社会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在高等级墓葬中,随葬了极其罕见、数量稀少的玉人、玉龙、玉鹰、玉龟以及大量象征权力和财富的玉钺、石钺等”可得出,在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中出现了阶级划分,有高等级出现,同时也有了贫富之分,A项正确;长江中下游不属于中原地区,排除B项;题干的“玉人、玉龙、玉鹰、玉龟”等是属于手工业并不是农业,排除C项;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属于新石器时期,并没有进入奴隶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
    【新情境·考古发现】6.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到距今5300年左下,彩陶文化影响范围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上中下游和辽河流域,这是中原地区的史前文化第一次向周围地区施加强烈的影响。据此可知( )
    A.彩陶制作水平高超B.中原地区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C.彩陶种类十分丰富D.中原彩陶文化辐射范围广泛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到距今5300年左下,彩陶文化影响范围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上中下游和辽河流域”可知,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地区的彩陶逐渐传播至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上中下游和辽河流域,说明中原彩陶文化辐射范围广泛,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原地区彩陶的传播,而不是强调彩陶制作水平,排除A项;材料只是涉及了中原地区彩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传播,无法推断中原地区社会贫富分化情况,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彩陶种类,而是体现了中原地区彩陶的传播,排除C项。故选D项。
    【跨学科·地理】7.下题图为“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对此图解读合理的是( )
    A.早期人类已开始定居生活B.遗存集中分布于河流上游
    C.早期人类以粟和稻为主食D.展示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涉及不同类型的文明遗址,对此图解读合理的是展示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D项正确;早期人类属于旧石器时代,已开始定居生活,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遗存集中分布于河流上游,与图片内容不符,因为黄河流域的半坡人遗址、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辽河流域也有众多的远古人类遗址,排除B项;早期人类属于旧石器时代,以粟和稻为主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新素养·史料实证】8.在探究“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活动中搜集到下面材料。该材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根本前提是( )
    “华北驯化了粟和黍,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种植稻;
    先民们开始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
    各地出现了小型的定居村落”
    A.南稻北粟格局B.定居村落的出现
    C.石器工具进步D.原始农业产生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华北驯化了粟和黍,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种植稻;先民们开始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各地出现了小型的定居村落”,结合所学知识,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D项正确;南稻北粟格局、定居村落的出现、石器工具进步都只体现出材料中的一个方面,不能概括材料全部内容,排除ABC项。故选D项。
    【跨学科·数学】9.苏羊遗址,位于河南省宜阳县张坞镇苏羊村西部,是一处以仰韶文化为主体,拥有双重环壕的聚落型遗址。下表是遗址考古出土的农作物遗存统计。这反映了( )
    A.中原地区自然环境优越B.中原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C.早期原始农业的发展D.原始先民的种植技术成熟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所列数据可以看出,苏羊遗址农作物遗存中,粟、黍、稻米、大豆虽然数量不同,但是都有一定的比例,这意味着当时已经出现了多种作物种植,说明中原地区早期原始农业得到发展,C项正确;仅从苏羊遗址出土的农作物遗存上,无法直接表明中原地区自然环境优越,排除A项;仅根据苏羊遗址农作物遗存不足以说明中原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和原始先民农业种植技术的成熟,应在涉及多个地区的基础上才能得出相关的结论,排除BD项。故选C项。
    【跨学科·地理】10.如下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建筑修建在图2②处B.图2①处种植的农作物是粟
    C.原始农耕文明靠近水源发展D.图1图2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图1可知,材料反映了河姆渡人的生活。河姆渡人生活在浙江余姚,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图2是原始农耕时代遗址分布图可知,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说明原始农耕文明靠近水源发展,C项正确;图1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人居住的建筑,生活在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过着定居生活,②地位于黄河流域,排除A项;①地位于长江流域,农作物是水稻,排除B项;图1是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图2是原始农耕时代遗址分布图,反映了这一时期农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跨学科·综合】11.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正在参观一场彩陶展览。请你参与,帮助他们解决参展中遇到的问题。
    展厅一 【探源溯流】
    展厅二 【鱼鸟相融】
    展厅三 【华夏之花】
    ——摘编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网站等
    (1)根据展厅一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A、B中的何处,并说出该遗址名称。
    (2)根据展厅二材料并结合远古传说,说明彩陶纹饰反映出的华夏族形成的特点。指出考古发现、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关系。
    (3)根据展厅三材料,指出三件文物的共同之处及其反映的中华文明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请为本次参观的展览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案】(1)何处:A;名称:半坡遗址;
    (2)特点:鱼纹彩陶盆、鸟纹彩陶钵交融为鱼鸟共融,说明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交融而成。关系:传说难免有神秘的色彩,但透过其神秘的外壳,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真实历史的很多信息;从远古时代存留下来的先民活动遗址和文物,可以用来印证并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信息。
    (3)共同之处:均为陶制器具;均有花卉图样。文明特征:多元一体。
    (4)标题:彩陶——中华文明在交融中走向一体的见证。
    【解析】(1)何处:根据所学可知,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为新石器时代前期陶器,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半坡在黄河流域,因此是A;名称:结合所学可得出A是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
    (2)特点:根据“鱼纹彩陶盆。泥质红陶,”“鸟纹俱全,生动流畅”“鱼鸟纹彩陶瓶。泥质红陶,主题画面为鱼鸟共融。”可得出鱼纹彩陶盆、鸟纹彩陶钵交融为鱼鸟共融,说明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交融而成。关系:结合所学可从传说的史料价值分析,可得出传说难免有神秘的色彩,但透过其神秘的外壳,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真实历史的很多信息;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从远古时代存留下来的先民活动遗址和文物,可以用来印证并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信息。
    (3)共同之处:从三个器物的材质都为陶,可得出三者均为陶制器具;从三件器物的图案内容可得出均有花卉图样。文明特征:结合所学,三件器物虽各俱特色,但都有相似之处,可得出呈现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4)标题:结合信息可知,材料中涉及的器物都是彩陶,可得出主题是彩陶——中华文明在交融中走向一体的见证。
    1.仰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类型,其分布省份有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等地区。仰韶文化制陶业发达,不少出土的彩陶器被视为艺术珍品。据此判断,下列遗址中最有可能成为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仰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类型,其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仰韶文化制陶业发达,不少出土的彩陶器被视为艺术珍品”和所学可知,仰韶文化制陶业发达,出土不少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因此与他类似的是半坡遗址,C项正确;元谋人和北京人不使用陶器,排除AB项;河姆渡遗址使用黑陶,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入围,该遗址主要是大汶口中期文化遗存,填补了自大汶口文化发现以来大部分是晚期遗存的空白。该遗址的发现说明( )
    A.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样性B.考古发现丰富史学研究
    C.古代手工制造业领先世界D.中国考古成就领先世界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入围,该遗址主要是大汶口中期文化遗存,填补了自大汶口文化发现以来大部分是晚期遗存的空白。”可知,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填补了史学的空白,丰富了史学研究,B项正确;材料主要介绍了“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填补了自大汶口文化发现以来大部分是晚期遗存的空白。”,没有体现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排除A项;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得出古代手工制造业领先于世界的结论,排除C项;“中国考古成就领先于世界”无法从国内考古发现中得出,排除D项。故选B项。
    3.考古发掘的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文物“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 从文物特征中可以说明河姆渡居民( )
    A.能制作精美的石器B.学会制造彩陶的技术
    C.步入奴隶社会时期D.具有原始的审美观念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边缘衬托着刻工精细、线条流畅的羽状纹飞扬的羽毛,似浴火而舞。整件蝶形器雕刻在象牙上”可知,我国原始居民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装饰和图案设计,具有朴素审美观念,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整件蝶形器雕刻在象牙上,与石器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半坡原始居民会制造彩陶,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河姆渡居民并未进入奴隶社会,处于原始社会,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4.在中国某一文化遗存中发现下图中的物品,其反映的历史信息能够说明当时( )
    A.纺织技术的起源B.手工技术的进步
    C.精耕细作的推广D.原始农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由图片中的“骨耜”“碳化稻谷”可知本题从工具和作物的角度上强调原始农业的发展,D项正确;“骨耜”“碳化稻谷”与农业有关,纺织技术与此无关,排除A项;碳化稻谷和手工技术无关,原始农耕时期是手工业主要是陶器,排除B项;当时的农业还在原始阶段,谈不上精耕细作的推广,排除C项。故选D项。
    5.“远古时期,人类一般采用烧烤的方法加工食物。发明了陶器以后,人类不仅可以煮熟食物,而且能储存饮用水。这有利于人类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 )
    A.人类自古以来就喜欢烧烤
    B.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C.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D.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陶器出现人类增加了煮熟食物的方法,并且便利了饮用水的运送和储存,使人类比较能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陶器的制作是人类与自然界斗争中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也构成石器时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类自古以来就喜欢烧烤,中心在于陶器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陶器的发展,与磨制石器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陶器出现后利于人类定居下来,而不是学会使用火,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3年国家博物馆展出河姆渡等遗址出土的稻作遗存、成熟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夹炭陶器和装饰工艺品等考古成果。这些考古成果有助于我们了解( )
    ①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②长江流域地区史前文化
    ③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④中国早期人类的起源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稻作遗存”可知,可以探究原始农业的发展,根据“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和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过上了定居生活,这些考古成果可以了解①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根据“河姆渡、夹炭陶器和装饰工艺品”可知,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等,这些考古成果可以了解②长江流域地区史前文化,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夏商周时期探究的是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③不符合题意,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题干中没有提到,④不符合题意,BCD项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7.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对比如图中包含该遗址在内的两岸文化遗存,可知海峡两岸( )
    A.先民获取食物的唯一方式是渔猎B.新石器时代存在文化关联
    C.具有鲜明的早期游牧民族的特征D.先民的制陶技术世界领先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福建平谭遗址出土了新石器早期和晚期台湾地区的陶器,作为实物史料,可以印证新石器时代福建与台湾地区存在文化关联,B项正确;“唯一方式”说法太绝对,除了渔猎还有采集,排除A项;游牧民族位于北方地区,福建和台湾处于南方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题干没有与其它地方作对比,因此无法印证先民的制陶技术世界领先,排除D项。故选B项。
    8.以下是我国部分出土文物中的中国早期龙形象。这可说明( )
    A.龙这种生物真实存在B.龙是权力的象征
    C.龙文化只在北方出现D.龙文化源远流长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在距今7600年出现出龙的形象,之后这一形象不断传承与发展,体现出中国的龙文化源远流长,D项正确;龙只是文化的象征,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龙在现实世界存在,排除A项;材料只强调龙这一形象,没有体现它是权力的象征,排除B项;龙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并不只在北方,排除C项。故选D项。
    9.下列图片内容共同体现了( )
    A.使用打制石器B.使用磨制石器C.原始农业发展D.铁器时代到来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石镰”“粟和黍”“稻谷”可知,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原始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C项正确;“石镰”属于磨制石器,排除A项;使用磨制石器与“粟和黍”“稻谷”无关,排除B项;铁器出现于春秋时期,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定安县某中学开展历史遗址“明信片”设计活动。下面是李媛阿学设计的作品,与明信片上史实相关的历史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出土于浙江余姚,代表新石器时期的农业发展水平”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河姆渡遗址。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种植水稻,学会挖掘水井,C项正确;元谋人还不会种植农作物,属于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北京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排除B项;半坡人遗址生活的地区是陕西西安,排除D项。故选C项。
    11.以下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史前时期中国( )
    A.打制石器工具的特点B.原始的农耕生活
    C.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D.早期国家的产生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猪纹黑陶钵”“骨耜”“炭化稻谷”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在史前时期出现了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B项正确;由“骨耜”可得出是磨制石器时代,排除A项;图片反映的是原始的农耕生活,无法体现私有制和早期国家的产生,排除CD项。故选B项。
    12.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有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内外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该遗址( )
    A.为研究人类的起源提供了新证据B.能够有力佐证尧舜禹禅让的传说
    C.显现出早期国家和文明社会特征D.证明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由宫殿区、内城区和外城组成”可知,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高等级建筑”“随葬着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体现了文明社会的特征,C项正确;“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属于原始农耕文明,无法为研究人类的起源提供了新证据,排除A项;尧舜禹禅让体现的是原始社会后期的政治制度,与题干描述的古城遗址展现的早期国家不符,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农业生产发展状况,体现不出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3.下列近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中,与半坡遗址有同类发现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主要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中。材料“河北尚义县四台遗址,遗址中发现了多座聚集而居的半地穴式房址”与半坡遗址的居民居住方式相吻合,因此有可能与半坡遗址有同类发现,B项正确;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主要揭示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面貌,与半坡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特征不符,排除A项;重庆武隆关口一号墓,一个墓葬遗址,出土了“干支木牍”等文物,与半坡遗址的居住方式和文化内涵不符,排除C项;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主要揭示了佛教文化,与半坡遗址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下图中最早种植水稻的遗址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D
    【解析】跟姐姐所学知识可知,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④所处位置是河姆渡遗址,D项正确;①是北京人遗址或山顶洞人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未进入原始农耕时代,排除A项;②是半坡原始居民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最早培育出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③是大汶口遗址,黄河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占据举足轻重地位,位于北方地区,不可能种植水稻,排除C项。故选D项。
    15.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文化,因发现于仰韶村而得名,据统计,仅河南就有多达约3000处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这段话意在强调仰韶文化( )
    A.发掘遗址众多B.分布地域辽阔C.延续时间很长D.影响特别深远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据统计,仅河南就有多达约3000处遗址属于仰韶文化”可知,仰韶文化在仅仅一个河南就有多达约3000处遗址,说明仰韶文化发掘的遗址众多,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内容强调了仰韶文化发掘的遗址众多,没有强调其分布区域,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时间,无法得出其延续的时间很长,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仰韶文化产生的影响,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16.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在学习完《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后,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对我国古代人类的吃住进行了专项的探究。
    【食物见变迁】
    (1)请举出我国农耕时代以水稻和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
    (2)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住宅现差异】
    (3)请根据所学说出这两座房屋建筑的名称,并判断这是哪两个原始居民时期的房屋。
    (4)这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案】(1)种植水稻: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粟:半坡原始居民。
    (2)说明我国在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3)图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原始居民时期。图四: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
    (4)是由自然环境不同决定的。
    【解析】(1)原始居民: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水稻的种子,图二是粟的种子,它们分别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2)说明:结合所学可知,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我国在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时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
    (3)名称:结合所学可知,图三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图四:图四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
    原始居民: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4)决定因素: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适应长江流域炎热、潮湿的自然环境;半地穴式房屋北暖夏凉,适应黄河流域寒冷、干燥的自然环境。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于自然环境不同决定的。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分别举出图一图二中以种植水稻和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
    (2)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大约在1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原始先民进入定居时代,是走向文明社会的重要一步。“定居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火烤野果的零星收获来满足日常生活之需。”“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畜圈里,因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的定居下来。”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试举两例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图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图二: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时期就已经有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3)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饲养牲畜,建造房屋等。
    【解析】(1)原始居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稻是河姆渡一带的主要农作物,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半坡人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所以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粟的原始居民是半坡原始居民。
    (2)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所以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时期就已经有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3)原因:根据材料中的“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畜圈里,因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的定居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所以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原始农业的发展,饲养牲畜,建造房屋等。举两例即可。


    稻米
    大豆
    数量(n)
    出土概率
    数量(n)
    出土概率
    数量(n)
    出土概率
    数量(n)
    出土概率
    23322
    100%
    170
    50%
    2589
    80%
    37
    30%
    人面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为人衔鱼形象,人面呈圆形,头戴三角形尖帽,口衔两条抽象化的鱼 。

    鱼纹彩陶盆。泥质红陶,四鱼逆时针方向绕盆腹,构成连续的图案,呈游弋追逐之态

    鸟纹彩陶钵。泥质红陶,上腹部绘写实的鸟的侧视形象。鸟纹俱全,生动流畅

    鱼鸟纹彩陶瓶。泥质红陶,主题画面为鱼鸟共融。《山海经》中载炎帝后人“人面而鱼身”,黄帝之子“人面鸟身”
    花卉纹彩陶盆。出土于陕西省渭南市。泥质红陶。肩腹部饰一周蔷薇科抽象花卉纹
    花瓣纹彩陶钵。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泥质黄褐陶,口沿及腹部饰黑褐色五瓣花纹,以圆点做花心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细泥红陶,瓶身通体饰黑彩抽象花卉纹图案
    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
    文物特征
    一组同心圆,一圈火焰纹,构成了一轮炽烈蓬勃的太阳,两侧长着钩喙的乌ǎ首望天,仿佛在引吭啼鸣。边缘衬托着刻工精细、线条流畅的羽状纹飞扬的羽毛,似浴火而舞。整件蝶形器雕刻在象牙上。
    距今7600年,查海文化(辽宁阜新查海)
    距今6000年仰韶文化(河南濮阳西水坡)
    距今5000年红山文化(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
    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镰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发现用火遗迹以及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
    发现了多座聚集而居的半地穴式房址
    出土“干支木牍”。其中一枚书“今日”二字
    发掘出大量石膏佛像残片和覆钵式舍利塔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
    河北尚义县四台遗址
    重庆武隆关口一号墓
    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
    A
    B
    C
    D


    稻米
    大豆
    数量(n)
    出土概率
    数量(n)
    出土概率
    数量(n)
    出土概率
    数量(n)
    出土概率
    23322
    100%
    170
    50%
    2589
    80%
    37
    30%
    人面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为人衔鱼形象,人面呈圆形,头戴三角形尖帽,口衔两条抽象化的鱼 。
    ⁠鱼纹彩陶盆。泥质红陶,四鱼逆时针方向绕盆腹,构成连续的图案,呈游弋追逐之态
    ⁠鸟纹彩陶钵。泥质红陶,上腹部绘写实的鸟的侧视形象。鸟纹俱全,生动流畅
    ⁠鱼鸟纹彩陶瓶。泥质红陶,主题画面为鱼鸟共融。《山海经》中载炎帝后人“人面而鱼身”,黄帝之子“人面鸟身”
    花卉纹彩陶盆。出土于陕西省渭南市。泥质红陶。肩腹部饰一周蔷薇科抽象花卉纹
    花瓣纹彩陶钵。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泥质黄褐陶,口沿及腹部饰黑褐色五瓣花纹,以圆点做花心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细泥红陶,瓶身通体饰黑彩抽象花卉纹图案
    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
    文物特征
    一组同心圆,一圈火焰纹,构成了一轮炽烈蓬勃的太阳,两侧长着钩喙的乌ǎ首望天,仿佛在引吭啼鸣。边缘衬托着刻工精细、线条流畅的羽状纹飞扬的羽毛,似浴火而舞。整件蝶形器雕刻在象牙上。
    距今7600年,查海文化(辽宁阜新查海)
    距今6000年仰韶文化(河南濮阳西水坡)
    距今5000年红山文化(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
    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镰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发现用火遗迹以及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
    发现了多座聚集而居的半地穴式房址
    出土“干支木牍”。其中一枚书“今日”二字
    发掘出大量石膏佛像残片和覆钵式舍利塔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
    河北尚义县四台遗址
    重庆武隆关口一号墓
    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
    A
    B
    C
    D
    相关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共5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一练,共5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史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