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壶口瀑布学案
展开1.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民族精神的歌颂。
学习重难点
1.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描写黄河的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出生,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其代表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写作背景
壶口瀑布为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最大黄色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收束,形如“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本文描绘的就是这一胜景。
三、导读理解
1.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瀑布是在雨季,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面对雨季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
3.第二次到壶口看瀑布是在枯水季节。作者看到了哪些异于雨季景象?产生了哪些异于前次的感受?
4.“我突然陷入沉思”,黄河以她宽广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找出“喜、怒、哀、怨、愁”,指代的具体描写?
自我检测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搏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甲)___________(苦难 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充过壶口的一刹那才(乙)___________(闪现 出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给语段中加粗的字注音。
挟而不服( ) 铸成( )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3)给语段中(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甲)______ (乙)______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1)作者站在河心,采用了俯视、仰视、由上而下再向上、平视多种观察视角来写壶口瀑布。选择其中一个视角,简要概括作者由此观察到的美景及其突出特点。(特点用一个词语回答)
观察视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到的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物突出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表达方式)
②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修辞手法)
(3)“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既然否定了前一种说法,为什么不删去?
(4)“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这句话写出了黄河水怎样的特点?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达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这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
【参考答案】
导读理解
1.明确:听到:涛声 隐隐如雷(震耳欲聋)。
看到:雾气 弥漫(扑面而来);河水 正沸着;被急急吸去的水流;水不断地冲进去,冲进去……
2.明确: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可怕、惊慌最危险。
突出黄河的特点是令人震撼的气势,为下文再写黄河先做情感上的铺垫。
3.明确:河水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黄河有令人震撼的刚强的一面,也有如歌如画的柔美的一面——刚柔相济。
4.明确:①喜:“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②怒:“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③哀:“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④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⑤愁:“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自我检测
1.(1)xié;zhù
(2)搏;博;充;冲
(3)(甲)磨难;(乙)闪现
【解析】(1)“挟”不读jiā,“铸”不读jù。
(2)“搏”和“博”音同形近,注意区分。
(3)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苦难:痛苦和灾难。闪现:一瞬间出现。出现:显露出来。
2.(1)示例一:俯视 河中之河 奇特。
示例二:仰视 河水排排涌来,碎成堆堆白雪 雄壮
示例三:由上而下再向上 飞转成漩涡,碎为水雾,升起彩虹惊险
示例四:平视 各种形态的水 千姿百态
(2)①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比喻和“涌”“挤”等一系列动词,具体而准确地描摹了作者仰视时看到的河水奔涌之态、雄阔之象,与俯视的奇特景象以及即将描述的惊险之景相映衬。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流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的画面,突出水势变化之大,表现了黄河壮阔的气势。
(3)作者认为用“一卷飞毯从空抖落”还不足以表现壶口瀑布的凝重、猛烈,所以又用“一卷钢板出轧”作对比,让读者在对比中感受瀑布的水流宏大、气势猛烈。作者故意否定前一种说法而又不删除,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
(4)描绘了黄河水流在龙槽两边滩壁上散开的画面,表现了黄河水丰富的姿态美和顽强的生命力。
(5)壶口瀑布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一种哲理,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象征着无往不胜、勇往直前的精神。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我们要学习它那种积极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勇敢地面对艰难险阻。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2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核舟记导学案及答案</a>,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链接,预习导学,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2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核舟记学案</a>,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26_t4/?tag_id=42" target="_blank">小石潭记学案设计</a>,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认定目标,预习检测,共同探究,拓展练习,复习巩固,归纳整理,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