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展开《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是游记散文的典范。文章视角独特,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奇景,兼具形美、音美和意美的特色。作者分别描写壶口在雨季和枯水季的见闻感受,抒发其对于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对有同样伟大个性的人和有着伟大性格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讴歌。本单元为“游记单元”,应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游踪,写景角度和方法,揣摩品味游记语言对景物细腻的描绘,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思和对祖国山水的独特感悟与理解。
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了初中一年半的学习,对于游记的特点,已经有了《小石潭记》的学习经验积累,作者的游踪比较容易把握。而对于写景的角度和方法运用,有《三峡》《与朱元思书》等篇目的学习铺垫。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导”少“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品味,引导学生感受壶口瀑布气势磅礴和文化内涵。其次,注重朗读训练和语用训练,以巧妙的方式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经典作品中积累常见短语和常用的句式及修辞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游记文体要素,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方法基础。
2.反复品读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体会课文的风格特点。
3.领会黄河精神内涵和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本文宏阔细腻、畅达凝练的语言,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
难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感受对黄河和民族精神内涵的悠远思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关于壶口瀑布的短视频,它是《航拍中国第一季 陕西》中关于“壶口瀑布”的介绍。看完视频,同学们对壶口瀑布有什么样的印象?(学生自主发言)
二、新课教学
任务一:感受印象美,制作一张瀑布名片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并整合关键信息。制作一张瀑布名片,向游客们介绍壶口瀑布。
预设: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浩渺的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忽然收束,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并从二十多米落差的壶口急跌而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故得名“壶口瀑布”。
任务二:探寻瀑布美,拍摄一支风光大片
为了让游客们获得更好的视听体验,请你拍摄一支风光大片,以供游客们足不出户,即可领略壶口瀑布的绝美风光。
如果你是摄制组的一员,在雨季和枯水季之间,你更推荐大家在哪个季节去拍摄瀑布的画面呢?
1.雨季赏瀑布
拍摄地点(所至):下到滩里——逃离到岸上
“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
拍摄景物(所见):雨季的瀑布描写
①听 觉: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②视 觉:“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拍摄理由(雨季的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
师小结:雨季的壶口瀑布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和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能让人心神警觉,急慌慌地扫两眼,便匆匆逃离。枯水季水势正好,能让人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以多角度地观察壶口瀑布的姿态。因此,更推荐枯水季去拍摄。
2.枯水季赏瀑布
拍摄地点(所至):下到滩里——逃离到岸上
拍摄景物(所见),拍摄理由,请结合文章第3、4段的内容,完成拍摄脚本。
3.细细品味和朗读镜头二和镜头三部分,探究梁衡是如何“同每一个词搏斗”,用静态的文字来表现动态的镜头画面,将语言的艺术发挥到极致。
(1)品叠词——换词比较
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②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一齐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着,搡着,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一堆白雪。
明确:在描写河面仰观景象时,用“排排”“推推搡搡”“堆堆”更能展现壶口瀑布排山倒海一般的恢宏气势。这一排排的黄河之水仿佛是一排排的战士,带着高昂的士气席卷而来,当我们在读到这些词语时,可以适当地拉长语调。
(2)品动词——分类比较
句子: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明确:“涌、挤、撞、推、搡”从横向的角度去表现壶口瀑布的浩大水势;“呼、拥”从纵向的角度去展现壶口瀑布的湍急水流;“撞、碎”分别从正面和侧面的角度去体现黄河强盛的力量。当我们在读到富有力度的动词时,可以加之重音朗读。
(3)我们从词语的角度进行了品析,你觉得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品析呢?(小组交流讨论)
老师适时点拨
4.正所谓“未过壶口不成河,未经磨难不成才”黄河孕育了壶口,壶口也成就了黄河。在开机前的商讨会议中,有组员提出我们漏拍了一个很重要的镜头,他认为这次拍摄必须要用特写镜头拍摄河底巨石的画面,你怎么看?
明确:面对如钢似铁的石头,黄河水“凿”“旋”“切”,毫无畏惧之心,不退反进,愈挫愈勇。石约束着水,但是水也以同样的力道回击着石头。在水与石的搏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一个人,一群人,中华民族。
5.既然文中已经非常详细地描写了枯水季的瀑布,为什么还要提到雨季的瀑布呢?
明确:从不同季节来表现壶口瀑布的不同之美,形成对比。雨季粗笔简写,枯水季细写描摹,使文章在选材、构思上详略得当。雨季只写俯视所见,枯水季俯仰四顾,使得文章在描写角度上丰富多元。
任务三:领悟精神美,朗读一段画外音
1.梁衡先生认为,大凡看景只看人为的热闹,是初级;抛开人的热闹看自然之景,是中级;又能抛开浮在自然景上的迷眼繁花而看出个味和理来,这才是高级。纵观全文,你觉得文章只是在向我们描绘黄河壶口瀑布这一胜景吗?
明确:“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诠释了黄河的个性:无坚不摧、坚韧刚强、勇于反抗、勇往直前,准确生动,易于理解。作者的意思是:第一,黄河的个性是柔中带刚的,蕴蓄着无尽的力量,所以才能穿凿巨石,改变地貌;第二,未经磨难不成材,黄河的个性也是在巨石的逼迫、抵拒中在最终铸就的,甚至可以说“未过壶口不成河”。作者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2.拍摄任务即将圆满结束,请对课文最后一段直抒胸臆部分进行创意变式朗读(如改变句子的排列、增字删字等),为线上观景台的宣传视频配上画外音,向中外游客展示黄河之水的伟大力量。
三、课堂小结,深刻体会
黄河之水天上来,走到壶口,一跌千丈,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而就在这生死一线的刹那,我们看到了黄河的壮举,也看到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屈生存的伟大!师生配乐诵读《黄河颂》与课文的结尾片段:啊!黄河,您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您挟而不服,压而不弯;您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您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首尾呼应,回环往复,在黄河水与壶口情里游走,感受黄河的伟大精神,跌跌撞撞着成长。
四、课后练习,作业布置
1.必做题运用课堂所学的所至、所见、所感,品味本单元《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语言,试着写一段赏析文字。
2.选做题推荐阅读梁衡《名川大山感思录》,品味其散文风格。寻找景与理的共存,得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思考。
五、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雨季的壶口瀑布(略) ——俯视 黄河的威势
枯水季的壶口瀑布(详)——定点换景
感悟黄河精神,表达赞美之情
自强不息 百折不挠
初中语文壶口瀑布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a href="/yw/tb_c13937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壶口瀑布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7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壶口瀑布教案及反思</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朗读课文,了解“所至”,细读课文,徜徉“所见”,品读课文,感悟“所想,布置作业,巩固所学,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7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壶口瀑布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反复阅读课文第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