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五节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2(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章第五节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2(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幼儿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
第五节
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2
课 型
新授
课 时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本小节是来自幼儿师范学校课本《幼儿心理学》第二版王振宇主编,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依据《新纲要》的理念:学习兴趣、情感、态度、能力、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能力在幼儿园就开始形成了。抓住这一心理发展关键期对幼儿进行自助、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养即符合新纲要精神,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段主要教学内容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中的第四节学前儿童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的内容,主要从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几个方面进行讲解,意在让学生掌握如何在后期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并正确处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括性知识,初步了解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学习了学前儿童认知、情绪情感、语言发展的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幼儿社会行为的规律和特点,为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工作及幼儿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了解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2.掌握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道德的发展。
学习重难点
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讲解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导学案、教案等
教学媒体
本章节PPT、案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故事导入:
在班级中的“自然角”放着一个仓鼠笼,里面有两只仓鼠,教师提醒幼儿不要碰笼子里的仓鼠。有一天,一名叫郝君的孩子听到一只仓鼠在痛苦的呻吟,于是他走到笼子边,摸了摸那只仓鼠,看看它怎么样了。他的同学凯文警告他说:“我要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老师不让我们这么做。”然后,老师把所有的事情都看在眼里,提醒凯文,郝君靠近笼子只是出于好意,希望可以帮助小动物。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到郝君和凯文对教师制定的规则反应不相同,按照皮亚杰和科尔伯格会的观点,如何解释和描述这种差异呢?幼儿的道德发展有哪些水平呢?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上具体又有什么表现呢?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解决这些问题,并从中获得关于幼儿道德发展的科学认识。
通过对故事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课程——幼儿的道德行为与发展。
让学生初步了解幼儿的道德行为。
活动二: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及内容
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法(对偶故事法)
研究内容:
1.研究儿童规则意识和规则实践的发展
2.关于儿童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
3.儿童公正观念的研究
(二)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
1.他律道德阶段(10岁以前)
儿童这时一般倾向于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其行为的正确与否,而不能从行为的动机上进行判断。同时,在这个阶段,儿童认为规则是一成不变的,不能进行协商的,他们不理解这些规则是由人们自己创造的,因而必须要遵守规则。
2.自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
此阶段的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认为规则和法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可以变通的。儿童在看待一些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会考虑行为的动机。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一)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
科尔伯格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用自己编创的道德两难故事来测量儿童的道德推理水平,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典型道德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二)科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每个水平又包括具体的两个发展阶段。
一级水平:前习俗道德(水平)
第1阶段:服从于惩罚定向
这一阶段儿童根据外部标准来判断好坏。
第2阶段:快乐的相对主义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规则的看法不再那么绝对,开始领悟到什么事都有不同的看法。
二级水平:习俗道德(水平)
第3阶段:好孩子定向
在这一阶段,能获得赞扬和维持与他人良好关系的行为就是好的。儿童会注意遵从朋友或家庭的标准来维持好名声。
第4阶段:社会秩序与权威的支持
这一阶段青少年开始强调服从法律,注重维护社会秩序。
三级水平:后习俗道德(水平)
第5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
这一阶段出现了以前没有的道德信念的可变性。道德的基础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一致意见。如法律不符合要求,可以通过民主程序协商改变。
第6阶段:普遍的原则
这一阶段个体即遵从社会标准也遵从内化的理想。决策的依据是抽象的原则如公正、同情、平等。这种道德是以尊重他人为基础的。达到这一发展水平的人将具有高度个体化的道德信念,它有时是与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社会秩序相冲突的。
科尔伯格所做的许多实验研究发现,该阶段理论与儿童道德判断的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只有少数成人达到阶段五,达到阶段六的更是少见。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都是按顺序经过这几个阶段的,不能超越,只能循序渐进。
关于儿童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情况
对偶故事:
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听到妈妈叫他吃饭,就去开吃饭房间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张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子内有15只杯子。结果约翰打开门,撞倒了椅子,打碎了15只杯子。
B.有一个男孩名叫亨利,一天,他妈妈外出,他想拿碗橱里的果酱吃。他爬上椅子伸手去拿,因为果酱放得太高,他的手够不着,结果在拿果酱时,碰翻了一只杯子,掉到地上碎了。
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问题:
1.海因兹应该这样做吗?
2.为什么应该?为什么不应该?
3. 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
阅读案例,小组进行讨论思考儿童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趋势。
活动三: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三、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
1.具体性
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制约了他们的道德发展。只能根据人们行为的表面现象和某些外部特点以及行为的直接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
2.他律一自律
幼儿期的道德判断是按成人的标准和态度进行的,他律占主导地位。
3.情绪性
幼儿的道德行为常受其情绪的影响,他们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时个体情绪的满足程度。
4.模仿性
爱模仿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通过对榜样行为的模仿,幼儿学到良好的或不良的道德行为方式。
四、幼儿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
1.家庭与其父母
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化的目标在第一时间都是通过父母传递给儿童的。
2.游戏及其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尤其是角色游戏。
3.同伴及其交往
同伴之间的交往有助于儿童道德情感的形成。
4.社会榜样
为儿童提供正面的榜样,是形成儿童道德行为的关键途径。
5.教师及其环境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教师慢慢成为儿童心目中的权威。
活动四:
巩固练习
素质提升
课堂练习:
1 1.儿童的行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影响儿童行为的
内在因素是( )。
A.观念 B.信仰 C.规则 D.道德
2.处于他律阶段的幼儿往往根据( )来判断行
为的好坏。
A.最初动机 B.行为时机
C.成人态度 D.实际后果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何收获?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及内容
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法(对偶故事法)
(二)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
1.他律道德阶段(10岁以前)
2.自律道德阶段(9~10岁以后)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一)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
道德两难故事
(二)科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一级水平:前习俗道德(水平)
第1阶段:服从于惩罚定向
第2阶段:快乐的相对主义
二级水平:习俗道德(水平)
第3阶段:好孩子定向
第4阶段:社会秩序与权威的支持
三级水平:后习俗道德(水平)
第5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
第6阶段:普遍的原则
三、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
1.具体性
2.他律一自律
3.情绪性
4.模仿性
四、幼儿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
1.家庭与其父母
2.游戏及其活动
3.同伴及其交往
4.社会榜样
5.教师及其环境
作业:
1.请根据本次学习,完成课后思考题与相关习题。
2.完成本小节课程的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四章 第五节 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2
三、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
1.具体性
2.他律一自律
3.情绪性
4.模仿性
四、幼儿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
1.家庭与其父母
2.游戏及其活动
3.同伴及其交往
4.社会榜样
5.教师及其环境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及内容
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法(对偶故事法)
(二)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
1.他律道德阶段(10岁以前)
2.自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一)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
道德两难故事
(二)科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一级水平:前习俗道德(水平)
第1阶段:服从于惩罚定向
第2阶段:快乐的相对主义
二级水平:习俗道德(水平)
第3阶段:好孩子定向
第4阶段:社会秩序与权威的支持
三级水平:后习俗道德(水平)
第5阶段:民主地承认法律
第6阶段:普遍的原则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学前儿童的道德发展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通过对故事和案例的解剖分析,具体深刻了解了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为后期的教学实践中正确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第一章+第一节+心理学与幼儿心理学概述(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的概述,心理现象及心理过程的分类,幼儿心理学的内容,幼儿心理学的任务,研究幼儿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五章第二节幼儿的气质2(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幼儿气质发展的特点,幼儿气质的影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四章第五节幼儿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发展1(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