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2024)法不可违试讲课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法不可违试讲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违法无小事,法律链接,指引作用,评价作用,违法行为,慧眼识违法,小试牛刀,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政治认同: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2.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3.健全人格: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自主学习导航cntents
材料一:王某自2024年5月以来,多次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辱骂、诋毁中国国家队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言论,其行为已涉嫌扰乱网络秩序和公然侮辱、诋毁他人。目前,嫌疑人王某已被广州番禺警方依法拘留。 材料二:据北京大兴公安分局通报,在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贺某某恶意编造信息、公然诋毁运动员和教练员,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大兴公安分局已依法将贺某某拘留。
思考:(1)以上两位公民的行为会造成哪些影响?(2)进一步说明法律有何作用?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九百二十九条 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造成委托人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请求赔偿损失。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第四十三条 财产代管人应当妥善管理失踪人的财产,维护其财产权益。
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指引作用】②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作用】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Ⅰ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合作探究:浏览教材,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慧眼识违法:以下违法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种?并说明理由。
2.违法行为的含义A、分类B?
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
②根据对社会危害程度分
违法就是犯罪,这种说法对吗?
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
持刀抢劫他人财物。聂某某因醉驾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拘役并处罚金。甲把乙打成重伤,丧失劳动能力,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四五盏,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某公司因擅用李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小强的爸爸因酒后驾驶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2)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3)刑事违法行为:拘役、罚金、有期徒刑、死刑······
学以致用:辨一辩我们边身的违法行为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了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②在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3.警惕身边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
初三学生小明自从与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结交后,逐渐变得无心学习。一次为了和朋友聚会,小明向张某借了500元钱,事后却拒绝归还,张某只好将其起诉至法院。根据《民法典》有关规定,法院判决小明限期归还欠款。小明在校外还与朋友们拦截低年级学生索要钱财,经举报,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小明等人行政拘留的处罚。然而小明仍不思悔改。一天夜里,他撬开王大娘家的门锁入户,并实施盗窃。后经审理,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小明有期徒刑三年。
1.小明的三种行为有哪些“同”与“不同”?2.小明的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3.小明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4.怎样养成遵章守法的习惯?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积极防范侵权和违约行为
1.底线是对人、对事、对物所能普遍接受的最低限度、最低要求,是“门槛”和“红线”。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每一个公民都应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显得越来越重要。每一个公民行为的底线应该是( )A.不说谎 B.不违法 C.不违纪 D.不犯罪
2.池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罚款;瞿某因酒驾被处拘役,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3.小明所在班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下列四个案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判断正确的是( )A.小华情绪失控殴打他人,致人重伤——承担民事责任B.李老板因生意亏本拒不履行合同——承担行政责任C.小杨给110打电话谎报险情——承担刑事责任D.司机小李捡到乘客钱包拒不返还——承担民事责任
4.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以下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 )①拨打 119 谎报火警②驾驶车辆闯红灯③工商部门对企业申请营业执照不予答复④拾到他人遗失物拒不归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背景图ppt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背景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违法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学导航,违法行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