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1.《赵州桥》教学实录
展开《赵州桥》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掌握赵州桥的基本信息,如建造时间、地理位置等,学习如何通过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和分析,总结和归纳赵州桥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2.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赵州桥的历史、特点和价值。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赵州桥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赵州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赵州桥的基本信息、特点和历史背景。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分析和理解文本信息,总结和归纳赵州桥的特点,并对其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探究。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师:河北省有个赵县,古时叫赵州,赵州有座赵州桥。请读课题。生:(齐)赵州桥。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现在我找几个同学读读看。(生读第1 自然段)师:你读得很流畅,尤其是最后的数字。(生读第2 自然段)师:同学们,他读得怎样?生:他把数字读得很响亮。生:我感到了桥很长很宽。师:读得很不错,但是漏了一个字,什么字?生:(齐)各。师:这个字能不能漏掉呢?生:不可以,没有“各”,还以为只有小桥洞呢。师:是的,请再读一遍。(生再读第 2 自然段)师:在这一段里出现了一个生字“毁”,从预习单来看,大家认为这个字是最难写的。(出示:毁)“毁”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冲垮。师:对。谁能提醒一下,“毁”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左下角的“工”第二横变成提了。生:左上部分两个横不能碰到一起。师:你说得对。毁字的左上部分是一个汉字“臼”,请大家跟我读。臼,是古代的一种容器,用木头或者石头制成, 中间凹下。古人把稻谷放在里面,用杵棒捣去皮壳。“毁”在古代是这么写的:毁。请大家观察一下,“臼”的两短横像不像容器里放着的稻谷? 就这样记“毁”,好吗?(生读第3 自然段)师:听她的朗读,我马上能想到桥两侧精美的图案。(投影出示三幅有关龙的雕刻图案)是不是这样的图案?生:(齐)是。师:大家读得真好,不管是个别读,还是齐读,都很认真、投人。二、读书讨论,把握大意师:语文课就是读书课,我们继续读书。赵州桥举世闻名,为了让从来没有实地游览过的读者了解赵州桥,课文作者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情况呢?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能发现几点。(生浏览课文)生:课文告诉我赵州桥建造的时间、设计者,还有建造地点。师:这个同学一下子发现了赵州桥的三个信息, 很了不起!这些信息都在课文第1自然段。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赵州桥建在什么地方?生:(齐)河北赵县的洨河上。师:赵州桥的设计者是——生:(齐)李春。师 : 赵州 桥 建 造 的 年代是——生:(齐)隋朝。师:也就是距今——生:(齐)一千三百多年了。师:来,我们继续往下读书,继续来发现。生:我知道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以及结构。师:好,请你先把介绍桥长度、宽度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师:如果我写成这样:桥很长很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有什么不同?生:课文的句子更能体现出赵州桥的宽和长。师:我们教室长十米,赵州桥大约有几个教室长?生:五个多。师:够长。我们教室宽六米,赵州桥大致有几个教室宽?生:一个半教室。师:是啊,作者用准确、具体的数字写出了赵州桥的雄伟与坚固, 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请找出来。生:“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师:赵州桥的大桥洞多大?好比几个教室?生:大桥洞跨度有三四个教室那么大。师:真雄伟啊! 课文第1自然段也有数字,请齐读——生:“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师:一千三百多年,多么坚固的赵州桥啊。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就说过:“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一千三百多年就说明了一切。”有没有同学发现桥是怎样的结构?生:“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师:你发现了这个核心信息,非常有眼光。课文说这是建桥设计上的一个创举,“创举”是什么意思?生:首先提出或做出的举动。师:赵州桥的哪些设计是建桥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生: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师:这是赵州桥设计的创举,这个创举很有作用。有什么用呢? 平时——(生读,略)师:发大水的时候——(生读,略)师:这种设计有两个作用,课文用了一对关联词是——生:既……又……。师:这样的一座赵州桥让你感到什么?生:李春真是了不起。生:我为一千三百多年前就有这样的创举感到自豪。师:请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几句话。(生齐读)师: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么多信息, 它们都是在诉说一个事实:赵州桥很坚固。作者还介绍了什么情况?生:桥面两侧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生:这些图案非常美观。师:雕刻是刀和石头碰撞的艺术。雕得怎样?读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生:(齐)“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师:这句话可以换哪个词来说?生:活灵活现。生:栩栩如生。师:据统计,赵州桥两侧的栏板上共设计了56条龙, 它们姿态不一,生动逼真,真让人神往。课文还介绍了赵州桥的什么?生: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生:赵州桥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师:是啊,这里介绍了赵州桥的历史价值。大家发现,作者写了很多关于赵州桥的信息,有基本情况,有主要特点,有历史价值。比一比,这些信息中,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生:赵州桥的坚固、美观。师: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这一层意思,是哪一句话?生:“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师:能不能这样写“这座桥不但美观,而且坚固”?生:不行。生:桥第一重要的是坚固,所以要先写。师:你很像桥梁专家。生:赵州桥在坚固的基础上还很美观。师:你认为美观更难得。生:课文第3 自然段里,作者想要突出赵州桥的美观。师:好啊,你发现了最重要的信息,课文第3 自然段在写赵州桥的——生:(齐)美观。师:这正是这句话的后半句内容。这句话的前半句在写赵州桥——生:(齐)坚固。师:你们看,这句话前半句承接了第2 自然段的内容,后半句呼应了第3自然段的内容,它就像课文中的一座桥,把前后两个自然段很好地连接了起来。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作过渡句。课文一共4个自然段,作者主要写了中间两个自然段。这个单元的目标是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大意,我们可以怎么说?生:“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师:简单吗?太简单了。当你找到方法,学到规律,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三、提问探究,体会智慧师:古人讲小疑则小进,读书要发现信息,还要学会质疑。读了课文,你有没有问题?生:李春是隋朝什么人?生:石匠啊。生:那隋朝是什么朝代?生: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朝代啊。师:看来你对历史人物很感兴趣,下课了可以去找一找。生:为什么赵州桥没有桥墩?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在课文第几自然段?生:第2 自然段。师:谁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生:赵州桥栏板上龙的图案是刻好了再砌,还是砌好了再刻?师:这个问题我备课时没有想到,向你学习。我无法回答,需要查找有关资料, 我们一起努力,好吗?生:为什么赵州桥上刻的都是龙的图案?师:好问题。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课前我曾找了好多资料,但是没人能回答。我们来猜猜看,为什么赵州桥栏板上刻的都是龙的图案?生: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觉得龙很吉祥。师:你的猜想很有道理。生:李春很爱自己的国家,他知道龙代表着富强,希望自己国家富强。师:大家都知道,龙代表着力量。中国古代有个很聪明的人,叫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可见龙往往代表人们美好的愿望。古人把龙雕刻到桥上,又是寄托了怎样的希望呢?生:人们希望安全过桥,山洪不再暴发,不再冲毁桥梁。师:是啊,隋朝统一中国后,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赵州桥所在的赵县当时是南北交通必经之地,交通十分繁荣,可是常常被城外的洨河阻断。这是季节性河流,汛期洪水很大。还有问题吗?生:今天来看赵州桥好像也不是很厉害,怎么就能代表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呢?师:是啊,我们讨论讨论看,怎样把这个问题和别人完整、清晰地交流。(生热烈讨论)生:因为全部用大石头砌成,而且都是人工建造,不像现在都用机器。生:拱形的大桥洞很容易支撑桥身,这样的物理知识,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朝人已经掌握了,很了不起。生:石匠用刀在栏板上刻了好多龙,刻得像活了一样。师:这就是当时工匠的才干,所有这些如果离开一个条件就不那么雄伟美观,谁发现了?生:赵州桥是历史遗产,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师:你发现的信息很关键。刚才我们通过讨论,得到了四个方面的答案,谁能完整地回答刚才这位同学的疑问?生:赵州桥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全部用人工完成。工匠们用掌握的物理学知识,设计了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的拱形小桥洞,还在桥身的栏板上雕刻了精美的图案,所以说赵州桥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师:你说得完整、清晰,掌声送给他。谁还想说?建议你用上一些关键词,如“创举”,再如关联词“不但⋯⋯而且”。生:赵州桥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朝, 它全部用石头砌成,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李春运用了物理学原理,没有桥墩, 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样,发大水的时候, 桥就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因此说赵州桥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师:给他掌声。(生热烈鼓掌)四、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师:是啊,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赵州桥不但坚固, 而且美观,它不但完美地解决了当时人们过河难的问题,而且完成了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现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过,赵州桥可谓中国工程界一绝。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将赵州桥选定为第十二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作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赵州桥被誉为“天下第一桥”,足以值得炎黄子孙自豪。请大家带着这种感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赵州桥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师:今天我们的作业有两道题目——(出示)借助过渡句写出课文主要内容。1.任选一题完成:(1)写一段话:若干年后,洪水再次侵犯洨河。这次,洪水抬头一看,它惊呆了……(2)口头介绍:回家把赵州桥介绍给家长,用上数字,讲清特点,最好用上“创举”“既……又……”“不但……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