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题2 原子结构表格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认识原子的结构,掌握构成原子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判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了解科学家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培养敢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见解,勇于修正或放弃错误观念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体会计算原子质量的大小有特定的标准,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是通过了解科学家探究原子的结构的过程,使原子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明确原子的结构。这是学生初次学习微观物质的内部结构,构建微观与宏观的联系,继续完善微粒观。同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深刻理解也是后续的定量研究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基础。本课时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以后学生学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基础。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分子、原子的微观概念,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并且知道了原子质量很小,这是本课时的知识基础。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微观粒子的计量,而相对原子质量又比较抽象,对一般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并能读懂原子结构示意图。
2.根据科学实验证明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的结构,通过抽象的思维了解原子的大小及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性质特点。
3.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4.能运用概念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5.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6.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核心素养
建立化学观念: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认识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内部各粒子之间的关系。体会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计量观和计量意识以及敢于提出质疑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1.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
难点:1.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的比较。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原子还能再分吗?
【图片展示】原子核裂变——原子可以再分。
为了揭示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科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科学研究。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先人的足迹来认识原子的结构吧!
【化学史】原子结构发现史。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提问】1.如果原子是像道尔顿所说的实心球,大部分α粒子可能穿过吗?
2.α粒子带正电,实验中的偏转说明了什么问题?
3.如果原子核质量很小,α粒子能被弹回来吗?
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确定了原子的结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
观看化学史,思考,总结。
通过教师引导,回答相关问题。通过思考得出原子的内部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引起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思考。
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进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站在科学家的角度还原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
环节二:原子的结构
展示“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但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原子中: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没有中子)。
4.不同原子,质子数不同。
5.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观看原子的内部结构图,得出原子的构成。
通过观察数据,总结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关系。
以宏观的体育场和蚂蚁为代表,帮助学生对比原子和原子核之间的大小差异。宏微结合,便于理解。对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相对原子质量
科学家们经过实验,测定出五种原子的实际质量:
氢 1.67×10-27 kg
碳 1.993×10-26 kg
氧 2.66×10-26 kg
钠 3.818×10-26 kg
铁 9.288×10-26 kg
原子的质量很小,因此国际上统一使用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
1.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2.你能用文字表示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吗?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资料】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的确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曾经以氢原子的质量、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标准,但因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终都没有被采用。1961年,国际上正式开始采用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来计量原子的质量。
【多媒体展示表格】思考:
1.相对原子质量是否有单位?与原子质量单位是否相同?
2.观察表格,总结规律。
【板书】
一、相对原子质量
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讲解推导过程。
【资料】
认识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的卓越贡献。他于1991年测定的铟原子和1995年测定的铈和铕的相对原子质量,均被国际原子质量委员会采用为新值。
学生思考,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
学生分组计算氢、氧、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自己总结、体会。
通过观察表格,总结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认真阅读资料,交流感想。
通过具体的数据,得到原子的质量很小,计算不便的认知。
引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通过计算,体会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体会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板书设计
课题2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一、原子的结构
二、原子中: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没有中子)。
4.不同原子,质子数不同。
5.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三、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第三单元课题2第1课时。
2.练习与应用第1、2、4、7、8、9题。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课题3 元素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a href="/hx/tb_c404953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3 元素表格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内容和地位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课题2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a href="/hx/tb_c404953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2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课题2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a href="/hx/tb_c404953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2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