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2024)五年级语文上册 【分层作业】(附答案)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课时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翻译下面的句子,感知内容,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与“默而识之”中“识”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博闻强识B.识记C.识别D.知识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敏而好学( )
A.常常 B.喜好 C.容易
(2)默而识之( )
A.记住 B.认识 C.知识
(3)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
A.浪漫 B.心不在焉 C.随意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应放入( )处。
苏轼年少时,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① 其父苏洵看见后,却担心他小小年纪狂妄自大,自满不前。 ② 于是,苏洵把对联改了一下: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③ 苏轼见了,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更加发奋读书, ④ 终于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5.感知内容
1.《论语》三则通过强调做学问中____、____、____的重要性以及____、____的原则,给了我们读书和做人的深刻启示。
2.朱熹的读书“三到”通过论述读书中____、____、____的关系,说明了三者对于读书的重要性,尤其强调了____的重要性。
3.曾国藩对士人读书提出了____、____、____的“三有”论,阐述了三者对于读书人的重要性,缺一不可,给读书人以莫大的启示。
课内阅读。
古人谈读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6.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漫浪:________________[来源:Z#xx#k.Cm]
(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_______
7.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_____________。
8.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是只要专心读书,眼与手就会积极配合好。
B.最后一句话用设问句式强调“心到”的重要性。
C.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心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10.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写出与该成语的出处有关的人物。
( )( )挂书_______ 韦编( )( )_______
凿壁( )( )_______ 囊( )映( )_______
悬梁( )( )_______ 手不( )( )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
“默而识之”中“识”读:zhì。
A.“博闻强识”中“识”读:zhì。
B.“识记”中的“识”读:shí。
C.“识别”中的“识”读:shí。
D.“知识”中的“识”读:shí。
2. B A C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敏而好学:天资聪明而又好学。好:喜好。
默而识之: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识:记住。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意思: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漫浪:随意。[来源:学。科。网Z。X。X。K]
3.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嘴难道会不到吗? 天资聪颖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文言文的句子翻译尽可能做到字字翻译,如果翻译后句子的意思表达不完整或者不通顺,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调整语序,做到“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既:既然。岂:难道。代入句子中则可以翻译为:心既然到了,眼和口难道还不到吗?
(2)敏:聪明。好学:喜欢学习。耻:以……为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连起来就是:聪明又爱好学习,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4.A
【详解】本题考查段落中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是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在文中指苏轼年少时,不谙世事,一腔热情但少了些顾虑,容易给自己带来麻烦。从“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这副对联中可以体现这一点,会让人误解苏轼已经做到了“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显然年少的他还没做到这一点。况且,天下字人间书之多,是不能穷尽的,对待学识更应有谦逊的态度,所以,其父苏洵才会将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所以,放在①处最合适,放在其他地方都不能和前后内容连贯起来。
5. 勤勉 谦虚 实事求是 学习 育人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 有志 有识 有恒
【解析】略
6. 随意 要紧,重要 7.心到、眼到、口到。 8.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9.B
【解析】6.本题考查了文言字词的解释。
结合句子来理解。
(1)“却只漫浪诵读”意思是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漫浪:随意。
(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意思是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急:重要。
7.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文章“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可知,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心到、眼到、口到。
8.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是“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9.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意思是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表达的是只要专心读书,眼与手就会积极配合好。这个句子用反问句式强调“心到”的重要性。故选B不正确。
【点睛】参考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10. 牛 角 李密 三 绝 孔子 借 光 匡衡 萤 雪 孙康,车胤 刺 股 孙敬,苏秦 释 卷 吕蒙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成语和成语理解。
牛角挂书:唐李密贫寒,乘牛挂书于角上,边行边读书。
韦编三绝:据说孔子晚年爱读《周易》,因翻动次数多,使穿竹简的皮带断了好几次。后用来形容勤奋学习。
凿壁借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用练囊装萤火虫数十只来照明。映雪:晋代孙康聪明好学,但家贫不能点灯,冬天利用雪地的反光来读书。形容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勤学苦读。
悬梁刺股:这则成语以孙敬“头悬梁”和苏秦“锥刺股”的故事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手不释卷:形容读书勤奋,用功好学或读书入迷。主人公是吕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句子乐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忆读书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照样子写词语,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字音与字形全对的一项是,照样子,巧变生字并组词,解释加点词的含义,选出加点词语的含义,选词填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句子训练,这棵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