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2.(2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甲骨刻字B.烧制陶瓷C.粮食酿酒D.火药爆炸
3.(2分)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
4.(2分)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 )
A.B.C.D.
5.(2分)小江同学将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就“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B.假设或猜想
C.观察D.得出结论
6.(2分)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7.(2分)下列有关硬水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取样品B.滴加肥皂水
C.振荡D.加热水样
8.(2分)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实验前先将镁条用砂纸打磨
B.发出耀眼白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白色固体
(多选)9.(2分)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B.氧化汞汞+氧气
C.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D.镁+氧气氧化镁
10.(2分)有关水天然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B.循环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在不断变化
C.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D.该循环过程中水分子的大小和排列方式都发生了改变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0分。若有两个答案,漏选1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
11.(2分)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如图四种变化中能体现“水蒸发”的微观本质的是( )
A.
B.
C.
D.
12.(2分)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应放在标尺的最大刻度线处
B.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应使用镊子
C.称取20.5g食盐,砝码放反了,1g以下用游码,实际称取了21.5g
D.称氢氧化钠质量时,应该将其直接放在盘中
13.(2分)根据如图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品红的扩散速度相同
B.浓氨水变红
C.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无关
D.实验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14.(2分)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2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大于10mLB.小于10mLC.等于10mLD.无法确定
(多选)15.(2分)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里的水在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③所对应的水分子的间隔一定是最小的
B.①→②→③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大小不变
C.①→②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被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
D.①→②→③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逐渐减慢,但不会停止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1分)
16.(5分)A~E分别叙述分子的某种特性,请选择合理的解释,将序号填入下列横线上。
A.分子间有间隔;
B.受热分子运动速度加快,间隙变大;
C.分子有质量,但很小;
D.分子不断地运动;
E.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1)20mL水和2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40mL ;
(2)在很远的地方可闻到酒的香味 ;
(3)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 ;
(4)碘的蒸气、碘的固体颗粒都能使淀粉变蓝 ;
(5)一滴水里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
17.(14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胜利举办得益于人工造雪技术的使用,这次冬奥会的造雪,水的利用不会对生态有影响,并且这些雪和水的转化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等冬奥会结束,冰雪消融,这些水将会回到事先准备的蓄水系统,被重新利用到其他领域,不断的循环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天然循环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是 。
(2)水通过造雪机变成雪的过程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种类
B.分子间隔
C.分子数目
D.分子大小
(3)冬奥会结束后雪变成水重新被利用,体现了节水意识,下列方法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填序号)。
A.安装节水龙头
B.淘米水浇花
C.用洗衣水拖地
D.打井取用地下水
(4)造雪用的水多为硬水,若重新被利用到饮用水,生活中可通过 使其软化,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可加入 。
(5)等冬奥会结束雪融化得到的水被重新利用,需要经过一系列净水操作,如图为净水过程,请完成以下问题:
①明矾的作用是 ;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 ,该过程主要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图2是某同学设计的过滤装置,他还应补充的仪器名称是 ,其作用是 ;补充上述仪器后,该实验还有一处明显错误 。若经过过滤操作后,所得液体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缘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18.(12分)太空空间站中水是无比珍贵的,所有生活用的废水,需要进行加工再生循环利用,多余的废水,会被收集起来,进入污水净化系统,净化后再进行蒸馏,然后进行电解制氧,从而实现水的循环使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太空制氧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如图1所示。装置中b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水通电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②图2是某同学的改进实验,你认为该装置的优势是 。
(2)图3为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一定改变的微粒是 。
②此实验证明的结论是 。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39分)
19.(6分)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倒开水时,要把暖水瓶的软木塞 (填“倒放”或“正放”)在桌面上。刷洗碗碟后,判断是否刷净的标准是 。
(2)厨房里的食用油用 (填“细”或“广”,下同)口瓶盛装,食盐用 口瓶盛装,与实验室贮存药品相似。
(3)遇到安全事故要及时正确处理,比如酒精灯被不慎打翻着火,应该 。
(4)对实验剩余的药品要学会正确处理。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倒入水池,用水冲走
B.带回家玩
C.放入实验室指定的容器中
D.扔掉
20.(10分)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是必备的实验技能。
(1)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先使试管 ,用 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需要的仪器是 。
(2)某同学向量筒倾倒液体时的操作如图,纠正其中的两处错误: , 。
(3)称量金属块的质量时,应先把天平放在 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到标尺的 位置上,发现横梁指针如图,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使天平平衡;测量时,应将被测物放入 (填“左”或“右”)盘;天平再次平衡时,所加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该被测物质的质量为 g。
21.(9分)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完成了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以验证水的组成。
(1)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纯度,如图1所示,如果发生 声,表明氢气不纯净,发出 声音,表示氢气较纯净。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容易发生 。
(2)图2所示实验:①可以观察到,导管口处氢气安静燃烧产生 色火焰。此过程中, 能转变成了 。
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基本类型是 。
22.(7分)据报道:某商铺发生煤气罐爆炸,经初步调查,是液化石油气钢瓶连接软管老化,造成液化气泄漏,遇明火燃烧,发生燃爆。小刚同学想探究液化气燃烧是不是化学变化。
请你参与他的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吗?
【查阅资料】液化气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猜想与假设】液化气燃烧是为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小刚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打开液化气,点燃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
①玻璃杯内壁出现 ,说明 。
②手摸玻璃杯壁有 感觉。
③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说明 。
【获得结论】液化气燃烧是 ,作出此判断的依据为 。
23.(7分)开展家庭小实验时,我们可以就地取材,用家庭中的日常用品代替实验室中仪器来完成实验。请选择实验室里作用相似的仪器,将其名称填入下表中对应的位置。
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解: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C、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属于天文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甲骨刻字B.烧制陶瓷C.粮食酿酒D.火药爆炸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甲骨刻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烧制陶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火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3.(2分)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解答】解: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质软,描述的是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4.(2分)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 )
A.B.C.D.
【分析】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筒不能进行加热,故选项错误。
B、试管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选项正确。
C、滴瓶不能进行加热,故选项错误。
D、漏斗不能进行加热,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可用于接加热的仪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2分)小江同学将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就“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B.假设或猜想
C.观察D.得出结论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小江同学认为“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假设或猜想。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分)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化学的用途和研究的内容、学习化学的方法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的说法是错误,化学是把双刃剑,只要正确合理的利用化学就会造福人类,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熟记化学研究的内容,知道学习了化学后能研究哪些方面,如何才能使化学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7.(2分)下列有关硬水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取样品B.滴加肥皂水
C.振荡D.加热水样
【分析】A.根据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振荡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使用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不要把气体鼓入液体中,故A错误;
B、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在试管口正上方正立,不要伸到试管内,更不能触壁,故B正确;
C、振荡试管时不能上下振荡会使液体药品溅出,要左右振荡,故C错误;
D、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如图试管内液体过多,容易溅出伤人,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室仪器的使用。
8.(2分)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实验前先将镁条用砂纸打磨
B.发出耀眼白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白色固体
【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
【解答】解:判断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实验前先将镁条用砂纸打磨,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白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多选)9.(2分)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B.氧化汞汞+氧气
C.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D.镁+氧气氧化镁
【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镁+氧气氧化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 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有关水天然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B.循环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在不断变化
C.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D.该循环过程中水分子的大小和排列方式都发生了改变
【分析】A、根据水的天然循环,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水汽化需要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故选项说法正确。
B、循环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在不断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汽化需要吸热,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循环过程中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水分子的大小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水的天然循环、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0分。若有两个答案,漏选1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
11.(2分)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如图四种变化中能体现“水蒸发”的微观本质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水蒸发的过程分析,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没变,变化的是水分子间的间隔
【解答】解:水受热后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此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此变化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变;
故选:B。
【点评】认清图示的含义及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12.(2分)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应放在标尺的最大刻度线处
B.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应使用镊子
C.称取20.5g食盐,砝码放反了,1g以下用游码,实际称取了21.5g
D.称氢氧化钠质量时,应该将其直接放在盘中
【分析】A、根据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要放在标尺的0刻度进行分析;
B、根据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在添加砝码时,为防止腐蚀砝码,应使用镊子进行分析;
C、根据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进行分析;
D、根据称物质质量时,一般药品要放在纸上称,有腐蚀性的物质要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中称量,不可以将其直接放在盘中,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氢氧化钠质量时应将氢氧化钠放于小烧杯中进行分析。
【解答】解:A、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要放在标尺的0刻度,故A错误;
B、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在添加砝码时,为防止腐蚀砝码,应使用镊子,故B正确;
C、称取20.5g食盐,砝码放反了,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20g﹣0.5g=19.5g,故C错误;
D、称物质质量时,一般药品要放在纸上称,有腐蚀性的物质要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中称量,不可以将其直接放在盘中,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氢氧化钠质量时应将氢氧化钠放于小烧杯中,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13.(2分)根据如图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品红的扩散速度相同
B.浓氨水变红
C.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无关
D.实验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分析】根据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快,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的小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来分析。
【解答】解: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品红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扩散速度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是浓氨水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C、品红在60℃的水中扩散速率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B的分析可知,分子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是解题关键。
14.(2分)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2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大于10mLB.小于10mLC.等于10mLD.无法确定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解:该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20mL,实际体积等于2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仰视读数,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10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10mL。
故选:B。
【点评】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多选)15.(2分)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里的水在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③所对应的水分子的间隔一定是最小的
B.①→②→③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大小不变
C.①→②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被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
D.①→②→③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逐渐减慢,但不会停止
【分析】根据在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图,①②③表示水分子别在t1、t2、t3三个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结合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③对应的温度温度最低,但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②→③的过程中,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③所对应的水分子的间隔不一定是最小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①→②→③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①→②的变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是总是在不断运动的,①→②→③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逐渐减慢,但不会停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1分)
16.(5分)A~E分别叙述分子的某种特性,请选择合理的解释,将序号填入下列横线上。
A.分子间有间隔;
B.受热分子运动速度加快,间隙变大;
C.分子有质量,但很小;
D.分子不断地运动;
E.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1)20mL水和2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40mL A ;
(2)在很远的地方可闻到酒的香味 D ;
(3)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 B ;
(4)碘的蒸气、碘的固体颗粒都能使淀粉变蓝 E ;
(5)一滴水里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C. 。
【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和特征进行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解答】解:(1)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所以,20mL水和2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40mL,故选A;
(2)由于分子不断地运动,所以在很远的地方可闻到酒的香味,故选D;
(3)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由于水受热分子运动速度加快,间隙变大,故选B;
(4)碘的蒸气、碘的固体颗粒,都是由同种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都能使淀粉变蓝,故选E;
(5)分子有质量,但很小,一滴水里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故选C.
故答案为:(1)A;
(2)D;
(3)B;
(4)E;
(5)C。
【点评】准确理解分子的定义和特征,会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宏观的现象.
17.(14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胜利举办得益于人工造雪技术的使用,这次冬奥会的造雪,水的利用不会对生态有影响,并且这些雪和水的转化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等冬奥会结束,冰雪消融,这些水将会回到事先准备的蓄水系统,被重新利用到其他领域,不断的循环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天然循环属于 物理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是 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分子排列方式和间隔发生变化) 。
(2)水通过造雪机变成雪的过程发生改变的是 B 。
A.分子种类
B.分子间隔
C.分子数目
D.分子大小
(3)冬奥会结束后雪变成水重新被利用,体现了节水意识,下列方法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D (填序号)。
A.安装节水龙头
B.淘米水浇花
C.用洗衣水拖地
D.打井取用地下水
(4)造雪用的水多为硬水,若重新被利用到饮用水,生活中可通过 煮沸 使其软化,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可加入 肥皂水 。
(5)等冬奥会结束雪融化得到的水被重新利用,需要经过一系列净水操作,如图为净水过程,请完成以下问题:
①明矾的作用是 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 ;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 活性炭 ,该过程主要是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图2是某同学设计的过滤装置,他还应补充的仪器名称是 玻璃棒 ,其作用是 引流 ;补充上述仪器后,该实验还有一处明显错误 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挨烧杯内壁 。若经过过滤操作后,所得液体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ac (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缘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分析】(1)根据水的天然循环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进行分析;
(2)根据水通过造雪机变成雪,是水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数目、大小都没有改变进行分析;
(3)根据安装节水龙头,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水拖地,属于节约用水进行分析;
(4)根据加热煮沸可使水中钙、镁离子化合物转化为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进行分析;
(5)根据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过滤中要用玻璃棒引流,图2中没有玻璃棒,故还应补充的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水的天然循环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是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2)水通过造雪机变成雪,是水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数目、大小都没有改变。故选B。
(3)A、安装节水龙头,属于节约用水;B、淘米水浇花,属于节约用水;C、用洗衣水拖地,属于节约用水;D、打井取用地下水,不属于节约用水;故选D。
(4)加热煮沸可使水中钙、镁离子化合物转化为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故肥皂水能区分硬水和软水。
(5)①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活性炭,该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过滤中要用玻璃棒引流,图2中没有玻璃棒,故还应补充的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由过滤的注意事项并结合图示可知,该图存在的明显错误是: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的内壁。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都可能使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滤液浑浊;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也能使滤液浑浊;故选ac。
故答案为:(1)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分子排列方式和间隔发生变化);
(2)B;
(3)D;
(4)煮沸;肥皂水;
(5)①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活性炭;物理;
②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挨烧杯内壁;a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的净化等,注意理解加热煮沸可使水中钙、镁离子化合物转化为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18.(12分)太空空间站中水是无比珍贵的,所有生活用的废水,需要进行加工再生循环利用,多余的废水,会被收集起来,进入污水净化系统,净化后再进行蒸馏,然后进行电解制氧,从而实现水的循环使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太空制氧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如图1所示。装置中b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内,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水通电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H2OH2+O2 ,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分解反应 。
②图2是某同学的改进实验,你认为该装置的优势是 方便读出气体的体积 。
(2)图3为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氢原子和氧原子 ,一定改变的微粒是 水分子; 。
②此实验证明的结论是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分析】(1)根据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结合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b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少,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复燃则为氧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H2OH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②量筒有刻度,该装置的优势是:方便读出气体的体积。
(2)①由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一定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
②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实验证明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①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内,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H2OH2+O2;分解反应;
②方便读出气体的体积;
(2)①氢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39分)
19.(6分)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倒开水时,要把暖水瓶的软木塞 倒放 (填“倒放”或“正放”)在桌面上。刷洗碗碟后,判断是否刷净的标准是 碗碟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2)厨房里的食用油用 细 (填“细”或“广”,下同)口瓶盛装,食盐用 广 口瓶盛装,与实验室贮存药品相似。
(3)遇到安全事故要及时正确处理,比如酒精灯被不慎打翻着火,应该 立即用湿抹布将火盖灭 。
(4)对实验剩余的药品要学会正确处理。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C (填序号)。
A.倒入水池,用水冲走
B.带回家玩
C.放入实验室指定的容器中
D.扔掉
【分析】(1)根据药品的取用规则及仪器洗净的标志分析;
(2)根据仪器的选用方法分析;
(3)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
(4)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分析。
【解答】解:(1)倒开水时,要把水瓶的软木塞取下后倒放在桌面上,以防止瓶塞受到污染,其操作与化学中取液体药品的操作相似,判断是否刷净的标准是:碗碟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食用油属于液体,要储存在细口瓶中;食用盐要储存在广口瓶中,这与实验室贮存液体药品和固体药品相似;
(3)酒精灯在使用时不慎打翻,酒精灯着火,应该立即用湿抹布将火盖灭;
(4)对实验剩余的药品要既不能带走,也不能随意乱放,更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在实验室指定的容器中。
故答案为:(1)倒放;碗碟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细;广;
(3)立即用湿抹布将火盖灭;
(4)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不大。
20.(10分)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是必备的实验技能。
(1)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先使试管 倾斜 ,用 药匙或纸槽 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需要的仪器是 胶头滴管 。
(2)某同学向量筒倾倒液体时的操作如图,纠正其中的两处错误: 把瓶塞倒放 , 手持量筒,使量筒倾斜 。
(3)称量金属块的质量时,应先把天平放在 水平 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到标尺的 零刻度线 位置上,发现横梁指针如图,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填“左”或“右”)调使天平平衡;测量时,应将被测物放入 左 (填“左”或“右”)盘;天平再次平衡时,所加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该被测物质的质量为 78.2 g。
【分析】(1)根据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先使试管倾斜,再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进行分析;
(2)根据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进行分析;
(3)根据用托盘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天平测量前应放到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调节两端螺母使横梁平衡,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左右一样,天平平衡进行分析。
【解答】解:(1)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先使试管倾斜,再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需要的仪器是胶头滴管;故答案为:倾斜;药匙或纸槽;胶头滴管;
(2)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中应把瓶塞倒放;应该手持量筒,使量筒倾斜;故答案为:把瓶塞倒放;手持量筒,使量筒倾斜;
(3)用托盘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天平测量前应放到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调节两端螺母使横梁平衡,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左右一样,天平平衡,发现横梁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称量时,天平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所以称量时,测量时,应将被测物放入左盘,根据图示可知,被测物质的质量m=50g+20g+5g+3.2g=78.2g;
故答案为:水平;零刻度线;右;左;78.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托盘天平的使用等,注意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先使试管倾斜,再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
21.(9分)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完成了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以验证水的组成。
(1)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纯度,如图1所示,如果发生 尖锐爆鸣 声,表明氢气不纯净,发出 轻微的爆鸣 声音,表示氢气较纯净。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容易发生 爆炸 。
(2)图2所示实验:①可以观察到,导管口处氢气安静燃烧产生 淡蓝 色火焰。此过程中, 化学 能转变成了 内能和光能 。
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氢气+氧气水 ,反应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 。
【分析】根据有关氢气的性质以及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检验氢气纯度时,如果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净,发出轻微的爆鸣声音,表示氢气较纯净,混有空气的氢气,氢气不纯净,点燃容易发生爆炸;
(2)①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此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了热能和光能;
②该反应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所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氢气密度比空气的小;尖锐爆鸣;噗的;爆炸;
(2)①淡蓝;化学;内能和光能;
②氢气+氧气水;化合反应。
【点评】加强对氢气化学性质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7分)据报道:某商铺发生煤气罐爆炸,经初步调查,是液化石油气钢瓶连接软管老化,造成液化气泄漏,遇明火燃烧,发生燃爆。小刚同学想探究液化气燃烧是不是化学变化。
请你参与他的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吗?
【查阅资料】液化气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猜想与假设】液化气燃烧是为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小刚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打开液化气,点燃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
①玻璃杯内壁出现 水雾 ,说明 液化气燃烧有水生成 。
②手摸玻璃杯壁有 发烫 感觉。
③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 液化气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
【获得结论】液化气燃烧是 化学变化 ,作出此判断的依据为 有新物质生成 。
【分析】根据水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以及物质变化类型的判断方法解答。
【解答】解:【收集证据】①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液化气火焰上,如果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出现水雾,则说明燃烧生成了水;
②手摸玻璃杯壁有发烫感觉,说明产生了热量;
③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获得结论】由于液化气燃烧时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可判断发生了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收集证据】①水雾;液化气燃烧有水生成;
②发烫;
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液化气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获得结论】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点评】本题是实验探究题,考查了学生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化学要掌握的基本方法。
23.(7分)开展家庭小实验时,我们可以就地取材,用家庭中的日常用品代替实验室中仪器来完成实验。请选择实验室里作用相似的仪器,将其名称填入下表中对应的位置。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解答。
【解答】解:(1)盛放白酒的酒瓶可代替细口瓶;
(2)盛放饮水的玻璃水杯可代替烧杯;
(3)夹取盘中的青菜的两根筷子可代替镊子;
(4)一根筷子在水中放入白糖时,可用于搅拌,可代替玻璃棒;
(5)取用食盐、奶粉、麦片的羹匙或调味勺可代替药匙;
(6)夹取热的盘、碗的碗、盘专用夹子可代替坩埚钳;
(7)去掉针头的注射器可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代替量筒。
故答案为:(1)细口瓶;
(2)烧杯;
(3)镊子;
(4)玻璃棒;
(5)药匙;
(6)坩埚钳:
(7)量筒。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生活物品
物品的使用
作用相似的仪器名称
(1)酒瓶
盛放白酒
(2)玻璃水杯
盛放饮水
(3)两根筷子
夹取盘中的青菜
(4)一根筷子
水中放入白糖,搅拌
(5)羹匙或调味勺
取用食盐、奶粉、麦片
(6)碗、盘专用夹子
夹取热的盘、碗
(7)去掉针头的注射器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生活物品
物品的使用
作用相似的仪器名称
(1)酒瓶
盛放白酒
(2)玻璃水杯
盛放饮水
(3)两根筷子
夹取盘中的青菜
(4)一根筷子
水中放入白糖,搅拌
(5)羹匙或调味勺
取用食盐、奶粉、麦片
(6)碗、盘专用夹子
夹取热的盘、碗
(7)去掉针头的注射器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莱州市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信息, 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