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展开1.(2分)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2.(2分)“神箭冲碧宇,天和傲苍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6月5日上午10时44分升空,“出差三人组”进入中国空间站。下列研究不属于化学范畴的是( )
A.研制火箭的燃料
B.空间站内氧气的制取
C.计算返回舱落点
D.返回舱外层耐高温涂料的制造
3.(2分)下列是常见仪器在实验室的对话,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烧杯:“热死了,我装的冰块不见了。”
D.漏斗:“滤液好浑浊呀!我嘴里的滤纸破了。”
4.(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 )
A.加热液体B.倾倒液体
C.添加锌粒D.移走蒸发皿
5.(2分)某学习小组制作的净水器如图,关于该净水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把自来水变成纯净物
B.能除尽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C.紫外灯照射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D.净水时水最后流经小卵石
6.(2分)冬季,室内采暖往往会导致空气过于干燥。因此,人们常用加湿器或在角落里放一盆水来增加空气的湿度( )
A.湿度增加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B.湿度增加是因为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C.水蒸发的过程中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7.(2分)如图是一氧化碳分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
B.一氧化碳分子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
C.一氧化碳由1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
D.1个一氧化碳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
8.(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高花未吐,暗香已远一一分子不断运动
B.碘升华变为碘蒸气一一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品红在热水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一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一一分子可以再分
9.(2分)我们在买西瓜时,会习惯用手指来弹西瓜,根据发出的声音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
A.提出问题B.作出猜想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10.(2分)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B.在实验室追逐打闹
C.在实验室吃零食D.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漏选1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
11.(2分)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电解水产生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2:1
C.在自然界中,不同状态的水处于不断循环中
D.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12.(2分)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 )
A.AB.BC.CD.D
13.(2分)在30亿帕压强下,水分子以一种特殊的组合方式形成晶体,这就是7号冰,这种冰的结晶速度非常快,可以冻住整个大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7号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B.7号冰中水分子不再运动
C.水结成7号冰时体积膨胀,水分子体积变大
D.7号冰中分子间没有间隙
(多选)14.(2分)如图是某化学变化前后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很容易发生
B.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了3种分子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前后原子本身没有改变,分子也没有改变
15.(2分)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的部分关系,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氧气与空气属于并列关系
C.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属于包含关系
D.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5分)
16.(4分)(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世界万物都是由及其微小的粒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 和 构成。
(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了解物质组成及变化的本质。将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的微粒性质写在横线上。甲: ;乙: 。
17.(6分)(1)对公共场所和家庭的消毒是防疫的有效措施之一。
①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成分的含氯消毒剂,它是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其物理性质是 (写一条)。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消毒液中的分子在 。
②次氯酸钠为微白色或黄色粉末,化学性质极不稳定,见光(或加热),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次氯酸钠氯化钠+氧气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84消毒液应 保存。
(2)口罩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必备武器”。N95型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进入呼吸道,其原理与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的 (填操作名称)相似。
18.(17分)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看。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构成的微粒观角度看:水是由许许多多的 聚集而成的。
(2)从物质变化角度看:
①实验一和实验二微观上的本质区别是: 。
②实验二中,两管产生的气体A是 (填化学符号,下同),B是 。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 。
③如图是实验二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
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在该化学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
④实验三说明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3)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实验三中, 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4)从水的性质的角度看:A.水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B.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2000℃以上可以发生分解;D.在直流电作用下能发生分解。上述性质中属于水的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编号)。
(5)从物质应用的角度看:氢气作为新能源普遍被人们看好,也被称为21世纪能源。请你说出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之一: (写一条即可)。
19.(8分)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净化流程如图1。
(1)①加入絮凝剂的作用是 。
②自来水生产可用氯气进行杀菌消毒,该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某地下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矿物质,该水属于 (填“软水”或“硬水”)。为了检验该地下水是否为硬水,取样加入 ,根据产生浮渣或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生活中用 方法将硬水软化。
(3)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在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4)为了除去河水中的臭味和颜色,可以加入 进行吸附,属于 变化。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5分)
20.(12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指出图1中一处明显错误 。
(2)①按照图2所示方法称取药品的质量为 g。②如果药品有腐蚀性应放在 中称量。③如果要称取12.5g食盐(1g以下用游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接下来的操作是 。
(3)①请改正图3中的两处错误 、 。②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
(4)图4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然后双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生活中,有许多物品的使用与实验室中仪器的作用相似。请将作用相似的仪器名称填入下表中对应的位置。
21.(5分)实验创新是重要的科学素养,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图1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图3所示。
【查阅资料】
①在通常状态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水有挥发性,它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②图2装置是T形三通管,T形三通管属于微型化学实验仪器。
③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可观察到B处溶液变为红色,图2实验中可观察到ba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是 。
(2)与图1相比,改进后图2实验的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3)微热图2中细弯管处的浓氨水,纱布条变红的速率会加快,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
(4)如图3所示装置为“碘锤”,加热密封锤形玻璃泡内的碘颗粒,观察到玻璃泡内充满紫红色碘蒸气。
①该变化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②从微观角度解释加热后碘锤中充满紫红色碘蒸气的原因是 。
22.(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做了如下实验:
(1)点燃一支白色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 层,将一根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证明焰心 。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根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乙),用火柴在玻璃管的上端管口处点燃,同学们对焰心物质的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提出问题】焰心物质含有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氧气不足时,蜡烛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石蜡蒸气遇冷会凝结为白色固体。
【猜想与假设】假设Ⅰ:焰心气体只含一氧化碳。
假设Ⅱ:焰心气体只含石蜡蒸气。
假设Ⅲ:焰心气体含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设计并进行实验】取一根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取下玻璃管,打开毛巾,说明假设 成立;②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 ,取下玻璃管,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 ,说明假设Ⅱ成立;③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 ,取下玻璃管,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 ,说明假设Ⅲ成立。
【得出结论】经过同学们的反复实验,确定了焰心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反思与交流】焰心处之所以会产生一氧化碳,原因是 。
23.(10分)据报道:某村民家发生煤气罐爆炸,经初步调查,事件起因是液化石油气钢瓶连接软管老化,遇明火燃烧、发生燃爆。小刚同学刚开始学习化学,他想知道液化气燃烧是不是化学变化,请你参与他的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吗?
【查阅资料】液化气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猜想与假设】假设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的一种能被检验的假设性结论,其表述方式为:如果……,那么……。
(1)对于液化气燃烧是否为化学变化,你做出的假设是 。
【收集证据】小刚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2)打开液化气,点燃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
①玻璃杯内壁出现 ,说明 。
②手摸玻璃杯壁有 感觉。
③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说明 。
【获得结论】
(3)该实验结论是 ,作出此判断的依据为 。
【反思与交流】
(4)液化气燃烧过程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小刚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你认为小刚的观点是否正确 ,试举一例说明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化学的用途和研究的内容、学习化学的方法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的说法是错误,只要正确合理的利用化学就会造福人类。
故选:D。
【点评】熟记化学研究的内容,知道学习了化学后能研究哪些方面,如何才能使化学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2.【分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物质的制备和用途等。
【解答】解:A、研制火箭的燃料、制取新物质,故A错误;
B、空间站内氧气的制取,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C、计算返回舱落点需要物理知识,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D、返回舱外层耐高温涂料的制造,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试管摔碎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B、铁锈是新物质;故选项正确;
C、烧杯:“热死了。”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D、滤纸破损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对准手心;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加入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时,再加入液体,先将试管横放,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
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B、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C、根据紫外线能够杀菌消毒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D、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该净水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B、该净水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选项错误;
C、紫外灯照射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D、由图知,应最先经过小卵石。
故选:C。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6.【分析】A、根据水分子在不断运动分析;
B、根据湿度增加的过程中分子不变,分子的体积也不变分析;
C、根据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中的原子种类不变分析;
D、根据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不变,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也不变分析。
【解答】解:A、用加湿器或在角落里放一盆水能使空气中的湿度增加,A正确;
B、湿度增加是由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的体积也不变;
C、水蒸发的过程中,C不正确;
D、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也不变。
故选:A。
【点评】本题不难,主要考查了分子特性。
7.【分析】观察一氧化碳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一氧化碳的构成及分子的构成等。
【解答】解:A、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
B、一氧化碳分子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
C、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上午,故C描述错误;
D、1个一氧化碳由1个氧原子和6个碳原子构成。
故选:C。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8.【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高花未吐,故A说法正确;
B、碘升华变为碘蒸气是因为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B说法错误;
C、品红在热水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分子运动越快,故C说法正确;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9.【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我们在购买西瓜时,会习惯用手指来弹西瓜,“用手指弹西瓜”听声音判断;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分析】根据实验室安全规则、药品取用的原则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很多药品具有腐蚀性、有害,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为防止发生人身危险,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室中很多药品有毒,不能在实验室吃零食。
D、很多药品具有腐蚀性、有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和常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漏选1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
11.【分析】A、水和冰块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纯净物。
B、电解水产生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1:8。
C、在自然界中,不同状态的水处于不断循环中。
D、水体有自净能力,但是有一定限度。
【解答】解:A、水和冰块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故选项不正确。
B、电解水产生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3:8,故选项不正确。
C、在自然界中,故选项正确。
D、水体有自净能力,因此生活污水不能任意排放,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C。
【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2.【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C、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A、变化中观察到有发光,如灯泡通电后也会发光,但属于物理变化;
B、海水、铁矿石中均含有多种物质,故B说法正确;
C、物质并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
D、水中含有氧元素,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辨别方法、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的构成等是解题的关键。
13.【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30亿帕压强下,这就是7号冰,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7号冰中水分子仍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C、水结成8号冰时体积膨胀,故选项说法错误。
D、7号冰中分子间有间隔。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分析】利用微观反应的图示和分子的结构,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对该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即可得到反应前后分子、原子及元素种类的变化情况,对相关选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通过化学变化前后的微观模拟示意图,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后只有一种分子,属于化合反应;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发生了变化。
故选:AD。
【点评】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5.【分析】A.根据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空气的成分进行分析;
C.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进行分析;
D.根据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概念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一种成分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由多种成分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故错误;
B.空气属于混合物,含有氧气、稀有气体等气体,故错误;
C.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的性质为化学性质,故错误;
D.由一种物质转化为多种物质的反应为分解反应,由多种物质转化为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关系、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关系、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关系等相关知识,掌握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即可解答。
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5分)
16.【分析】(1)根据物质构成的微粒考虑;
(2)根据分子的性质考虑。
【解答】解:(1)世界万物都是由及其微小的粒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甲:一口气能喝掉6000万亿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乙: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又鼓起来,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间隔越大;
故答案为:(1)3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
(2)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7.【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的性质以及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以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①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成分的含氯消毒剂,其中含有多种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且具有刺激性气味,这说明消毒液中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无色(或淡黄色液体;不断地运动;
②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属于分解反应,因此要密封,远离热源等;密封、远离热源(合理即可);
(2)N95型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进入呼吸道,其原理与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的过滤相似。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分子的性质、物理性质的判断方法、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以及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8.【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解:(1)从物质构成的微粒观角度看: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
(2)①实验一和实验二微观上的本质区别是:实验一中水分子本身没变;实验二中水分子本身改变。
②实验二中,两管产生的气体A是氢气。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说明气体是氧气。
③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是C、A、B,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水。在该化学反应过程中。
④实验三说明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可燃性。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3)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实验三中。
(4)从水的性质的角度看:A.水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B.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沸点为100℃;C.具有稳定性;D.在直流电作用下能发生分解;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CD。
(5)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之一:原料来源广泛(热值高或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故答案为:(1)水分子。
(2)①实验一中水分子本身没变;实验二中水分子本身改变。
②H2;O2;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C、A、B;水氢气+氧气。
④可燃性;氢分子。
(3)化学。
(4)AB;CD。
(5)原料来源广泛(热值高或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9.【分析】(1)根据絮凝剂的作用、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2)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概念与检验方法、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4)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以及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解答】解:(1)①加入絮凝剂的作用是加速水中悬浮物沉降;
②自来水生产可用氯气进行杀菌消毒,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
(2)某地下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矿物质。为了检验该地下水是否为硬水,根据产生浮渣或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
(3)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在沉降、吸附,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4)为了除去河水中的臭味和颜色,可以加入活性炭进行吸附,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1)①加速水中悬浮物沉降;②化学;
(2)硬水;肥皂水;
(3)蒸馏;
(4)活性炭;物理。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5分)
20.【分析】(1)根据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2)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3)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4)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
(5)根据仪器的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2)①按照图2所示方法称取药品时,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故答案为:22.6;
②如果药品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中称量;
③如果要称取12.7g食盐(1g以下用游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接下来的操作是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
(3)①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三靠”的原则,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②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4)图4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然后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酒瓶类似于细口瓶;小勺子类似于药匙;一根筷子搅拌类似于玻璃棒;药匙;玻璃棒。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1.【分析】(1)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进行分析;
(2)根据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进行分析;
(3)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有无没有新物质生成和分子间存在间隔来分析。
【解答】解:(1)图1和图2实验中观察到的红色,都是由于氨分子不断运动,使酚酞溶液变红的;
(2)与图8相比,改进后图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更环保,可节约要药品;
(3)微热后,浓氨水中氨气挥发的速度更快,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故答案为:温度越高;
(3)①加热密封锤形玻璃泡内的碘颗粒,只是碘由固体变成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故答案为:物理;
②加热后碘锤中充满紫红色碘蒸气,是由于加热后,分子间间隔变大;故答案为:碘分子受热后。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特性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2.【分析】(1)根据火焰的分层情况及其温度来分析;
(2)【设计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反思与交流】根据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来分析。
【解答】解:(1)点燃一支白色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3层,约1s后取出,证明焰心温度低;
故答案为:5;温度低;
(2)【设计并进行实验】一氧化碳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石蜡蒸气遇冷会凝结成白色固体,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上端管口处用火柴点燃,取下玻璃管,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无白色固体,说明假设Ⅰ成立;
②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没有蓝色火焰,取下玻璃管,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有白色固体;
③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有蓝色火焰,取下玻璃管,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有白色固体;
故答案为:①Ⅰ;
②没有蓝色火焰;有白色固体;
③有蓝色火焰;有白色固体;
【反思与交流】【反思与交流】焰心处之所以会产生一氧化碳,原因是焰心处与氧气接触不充分;
故答案为:焰心处与氧气接触不充分,燃烧不充分。
【点评】本题从平时常见的蜡烛燃烧设置考点,体现了化学是生活化,这就要求同学们不断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能力。
23.【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分析;
(2)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分析;
(3)根据实验现象和化学变化的实质分析;
(4)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解答】解:(1)对于液化气燃烧是否为化学变化,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故提出的假设是如果液化气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
(2)①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液化气火焰上,如果观察到,则说明燃烧生成了水;
②手摸玻璃杯壁有发烫感觉,说明产生了热量;
③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由于液化气燃烧时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可判断发生了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故小刚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是正确的,但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
(1)如果液化气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那么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2)①水雾;液化气燃烧有水生成;
②发烫;
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液化气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3)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4)正确;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点评】本题是实验探究题,考查了学生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化学要掌握的基本方法。选项
方法
示例
A
观察法
变化中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B
分类法
海水、空气、铁矿石都属于混合物
C
归纳法
水和氢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
推理法
电解水有氧气生成,因此水中含有氧分子
生活物品
物品的使用
作用相似的仪器名称
酒瓶
盛放白酒
①
小勺子
炒菜时取食盐
②
两根筷子
夹取盘中的青菜
③
一根筷子
水中放入白糖,搅拌
④
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运用,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期中]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化学][期中]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