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维度 1、 积累词汇,了解作者相关常识。
2、学习有关大自然的语言的知识与谚语
能力维度 3、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4、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关注举例子、作比较和列数据说明的作用。
5、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
思维情感维度 6、学以致用,培养热爱大自然。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概括文章要点,品味学习本文说明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举例说明的作用;品析说明语言。
四、教法与学法:启发讨论,合作探究;联系实际,适当讲解。
五、教学准备
修改课件,增强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六、教学步骤:
(一)生活现象,导入新课
由人的语言引申到兽语,过渡到大自然的语言。展示两首诗,到文中找答案
第一首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第二首诗: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二)自读课文,展示所得
解决常识与生字生词,强调竺可桢的成就与本文有关的内容。强调其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
反复识记以下字音字形: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翩然 孕育 簌簌
(三)发现问题,做好旁批。
以以下要求引导学生自读发现问题,做好旁批:
结构层次的划分,各部分大意的概括;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的语言等的了解与勾画。
(四)分组讨论,弄清层次
以一些简单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与讨论(注意抓中心句、语言标志词。第三部分补充例子)回答两首诗所指,明确第一首诗反映的高下的差异,第二首诗说明的是纬度的差异
第一部分(1—3):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 研讨问题,拓展思维
1.、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
整体:逻辑顺序。(阐释物候学)局部:首段—时间 次段—由植物到动物 纬度、经度、高下—空间、影响程度从大到小 古今—时间
2、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
先让学生找一找说明方法,例句并作好批注。学生展示老师讲解明确,示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打比方);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据)
3、朗读,品析说明的语言。
(1)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出该部分语言有什么特点?(生动、典雅、简洁。)这些文学描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地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第五自然段中“左右”能不能去掉?“可能”能不能换成“可以”?
让学生学会此类题型的回答方法:先说“不能”,再说一说此词的含义与作用,与原文文意一不一致,最后明确不能删
(3) 读第八自然段的二、三两句,找出用得准确的词,分析一下(凡是、若干)
组织学生讨论学习,让学生多说一说,老师在其中多引导明确,
3、拓展延伸
有关大自然的谚语有哪些?拓展学生的视野]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回顾本文教主要内容,以板书的内容为要点回忆:见下图
作业 抄写字音字形
全解全习上面的基础题与课内阅读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积累拓展,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介绍导入,“物候”之样,解“物候”之象,析“物候”之因,探“万物”之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内容探究,小结本课,练习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