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 Cu-64, 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84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铸造于我国商代,历经千年,表面产生绿锈。该鼎使用的材料是( )
A. 铜合金B. 铝合金C. 不锈钢D. 黄金
【答案】A
【解析】后(司)母戊鼎属于青铜器,使用的材料是铜合金,故选A。
2. 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煤 B. 石油C. 天然气D. 太阳能
【答案】D
【解析】A.煤是不可再生能源,A错误;
B.石油不可再生能源,B错误;
C.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C错误;
D.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D正确;
故选D。
3. 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
A. Cl2B. H2OC. CO2D. CaCl2
【答案】D
【解析】CaCl2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选D。
4.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稀HNO3B. Fe(OH)3胶体C. CuSO4溶液D. NaNO3溶液
【答案】B
【解析】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光的散射作用,在垂直光的方向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为丁达尔效应,所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故选B。
5. 下列气体可用如图所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 CO2B. CH4C. NOD. H2
【答案】A
【解析】A.CO2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A正确;
B.CH4密度小于空气,用向下排空气法,B错误;
C.NO密度和空气相近,不溶于水,用排水法,C错误;
D.H2密度小于空气,用向下排空气法,D错误;
故答案为:A。
6. 《本草纲目》记载“冬灰,乃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也”,这里的“灰”中含有K2CO3,K2CO3属于( )
A. 酸B. 碱C. 盐D. 氧化物
【答案】C
【解析】K2CO3属于盐,故选C。
7. 2022年,我国科学家以C60为原料创造出碳家族单晶新材料。C60与金刚石互为( )
A. 同素异形体B. 同位素C. 同分异构体D. 同系物
【答案】A
【分析】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为同位素;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结构相似,分子组成形成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据此解答。
【详解】C60与金刚石均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选A。
8. 下列有关浓H2SO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水混合时吸收热量B. 可用于干燥NH3
C. 加热时能与Cu反应D. 常温下不能与Fe反应
【答案】C
【解析】A.浓硫酸与水混合时放出热量,A错误;
B.浓硫酸不可以干燥NH3,反应生成硫酸铵,B错误;
C.浓硫酸加热时能与Cu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C正确;
D.浓硫酸常温下与Fe钝化,不是不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C。
9. 在含有大量Ag+、H+、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 Cl-B. K+C. OH-D.
【答案】B
【解析】A.Cl-不能和Ag+大量共存,A错误;
B.K+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B正确;
C.OH-不能和H+、Ag+大量共存,C错误;
D.不能和H+、Ag+大量共存,D错误;
故选B。
10. 下列实验装置用于配制100 mL 0.100 ml·L−1 Na2CO3溶液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图为蒸发装置,A不选;
B.图为配制100 mL 0.100 ml·L−1 Na2CO3溶液时转移溶液操作,B选;
C.图为蒸馏装置,C不选;
D.图过滤装置,D不选;
故选B。
11.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Fe3+
B. 用BaCl2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CO
C. 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蚕丝和羊毛
D. 用焰色试验(又称焰色反应)鉴别KCl溶液和K2SO4溶液
【答案】A
【解析】A.Fe3+加入KSCN溶液变红,A正确;
B.用BaCl2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Ag+都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确定是否是,B错误;
C.蚕丝和羊毛主要成分都是天然蛋白质,燃烧气味相同,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C错误;
D.不同的阳离子,焰色试验的现象不同, KCl溶液和K2SO4溶液中的阳离子相同,不能用焰色实验来鉴别,D错误;
故答案为:A。
12. 我国研发出高功率全钒液流电池。钒(V)的一种核素为V,“51”表示该核素的( )
A. 质量数B. 质子数C. 中子数D. 电子数
【答案】A
【解析】元素左下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A正确;
故选A。
13. N2的摩尔质量为28 g·m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l氮原子的质量为28 gB. 1 ml氮气的质量为28 g
C. 1个氮分子的质量为28 gD. 1 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28 ml
【答案】B
【解析】A.N2的摩尔质量为28 g·ml−1,1 ml氮气中由2ml氮原子,1 ml氮原子的质量为=14g,A错误;
B.N2的摩尔质量为28 g·ml−1,说明1 ml氮气的质量为28 g,B正确;
C.1 ml氮气含有NA个分子,1个氮分子的质量为,C错误;
D.1 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D错误;
故答案为:B。
14. 俗名往往反映了物质的组成、性质或用途。下列对物质俗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纯碱:Na2CO3溶液显碱性B. 蓝矾:CuSO4·5H2O是蓝色晶体
C. 水银:汞(Hg)是液态的银D. 钡餐:BaSO4能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药剂
【答案】C
【解析】A.Na2CO3溶液显碱性,A正确;
B.CuSO4·5H2O是蓝色晶体,B正确;
C.汞(Hg)是液态的水银,C不正确;
D.BaSO4能用作检查肠胃的内服药剂,D正确;
故选C。
15. 海水晒盐得到NaCl与卤水。氯碱工业电解饱和NaCl溶液得到Cl2和NaOH,Cl2与NaOH溶液反应可制取漂白剂;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可得到NaHCO3,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利用Cl2的氧化性可提取卤水中的溴元素,Br和Cl都位于元素周期表VIIA族,Br位于Cl的下一周期;从卤水中也可提取镁。Cl和Br原子结构中相同的是( )
A. 核电荷数B. 电子层数C. 电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D
【分析】Br和Cl都位于元素周期表VIIA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
【详解】A.Br和Cl是两种不同元素,核电荷数不同,A错误;
B.Br和Cl分别位于第四周期和第三周期,故电子层数不同,B错误;
C.Br和Cl是两种元素,核电荷数不同,电子数不同,C错误;
D.Br和Cl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D正确;
故答案为:D。
16. 海水晒盐得到NaCl与卤水。氯碱工业电解饱和NaCl溶液得到Cl2和NaOH,Cl2与NaOH溶液反应可制取漂白剂;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可得到NaHCO3,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利用Cl2的氧化性可提取卤水中的溴元素,Br和Cl都位于元素周期表VIIA族,Br位于Cl的下一周期;从卤水中也可提取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r(Cl) > r(Br)B. 非金属性:N > O
C. 碱性:NaOH > Mg(OH)2D. 热稳定性:HBr > HCl
【答案】C
【解析】A.氯、溴是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r(Br) >r(Cl),A不正确;
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O >N,B不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递减,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碱性:NaOH > Mg(OH)2,C正确;
D.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则热稳定性: HCl >HBr,D不正确;
答案选C。
17. 海水晒盐得到NaCl与卤水。氯碱工业电解饱和NaCl溶液得到Cl2和NaOH,Cl2与NaOH溶液反应可制取漂白剂;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可得到NaHCO3,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利用Cl2的氧化性可提取卤水中的溴元素,Br和Cl都位于元素周期表VIIA族,Br位于Cl的下一周期;从卤水中也可提取镁。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 Cl2的结构式:Cl–Cl
C. NH3的电子式:D. NaClO的名称:氯酸钠
【答案】B
【解析】A.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A 错误;
B.Cl2的结构式:Cl–Cl,B正确;
C.氨气的电子式,C错误;
D.NaClO的名称:次氯酸钠,D错误;
故答案为:B。
18. 海水晒盐得到NaCl与卤水。氯碱工业电解饱和NaCl溶液得到Cl2和NaOH,Cl2与NaOH溶液反应可制取漂白剂;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可得到NaHCO3,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利用Cl2的氧化性可提取卤水中的溴元素,Br和Cl都位于元素周期表VIIA族,Br位于Cl的下一周期;从卤水中也可提取镁。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2Cl-+ H2O 2OH-+ Cl2↑
B. Cl2与NaOH溶液反应制取漂白剂:Cl2 + 2OH-= Cl-+ ClO-+ H2O
C. 向卤水中通Cl2制取Br2:Cl2 + Br-= Cl-+ Br2
D. 用NaHCO3治疗胃酸过多:CO+ 2H+= H2O + CO2↑
【答案】B
【解析】A.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2Cl-+ 2H2O 2OH-+H2+Cl2↑,A错误;
B.Cl2与NaOH溶液反应制取漂白剂:Cl2 + 2OH-= Cl-+ ClO-+ H2O,B正确;
C.向卤水中通Cl2制取Br2:Cl2 +2 Br-=2 Cl-+ Br2,C错误;
D.用NaHCO3治疗胃酸过多: + H+= H2O + CO2↑,D错误;
故答案为:B。
19. 下列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 苯B. 乙炔C. 葡萄糖D. 蛋白质
【答案】D
【分析】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又称高分子聚合物,一般指相对分子质量高达几千到几百万的化合物。
【详解】A.苯(C6H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乙炔(C2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C6H12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是氨基酸发生缩聚反应的产物,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20. 下列有关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易溶于水B. 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C. 能发生聚合反应D. 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答案】C
【解析】A.乙烯常温下难溶于水,A错误;
B.乙烯与氧气反应,且因其具有碳碳双键而具有还原型,B错误;
C.因为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可以发生聚合反应,C正确;
D.乙烯可以与溴发生加成,故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D错误;
故答案为:C。
21. 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CH2=CH2 + H2O CH3CH2OH
B. CH4 + Cl2CH3Cl + HCl
C. CH3CH2OH + O2CH3COOH + H2O
D. 2CH3CH2OH+2Na 2CH3CH2ONa + H2↑
【答案】A
【解析】A.乙烯和水生成乙醇,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A正确;
B.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B错误;
C.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酸,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C错误;
D.钠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醇钠,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A。
22. 氢是燃料电池的理想燃料。氢燃料电池的使用推动了氢气制取、储存和利用技术的不断创新。氨在燃料电池中与O2反应生成N2和H2O,氨易于储存,且泄漏时易被察觉,也是燃料电池的理想燃料。乙醇–水催化重整制氢的反应有CH3CH2OH(g) + 3H2O(g)2CO2(g)+ 6H2(g),正反应是吸热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
C. 断开H–O键放出能量
D. 达到化学平衡时,CH3CH2OH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答案】B
【解析】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错误;
B.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时放出能量,化学反应中吸收和放出的不相等,所以化学反应有能量的变化,因此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B正确;
C.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因此断开H–O键需要吸收能量,C错误;
D.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达到化学平衡时CH3CH2OH转化率达到最大限度,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D错误;
故选B。
23. 氢是燃料电池的理想燃料。氢燃料电池的使用推动了氢气制取、储存和利用技术的不断创新。氨在燃料电池中与O2反应生成N2和H2O,氨易于储存,且泄漏时易被察觉,也是燃料电池的理想燃料。一种氢氧燃料电池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极a正极
B. 电子经导线由电极b流入电极a
C. 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 + O2 = 2H2O
D. 该装置可将电能转化化学能
【答案】C
【解析】A.氢氧燃料电池中,H2在负极a上被氧化,O2在正极b上被还原,A错误;
B.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由a通过负载流向b,B错误;
C.该电池总反应是2H2 + O2 = 2H2O,C正确;
D.该装置为原电池,该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错误;
故选C。
24. 氢是燃料电池的理想燃料。氢燃料电池的使用推动了氢气制取、储存和利用技术的不断创新。氨在燃料电池中与O2反应生成N2和H2O,氨易于储存,且泄漏时易被察觉,也是燃料电池的理想燃料。氨的下列性质中,与其成为燃料电池的理想燃料不相关的是( )
A. 无色B. 有刺激性气味
C. 易液化D. 在电池中与O2反应的产物无污染
【答案】A
【分析】氢气燃料电池,反应后生成无污染的水;氨为燃料电池,反应受生成无污染的氮气和水,以此分析;
【详解】A.理想燃料电池为生成无污染的产物,与物质的颜色无关,A符合题意;
B.氨有刺激性气味,泄漏时易被察觉,反应受生成无污染的氮气和水,其成为燃料电池的理想燃料,B不符合题意;
C.氨易液化,易于储存,其成为燃料电池的理想燃料,C不符合题意;
D.氨在电池中与O2反应的产物无污染,其成为燃料电池的理想燃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5.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2NO + 2CO N2 + 2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是氧化剂
B NO失去电子
C. 用催化剂减慢该反应的速率
D. 该反应可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答案】D
【解析】A.反应中CO的C由+2价升为CO2中的+4价,被氧化,是还原剂,A错误;
B.反应中NO中的N由+2价降为N2中的0价,得到电子,B错误;
C.尾气净化装置处理尾气的时间较短,因此应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C错误;
D.该反应将NO转化为无污染的N2,可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D正确;
故选D。
26. 形成正确的观念有助于学习和决策。下列观念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性质仅有组成该物质的元素决定
B. “纯天然”物质一定好,人工合成的物质一定不好
C. 化学工艺的设计原则是消耗更多的资源获得所需产品
D. 化学反应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消失,而是发生形式的转化
【答案】D
【解析】A.结构是影响化学性质的最重要因素,结构决定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例如,同素异形体具有相同的元素,但是它们的性质不相同,A项错误;
B.人工合成的物质往往在性能上优于天然的物质,B项错误;
C.化学工艺的设计应该充分利用原材料,满足技术上的先进和经济上的合理可行要求,即选择物料损耗小、循环量少、能量消耗少和回收利用好的生产方法,C项错误;
D.化学反应满足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等),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D项正确。
27. 下列是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几位获得者及其部分研究领域,其中研究领域与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纯有关的是( )
A. 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B. 徐光宪:稀土金属化学
C. 屠呦呦:青蒿素的发现与提取D. 王泽山:火炸药研究
【答案】C
【解析】屠呦呦从我国古代药方的研究中,发现青蒿具有抗疟效果,并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将其中的有效成分—青蒿素提取出来,C选项的研究与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纯有关。A、B、D选项的研究与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纯无关。
答案选C。
28.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制备半导体材料纳米二硫化亚铁(FeS2):将一定比例的Fe2O3、硫粉加入三颈烧瓶中,再加入一定量的有机物X(沸点为350℃)和有机酸Y;290℃条件下搅拌,一段时间后得到黑色悬浊液;冷却、分离、干燥得到产品。下列对实验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答案】D
【解析】A.由题给信息可知,反应温度为290℃,水的沸点为100℃,且硫无法溶于水,因此使用沸点为350℃的有机物X做溶剂,A正确;
B.氧化铁为固体,不易参与反应,有机酸可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离子,有利于铁离子参与后续反应,B正确;
C.硫单质为淡黄色,冷凝管中出现淡黄色气体,说明加热条件下有硫蒸气产生,C正确;
D.二硫化亚铁中铁与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若有铁离子存在根据电荷守恒需要更多的,二者比例会小于,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16分。
29. 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利用金属锰的水热反应可将CO2转化为甲酸(HCOOH),转化关系示意图如下:
(1)HCOOH的官能团是羧基。HCOOH分子中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的原子的数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转化过程可认为分两步反应进行:
反应I. Mn + H2OMnO + H2↑; 反应Ⅱ. ……
写出加热、加压条件下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HCOOH的速率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字母)。
A.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
B.反应I得到的MnO对HCOOH的生成有催化作用
C.H2能将MnO转化为MnO2
【答案】(1)3 (2)CO2 + H2 HCOOH (3)B
【分析】根据转化关系可知,总反应为Mn+CO2+H2O=MnO+HCOOH,以此分析;
【详解】(1)甲酸的结构式为 ,HCOOH分子中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的原子的数目为3;
故答案为:3;
(2)根据总反应为Mn+CO2+H2O=MnO+HCOOH,减去反应Ⅰ,即为反应Ⅱ;
故答案为:;
(3)A.温度升高,不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反应速率都会增大,A不符合题意;
B.反应I得到的MnO对HCOOH的生成有催化作用,生成HCOOH的速率增大,B符合题意;
C.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酸,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0. 氯化亚铜(CuCl)微溶于水,易被氧化,广泛应用于医药等行业。以废铜渣(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64%,CuO的质量分数为8%,其他杂质不含铜元素)为原料,可制备CuCl并获得副产品(NH4)2SO4,流程如下:
(1)“浸出”时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反应Ⅰ. CuO + H2SO4 = CuSO4 + H2O
反应Ⅱ. 4Cu + NH4NO3 + 5H2SO4 = 4CuSO4 + (NH4)2SO4 + 3H2O
①浸出温度为20℃时,铜元素浸出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铜元素浸出率 = ×100%
结合图像,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际浸出温度选择65℃,可提高单位时间内铜元素浸出率。若温度过高,会产生红棕色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充分浸出后,“还原”时加入的(NH4)2SO3溶液需略过量,“还原”后的滤液经多次循环可提取一定量的(NH4)2SO4(忽略转化流程中杂质参与的反应)。
①“还原”时(NH4)2SO3溶液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点)。
②假设铜元素完全浸出,忽略过量的(NH4)2SO3,计算100 g废铜渣理论上可制得CuCl与(NH4)2SO4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①t1前,反应速率较快,铜元素浸出率提高较快;t1后,反应速率减慢,随反应时间增加,铜元素浸出率增幅减慢 ②NO2
(2)①稍过量的(NH4)2SO3可以使Cu2+全部被还原,防止CuCl被氧化
②1.1 ml 1.35ml
【分析】由制备流程和已知信息可知,废铜渣在硫酸、硝酸铵、硫酸铵作用下发生浸取反应,过滤后滤液中主要存在硫酸铜和硫酸铵,后经亚硫酸铵还原,铜离子被还原为亚铜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亚铜沉淀,亚硫酸铵被氧化为硫酸铵,过滤后得到氯化亚铜和副产物硫酸铵,硫酸铵可循环利用。据此解答该题。
【详解】(1)由图中曲线可知,t1时间之前曲线斜率较大,说明反应速率较快,铜元素的浸出率提高较快;t1后曲线渐趋平缓,反应速率变慢,铜元素浸出变慢;温度过高时,硝酸根氧化性增强,还原产物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
(2)亚硫酸根具有还原性,能够将铜离子还原为亚铜离子,同时也能防止亚铜离子被氧化,因此需要稍过量;由铜单质和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可得100g废铜渣中含有铜64g、氧化铜8g,则铜元素的物质的量为=1.1ml,由铜元素守恒可得生成氯化亚铜的物质的量为1.1ml;由反应Ⅱ可知,浸出过程中生成硫酸铵的物质的量为0.25ml,还原过程中发生2CuSO4+2NH4Cl+(NH4)2SO3+H2O=2CuCl↓+2(NH4)2SO4+H2SO4,即生成硫酸铵的物质的量为1.1ml,则生成硫酸铵的总物质的量为0.25ml+1.1ml=1.35ml。实验事实
解释
A
反应的溶剂用有机物X而不用水
有机物X易溶解硫且沸点较高
B
有机酸Y有利于Fe2O3的转化
有机酸Y能与Fe2O3反应,有利于Fe3+参与后续反应
C
冷凝管内出现黄色气体
加热条件下有硫蒸气产生
D
产品中n(Fe):n(S)=1:1.87
产品中与结合的Fe2+部分转化为Fe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一)化学,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u,我国为人类科技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下列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下列自然现象属于丁达尔效应的是,下列关于硝酸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二)化学,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