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竹山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展开1.(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点燃酒精灯
C.闻气体气味D.取氯化钠固体
2.(2分)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B.阿伏加德罗C.拉瓦锡D.道尔顿
3.(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B.酒精挥发C.冰雪融化D.纸张燃烧
4.(2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B.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光,属于物理性质
5.(2分)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6.(2分)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B.
C.D.
7.(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二氧化碳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8.(2分)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的是( )
A.从花园经过能闻到花香
B.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C.水通电后能分解
D.氧气在﹣218℃时变成淡蓝色固体
9.(2分)在30亿帕压强下,水分子以一种特殊的组合方式形成晶体,这就是7号冰,这种冰的结晶速度非常快,可以冻住整个大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7号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B.7号冰中水分子不再运动
C.水结成7号冰时体积膨胀,水分子体积变大
D.7号冰中分子间没有间隙
10.(2分)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水与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气体
B.酒精和蒸馏水——闻气味
C.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D.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木条
11.(2分)小刚在量取液体时,开始采用俯视读数为15mL,倒出一定量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5mL( )
A.>10mLB.<10mLC.=10mLD.无法确定
12.(2分)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
A.假设B.实验C.做结论D.观察
13.(2分)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
A.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B.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C.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加热
D.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
14.(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AB.BC.CD.D
15.(2分)如图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0s时没有被测定的气体所占的总体积分数为76.66%
B.通过实验探究,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C.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曲线Y表示的是氧气
D.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
二、(本题包括1小题,共16分)
16.(16分)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号),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3)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使用,则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是 (填字号),理由是 ,硫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若用该方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4)用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 (填“a”或“b”)处通入,因为氧气具有 的物理性质,若用该方法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和现象是 。
(5)请设计实验检验G图装置的气密性,并完成如表。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14分)
17.(4分)完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如图乙所示操作,木条处于火焰 的部分最先变黑。
(2)如图丙所示,烧杯内壁会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若将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 。
(3)如图丁所示,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缕白烟,此白烟用火柴可以点燃,据此猜想白烟应该是 。
18.(5分)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Ⅰ.从地球带上去
(1)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其过程可用如图1所示实验模拟。
①浸入液氮3min后,试管内产生约占共容积的液态空气,浓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1min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 。
②上述实验利用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实现分离,由实验现象可知,两种气体中沸点比较高的气体是 。
(2)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示意图如图2。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 (填“>”或“<”)O2。
Ⅱ.在天宫制出来
(3)早期空间站利用过氧化钠(Na2O2)、超氧化钾(KO2)等物质制氧,其原理表示如下:CO2O2,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
(4)工业上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分子筛薄膜
分子筛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19.(5分)探究分子运动。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实验一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方案评价】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两个实验均有明显的现象,都能得出结论,请你写出实验二的优点 (答出一点即可)。
【实验拓展】利用实验二装置,只要对浓氨水进行一个简单操作,便可观察到酚酞溶液变色的速度大大加快,请推测该因素为 ,该操作是 。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
20.(5分)A~H八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是黑色粉末状固体,E、F都是无色液体,H是一种黑色固体。
(1)请写出E的名称:E 。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其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① ,属于 。
反应③ ,属于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1.(6分)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两套实验装置,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可知,铜粉与氧气反应加热会生成氧化铜固体。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
(2)图二装置的试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5mL刻度处,反应后注射器活塞位于11mL刻度处 。
(3)与图一实验相比,图二实验有什么优点? (回答一点即可)。
(4)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定时测定了图一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如图三所示。
①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 (填“温度”或“氧气浓度”)。
②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三中BC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22.(9分)学习小组开展了“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实践活动。
某品牌制氧机的制氧剂为过碳酸钠(化学式2Na2CO3•3H2O2,白色固体)和二氧化锰。制氧过程的反应为:过碳酸钠碳酸钠+水+氧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活动一】认识制氧机
(1)观察窗的作用是 。
(2)加湿仓的作用是 。
【活动二】选择制氧剂
实验一:过氧化氢
小组设计了如图2实验装置,用表中质量相等的四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在集气瓶中加满水,锥形瓶中加入0.2gMnO2注入溶液,记录并处理20min内数据如图3。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④比③产氧量少,可能的原因是 。
实验二:过碳酸钠
往锥形瓶中加入14g过碳酸钠、0.2gMnO2和9.11mL水,待反应完全后收集到约159.1mL水,(产生氧气的量与上表中药品得到氧气的最大量相等)。其它药品质量不变
(5)由图4可得出的结论是 。
【活动三】制作供氧器
(6)综合分析,选用过碳酸钠作制氧剂的理由是 。
(7)学习小组利用身边物品自制了如图5的简易供氧器,与真实产品对比中,形成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产氧和洗气装置组合不用一体化
B.内部气体流向采用高进低出方式
C.特定需求是选择制氧方法的重要依据
D.制氧机要符合美学、工程、安全等标准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竹山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进行分析;
C、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试管中,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C、闻气体气味时,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D、取用药品时,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C。
2.【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A、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故A正确。
B、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故B错误。
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D、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故选:A。
3.【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B、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D、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故正确。
故选:D。
4.【分析】A、根据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说明污染物含量越多,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常见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B、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光,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B。
5.【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
故选:B。
6.【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图A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B、图B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
C、图C表示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D、图D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
故选:C。
7.【分析】根据常见物质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而不是白雾。
故选:A。
8.【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在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发生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必须是化学变化。
【解答】解:A、从花园经过能闻到花香,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不能证明分子可分。
C、水通电后能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能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
D、氧气在﹣218℃时变成淡蓝色固体,没有新物质生成,不能证明分子可分。
故选:C。
9.【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30亿帕压强下,这就是7号冰,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7号冰中水分子仍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C、水结成7号冰时体积膨胀,故选项说法错误。
D、7号冰中分子间有间隔。
故选:A。
10.【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没有明显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具有醇香气味,蒸馏水没有气味进行分析;
C、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D、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没有明显现象,可以鉴别;
B、酒精具有醇香气味,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
C、取样品,木条复燃的是氧气,现象不同,故C正确;
D、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现象相同,故D错误。
故选:D。
11.【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读数或俯视读数都会造成量取的误差,量取的数值不准确,要根据具体做法去分析.
【解答】解:俯视读数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实际体积小于15mL,仰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小,所以仰视读数为5mL,所以实际倒出的液体体小于10mL。
故选:B。
12.【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表达与交流,用磁铁吸一下是一个具体的操作过程.
【解答】解:根据叙述可知“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是设计操作实验阶段,所以属于实验部分,之后是针对这些可能进行实验验证的阶段、实验操作阶段两部分。
故选:B。
13.【分析】根据实验室用加热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每个步骤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依据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故A 操作错误;
B、依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再装药品;
C、依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再对着药品加热;
D、依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要等到气泡连续,再开始收集,混有空气;
故选:A。
14.【分析】AB、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CD、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氧气的质量也在不断增大;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不能增大氧气的量,生成氧气的量不会随着二氧化锰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因此反应前二氧化锰的质量为零,二氧化锰的质量不断增大,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再增大;
D、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随着反应的进行,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但固体质量不为零。
故选:A。
15.【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呼吸作用的原理以及图示信息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200s时未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选项A说法正确;
B、通过实验探究,选项B说法正确;
C、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因此氧气的含量减小,所以曲线X表示氧气,选项C说法错误;
D、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造成的。
故选:C。
二、(本题包括1小题,共16分)
16.【分析】(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
(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
(3)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
(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具有助燃性来分析解答;
(5)根据检验G图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口应略微向下倾斜;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理由是二氧化硫有毒,硫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硫+氧气,排水法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是未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木条复燃;
(5)实验检验G图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1)酒精灯;水槽;
(2)A;防止冷凝水倒流;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E,需要用水来吸收二氧化硫;
(4)a;密度比空气大,木条复燃;
(5)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14分)
17.【分析】(1)根据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来分析;
(2)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及其性质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如图乙所示操作,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故答案为:外焰;
(2)如图丙所示,烧杯内壁会有水雾出现。若将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3)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缕白烟,此白烟用火柴可以点燃,白烟应该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18.【分析】(1)根据液态氮气的沸点比液氧低,氧气助燃进行分析。
(2)根据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空间站利用过氧化钠、超氧化钾等物质制氧:CO2O2,进行分析。
(4)根据工业上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分子筛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液态氮气的沸点比液氧低,取出试管,氮气不能支持燃烧,木条熄灭,氧气助燃,观察到木条复燃。
②液态氮气的沸点比液氧低;
(2)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除去了大分子的氮气。
(3)空间站利用过氧化钠(Na2O2)、超氧化钾(KO3)等物质制氧:CO2O2,由反应原理可知,空间站内宇航员需要吸入氧气,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水蒸气等物质得到氧气。
(4)工业上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1)①液氮的沸点低,先从液态空气中扩散出来。
②液氧。
(2)>。
(3)宇航员的呼吸作用。
(4)物理变化。
19.【分析】【实验现象】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进行解答;
【方案评价】根据实验的装置进行解答;
【实验拓展】根据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进行解答。
【解答】解:【实验现象】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在不断运动;
【方案评价】两个实验均有明显的现象,都能得出结论,但是实验二更好;故填:节约药品;
【实验拓展】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由此可探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一个因素是温度。故填:温度。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
20.【分析】A~H八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是黑色粉末状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推出A为高锰酸钾,B为二氧化锰,D为氧气,C为锰酸钾,E、F都是无色液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推出E为过氧化氢,F为水,H是一种黑色固体,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推出H为四氧化三铁,代入检验,推导正确。
【解答】解:(1)E的名称:E 过氧化氢。
(2)反应①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反应③为F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过氧化氢。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铁+氧气;化合反应。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1.【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或加热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或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物为非气态。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
(2)实验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铜粉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装置没有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
(3)与图一实验相比,图二实验的优点是: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时避免了图一中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4)①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浓度,这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符合Y曲线。
②由X、Y两条曲线可知,导致瓶内气压增大,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导致的气压减小。
故答案为:
(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铜粉的量不足等;
(3)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等;
(4)①氧气浓度;②放热导致的气压增大高于氧气减少。
22.【分析】(1)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其作用;
(2)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其作用;
(3)根据化学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来分析;
(5)根据图示信息来分析;
(6)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7)根据自制简易供氧器的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1)观察窗的作用是观察是否有气泡和产生气体的快慢;故答案为:观察是否有气泡和产生气体的快慢;
(2)加湿仓中有水,其作用是洗气;故答案为:洗气;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故答案为:过氧化氢;
(4)④比③产氧量少,可能的原因是反应放出大量热;故答案为:反应放出大量热;
(5)由图4可得出的结论是过碳酸钠的产氧速率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故答案为:过碳酸钠的产氧速率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6)综合分析,选用过碳酸钠作制氧剂的理由是便于携带;故答案为:便于携带;
(7)学习小组利用身边物品自制了如图5的简易供氧器。与真实产品对比中,内部气体流向采用高进低出方式、制氧机要符合美学、安全等标准;故答案为:A。A.在盛有一定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在盛有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C.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D.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编号
①
②
③
④
浓度/%
5
15
25
30
体积/mL
9.11
9.11
1.66
1.37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