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展开1.(2分)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2分)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
A.氧B.钙C.铝D.铁
3.(2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可吸入颗粒物B.氧化铁
C.海水D.洁净的空气
4.(2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粉末B.倾倒液体
C.验满氧气D.加热液体
5.(2分)保持干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的是( )
A.CB.CO2C.H2OD.
6.(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C.对着一块干燥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7.(2分)硒是延长寿命最重要的矿物质营养素之一。在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硒的元素符号为se
B.硒属于非金属元素
C.硒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4
D.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8.(2分)下列物质和颜色不对应的是( )
A.氧化汞——银灰色B.二氧化硫——无色
C.氯酸钾——白色D.胆矾——蓝色
9.(2分)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
A.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B.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C.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加热
D.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
10.(2分)1909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束轰击金箔后发现: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一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 )
A.原子是实心球体
B.原子核带负电,α粒子发生偏转
C.原子核外有电子
D.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
11.(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氮气无色无味,可用来制硝酸
B.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C.稀有气体很不活泼,可制成电光源
D.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缓解高原反应
12.(2分)如图是三种原子的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三种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B.这三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C.这三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D.这三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均可表示为:
13.(2分)通常条件下水的沸点是100℃.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连接好装置,再将液体 A滴入试管②中,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则液体A和物质B的组合可能是( )
A.AB.BC.CD.D
14.(2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5.(2分)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11分)请根据如图1所示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的名称是 。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 ,已知氯酸钾的熔点为356℃,常温下稳定,在400℃以上则分解产生氧气。则氯酸钾制氧气的最佳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瓶中留有少量水)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集气瓶中留少量水的目的是 。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分子的基本性质”的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整套装置及有关气体均保持干燥)
Ⅰ.在集气瓶B中充满氯化氢气体,K3处于关闭状态至操作Ⅱ完成为止;
Ⅱ.通过调节活塞K1,K2,在集气瓶A中充满氨气(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其操作是:打开K1,K2,在 (选填K1,K2)处导管口通入氨气;
Ⅲ.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再打开K3,一段时间后两只集气瓶中都出现白烟(白烟是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产生氯化铵固体的细小颗粒)
①从上述实验过程能得出分子的一条性质是 。
②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 ,原因是 。
Ⅳ.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的脱脂棉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过一会后从图3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氨气的密度 氯化氢气体的密度(填“大于”或者“小于”)。
17.(5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为了使天空更蓝,人类正积极行动起来,如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下列气体计入空气污染质量评价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
(2)疫情期间,体温计是居家必备品之一。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测量体温时,体温计中的水银柱升高的原因 。
(3)焊接金属时常利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 。
(4)吃中秋月饼时,小明同学在月饼旁边发现一个装有活性炭铁粉脱氧保鲜剂(也称脱氧剂)的塑料小包,请问此过程属于 (填“剧烈氧化”或“缓慢氧化”)。
(5)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含氟牙膏”、“高钙奶”、“加碘盐”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18.(10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对铟、铱、锌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填序号)。
①质子数
②中子数
③核外电子数
④最外层电子数
(3)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4)写出一种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阳离子 ,一种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 。
(5)1个SO2中含有 个质子,1个 中含有 个电子。
(6)请结合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分析He和Mg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却不同的原因 。
19.(7分)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也是实验室用于制取氧气的一种试剂。
Ⅰ.物质组成和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过氧化氢能杀菌消毒的原因是其分子中含有一种叫做“过氧基”(如图中①虚线框标出的部分)的结构,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 。
① ②H﹣O﹣H ③O=C=O ④
Ⅱ.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1:在试管中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实验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有大量气泡冒出
实验3: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1)实验1中,观察到有少量气泡缓慢产生,带火星的小木条未复燃 。
(2)实验3的实验目的是 。
(3)如需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进行的操作是实验3后把二氧化锰过滤、洗净、干燥,再 。
Ⅲ.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实验4:某研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并记录了收集一集气瓶(125mL)氧气所需的时间。
(4)实验4中,通过实验③和④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实验4中,最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实验 (填序号),理由是 。
20.(7分)图中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E、D为无色气体且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G均为黑色固体,“→”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G 。
(2)反应①在自然界中称为 。
(3)写出A→E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 。
写出F→H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 。
上述两个反应均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1.(10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化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贡献。
Ⅰ.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成分。
(1)写出汞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只和氧气反应;
B.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定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
C.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D.生成的氧化汞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体积的气体中;
E.氧化汞的密度小于汞,且不溶于汞,分解温度高于汞的沸点;
F.此实验的缺点是汞有毒。
(3)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对此结论予以补充。
Ⅱ.揭秘水的组成,其中一个实验是将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管,反应原理是铁和水蒸气在高温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图2)
(4)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通过分析和归纳,拉瓦锡得出结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一种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Ⅲ.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实验来研究空气的组成。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②在其他操作都正确时,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对图3实验测得的氧气含量有何影响?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某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数据如表所示:
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
④图3某次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变化如图4所示,BC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D点对应的操作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A.爆竹在燃放过程中有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B.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B正确;
C.落花化作春泥过程中有菌类物质生成,故C错;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说的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故D错。
故选:B。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分析】根据人体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分别为氧、碳、氢,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人体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分别为氧、碳、氢,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中的元素组成(前三位的元素分别为氧、碳、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否则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A、可吸入颗粒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故A错;
B、氧化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故B正确;
C、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钙等物质,故C错;
D、洁净的空气含有氮气,属于混合物。
故选:B。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4.【分析】根据已有的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解答即可。
【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要使用纸槽将粉末送到试管底部;
B、倾倒液体要标签朝向手心,且试管口和瓶口紧靠;
C、验满氧气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部;
D、加热液体,D错误;
故选:A。
【点评】加强对常见实验操作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分析】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6.【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来分析。
【解答】解:A、碳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故说法错误;
B、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故说法正确;
C、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较高,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7.【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硒的元素符号为Se。
B、硒带“石”字旁,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则硒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4。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颜色分析。
【解答】解:A、氧化汞是红色的;
B、二氧化硫是无色的;
C、氯酸钾是白色的;
D、胆矾是蓝色的;
故选:A。
【点评】本题较易,掌握常见物质的颜色即可。
9.【分析】根据实验室用加热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每个步骤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依据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故A 操作错误;
B、依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再装药品;
C、依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再对着药品加热;
D、依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要等到气泡连续,再开始收集,混有空气;
故选:A。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各注意事项.
10.【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即原子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相对较大的空间。
【解答】解:A、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则金原子不是实心球体;
B、通过上述实验,与α粒子带有同种电荷,因此一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
C、该实验不能得出电子的相关信息;
D、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即大多数α粒子直接通过此空间,原因是极少数α粒子向着原子核运动,说明原子内有体积很小的原子核。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构成的知识,难度不大,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即可。
11.【分析】A、根据氮气中含有氮元素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
C、根据稀有气体通电可以产生不同颜色的光进行分析。
D、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氮气中含有氮元素,故A错误;
B、氢气具有可燃性,故B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可以产生不同颜色的光,故C错误;
D、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用途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2.【分析】从图中看出,三种原子均有1个质子和1个电子,中子数分别为0、1、2,所以它们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
【解答】解:A、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属于同种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这三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相等;
C、三种原子均有1个电子;
D、三种原子都只有1个电子层,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构成,属于简单题目,注意概念的记忆、理解。
13.【分析】根据题意,将液体 A滴入试管②中,打开夹子,试管①内的95℃水立刻沸腾,可推出①试管中压强减小,再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将液体 ,打开夹子,可推出①试管中压强减小
A、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放出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易溶于水,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会出现上述现象;
D、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了解常见气体的溶解性、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分析】A、根据酒精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B、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无色酚酞试液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进行分析。
C、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D、根据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在空气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在呼出气体中立即熄灭进行分析。
【解答】解:A、酒精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A错误;
B、将无色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罩在同一个大烧杯下,这是因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当运动到无色酚酞试液中时,氨水显碱性,可以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导致气压增大,可以用来证明过氧化氢分解放热;
D、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在呼出气体中立即熄灭,可以探究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15.【分析】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一般用到的方法有:空气热胀冷缩法、注水法、抽气或压气法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B、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说明装置漏气。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若装置不漏气,若两端液面相平;图中所示文字说明装置不漏气。
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有些装置比较复杂、学生平时比较少见,但依据的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来判断装置是否漏气。
二、填空题
16.【分析】(1)根据常见的仪器分析;
(2)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3)Ⅱ、根据氨气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关系分析进气口;
Ⅲ、①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分子的性质;
②根据瓶内压强的变化分析;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仪器b的名称是水槽;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KClO3KCl+O5或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氯酸钾分解温度高于其熔点,因此选择B为发生装置最为合适,且不与水反应;二氧化硫有毒,所以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3)Ⅱ、由于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1;
Ⅲ、①通过分子的运动;
②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瓶子变瘪了,瓶内压强减小;
③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的脱脂棉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说明氯化氢气体向下运动的更快,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氨气的密度小于氯化氢气体的密度。
故答案为:(1)锥形瓶;水槽;
(2)KClO7KCl+O2或氯酸钾氯化钾+氧气;B,且不与水反应6,防止污染空气;
(3)Ⅱ、K1;
Ⅲ、①分子是运动的;
②瓶子变瘪了;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
③小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分析】(1)根据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粒子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缓慢氧化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物质组成的描述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外还有二氧化硫等;
故选:ABD;
(2)温度升高,微粒间隔增大,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3)焊接金属时常利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4)由于铁粉生锈过程中有氧气参与,且进行得缓慢,此过程属于缓慢氧化;
(5)物质由元素组成,因此氟、钙。
故选:A。
故答案为:(1)ABD;
(2)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3)化学性质稳定;
(4)属于缓慢氧化;
(5)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分子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缓慢氧化反应的概念以及物质组成的描述方法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8.【分析】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据以上分析进行解答。
【解答】解:(1)对铟、铱、锌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张青莲;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3)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电子层数相同,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
(4)氖原子核电荷数为10,核外电子排布为2、8,核外电子排布为5、8、1,形成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氩原子核电荷数为18、5、8,氯原子核电荷数为17,形成氯离子、8、4,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可以为Cl﹣;
(5)1个SO2中含有16+7×8=32个质子,1个;
(6)He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Mg原子有2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这就是He和Mg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故答案为:
(1)张青莲;
(2)①;
(3)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
(4)Na+(合理即可);Cl﹣(合理即可);
(5)32;50;
(6)He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Mg原子有3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19.【分析】Ⅰ.根据过氧基的结构为两个氧原子相连的结构进行分析。
Ⅱ.(1)根据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小木条的无法复燃,说明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进行分析。
(2)根据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到已经反应完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进行分析。
(3)根据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进行分析。
(4)根据温度越高,双氧水的分解速率越快进行分析。
(5)根据该条件下,产生氧气速率适中,便于气体的收集进行分析。
【解答】解:Ⅰ.由图一可知,过氧基的结构为两个氧原子相连的结构。
Ⅱ.(1)实验1过氧化氢中没有加入催化剂,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无法使带火星小木条复燃。
(2)实验3为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到已经反应完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证明二氧化锰仍然在试管中,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能继续催化反应。
(3)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还需进行的操作是实验2后把二氧化锰过滤、干燥。
(4)通过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温度越高。
(5)上述最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实验①,理由是该条件下,便于气体的收集。
故答案为:Ⅰ.④;
Ⅱ.(1)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氧气浓度低;
(2)证明二氧化锰没有参加化学反应,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3)称量;
(4)温度越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越快;
(5)①;产生氧气速率适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0.【分析】根据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D为无色气体且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E可以相互转化,所以E是氧气,C、G均为黑色固体,A和B、F和H组成元素相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是过氧化氢,B是水,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F是高锰酸钾,H是锰酸钾,G是二氧化锰,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解答】解:(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D为无色气体且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E可以相互转化,C、G均为黑色固体、F和H组成元素相同,水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B是水、二氧化锰和氧气,H是锰酸钾,经过验证,所以G是MnO2;
(2)反应①在自然界中称为光合作用;
(3)A→E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为:H2O4H2O+O2或过氧化氢水+氧气;
F→H的反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4K2MnO7+MnO2+O2或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故答案为:(1)MnO7;
(2)光合作用;
(3)H2O2H2O+O2或过氧化氢水+氧气3K2MnO4+MnO7+O2或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分析】Ⅰ.根据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分析;
Ⅱ.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Ⅲ.根据红磷燃烧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及误差分析。
【解答】解:Ⅰ.(1)汞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汞+氧气;故答案为:汞+氧气;
(2)A.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只和氧气反应不与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反应;
B.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反应的现象比较直观;
C.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实验的误差较小;
D.生成的氧化汞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E.氧化汞的密度小于汞,且不溶于汞,因此易与汞分离,故选项说法正确
F.汞有毒性,此实验的缺点是汞有毒;
故选ABCDEF;
Ⅱ.铁和水蒸气在高温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Fe+H6OFe3O4+H6;故答案为:Fe+H2OFe3O7+H2;
Ⅲ.①红磷与氧气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故答案为:磷+氧气;
②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则装置中氧气会有剩余,故答案为:偏小;
③根据表格数据可以计算出氧气的含量=×100%=12.5%;
④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D点压强迅速的恢复到初始的气压值;故答案为:燃烧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需要数量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实验及实验的误差分析即可解答。序 号
A
B
C
D
液体A
双氧水
水
石灰水
稀盐酸
物质B
二氧化锰
氧气
二氧化碳
大理石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证明木炭的燃烧产物
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证明过氧化氢分解放热
探究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温度(℃)
MnO2用量(g)
收集时间(s)
①
5%
20
20
0.2
11
②
30%
20
20
0.2
2
③
30%
20
40
0
148
④
30%
20
90
0
82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烧杯内蒸馏水
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120mL
100mL
85mL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