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模拟化学试卷第1页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模拟化学试卷第2页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模拟化学试卷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硅B.氢C.氧D.铝
    2.(2分)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
    A.磷酸二氢铵B.尿素
    C.过磷酸钙D.硫酸钾
    3.(2分)下列所贴的警示标志与存放的物质不相符的是( )
    A.白磷B.液化石油气
    C.二氧化碳D.氢氧化钠
    4.(2分)下列对石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灰黑色固体B.还原性
    C.难溶于水D.优良导电性
    5.(2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硫粉B.铁丝C.红磷D.木炭
    6.(2分)下列物质中,能用作钾肥的是( )
    A.尿素B.氨水C.硫酸钾D.磷矿粉
    7.(2分)下列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的是( )
    A.石灰水B.苹果汁C.白醋D.蔗糖溶液
    8.(2分)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由碳元素组成B.都是黑色固体
    C.分子排列方式不同D.硬度都很大
    9.(2分)布洛芬(C13H18O2)是家庭常备药品,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等,也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洛芬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1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33个原子
    C.布洛芬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1
    D.布洛芬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0.(2分)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只有隔绝空气的作用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D.升高水的温度,铜片上的红磷也会燃烧
    11.(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氯化钠溶液可制作“叶脉书签”
    B.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该实验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C.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均可用于自制酸碱指示剂
    D.在三个玻璃杯中注入等体积的水,按如图方式静置一周,会观察到用保鲜膜包住杯口的玻璃杯中剩余的水最少
    12.(2分)某冶炼厂处理尾气时有下列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化①是氧化反应
    B.甲、乙、丁属于氧化物
    C.乙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D.转化②中,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
    13.(2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4.(2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将pH传感器分别插入三只盛有相同体积蒸馏水的烧杯中,打开磁力搅拌器,同时采集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氢氧化钠溶于水,说明OH﹣浓度越大pH越大
    B.②表示氯化钠溶于水,pH=7说明溶液中无自由移动离子
    C.③表示柠檬酸溶于水,说明H+浓度越大pH越小
    D.柠檬酸溶液和氢氧化钠能发生中和反应
    15.(2分)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20
    B.乙一定是化合物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乙的质量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6.(12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装置C收集氧气,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3)用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的大理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产生4.4g二氧化碳,至少需要这种大理石的质量是多少?(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7.(6分)硫酸铜学习之旅。
    (1)微观构成:构成硫酸铜的粒子是 (填粒子符号)。
    (2)宏观性质:
    ①可用无水硫酸铜粉末配制硫酸铜溶液,无水硫酸铜粉末的颜色为 色。
    ②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 作用。
    ③硫酸铜溶液能与铁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制取方法:
    ①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由此可以判断铜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②若以废铜屑、稀硫酸和空气为原料制取硫酸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 、 。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18.(7分)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填字母)。
    A.蔗糖
    B.植物油
    C.高锰酸钾
    D.酒精
    (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①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②t1℃时,分别将甲、乙固体溶于水,配成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甲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如图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
    ①操作B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 。
    ②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
    ③操作D中明显的错误是 。
    (4)欲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
    ①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②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为 mL。
    ③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9.(7分)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该流程的示意图如下。实验室初步测试显示,人工合成淀粉的效率约为传统农业生产淀粉的8.5倍。
    (1)自然界通过绿色植物的 作用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化。
    (2)图中虚线框内的能量转化包括 能→ 能→化学能。为什么电解水实验能够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请具体进行解释: 。
    (3)图中甲醇转化为甘油酮的第一步反应为CH3OH+O2HCHO+H2O2;甲醇是一种燃料,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上述两个反应中,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 不同。
    (4)下列有关该流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该流程对减少碳排放有重大意义
    B.该流程对解决粮食危机有重大意义
    C.该流程中出现的含碳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
    D.该流程中出现的淀粉和葡萄糖都属于糖类
    20.(8分)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Cl、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B、C、F、G、H由两种元素组成,组成H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4:1;A、D均可用作建筑材料;B可用作干燥剂;“→”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C ;I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3)写出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10分)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及相关性质。
    Ⅰ.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1)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①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 ;
    ②选择合适的 ;
    ③验证所制得的气体。
    (3)小明为验证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少量 气体(填名称)。为使验证实验成功,可将气体先通过足量的 (填字母),再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预期的现象
    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氢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Ⅱ.实验结束清洗仪器,小明同学发现试管中变浑浊的石灰水又澄清了这一异常现象。
    【查阅资料】
    ①二氧化碳与水、碳酸钙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可溶于水。
    ②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
    ③浊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中悬浮物的多少,悬浮物越多则透光率越小,浊度值越小(透光率)为100%。
    【实验验证】
    该同学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持续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用电导率传感器采集数据,如图1所示。
    【分析推理】
    (1)实验中0~10s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电导率降低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10s后浑浊的液体又逐渐变澄清,溶液的电导率上升,是因为 。
    【实验再探究】
    若同时使用浊度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情况,反应过程中溶液浊度与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AB段溶液浊度变小是因为有氢氧化钙固体析出
    B.BC段浊度上升,此过程发生的反应与AB段的不同
    C.最终溶液并未完全澄清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硅B.氢C.氧D.铝
    【解答】解: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
    故选:C。
    2.(2分)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
    A.磷酸二氢铵B.尿素
    C.过磷酸钙D.硫酸钾
    【解答】解:A、磷酸二氢铵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故A正确;
    B、尿素中含有氮元素,故B错;
    C、过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故C错;
    D、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故D错。
    故选:A。
    3.(2分)下列所贴的警示标志与存放的物质不相符的是( )
    A.白磷B.液化石油气
    C.二氧化碳D.氢氧化钠
    【解答】解:A、白磷的着火点低,属于自燃物品;
    B、液化石油气是是一种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标注正确;
    C、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标注错误;
    D、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标注正确;
    故选:C。
    4.(2分)下列对石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灰黑色固体B.还原性
    C.难溶于水D.优良导电性
    【解答】解:A、灰黑色固体,属于物理性质。
    B、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
    C、难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
    D、优良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B。
    5.(2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硫粉B.铁丝C.红磷D.木炭
    【解答】解: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气体,故A错误;
    B、铁丝在氧气燃烧生成的是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故C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6.(2分)下列物质中,能用作钾肥的是( )
    A.尿素B.氨水C.硫酸钾D.磷矿粉
    【解答】解:A、尿素中含有植物所需元素为氮元素,故A不合题意;
    B、氨水中含有植物所需元素为氮元素,故B不合题意;
    C、硫酸钾中含有植物所需元素为钾元素,故C符合题意;
    D、磷矿粉中含有植物所需元素为磷元素,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7.(2分)下列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的是( )
    A.石灰水B.苹果汁C.白醋D.蔗糖溶液
    【解答】解:A、石灰水显碱性,故正确;
    B、苹果汁显酸性,故错误;
    C、白醋显酸性,故错误;
    D、蔗糖溶液显中性,故错误。
    故选:A。
    8.(2分)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由碳元素组成B.都是黑色固体
    C.分子排列方式不同D.硬度都很大
    【解答】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B、石墨是黑色晶体,故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D、石墨质软,故错误;
    故选:A。
    9.(2分)布洛芬(C13H18O2)是家庭常备药品,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等,也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洛芬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1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33个原子
    C.布洛芬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1
    D.布洛芬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解答】解:A、布洛芬属于有机物,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1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13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布洛芬中氢,故选项说法错误。
    D、布洛芬中碳、氢,则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故选:B。
    10.(2分)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只有隔绝空气的作用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D.升高水的温度,铜片上的红磷也会燃烧
    【解答】解:A、热水有隔绝空气,该选项不正确。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该选项不正确。
    C、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是因为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该选项正确。
    D、升高水的温度最高是100℃,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
    故选:C。
    11.(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氯化钠溶液可制作“叶脉书签”
    B.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该实验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C.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均可用于自制酸碱指示剂
    D.在三个玻璃杯中注入等体积的水,按如图方式静置一周,会观察到用保鲜膜包住杯口的玻璃杯中剩余的水最少
    【解答】解:A、氯化钠溶液没有腐蚀性,因此用氢氧化钠溶液可制作“叶脉书签”;
    B、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炭黑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该实验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C、植物的花瓣或果实不一定可用于自制酸碱指示剂,故C错误;
    D、水分子不能透过保鲜膜,按如图方式静置一周,故D错误。
    故选:B。
    12.(2分)某冶炼厂处理尾气时有下列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化①是氧化反应
    B.甲、乙、丁属于氧化物
    C.乙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D.转化②中,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
    【解答】解: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22NO2,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转化①是氧化反应;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乙的化学式NO2,丁的化学式H2O。氧化物指的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甲、乙,故B正确;
    C、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5,N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4的规则2中氮的化合价为+4价,故C正确;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4+2N2H63N2+3H2O,则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8。
    故选:D。
    13.(2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解答】解:A、左侧试管中铁钉与水,中间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左侧试管中铁钉生锈,则对比得出结论铁钉生锈是铁与水,故A正确;
    B、该实验中对比铜片上红磷与白磷可知,且都与氧气接触,则对比得出结论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两物质的温度相同,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烧杯中白磷不燃烧;则实验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
    C、红磷与氧气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燃烧过程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无法称量,故C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体积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U形管中液位左侧升高右侧降低,故D正确。
    故选:C。
    14.(2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将pH传感器分别插入三只盛有相同体积蒸馏水的烧杯中,打开磁力搅拌器,同时采集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氢氧化钠溶于水,说明OH﹣浓度越大pH越大
    B.②表示氯化钠溶于水,pH=7说明溶液中无自由移动离子
    C.③表示柠檬酸溶于水,说明H+浓度越大pH越小
    D.柠檬酸溶液和氢氧化钠能发生中和反应
    【解答】解:A.曲线①可知溶液的pH>7,且逐渐的增大,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为NaOH﹣浓度越大,碱性越强,故A正确;
    B.曲线②溶液可知的pH=7,则溶液一直呈中性,NaCl的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Na+、Cl﹣,故B错误;
    C.曲线③可知溶液的pH<2,且逐渐的减小,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为柠檬酸+浓度越大,酸性越强,故C正确;
    D.柠檬酸溶液含有H+,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OH﹣,则两溶液混合后能发生中和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15.(2分)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20
    B.乙一定是化合物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乙的质量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增加了70g﹣40g=30g,生成的质量为30g,丙的质量不变,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是反应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0g﹣10g=20g。
    A、m的数值为10。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丁,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乙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丙的质量不变,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丁,参加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乙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6.(12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选用装置C收集氧气,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
    (3)用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的大理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产生4.4g二氧化碳,至少需要这种大理石的质量是多少?(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装置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为试管;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原理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选用装置C收集氧气,所以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则已集满;
    (3)设至少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4+H2O+CO2↑
    100 44
    x 4.4g

    x=10g
    至少需要这种大理石的质量为:10g÷80%=12.5g
    答:至少需要这种大理石的质量是12.5g。
    故答案为:(1)试管;
    (2)5KClO33KCl+3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则已集满;
    (3)12.7g。
    17.(6分)硫酸铜学习之旅。
    (1)微观构成:构成硫酸铜的粒子是 Cu2+、 (填粒子符号)。
    (2)宏观性质:
    ①可用无水硫酸铜粉末配制硫酸铜溶液,无水硫酸铜粉末的颜色为 白 色。
    ②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 催化 作用。
    ③硫酸铜溶液能与铁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
    (3)制取方法:
    ①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位于氢后面 ,由此可以判断铜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②若以废铜屑、稀硫酸和空气为原料制取硫酸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 2Cu+O22CuO 、 CuO+H2SO4=CuSO4+H2O 。
    【解答】解:(1)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构成硫酸铜的粒子是Cu2+、。
    (2)①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故无水硫酸铜粉末的颜色为白色;
    ②硫酸铜溶液可以作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故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③硫酸铜溶液能与铁发生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①金属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可以置换稀硫酸中的氢,故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
    ②铜先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故方程式为:7Cu+O22CuO;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6SO4=CuSO4+H2O。
    故答案为:(1)Cu2+、;
    (2)①白;
    ②催化;
    ③Fe+CuSO4=FeSO4+Cu;
    (3)①位于氢后面;
    ②8Cu+O22CuO;CuO+H5SO4=CuSO4+H6O。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18.(7分)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D (填字母)。
    A.蔗糖
    B.植物油
    C.高锰酸钾
    D.酒精
    (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①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80g 。
    ②t1℃时,分别将甲、乙固体溶于水,配成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甲 等于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如图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
    ①操作B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 胶头滴管 。
    ②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引流 。
    ③操作D中明显的错误是 未用玻璃棒搅拌 。
    (4)欲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
    ①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CBDEA (填字母)。
    ②水的密度为1.0g/mL,实验室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4.5 g,水的体积为 495.5 mL。
    ③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 溶液是稳定的 。
    【解答】解:(1)A、蔗糖溶于水能形成均一,故A符合题意;
    B、植物油不溶于水,故B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D、酒精溶于水形成的是无色溶液;
    故选:AD;
    (2)①由图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
    ②由图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需溶质质量相等,甲等于乙;
    (3)①操作B是量取定量液体的操作,则还需用到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②操作C是过滤,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③操作D是蒸发操作,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则明显的错误是未用玻璃棒搅拌;
    (4)①配制溶液时,首先从试剂瓶中取出食盐固体,再放进烧杯中,最后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②实验室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9%的生理盐水,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0g×0.8%=4.5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495.8g÷1.0g/mL=495.4mL;
    ③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故答案为:(1)AD;
    (2)①80g;
    ②等于;
    (3)①胶头滴管;
    ②引流;
    ③没有用玻璃棒搅拌;
    (4)①CBDEA;
    ②4.5;495.5;
    ③溶液是稳定的。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9.(7分)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该流程的示意图如下。实验室初步测试显示,人工合成淀粉的效率约为传统农业生产淀粉的8.5倍。
    (1)自然界通过绿色植物的 光合 作用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化。
    (2)图中虚线框内的能量转化包括 太阳 能→ 电 能→化学能。为什么电解水实验能够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请具体进行解释: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
    (3)图中甲醇转化为甘油酮的第一步反应为CH3OH+O2HCHO+H2O2;甲醇是一种燃料,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OH+3O22CO2+4H2O 。上述两个反应中,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 反应条件 不同。
    (4)下列有关该流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填字母)。
    A.该流程对减少碳排放有重大意义
    B.该流程对解决粮食危机有重大意义
    C.该流程中出现的含碳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
    D.该流程中出现的淀粉和葡萄糖都属于糖类
    【解答】解:(1)自然界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有机物淀粉和氧气。
    (2)图中虚线框内太阳能电池利用太阳的能量发电,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水实验能够证明水是由氢,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是由氢。
    (3)图中甲醇转化为甘油酮的第一步反应为CH3OH+O2HCHO+H8O2;甲醇是一种燃料,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反应是甲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3OH+6O22CO6+4H2O;上述两个反应中,第二个反应条件为点燃,生成物不同。
    (4)A、该流程为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则该流程对减少碳排放有重大意义;
    B、该流程人工合成淀粉的效率约为传统农业生产淀粉的7.5倍,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二氧化碳、碳酸盐除外,则该流程中出现的含碳化合物不都属于有机物;
    D、淀粉属于糖类,则该流程中出现的淀粉和葡萄糖都属于糖类;
    故选:ABD。
    故答案为:
    (1)光合;
    (2)太阳;电;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2CH5OH+3O23CO2+4H3O;反应条件;
    (4)ABD。
    20.(8分)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Cl、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B、C、F、G、H由两种元素组成,组成H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4:1;A、D均可用作建筑材料;B可用作干燥剂;“→”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C H2O ;I H2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C+2CuO2Cu+CO2↑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置换反应 。
    (3)写出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2+2AgNO3=2AgCl↓+Ca(NO3)2 。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C是水2O;I是氢气2。
    (2)反应①可以是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3)B与E的反应是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5AgNO3=2AgCl↓+Ca(NO8)2。
    故答案为:
    (1)H2O;H2;
    (2)C+2CuO2Cu+CO7↑;置换反应;
    (3)CaCl2+2AgNO6=2AgCl↓+Ca(NO3)7。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10分)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及相关性质。
    Ⅰ.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1)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主要成分发生反应 。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①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
    ②选择合适的 实验装置 ;
    ③验证所制得的气体。
    (3)小明为验证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挥发性 ,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少量 氯化氢 气体(填名称)。为使验证实验成功,可将气体先通过足量的 C (填字母),再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预期的现象
    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氢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Ⅱ.实验结束清洗仪器,小明同学发现试管中变浑浊的石灰水又澄清了这一异常现象。
    【查阅资料】
    ①二氧化碳与水、碳酸钙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可溶于水。
    ②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
    ③浊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中悬浮物的多少,悬浮物越多则透光率越小,浊度值越小(透光率)为100%。
    【实验验证】
    该同学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持续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用电导率传感器采集数据,如图1所示。
    【分析推理】
    (1)实验中0~10s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电导率降低的原因是 Ca(OH)2+CO2=Ca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10s后浑浊的液体又逐渐变澄清,溶液的电导率上升,是因为 CaCO3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可溶的Ca(HCO3)2,溶液中Ca2+、HCO3﹣等浓度变大 。
    【实验再探究】
    若同时使用浊度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情况,反应过程中溶液浊度与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填字母)。
    A.AB段溶液浊度变小是因为有氢氧化钙固体析出
    B.BC段浊度上升,此过程发生的反应与AB段的不同
    C.最终溶液并未完全澄清
    【解答】Ⅰ.(1)实验室用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3+2HCl=CaCl2+H2O+CO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3O+CO2↑;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①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和反应条件;故答案为: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②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根据反应条件和气体的性质;故答案为:实验装置;
    (3)可能是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没有白色沉淀生成;氯化氢;
    A、氯化氢和二氧化碳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影响实验;
    C、二氧化碳与硝酸银溶液不反应,可以出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故答案为:C;
    Ⅱ.[分析推理](1)实验中0~10 s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中离子的数量减少,该反应化学方程式:Ca(OH)8+CO2=CaCO3↓+H5O;故答案为:Ca(OH)2+CO2=CaCO2↓+H2O;
    (2)10 s后浑浊的液体又逐渐变澄清、溶液的电导率上升3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可溶的Ca(HCO8)2,溶液中Ca2+、HCO8﹣等浓度变大;故答案为:CaCO3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可溶的Ca(HCO3)6,溶液中Ca2+、HCO3﹣等浓度变大;
    [实验再探究]A、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中含有空气,因为先排出的是装置里的空气;
    B、溶液透明时浊度值(透过率)为100%,即变澄清,故B正确;
    C、溶液透明时浊度值(透过率)为100%,最终的浊度值(透过率)为80%,故C正确;
    故答案为:A。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铁生锈条件
    探究燃烧条件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硝酸铵溶解吸热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30
    40
    30
    25
    反应后质量/g
    m
    70
    30
    15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铁生锈条件
    探究燃烧条件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硝酸铵溶解吸热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30
    40
    30
    25
    反应后质量/g
    m
    70
    30
    15

    相关试卷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