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拔高练习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拔高练习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01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拔高练习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02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拔高练习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聚落群中既有普通村落,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墓地。这表明良渚文化( )
    A.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B.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C.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D.己出现社会分化的现象
    2.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借欣赏周代乐舞、诗歌之机,分析了周与诸侯列国的盛衰大势。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上述史实反映出当时
    A.贵族政治已被打破B.儒家礼乐占据统治地位
    C.宗法观念有所弱化D.东周王室失去共主地位
    3.据考古资料显示,良渚文化中的墓地主要有平地式和人工高台式,墓葬可分为大、中、次中、小型墓四种类型,它们在墓葬规模、葬具规模、随葬品数量等方面存在严格的层次界限。该现象反映出( )
    A.奴隶制下的等级观产生B.阶级对立推动国家建立
    C.社会转型的雏形已显现D.万邦时代礼制已规范化
    4.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中原地区(黄河中游)出现了仰韶文化。大致同一时期,海岱地区(黄河下游)和江浙地区(长江下游)分别有
    A.大汶口文化和河姆渡文化B.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
    C.二里头文化和屈家岭文化D.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
    5.二里头文化遗址(公元前1800—1600年前后)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这说明二里头文化
    A.形成了早期国家
    B.实行了分封制度
    C.属于文明时代
    D.开始出现了私有制
    6.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众多,其中在良渚文化的墓葬遗存中,有的墓葬建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台、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特别是随葬有一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有的墓穴狭小,随葬的只是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装饰用玉饰件,也没有专门的营建墓地,只是散落在居住址的周围。这说明当时
    A.社会分化日益加剧B.墓葬风格呈现地域差异
    C.礼乐制度日趋完备D.手工业生产趋于专业化
    7.假设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到了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请判断下列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B.乙同学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和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是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8.2020年5月,河南巩义“河洛古田”重大考古成果发布。在这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许多出土器物中包含其他古文化的因子:如折腹鼎、陶背壶等文物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的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拥有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的要素。这体现了( )
    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9.关于分封制下分封对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王室子弟
    B.功臣
    C.尚书
    D.先代贵族
    10.下列选项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①“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②“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③“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④“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1.有学者认为,西周宗法制度是贵族间相互联系的黏合剂。这种制度虽然植根于传统的血缘关系,但是它在许多方面又减弱了血缘关系的社会作用,因为在血缘与等级二者之间,它更注重的是社会等级。由此可见,宗法制( )
    A.淡化了血缘关系B.以等级关系为核心
    C.化解了贵族矛盾D.利于稳定统治秩序
    12.史学家缪凤林认为;“封建之制,儒家以为起于王者公天下,然邃古之诸侯,皆自然发生之部落,非出于帝王之封建,而起于事之不容易己。”这说明分封制
    A.在西周形成并得以完善B.是根据时势逐步发展起来的
    C.有效维护了西周的统治D.源于远古实行的公天下制度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农具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材料二

    (1)阅读原始社会两个分布图,指出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旧石器时代的代表遗存、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代表遗存。
    (2)结合示意图分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姓氏,这个姓氏不仅仅代表了一个家族的传承和身份,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含义。在中国,姓氏源远流长,其起源和演变充满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姓氏的起源和演变”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新石器时代(中国)。良渚文化中,“既有普通村落,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墓地”,这意味着良渚文化的社会群体中有不同的阶层,出现了社会分化现象,D项正确;通过材料信息并不能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就是良渚文化,排除A项;良渚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排除B项;秦朝确立的君主专制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便指定季札为王位继承人;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尽管季札坚拒,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但这也反映了宗法观念有所弱化,宗法制规定的是嫡长子继承制,C项正确;当时吴国即位的是季札的长兄,说明宗法制这一贵族政治没有被打破,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儒家礼乐占据统治地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历史,未涉及东周王室,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由材料“它们在墓葬规模、葬具规模随葬品数量等方面存在严格的层次界限”可知,材料反映出良渚文化时期阶级分化已经出现。良渚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阶级分化是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体现了社会转型趋势,C项正确;良渚文化时期奴隶制尚未建立,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阶级对立与国家建立的关系,排除B项;万邦时代虽出现一些礼制,但是否规范化从材料中无法考证,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故A项符合题意;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故BD项排除;二里头文化,是中国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之一,时代约相当于公元前 1800 至前 1500 年,屈家岭文化,时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600年,故C项排除;故A项正确。
    5.C
    【详解】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属于文明时代,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形成早期国家、分封制度,排除AB;二里头文化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而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出现私有财产,故D错误。
    6.A
    【详解】良渚文化的墓葬遗存中,墓葬的规模、随葬品的精美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现象,故选A;材料只反映了良渚文化一处的墓葬情况,无法体现地域差异,排除B;西周建立礼乐制度,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生产情况,排除D。
    7.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的对象主要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三类。平民既是才干优异,也不可能受封,故B符合题意;甲同学是西周王族成员、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丁同学是商朝末年的贵族,这三者都会被封为诸侯,故ACD不符合题意。
    8.D
    【详解】材料“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许多出土器物中包含其他古文化的因子”可知中华文明分布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D项正确;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国家,A项排除;材料与贫富分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青铜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是王世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尚书不在分封之列,因此C项关于分封对象的说法错误,故选C项。ABD项说法正确,排除。
    10.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核心,“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体现了宗族祭祀;“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体现了宗法制下的谱系传承,①②④都符合题意,故选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选官制度,与宗法制无关,排除包含③的ABC。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史西周。根据材料“西周宗法制度是贵族间相互联系的黏合剂……它更注重的是社会等级”可知,宗法制既能加强贵族之间的联系,又能突出社会等级,这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D项正确;“这种制度虽然植根于传统的血缘关系”可知,宗法制仍然植根于血缘关系,并未淡化,排除A项;宗法制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排除B项;“化解”的说法夸大了宗法制的作用,排除C项。故D项正确。
    12.B
    【详解】根据材料“封建之制,儒家以为起于王者公天下,然邃古之诸侯,皆自然发生之部落,非出于帝王之封建,而起于事之不容易己”可知,早在部落时期分封制就已存在雏形,是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形成,所以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分封制的完善,所以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在西周后期已无法维护统治,所以C错误;D项是对材料的部分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D错误。
    13.(1)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
    说明:能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
    (2)信息: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
    【详解】(1)表现:根据“农具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得出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的表现,如能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
    (2)信息:根据“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得出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
    14.(1)代表遗存: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旧石器时代的代表遗存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代表主要有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父系氏族代表主要有红山、龙山、良渚文化等。
    (2)关系:私有制导致贫富分化,贫富分化促使是阶级产生;私有制是阶级产生的经济根源;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推动国家出现。
    【详解】(1)代表遗存: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旧石器时代之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一“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旧石器时代的代表遗存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根据材料二“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父系氏族代表主要有红山、龙山、良渚文化等。
    (2)关系: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二“新石器时期生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出现,人类开始定居,产品剩余,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出现,逐步分化为氏族贵族和下层平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私有制导致贫富分化,贫富分化促使是阶级产生;私有制是阶级产生的经济根源。根据材料二“文明社会的标志是,阶级分化和矛盾促使国家产生,而国家的产生又促使城市和文字产生”,可知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推动国家出现。
    15.示例:
    论题:分封制在以国名为姓氏演变中的影响
    论述:西周时期,为了拱卫王室,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采取了“封建诸侯,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从而分封了大量的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比如以王族为主体的封国主要由鲁、燕、卫等,以功臣为主的主要有齐国,而宋则是先代贵族的封国,在这些封国内,逐渐形成一些相同血缘的家族,这些家族有着较强的心理认同感,而姓氏又代表了一个家族的传承和身份。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姓,如程、房、杜、戈、 雷、 宋、 郑、 吴、 秦等。
    总之,分封制对中国姓氏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西周初年则实行分封制,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姓,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可知,分封制在以国民为行使的演变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周时期,为了拱卫王室,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采取了“封建诸侯,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从而分封了大量的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比如以王族为主体的封国主要由鲁、燕、卫等,以功臣为主的主要有齐国,而宋则是先代贵族的封国,在这些封国内,逐渐形成一些相同血缘的家族,这些家族有着较强的心理认同感,而姓氏又代表了一个家族的传承和身份。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姓,如程、房、杜、戈、 雷、 宋、 郑、 吴、 秦等。选择其他材料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以国名为姓氏
    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则实行分封制,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姓,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
    以乡、亭名为氏
    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得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
    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
    以官职为姓氏
    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以技艺为姓氏
    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如李唐王朝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姓因避讳改为常氏。
    相关试卷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a href="/ls/tb_c16029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习题</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主观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a href="/ls/tb_c16030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习题</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主观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a href="/ls/tb_c16030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课一练</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主观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