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指导书写,小结回顾,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的3篇课文各具特色,但都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教学时应注意,一是不要刻意讲授“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知识,以免限制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二是将表达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是从词、短语到句子的摘抄过程对学生做循序渐进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扎实的摘抄能力。
材料分析
21 大自然的声音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妙、奏”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生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5个词语。
2.找出课文描写的几种大自然的声音,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声音之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阐述,引入情境。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包罗万象、生机勃勃,有壮观恢宏的山川湖海,有柔和秀美的花草树木,还有姿态万千的飞禽走兽……。春天的一棵小草,夏天的一场大雨,秋天的一枚落叶,冬天的一片雪花,我们所见的每一种美景,都是自然的馈赠。但是,自然的馈赠远不止这些,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一样让人沉醉其中。是什么呢?请你们仔细地听一听!
2.播放记录大自然声音的音频,引导学生欣赏感受。
过渡: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好听吗?这是不是也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享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课文中,去感受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标出段落序号,圈出生字新词。
(3)你觉得哪些句子特别美,做上记号,认真读一读。
2.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指名学生认读词语。教师纠正字音。
预设:先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读准字音。再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相关字义、词义。教师相机归纳小结并引导学生进行组词造句的练习,适当加以拓展。
(2)识记、拓展拟声词。(呢喃 淙淙 潺潺 哗哗 唧哩哩 哗啦啦 轰隆隆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①指名学生认读,齐读,教师归纳小结。
小结:大家对平舌音和翘舌音读得非常清晰,而且读得非常有节奏感,听起来美妙极了!大家肯定早就发现了,这些词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表示声音的词。像这类词,我们把它们叫作拟声词。
②你还能说一两个这样的拟声词吗?
示例:上课铃声——丁零零,青蛙叫声——呱呱,猫叫声——喵呜,春雨——沙沙沙。
③出示课后题第3题,引导学生交流表达。
示例:清晨公园的微风是“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夏天下暴雨前的狂风是“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一些电影里也有狂风大作的场景。
④再次播放记录大自然声音的音频,引导学生感受声音带来的不同感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大自然的什么声音?
2.出示课后题第2题,引导学生填空。
3.引导学生找出全文中心句。
过渡: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声、水声,还有动物们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所有的声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课文中有一句话,不但概括了全文的内容,还写出了所有声音的共同特点,是哪一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对了,这就是全文的中心句。“美妙”就是声音的特点。
4.齐读第1自然段。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集体评议朗读情况。
四、抓住重点,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会写的字。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示范书写,点拨重点。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4.组织学生在班上展示书写的作品,引导学生积极评价。
五、小结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可是很少用欣赏的心情去聆听这些声音,尤其是大自然的声音。老师今天想要谢谢同学们,因为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不仅听到了风声、雨声,以及小动物的叫声,而且你们读书的声音让我的心里十分熨帖、舒服。这些声音为什么这么有魔力而不知不觉让人陶醉呢?下节课,我们就走进自然里去好好听一听,细细品一品。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摘抄、积累文中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观察活动:留心听一听身边的声音,将其简单地记录下来,为下节课“小练笔”做准备。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课
文
大自然
的声音
本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找出关键句填写图表,借助图表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围绕一种听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2课时
读不完的
大书
本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乡村中缤纷多彩的事物,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大自然图画,赞美了大自然中无尽的乐趣。
能从描写事物的语句中感受大自然的乐趣;能用生动的语言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乐趣。
2课时
父亲、树林
和鸟
本文讲述了童年时代,父亲带着“我”看叶、闻味、听歌去了解鸟,表达了父亲对鸟的喜爱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含义,对文中人物进行判断;能体会重点词句表达的丰富性。
2课时
口
语
交
际
身边的
“小事”
通过交流身边不文明的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来辨别是非,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不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简单讲述现象,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汇总小组意见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1课时
习
作
我有一
个想法
介绍一下自己发现的或同学列举的一种生活现象,然后提出改进的办法或建议。
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对此的看法;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2课时
语
文
园
地
交流平台
介绍了“摘抄”“批注”等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培养读书习惯。
能梳理总结摘抄的方法,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感受“得”的用法,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仿写、续说句子。了解撇、捺的书写要点,写好带有撇、捺的字。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1-2课时
词句段运用
一是聚焦“得”的用法,学会将情况写具体写生动;二是体会加点词语“首尾相连”的用法,再在提示下尝试继续往下写,锻炼表达能力。
书写提示
安排了主笔是撇、捺的8个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书写方法,学会把撇、捺写得舒展。
日积月累
在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背诵、积累古诗《采莲曲》,丰厚积淀。
教学目标
1.认识“妙、奏”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生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第3自然段。(重点)
3.能找到第2、第3、第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重点)
4.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难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1 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布置作业,设计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1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再读课文,扫清障碍,当堂训练,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21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课时目标,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