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 我的语文生活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 我的语文生活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阅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物象的含义
2、把握诗歌中的物象,掌握寄予物象的情感
3、注意一些物象在中国传统诗歌文化中的固定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法 比较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古典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诗意”的人生。
四、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物象的含义
2、把握诗歌中的物象,掌握寄予物象的情感
五、教学难点
注意一些物象在中国传统诗歌文化中的固定意义。
六、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百花争艳。当春色满园时,我们诗心萌动,带着纸鸢,踏着青草,迎着和风,去寻找心中的春天……今天就让我们在春的指引下,去寻春之物象,品诗之情感。
二 学生活动
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诗词,并谈谈你读到怎样的春天,体会诗歌流露的情感。
小结:在你们的眼中,春是丰盈的,活泼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每首诗篇都充满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细心的你们发现诗人的情感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物呈现出来的。例如:(多媒体展示《钱塘湖春行》)
分析: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天空里舒卷起重重云,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使者,他们带来春的气息。“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家家”。因为那样的莺燕就不用“争暖树”“啄春泥”了。这是早春,是一种春刚到的欣喜。“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花渐渐开得繁盛了,人眼开始变得迷离沉醉,萌生的小草刚刚没了马蹄。
这是一个色彩绚丽的早春,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早春,是一个情趣盎然的早春。让人怎能不爱他?
这首诗诗人通过“水、云、莺、燕、花、草”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多媒体展示《人日思归》)
分析:人日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七,刚好是鸿雁从南方回北方的时候。看到鸿雁北归,诗人思归之心油然而生,这份归心洒落在萌发的花开之前。此时诗人无论如何都不会对春天喜爱,有的只是“春恨”。
这首诗通过物象鸿雁,落花,表达了诗人思家的忧伤。
三 物象与情感的关系(多媒体展示)
从这两诗中,我们发现诗人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含蓄,或直接的表达诗人的喜、怒、哀、愁……这些承载诗人感情的事物就是意象。
物象是传递诗情,诗意,诗境的载体。
情感借物象来抒发,就是借景抒情。
六 拓展延伸
学生阅读一组关于写春天的诗歌,充分体味物象的特征,感悟诗人由此生发的怎样的感情?(学生自主阅读,在资料上做批注,交流成果。)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择以至二首,找出物象,体味诗歌的情感,特别注意一些物象的固定含义。
七 课堂小结
纵观古今,一代代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美丽诗句,这些诗句伴随着我们成长,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但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一日看尽长安花。今天我们踏上了寻意象之旅,从春花秋月、清风白雪开始,去找寻诗歌的神韵,让我们“诗心”永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竹里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合作探究,学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读诗,精讲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解诗题,知作者,读山之雄壮,赏山之雄壮,悟心之雄壮,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