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黄鹤楼 (崔颢)》01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黄鹤楼 (崔颢)》01教案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黄鹤楼 (崔颢)》01教案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黄鹤楼 (崔颢)》01教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故事导入,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多形式朗读古诗,解词译句,赏析全诗,品析探究,课堂练习,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
    2.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教学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这首诗的气韵。探寻作者从感怀传说到远眺风景最后抒发情怀的情感脉络,了解作者写什么样的景,抒什么样的情。
    学习思路:“知——读——解——品——思——绘——评——拓——练”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唐才子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飘然离去。事后对崔颢的这首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如:在金陵凤凰台时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再如《鹦鹉洲》 :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纵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由此可见,《黄鹤楼》这首诗对李白的影响有多深啊!众多古人称崔颢的这首诗是“第一”、“千古之奇”。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一)知作者。
    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开元十一年(公元723)进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极为失意。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二)知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还乡途中逗留武昌时所作。作者登临黄鹤楼,遥望汴州感到家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之更切,所以提笔写成了这首满怀乡愁的诗作。
    (三)黄鹤楼简介: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国 (公元223年)。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 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唐代著名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使它闻名遐迩。
    关于黄鹤楼美丽的传说: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炜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炜,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颢的诗与此有关。
    三、多形式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出感情)
    1、师范读,生练读。
    2、师生合作读,在吟诵中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节奏和内涵。
    四、解词译句。
    1.解词语。
    (1)昔人:指传说中驾鹤飞去的仙人。 (2)空:徒然地。 (3)载:年。
    (4)悠悠:遥远,无穷无尽的样子。 (5)历历:清楚可数。
    (6)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7)乡关:家乡。
    (8)烟波:水波渺茫,烟雾笼罩。
    2.解诗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的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真是令人发愁!
    五、赏析全诗。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从眼前的黄鹤楼生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这句又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名句。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本句点题。借景抒情,以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
    小结:
    首联: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颔联: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颈联:写黄鹤楼前实景:江山依旧。对偶名句
    尾联:点题。借景抒情,以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
    六、品析探究。
    (一)品味语言。
    “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1分)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重在写景; (1分)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1分)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重在抒情。(1分)
    (二)思考探究。
    1、前四句写什么? 抒发了何种感情?
    写仙人及仙鹤的传说,抒发世事茫茫的感慨。
    2、后四句抒发了什么情思?
    抒发日暮思归的情思。
    3、颈联描写繁荣的景致,有什么作用?
    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可谓以荣景显伤情。
    4、诗中的“芳草”是什么意象?
    芳草,古诗中常常用来比喻愁思。“芳草萋萋”,则形容愁思浓郁。
    5、诗中哪些词语表现了思乡之情?
    “日暮乡关”:日暮时候最容易引发思乡之情。
    “烟波江上”:使人联想到“游子”。
    6、颈联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三)描绘意境。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四)见解评论。
    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
    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
    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
    小结主题思想:全诗借景抒情,通过写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思,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七、课堂练习。
    八、拓展延伸。
    1、“黄鹤楼一去不复反,白云千载空悠悠”,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叫人浮想联翩,与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试比较《登幽州台歌》和《黄鹤楼》异同点?
    相同之处在于:
    ①都是登高远望之作,描绘了忘我超脱的空游画面;
    ②都是言外传情,抒发此时此地的情感,表达了伤感、孤独的感情;
    ③都因传达出诗人独特的人生感受而具有非凡的艺术力量。
    不相同之处在于:
    前者是杂言古诗,句式变化,自由奔放;心游古今,直抒胸臆,感叹不已;
    后者是七言律诗,句式整齐,格律严谨;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借景述怀。
    2、思乡诗文知多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 》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思念故乡
    想起故乡,我无名地思念起故乡。
    故乡,是游子用谷子酿造出来的陈年老酒,搁置年代越远,放置时间越长,酒的味道就有醇香。
    想起故乡,我就静静地思念故乡。
    故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好的美味佳肴,诱惑远方的游子不得不去品尝。
    想起故乡,我就默默地思念故乡。
    故乡,是游子儿时记忆中片断,游子越理越无法理处头绪,越来越无法剪接出来完整的画面。
    想起故乡,我就在内心深处思念故乡。
    对于故乡的思念,年代越远久,对故乡的体会就越深刻,灵魂的触动就也大。
    故乡,游子以什么样的方式思念故乡呢?
    思念故乡,其实就是想念故乡儿时的伙伴,想念那间老屋子,想念那片土地。但是,游子最想念的还是那已经苍老的父母双亲。
    故乡,思念故乡,思念故乡不需要理由。
    每当面对皓月当空的时候,思念故乡就如潮水一般涌来,就如洪水涌来一般不可收拾。
    故乡,思念故乡,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九、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去搜集那些和黄鹤楼相关的诗词,并做好积累。
    2、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板书设计:
    黄鹤楼
    首联:起→借传说落笔,引出黄鹤楼,感叹物是人非。
    颔联:承→感慨仙人已去,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
    颈联:转→写黄鹤楼前实景:江山依旧。对偶名句
    尾联:合→点题。借景抒情,以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我介绍,提出要求,教学过程,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交流,朗读指导,疏通文意,内容品读,深入探究,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