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黄鹤楼获奖教案设计
展开《黄鹤楼》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背诵并默写诗歌。
2.品读诗歌,学习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失意和思乡情感。
[教学重点]
1.领会诗歌主旨,背诵并默写诗歌。
2.学习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江南三大名楼吗?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谁去过黄鹤楼,给大家介绍一下?是啊,它位于湖北武汉,是天下江山第一楼,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到这里游乐,并吟诗作赋。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楼上的一首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就是崔颢的《黄鹤楼》。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到底为黄鹤楼题写了一首怎样的诗让李白搁笔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黄鹤楼》,感悟诗人的情怀。
二、有关资料
1.作者简介
崔颢(约公元704—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朝诗人,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2.写作背景
崔颢中进士做官,从开元年间后期出使河东军幕始,他一生基本远离京城长安外放做官,他宦游天下,四处漂泊,这一漂泊就是20年。这种漂泊无定的生活,使崔颢想念安定的生活,想念起家乡来。在这种背景下,作者还乡途中登临黄鹤楼,遥望汴州感到家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之更切,所以提笔写成了这首满怀乡愁的七律诗。
三、预习设计
1.请把王绩的《野望》一诗补写完整。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答案: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2.根据课文填空
⑴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清流见底。
⑶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在昼犹昏;____________,有时见日。
答案:⑴沿溯阻绝⑵高峰入云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⑷横柯上蔽 疏条交映
3.根据理解填空
⑴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王绩《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⑵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文学常识填空
⑴《野望》的作者是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字无功,号_______。《野望》从题材看属于_________。
⑵崔颢,____朝著名诗人,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_______》。他最为人称道的是据说李白为之搁笔的《_______》一诗。
答案:⑴唐 王绩 东皋子 山水田园诗⑵唐 崔颢集 黄鹤楼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崔颢( ) 千载( ) 萋萋( ) 东ɡāo( ) xǐ倚( )( ) 驱dú( ) 采wēi( )
答案:hào zǎi qī 皋 徙 犊 薇
四、朗读课文
视频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去/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五、疏通诗意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昔人: ⑵空:
⑶悠悠: ⑷晴川:
⑸历历: 。 ⑹萋萋: 。
⑺乡关: 。
答案:⑴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⑵只。⑶飘飘荡荡的样子。⑷晴日里的原野。⑸分明的样子。⑹草木茂盛的样子。⑺故乡。
2.把全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飞去后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荡荡。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时至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六、赏析诗歌
1.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后远眺的美好景色,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所见所思。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作。
2.诗歌开头有什么特色?“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补充关于黄鹤楼来历的传说:黄鹤楼因其在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费祎也登仙驾鹤于此。
诗的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让人觉得黄鹤楼乃是仙人遗留下来的,起笔就让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3.“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6.颈联写看到的繁茂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反衬手法,以繁茂之景反衬清冷之情,更加烘托出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
七、课堂总结
1.诗歌主旨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抒写了游子的乡愁。
2.板书设计
八、拓展延伸
思乡是古典诗歌永恒的主题,你还知道哪些写乡愁的诗句。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九、课堂检测
1.根据理解默写
⑴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崔颢在《黄鹤楼》中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⑶崔颢在《黄鹤楼》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⑵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⑶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阅读诗歌《黄鹤楼》,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去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⑴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⑵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赏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⑶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⑴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⑵愁。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倍感茫茫的忧思之情。⑶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十、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诗歌。
2.预习《使至塞上》一诗。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精品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课文导读,课文理解,意境分析,写作练习,课堂练习,教学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知识点链接——黄鹤楼,检查字词,研读课文,展示提升,拓展延伸,本文主旨,文本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事,朗读诗歌,理解大意,体悟情感,配乐诵读,拓展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