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野望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钱塘湖春行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黄鹤楼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语文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学设计
展开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人教版
课题名称
《黄鹤楼》赏析
难点名称
学会分析《黄鹤楼》中景物描写与抒发情感的联系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一切景语即情语”景物描写和人物心情密切想多,借景抒情,景随情移。充分调动感官,发掘景物特征,找到景物语情感的契合点。除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外,还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将景物描写和人物心情相隔离。在诗句中无法通过景物描写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难点教学方法
赏析诗句把握情感。
在赏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 相传李白登上黄鹤楼后,看到这首诗,就只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这首诗造诣之高。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明确:相传黄鹤楼,有仙人驾鹤西行,崔颢就带着美好的憧憬来到此楼。结果他发现仙人和仙鹤都已经离去,只留下了空楼一座。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明确:没有遇见仙人,黄鹤,是多么的遗憾,而望见阳光照耀下的江面,鹦鹉洲上的芳草,长得郁郁葱葱。汉阳城中,翠绿的数目更是清晰可见。
美丽的景色只能隔江相望而不能置身其中,又为诗人增添了几分惆怅。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明确:诗人将古代传说,虚者实写。“黄鹤”一去不返,说明知音难觅;诗人将眼前景物实景虚描。“白云”悠悠,写出了感慨良多。整个意境,虚空淡远,渺茫无际,很好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刻的,落寞情怀。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明确:太阳落山,黑夜来临,游子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诗的结尾,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诗中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发出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3.第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第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小结
小结: 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黄鹤楼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0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黄鹤楼教案及反思</a>,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a href="/yw/tb_c13320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黄鹤楼教案及反思</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