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沪教版 (五四制)加与减教案设计
展开一、教材分析:
《加与减》是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一课,主要旨在介绍基本的加法和减法概念,以及简单的加减运算,让学生认识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内容包括认识加号和减号、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初步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材通过生动的情境图和直观的实物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和减法算式。
2.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3.掌握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能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经历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够熟练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加减混合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 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能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以及解决加减混合运算问题。
四、学生评估: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如数数、比较大小等。但是,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需要通过直观的情境和实物演示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此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方法和策略: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加法和减法。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3.游戏教学法:设计各种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4.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通过实物操作、图片、动画等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加与减》板书
1. 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 加号“+”和减号“-”
3.加法: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3+2=5
4.减法: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5-2=3
5.10以内的加减法例子
3 + 4 = 7
8 - 2 = 6
4. 加减混合运算
5 + 2 - 3 = ?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加法和减法。利用直观演示法和游戏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学生在计算时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还可以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展示一幅美丽的果园图片,里面有苹果树和梨树。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个果园漂亮吗?你们在果园里看到了什么呢?
1. 学生观察图片,被美丽的果园吸引。
2. 学生回答:看到了苹果树和梨树。
通过美丽的果园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出加法和减法的问题做铺垫。
(二)、探究加法
1. 图片上有 3 棵苹果树,2 棵梨树,提问:一共有多少棵树呢?
2. 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得出答案,然后引出加法的概念。
3. 板书:3 + 2 = 5,讲解加法的含义,即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
4. 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体会 3 根小棒和 2 根小棒合起来是 5 根小棒。
5. 出示不同的实物图片,如苹果和橘子,让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并解释含义。
1. 学生通过数数得出一共有 5 棵树。
2. 认真听老师讲解加法的概念。
3. 用小棒摆一摆,理解加法的含义。
4. 观察实物图片,说出加法算式并解释含义。
从具体的情境中引出加法,让学生通过数数、摆小棒等活动直观地理解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探究减法
1. 展示有 5 个苹果的图片,然后拿走 2 个苹果。
2. 提问:现在还剩下几个苹果呢?
3. 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得出答案,然后引出减法的概念。
4. 板书:5 - 2 = 3,讲解减法的含义,即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
5. 让学生用小棒拿走相应的数量,体会减法的过程。
6. 出示不同的实物情境,如原来有 4 个橘子,吃掉 1 个,让学生说出减法算式并解释含义。
1.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2. 通过数数得出还剩下 3 个苹果。
3. 认真听老师讲解减法的概念。
4. 用小棒进行操作,体会减法的过程。
5. 观察实物情境,说出减法算式并解释含义。
以具体的实物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减法的过程,通过数数和操作小棒理解减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巩固练习
1. 出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回答。
2. 出示一些实物图片或情境图,让学生写出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一个学生出题,其他学生回答,然后轮流进行。
1. 学生快速回答口算卡片上的问题。
2. 观察图片或情境图,写出相应的算式。
3. 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认真出题和回答问题。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拓展延伸
1. 出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妈妈买了 3 个苹果,爸爸又买了 2 个苹果,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
2. 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问题,并说出算式和答案。
3. 再出示一些问题,如原来有 5 个气球,飞走了 3 个,还剩下几个气球?让学生用减法解决问题。
4.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问题,并让其他同学回答。
1. 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用加法解决并回答。
2. 用减法解决问题并回答。
3. 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课堂总结
1.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计算方法等。
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数学知识。
1. 学生回答学习了加法和减法。
2. 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布置作业
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现象,并和家长说一说。
1. 学生记录作业内容。
2. 回家后完成作业。
3.并完成适量的加减法练习题。
4.预习。
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a href="/sx/tb_c400985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加法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学生评估,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a href="/sx/tb_c400986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学生评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一年级上册<a href="/sx/tb_c400986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加减混合教案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评估,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