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音乐冀少版(2024)一年级上册摇篮曲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音乐冀少版(2024)一年级上册摇篮曲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拓展延伸《摇篮曲》,听唱结合,合理搭配,课内外结合,以情导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本信息
名称
摇篮曲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众多歌唱妈妈的歌曲中的一首,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分为两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是四小节,第一乐段的两句除句末休止符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乐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进一步增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增加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活动以及动手搜集资料的份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够用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摇篮曲》,了解摇篮曲风歌、感知其音乐要素。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并想象歌曲的意境,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2.初步认识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了解其主要特征。
3.通过聆听不同风格的《摇篮曲》,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得出结论,感悟摇篮曲的特点。通过课前学生自主搜集各种资料,锻炼学生的应用各种手段查找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知音乐要素(旋律、速度、力度、节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作者身世介绍,在学习过程中理解作者的创作情感启发学生感受母爱、体验母爱,使他们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亲人、对待他人、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正确表现装饰音唱法。
难点
感悟摇篮曲的音乐要素特点
装饰音小节的节奏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1、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重点。”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就体现了新的课程的审美原则。因此,本课尝试以母爱为切入点,从情感出发,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摇篮曲的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在教学中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之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享受音乐,热爱母亲!也只有在感受实践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发现探索的乐趣,得到审美的体验,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丰富他们的体验,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从而引发学生积极创造音乐。
2、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通过课前收集有关“妈妈”的相关资料,通过行动去唤醒独生子女们对自己妈妈的关注了解,并以此作为切入点,为新授内容做了一个较好的铺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
织
教
学
导
入
新
课
学
习
歌
曲
深
化
拓
展
教师弹奏《世上只有妈妈好》旋律,
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每当你听到或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
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所以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在我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1.美丽的夜晚来临了,妈妈守护着孩子轻轻地唱起了一首歌,你们听。(放歌曲范唱)
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舒伯特
他是十九世纪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关于他创作这首《摇篮曲》还有一个小故事,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轶事;
3.再放范唱录音
4.师弹奏歌曲旋律。
①歌曲为几拍子,强弱规律如何?
②完全按照强弱规律来演唱歌曲好吗?
小结:摇篮曲要淡化节拍强弱关系。
装饰音的唱法及附点节奏唱法辅导
教师示范装饰音唱法。
(生:学生练习装饰音的唱法及附点节奏唱法
学生边打出拍点边演唱装饰音)
附点节奏练习
2· 2 32 1|5 43 2 5|
x· x xx x|x xx x x|
5.学唱歌词
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再放范唱录音
6.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把自己想像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着自己的妈妈,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拓展延伸《摇篮曲》
1.欣赏:
(1)学生聆听东北民歌《摇篮曲》。
(2)请大家听一首器乐演奏的《摇篮曲》。(勃拉姆斯创作)
2.创编活动
妈妈的爱是那么无微不至,是那么令人难忘。让我们一起歌颂伟大的母爱!
《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是阵阵清凉的风.
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水.
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这爱多么温暖,多么甜蜜。
3.这首诗充分表达了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让我们用美妙
的歌声把它唱出来!
4.我们在妈妈的关爱下慢慢地长大.此时的你想为我们辛劳的妈妈做些什么吗?
四、师生分析归纳摇篮曲的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
中外摇篮曲的特点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地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学生和着音乐边走边唱走进教室
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曲时的心情和感受
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学生介绍自己的课前准备
初步感受歌曲情绪、体会歌曲感情
体会作曲家的情感达到情感共鸣
学生清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用“m”听唱)
右手画拍辅助练唱
音演唱《摇篮曲》
再次体会歌曲情感
充分发挥想像,让自己融人歌曲情境之中
倾听老师朗诵体会情感
将《妈妈的爱》以《摇篮曲》的旋律演唱出来。
说说自己的打算
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体会歌曲感情,以自己喜欢的姿势表情表现对歌曲的感受并进入教室。)
从已有知识出发,激发共同的心声
以每个人都熟悉的妈妈为突破口切入,拨动学生爱的心弦,使情感在母爱上得到共鸣。
通过感受、体验歌曲的节拍特点,理解摇篮曲需要淡化其节拍规律,但不可忽略其音乐上轻微摇荡的感觉;通过研究歌曲的曲式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表现脉络。
体会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
课堂小结
2分钟
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摇篮曲》
布置作业
1分钟
回家把这首《摇篮曲》和你创编的歌曲唱给妈妈,好么?
板书设计
摇篮曲
速度 力度 旋律 音色
慢 弱 平稳 柔和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运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发展创新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通过学生的欣赏与感受,体验、参与等,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音乐的美,通过学生的演唱与表演,感受母爱的真挚,进行拓展教育。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它产生的生活背景或历史背景:作为每个学习者.在学习音乐作品时,总需要对它的相关知识、相关文化.特别是对作曲者的生平事迹、生活背景、为人处世、性格特点等具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方能完全深人地理解其音乐内涵,并对他的音乐创作等有更深刻的理解。
因此。我以为,在备课时,对教材应当尽可能地做到融会贯通,巧妙安排,对现有的音乐教材,或调整,或补充,或作必要的重新搭配组合等。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尽量做到衔接合理适当,注重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等。
课后主要有两点体会:
一、听唱结合,合理搭配。教学方法很多,但要能灵活运用,才是教师们花脑筋的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除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外。还应注意设计好教学环节,做到动静分明,重点突出,合理搭配。
二、课内外结合,以情导行。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有机地将教材整合。使孩子们对摇篮曲的音乐特点有了一定地了解。通过听、唱、诵、等实践方式,孩子们深刻的感悟到不管你生在哪个国家,属于哪个种族,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无私的、真挚的母爱。从而孩子们也懂得了该用感恩的心关爱母亲,关爱他人。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尽可能地熟悉音乐教材,熟悉教法,熟悉新课程、新理念,才能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花城版五年级下册歌曲 《摇篮曲》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学唱摇篮曲----体验母爱,欣赏摇篮曲----品味母爱,记住摇篮曲----回报母爱,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花城版一年级下册歌曲 《摇篮曲》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湘艺版四年级下册摇篮曲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